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冰心作品精编
内容
试读章节

到青龙桥去

如火如荼的国庆日,却远远的避开北京城,到青龙桥去。

车慢慢的开动了,只是无际的苍黄色的平野,和连接不断的天末的远山。——愈往北走,山愈深了。壁立的岩石,屏风般从车前飞过,不时有很浅的浓绿色的山泉,在岩下流着。山半柿树的叶子,经了秋风,已经零落了,只剩有几个青色半熟的柿子挂在上面。山上的枯草,迎着晨风,一片的和山偃动,如同一领极大的毛毡一般。

“原也是很伟秀的,然而江南……”我无聊的倚着空冷的铁炉站着。

她们都聚在窗口谈笑,我眼光穿过她们的肩上,凝望着那边角里坐着的几个军人。

“军人!”也许潜藏在我的天性中罢,我在人群中常常不自觉的注意军人。

世人呵!饶恕我!我的阅历太浅薄了,真是太浅薄了!我的阅历这样的告诉我,我也只能这样忠诚而勇敢的告诉世人,说:“我有生以来,未曾看见过像我在书报上所看的,那种兽性的,沉沦的,罪恶的军人!”

也许阅历欺哄我,但弱小的我,却不敢欺哄世人!

一个朋友和我说——那时我们正在院里,远远的看我们军人的同学盘杠子——“我每逢看见灰黄色的衣服的人,我就起一种憎嫌和恐怖的战栗。”我看着她郑重的说:“我从来不这样想,我看见他们,永远起一种庄肃的思想!”她笑道:“你未曾经过兵祸罢!”我说:“你呢?”她道:“我也没有,不过我常常从书报上,看见关于恶虐的兵士们的故事……”

我深深的悲哀了!在我心中,数年来潜在的隐伏着不能言说的怜悯和抑屈!文学家呵!怎么呈现在你们笔底的佩刀荷枪的人,竟尽是这样的疯狂而残忍?平民的血泪流出来了,军人的血泪,却洒向何处?

笔尖下抹杀了所有的军人,将混沌的,一团黑暗暴虐的群众,铭刻在人们心里。从此严肃的军衣,成了赤血的标帜;忠诚的兵士,成了撒旦的随从。可怜的军人,从此在人们心天中,没有光明之日了!

虽然阅历决然毅然的这般告诉我,我也不敢不信,一般文学家所写的是真确的。军人的群众也和别的群众一般,有好人也更有坏人。然而造成人们对于全体的灰色黄色衣服的人,那样无缘故无条件,概括的厌恶,文学家,无论如何,你们不得辞其咎!

也讲一讲人道罢!将这些勇健的血性的青年,从教育的田地上夺出来,关闭在黑暗恶虐的势力范围里,叫他们不住的吸收冷酷残忍的习惯,消灭他友爱怜悯的本能。有事的时候,驱他们到残杀同类的死地上去;无事的时候,叫他穿着破烂的军衣,吃的是黑面,喝的是冷水,三更半夜的起来守更走队,在悲笳声中度生活。家里的信来了:“我们要吃饭!”回信说:“没有钱,我们欠饷七个月了!——”可怜的中华民国的青年男子呵!山穷水尽的途上,哪里是你们的歧路?……

我的思潮,那时无限制的升起。无数的观念奔凑,然而时间只不过一瞬。

车门开了,走进三个穿军服的人。第一个,头上是粉红色的帽箍,穿着深黄色的呢外套,身材很高。后面两个略矮一些,只穿着平常的黄色军服,鱼贯的从人丛中,经过我们面前,便一直走向那几个兵丁坐的地方去。

她们略不注意的仍旧看着窗外,或相对谈笑。我却静默的,眼光凝滞的随着他们。

那边一个兵丁站起来了。两块红色的领章,围住瘦长的脖子,显得他的脸更黑了。脸上微微的有点麻子,中人身材,他站起来,只到那稽查的肩际。

粉红色帽箍的那个稽查,这时正侧面对着我们。我看得真切:圆圆的脸,短短的眉毛,肩膊很宽,细细的一条皮带,束在腰上,两手背握着。白绒的手套已经微污了,臂上缠的一块白布,也成了灰色的了,上面写着“察哈尔总站,军警稽查……”以下的字,背着我们看不见了。

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哪里的,要往哪里去?”那个兵丁笔直的站着,听问便连忙解开外面军衣的纽扣,从里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和护照来,无言的递上。——也许曾说了几句话,但声音很低,我听不见。稽查凝视着他,说:“好,但是我们公事公办,就是大总统的片子,也当不了车票呵!而且这护照也只能坐慢车。弟兄!到站等着去罢,只差一点钟工夫!”

军人们!饶恕我那时不道德的揣想。我想那兵丁一定大怒了!我恐怕有个很大的争闹,不觉的退后了,更靠近窗户,好像要躲开流血的事情似的。

稽查将片子放在自己的袋里——那个兵丁低头的站着,微麻的脸上,充满了彷徨,无主,可怜。侧面只看见他很长的睫毛,不住的上下瞬动。

火车仍旧风驰电掣的走着,他至终无言的坐下,杲呆的望着窗外。背后看去,只有那戴着军帽,剪得很短头发的头,和我们在同一的速率中,左右微微摇动。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放下心来,却立时起了一种极异样的感觉!

到了站了!他无力的站起,提着包儿,往外就走。对面来了一个女人,他侧身恭敬的让过。经过稽查面前,点点头就下车去了。

稽查正和另一个兵丁问答。这个兵丁较老一点,很瘦的脸,眉目问处处显出困倦无力。这时却也很直的站着,声音很颤动,说:“我是在……陈副官公馆里,他差我到……去。”一面也珍重的呈上一张片子。稽查的脸仍旧紧张着,除了眼光上下之外,不见有丝毫情感的表现,他仍旧凝重的说:“我知道现在军事是很忙的,我不是不替弟兄们留一线之路。但是一张片子,公事上说不过去。陈副官既是军事机关上的人,他更不能不知道火车上的规矩——你也下去罢!”

老兵丁无言的也下车去了。

稽查转过身来,那边两个很年轻的兵丁,连忙站起,先说:“我们到西苑去。”稽查看了护照,笑了笑说:“好,你们也坐慢车罢!看你们的服章,军界里可有你们这样不整齐_的?国家的体面,哪里去了?车上这许多外国人,你们也不怕他们笑话!”随在稽查后面的两个军人,微笑的上前,将他们带着线头,拖在肩上的两块领章扶起。那两个少年兵丁,惭愧的低头无语。

稽查开了门,带着两个助手,到前面车上去了。

车门很响的关了,我如梦方醒,周身起了一种细微的战栗。——不是憎嫌,不是恐怖,定神回想,呀!竟是最深的惭愧与赞美!

一共是七个人:这般凝重,这般温柔,这样的服从无抵抗!我不信这些情景,只呈露在我的前面……

登上万里长城了!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四围充满了寂寞与荒凉。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看她们头上白色的丝巾,三三两两的,在城上更远更高处拂拂吹动。我自己留在城半。在我理想中易起感慨的,数千年前伟大建筑物的长城上,呆呆的站着,竟一毫感慨都没有起!

只那几个军人严肃而温柔的神情,平和而庄重的言语,和他们所不自知的,在人们心中不明不白的厌恶:这些事,都重重的压在我弱小的灵魂上——受着天风,我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我没有!

一九二二年十月十二日夜

(原载1922年10月26日《晨报副镌》,

收入《冰心散文集》,1932年北新书局版)

P25-28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我还记得离家前的那个夏天,满园蝉声中我和堂弟读着《繁星》,一起学写小诗。这些小诗至今还鲜明地印在我的心上,虽然我就写了十几二十首。我不是诗人,我却常常觉得有人吟着诗走在我的前面,我也不知不觉地吟着诗慢慢地走上前去。

——巴金《冰心传·序》(1988.7.28)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时]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霓虹的彩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雨师。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恰当也没有的事情。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1935.8)

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男女的心上去,成为无数欢乐的恩物。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

——沈从文《论冰心的创作》(1931.4)

冰心的文字是那样清新隽丽,笔调是那样轻倩灵活,从那边着画意与诗情,真如镶嵌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漾起锦似的涟漪。

——李素伯《冰心的<寄小读者>》(1932.1)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的作家了。

——郁达夫

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男女的心上去,成为无数欢乐的恩物。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

——沈从文

目录

散文

小说

诗歌

序言

记得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秋日,冰心生日的前夕,当时中国作家协会的负责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冯牧,曾面对冰心感叹说:“您的创龄比一般人的自然年龄还长得多!”的确,冰心的创作道路是漫长的……

惊雷“震”上了文坛

青年时代的冰心,由于母亲多病,加上那时女子择业的范围很窄,便立志学医。因而她高中毕业时,便直接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大学一年级尚未结业,就爆发了“五四”运动。

她满怀激情地加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她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同时由于协和女子大学是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成员,她也参加了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做文字宣传,鼓动罢课、罢市和对市民进行宣讲的工作。她们冲破教会学校设置的种种障碍,走向社会,三五成群到街头和商店里,宣传不要贩卖日货,人民必须一致奋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她还和同学一起,在大风扬尘的长安街,在破敝黯旧的天安门前募捐。援救、慰问被捕的同学。

“五四”以后,军阀政府虽然被迫接受了学生的爱国要求,但仍未放弃镇压学生的企图。七月间又借故逮捕北京学生。八月二十一日,北京地方法院宣布正式开庭审讯。冰心以学生代表的名义参加旁听,目睹了爱国学生受到群众尊重的情景,聆听了义务出庭辩护的刘崇佑律师慷慨陈词。回家后,她根据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要求,写出了《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交给在《北京晨报》当编辑的表兄刘放园。八月二十五日,《北京晨报》第七版“自由论坛”栏刊登了这篇短文,署名女学生谢婉莹。刘放园看她能写,就鼓励她多看关于新思潮的文章,还不断地寄《新青年》、《新潮》、《改造》等十多种新出的杂志给她看。她看到《新潮》上刊登的小说,作者大多是新的名字,自己何不试试呢?经过一些时候的酝酿,她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用冰心做笔名。关于这个笔名的含义,她有一段自述:“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画简单,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她把这篇小说很羞怯地交给《晨报》的编辑,三日之后,居然在《晨报》上连载了五天。第一篇文学创作的发表,使她非常兴奋。刘放园又竭力鼓励她再写。而奔腾澎湃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给她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她往往是白天上街宣传,募捐,开会,夜里伏案挥笔写问题小说,于是《斯人独憔悴》、《秋雨秋风愁煞人》等小说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多是根据她自己所接触到的一些社会问题,有所感而发的。《斯人独憔悴》描写“五四”运动中,父与子两代人在对待爱国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官僚政客、反动军警残暴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小说发表后被学生剧团改编为三幕话剧,在新明戏院公演。《秋雨秋风愁煞人》抨击封建包办婚姻对青年女子的摧残,白白断送了她们的理想和前途。

冰心的小说发表后。接到她的挚友王世瑛的来信,内有一段:“从《晨报》上读尊著小说数篇,极好,但何苦多作悲观语,令人读之,觉满纸秋声也。”为此。她写了一篇《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作为回答:“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若不说得沉痛悲惨,就难引起阅者的注意,若不能引起阅者的注意,就难激动他们去改良。何况旧社会旧家庭里,许多真情实事,还有比我所说的悲惨到十倍的呢。我记得前些日子,在《国民公报》的《寸铁》栏中,看见某君论我所做的小说,大意说:‘有个朋友在《晨报》上,看见某女士所做的《斯人独憔悴》小说,便对我痛恨旧家庭习惯的不良……我说只晓得痛恨,是没有益处的,总要大家努力去改良才好。’

“这‘痛恨’和‘努力去改良’,便是我做小说所要得的结果了。这样便是借着‘消极的文学’,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

年轻的冰心,洋溢着青春的热情,自觉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她留心观察,敏锐地发现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深入地思索,通过艺术形象,揭示出来。《去国》就是一篇具有现实的力度和历史的深度的小说。刚在报纸上连载时,就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从头看去,越看越是高兴,哪知道正在高兴的时候,它就完了!没有法,只有再等第二天的报来续看,所以我这几天,等到报一来了,我头一个就是看这篇小说。”(鹃魂:《读冰心女士的<去国>的感言》)一篇作品能够让人们怀着如此热切的心情阅读它,足见它具有多大的吸引力。

二十年代的中国,依然是封建势力的严密统治,封建的伦理道德,男尊女卑,仍是社会遵循的准则,女性受着重重压迫,被踩在社会的底层。妇女解放运动,在进步的知识阶层方兴未艾。冰心接连创作了《庄鸿的姊姊》、《最后的安息》、《是谁断送了你》等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抨击的矛头直指封建婚姻制度、传统的观念。恋爱没有自由,婚姻包办,男女不平等,童养媳的陋习,迫使知识女青年断送她们的理想和前途,把乡村女子推进苦海,在不同的场景里,演出了人间的悲剧。她们以聪明才智、青春、血泪、生命为代价,鞭挞现存的不合理制度,唤起人们关注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军阀混战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民不聊生。采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揭露军阀混战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在二十年代初,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冰心是第—个涉及军事题材的女作家。她发表了《一篇小说的结局》、《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军阀之间,你攻我打、拼力厮杀的实质。

“五四”轰轰烈烈的高潮过后,国家的地位,社会的黑暗,依然如故,理想的目标未能实现。知识青年中昂扬、振奋的热情,逐渐趋于低落。失望、痛苦、烦闷占据着年轻的心。时代思潮的转换,敏感的冰心,重新审视社会问题,以新的思路剖析生活。针对有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从奋发到失落,从激烈到忏悔,从执着到轻生,她的思考也从社会问题转向人生问题的探索。为了医治青年心灵上的创伤,给苦闷的人生以些许的慰安,她以《世界上有的是决乐……光明》,给对国家前途失去信心、烦闷悲苦的青年指明:“世界上有的是光明,有的是快乐,不要走那一条黑暗悲惨的道路。”用《一个奇异的梦》,提示青年,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在这类作品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一九二一年春发表的《超人》,引起了轰动效应,博得了广泛的赞许,成为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这是因为作者把握着时代青年心灵的脉搏。这篇小说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震动了读者的心弦,引起了共鸣,进而模仿、创作出一些与《超人》相似的作品。

……

一是以《我的故乡》为开端的系列散文,发表了《我的童年》、《我到了北京》、《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大学生涯》、《留美三年的回忆》、《我回国后的头三年》等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她以委婉的笔调,高洁的情怀,酣畅地抒写出对故乡、童年、少年、青年生活的回忆。充满纯真的爱的亲情,诚挚的友谊,流到她的笔端,显得那样温馨,那样甜柔,轻轻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泛起一缕缕美好的记忆。

二是以《三寄小读者》为代表的通讯。冰心深谙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她继《再寄小读者》之后,又以热切的心情,与小朋友做长时间的通信,《三寄小读者》连续发表后,有的通讯很快被选入学生课本。随后,她又撰写了《给当代青少年的信》等30多篇通讯。她还为少年儿童文艺报刊、文学社团、小读者书写了50多篇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的题词。她辛勤浇灌、培育、扶持祖国的花朵,激励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兼优的少年,把祖国建设得更伟大、更美好。她始终保持着一颗澄澈的童心,把“花、光、爱”献给少年儿童。她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的荣誉奖。1988年又荣获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的“樟树奖”。

三是《关于男人》。 80年代,冰心又别开生面,从女作家的角度,描写她熟悉的可敬可爱的男人:《我的祖父》、《我的父亲》、《我的老师——管叶羽》、《我的老伴——吴文藻》、《我的三个弟弟》、《追忆吴雷川校长》、《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怀念郭小川》、《悼念金近》、《悼念孙立人将军》等。这一系列真人真事的追忆,自由酣畅,真实生动,感人至深,细腻的笔触中,流露出人物高洁的情怀,闪耀着品格的光辉。

四是《伏枥杂记》。冰心步入高龄,却常常想起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诗句,尽管不能外出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但她依然不停地思索,不断地追求,为《北京晚报》撰写系列散文《伏枥杂记》,发表了《春节忆春联》、《由春联想到联旬》、《从联句又想到集句》等篇。文章简练,内涵深邃,给读者以新的启发。

五是“想到就写”系列短文。相继在《散文世界》、《文汇报》开辟“想到就写”专栏。发表了《痴人说梦》、《一颗没人肯刻的图章》、《埋在记忆最底层的一本书》、《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谢家墙上的对联》、《开卷有益》等20多篇。这组文章,题材广泛,思想深刻,文风朴实、流畅、凝练。一些篇章涉及当代中国人最关切的热点问题,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这组系列中的《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荣获《花地》1988~1989年度佳作奖。

除了上面5个系列交叉写作之外,还有一些熔叙事与政论于一炉的文章。如《我请求》、《我感谢》、《介绍三篇小说和三篇散文》等,都是针砭时弊,大胆直书的醒世文章。写得真诚而坦率。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情深意切、文字隽美的佳构,如《腊八粥》、《等待》、《绿的歌》、《话说“相思”》、《霞》等,这些散文多是在她感情涌溢之顷,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这样,她写出来的文章,不论是书信,是评论,是抒情,是叙事……应该都是最单纯、最素朴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或感叹,是一朵从清水里升起来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一发表就被视为名作来欣赏。评论家们盛赞她的文章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冰心认为短篇小说比中篇和长篇小说都难写得好,因为它必须写得简洁、精练、紧凑。短篇小说应该是在比较短小的篇幅中,用最经济的手法,极其精练地写出故事中最精彩最突出最生动的一个场面,如同彗星在长空中划过。我们所看到的最灿烂活跃的一段。

一篇好的短篇小说,最能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熟悉,对于事物的敏感,对于材料的剪裁。

短篇小说写起来不一定比长篇容易,因为主题的选择,情节的剪裁,文字的推敲,要用去许多功夫。

80年代初,冰心以强烈、真挚的情感,优美、细致的笔调,创作了充满爱国激情、寓意深刻的小说《空巢》,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又创作了《明子和咪子》、《桥》、《万般皆上品……》、《落价》、《远来的和尚》、《干涉》等小说。其中《万般皆上品……》和《落价》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极为迫切的问题,是亿万群众悬在心上,挂在嘴上,写在信上的知识价值问题。许多读者含着感激的热泪,纷纷投书,倾诉小说是怎样震撼他们的心灵。《落价》和《远来的和尚》荣获“南车杯”百花奖。

这本《冰心作品精编》,就是从冰心各个时期创作的大量的诗、小说、散文中挑选出来的。

二〇〇五年十月

内容推荐

《冰心作品精编》收入现代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冰心的代表作,其中散文75篇,小说20篇,诗歌22首。冰心的散文,感情细腻澄净,笔调轻倩活泼,兼具白话文的流利晓畅和文言文的凝练简洁。冰心的小说,关注人生问题,精练简洁,文字轻灵秀丽。冰心的小诗,婉约而典雅,短小精练,充满睿智,曾独步一时,被誉为“冰心体”。小说《寂寞》《小橘灯》和散文《三寄小读者》(通讯四)等作品多次被收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

编辑推荐

著名冰心研究专家选编,冰心经典佳作大集!

《冰心作品精编》是从冰心各个时期创作的大量的散文、小说、诗歌中挑选出来的,包括散文75篇,小说20篇,诗歌22首,基本展示了世纪老人冰心一生的主要创作成就。其中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小说《两个家庭》《空巢》《小桔灯》《冬儿姑娘》等,诗歌《天籁》《繁星》《春水》《可爱的》等,是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对于众多读者而言,冰心代表了他们的童年,代表了他们的青春记忆.

本部作品精编让读者重温文学大师的经典佳作,接受纯美文字的洗礼,同时与冰心老人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重新回到那个纯真年代里热爱文学、憧憬人生的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冰心作品精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冰心
译者
编者 卓如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76534
开本 16开
页数 4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3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04
CIP核字 2015216215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2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