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老头(新课标名师精评版)/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高老头(精)》是家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

巴尔扎克通过高老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内容推荐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0多部小说,合称为《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它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社会背景,通过商人高老头和他的两个女儿的故事以及青年大学生拉斯蒂涅的“奋斗史”,描绘了巴黎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

目录

伏盖公寓

两处访问

初见世面

鬼上当

两个女儿

父亲的死

一场自酿的悲剧——读《高老头》有感

读《高老头》有感

知识考点

试读章节

伏盖公寓

一位夫家姓伏盖、本家姓龚弗冷的老妇人,40年来一直在巴黎开着一所兼包客饭的公寓。整栋房子坐落在拉丁区与圣·玛梭城关之间的圣·日内维新街上。伏盖家的这所寄宿公寓,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招留。虽然公寓从来没有为了风化问题受过飞短流长的攻击,但是30年来也不曾有年轻姑娘们来这儿寄宿。除非家庭给的生活费极少,不然青年人是不肯住到这儿来的。

然而,1819年上半年,正当这出惨剧开场的那一年,公寓里倒真住着一位可怜的少女。虽然“惨剧”这二字近来被多愁善感、称颂痛苦的文学家用得那么滥、那么牵强,以致无人再相信,但这儿非用不可。并非在真正的字义上说,这个故事有多少悲剧意味,但我这部书完成后,巴黎城内也许会有人掉几滴眼泪出来。至于出了巴黎是不是还有人理解这部作品,那就不好说了。通过旁白直抒心曲,语言或嘲或讽,直指冷漠世情,使故事开篇即具有了沉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书中涉及许多对本地的考证与当地的风光,其特色只有住在蒙玛脱岗和蒙罗越高地之间的人能够赏识。在这个著名的盆地里,墙上的石灰随时会掉落下来,阳沟内全是黑色的泥浆,到处充满真苦难、空欢喜,而且杂乱无章,不知道要多重大的事故才能在那儿引起些许轰动。

文明就像一辆大车,如同印度的神车,碰到一颗极难粉碎的心,略微停一下,立刻又把它压碎,浩浩荡荡地继续前进。

作为读者,你们大概也是如此,白皙的手捧着这本书,坐在舒服的安乐椅里,悠闲地想:“或许这本书能够让我消磨一下时光。,’得知了高老头难以言说的痛苦后,你依然十分开心地享用晚餐,把你的漠不关心推给作者负责,说作者夸张、渲染过度。啊,你们不知道,这惨剧既不是故事,也不是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身的一些影子。(以咏叹式手法剖白心迹,直言故事的真实性。这种真实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细节再现,而是对人生、对苦难、对人世间各种命运的一种共鸣式演绎。)

公寓的房产归伏盖太太所有,处于圣·日内维新街街尾,刚好在地面从一个很大的斜坡向弩箭街低下去的地方。坡度很陡峭,几乎没有马匹上下,因此坐落在华·特·葛拉斯军医院和先贤祠之间的那些街道十分清静。两栋大建筑投下黄澄澄的色调,改变了四周的气氛,穹顶阴沉而严肃,使一切看起来阴森森的。街面上的石板干巴巴的,阴沟内没有污泥,也没有水,杂草沿着墙根拼命地往上生长。一到此地,再快乐的人也会像所有过路人一样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悲伤。一辆车的声音能惊动整条街,屋子里死气沉沉的。(作者用凝重的语言,详细描绘了伏盖公寓所处的环境,弥漫而来的死寂与阴冷,为小说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一个迷路的人在这里只能看到一些公寓或私塾,里面是悲痛或烦恼的气息奄奄的老人,还有想作乐但又不得不努力学习的青年。在巴黎,没有一个地方比这个地方更丑恶,更不被人所知的了。

圣。日内维新街就像一个古铜盒子,与这个故事十分相配。为了让读者充分理解这_爪故事,无论用多灰黑的色调和沉闷的描写都不过分,就像游客参观基督徒墓窟的时候,每走下一级石梯,日光愈加暗淡,向导的话语声也愈加空洞。(采用比喻修辞,写出伏盖公寓一带的阴暗凄冷,表达深刻精准,令人不禁感同身受。)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谁又能说,干枯的心灵和冰冷的骸髅,到底哪一样更可怕呢?

公寓侧面靠着街,正面是一个园子,房子跟圣·日内维新街成直角。屋子正面和园子之间有条石子路,大约宽两米;再往前有一条平行的用沙子铺成的小路,两边有夹竹桃和石榴树,种在蓝白二色的大陶盆里。小路靠街的一头有一个小门,门上横一块招牌,写着:伏盖公寓。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本店兼包客饭,男女老少宾客,一律欢迎。临街的栅栏门上装着一个门铃。白天你在栅栏门上望去,可以看到小路尽头的墙上画着一个神龛,可能是本区画家的杰作。神龛内竖着一个爱神像,全身斑驳的釉彩,喜欢用象征手法的鉴赏家看到后,马上可以联想到荒谬的巴黎式爱情,那是在邻近的街道上就能医治的。

神像底座上那模糊不清的铭文,令人想到雕像的年代——伏尔泰在1777年重返巴黎广受欢迎的年代。那两句铭文是“不管你是谁,这人就是你的师父,曾经是,现在是,或者将来依然是”。(这是伏尔泰为梅仲宫堡园中的爱神像所作的铭文。在粗陋的现实面前,这份精致的信仰如同镜花水月般虚幻轻浮,显得如此格格不入。)P1-3

序言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青少年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居然能获取那么伟大的精神依托,于是也就在眼前展现出了更为精彩的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无限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毕生散发出美的因子,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课程份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少年或是青春的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不幸成了信息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不少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它们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老头(新课标名师精评版)/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巴尔扎克
译者
编者 闫仲渝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23799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6283305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5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