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香帅无花编著的《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精)》以武侠的笔触写资本市场、金融常识、历史和故事,像看武侠一样看金融世界的兵戈相见、熙熙攘攘。

金融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图表,而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和故事。

金钱永不眠!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我们,不管是主动或者是被动,其实都被“金融”或者说“金融市场”紧紧地绑定,不可分割……生活中每一个场景都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推荐

香帅无花编著的《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精)》介绍了,资本市场观察、经济改革大势和金融史在笔下流转,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人间烟火也别有趣味。

她写韩国经济改革,犹如在看中国的改革一般;她写商人的历史地位,写马云最合适回到哪个朝代;写中西方的金融简史,写极简香港金融经济史;写美国股灾,写A股市场惊心动魄几十年,写2015年的熔断三部曲,写万科宝能;她也写资产证券化,写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写期权和存款保险制度,用白话写金融常识……

在香帅笔下,金融市场和经济现象都是有温度的,有知识也有情怀。江湖熙熙攘攘,有金钱、有情感,有朋友、有陷阱,有资本冷漠、有古道热肠。你犹如在看一幕幕资本操控的剧,一边看,一边叹息,一边回味,犹如六神磊磊读金庸,读出一个不一样的金融江湖。

目录

序一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柳斌杰

序二 人文气质与侠义精神——有温度的金融江湖梁稳根

自序 江湖夜雨十年灯

卷一 借历史的酒,浇我们自己的块垒

 历史的分岔路口:金融史漫谈

 客途秋恨:极简香港经济史

 百姓日用即道:中国改革中的世俗理性

 从张謇到袁庚:所有的传奇都是时代的传奇

 历朝商界风云,何处安放马云?

 危机过后,韩国是怎样走出低谷的?

 历史有张相似的脸:A股市场20 年波动记忆

卷二 金融市场之乱花渐欲迷人眼

 监管的眼泪在飞

 错乱的手:泛亚悲剧的背后

 虎兕出于柙,谁之过?——光大证券“816事件”之问

 “A股韭菜周年祭”三部?

 二胎、生育率和房价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关心股市?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那座工厂那座城的故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国版“两房”债会引发“次贷危机”吗?

 101 次求婚之后:携子之手去远方——携程并购去哪儿漫谈

 当三一集团遇上奥巴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美丽与哀愁

 万科VS宝能:理想向左,资本向右——万科观察之一

 股权VS控制权:万科围城——万科观察之二

 并购时代之风起云涌——万科观察之三

卷三 金融学那点事儿

 金融学为什么要“闹独立”?——极简白话金融学之一

 那些年,华尔街的“异教”革命——极简白话金融学之二

 华尔街,继续革命——极简白话金融学之三

 无套利的魔法——极简白话金融学之四

 股票市场的投机因子能赚钱吗?

 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A股市场的“噪音交易者风险”

 期权和存款保险制度——老百姓能理解的金融小概念

 资产证券化就在你身边——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的秘密

 资产证券化的前世今生

跋 做金融江湖里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陈龙

试读章节

历史的分岔路口:金融史漫谈

在16世纪中叶前,东西方的“金融意识”分歧不大。转折点是万历到顺治这段时间——中国始终维持着“士农工商”的稳态社会结构,此时的荷兰人却已逐步开创现代金融体系。由此,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渐行渐远,终于在历史的河流中被风吹雨打,零落而去。

又到周末了,下午坐在咖啡馆里备课。看着商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不知道有多少人明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其实都被“金融”或者说“金融市场”紧紧地绑定,不可分割。从日常的微小支付,到大额的房贷、车贷,再到股票和各种理财产品投资决策……生活的每个场景都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金融资本”驱动运行的世界。

如果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来描述金融,大概就是所谓的“资金融通”吧。而资金融通借贷算得上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今天我们所认识的“金融”像是个舶来品,不过回头看历史,其实中国的“资金融通”业务历史之久远,可以直接回溯到公元前1000年。

有关中国最早借贷行为的记载始于西周(《周礼》),当时,一个叫“泉府”的机构(类似今天的财政部和央行的混合体)掌管着没利息的“赊”和有利息的“贷”。到了战国时期,民间借贷更是发达,当时最“仗义疏财”的孟尝君也常常借点高利贷来应付时不时的资金缺口。《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南北朝以后,“抵押借贷”又开始流行,典当(当时叫“质库”“解库”)正式进入三百六十行的行列。唐宋元时期,民间的、官府的,各种类型的资金融通行为,都屡屡见于史料。

而从莎翁名著《威尼斯商人》所折射出来的民间借贷活动来看,一直到16世纪中叶,也就是我国明朝中后期,东西方的“金融意识”还没有发生重大的分歧和变化。然而从万历走到顺治,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在这一甲子的时间中渐行渐远。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历史吊诡地发生了逆转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以我粗浅有限的历史知识来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曾给出模模糊糊的答案:

1587年(万历十五年)……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当大明帝国庞大的建筑体开始经受蚁蠹之困时,1588年(万历十六年),在遥远的欧洲,濒临北海的一片弹丸之地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富裕商人阶层为主体的国家成立了,它的名字叫“荷兰”(荷兰联省共和国)。为了生存,这个只有150万人口的联邦制小国需要开拓远洋贸易航线,而开拓航线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如何吸引资金、如何处理投资人和贸易船队的关系成为这个新生国家最迫切的命题。

1602年(万历三十年),明神宗停止上朝已经有15个年头,言官们照样词锋激烈地品评时政,弹劾帝相,时间在东方古老的殿堂里像凝滞的潭水,波澜不惊。而在这一年,欧洲一隅的荷兰却开始了一段奇幻之旅。一家名叫“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公司发行了股票——人们为这个公司即将开始的远洋贸易投资,公司许诺以利润分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所有投资者都是这家公司的所有者,将以所持股份的比例分享这个公司成长的价值。一时间整个荷兰社会(包括政府和各个阶层的居民)都被卷入了这史无前例的“股份制公司”热浪之中。P3-5

序言

自序

江湖夜雨十年灯

庙堂和江湖,是一个游戏的两个端口。做研究是身处悬崖面壁十年图破壁,高处不胜寒之余颇有一些自虐的快感;而写专栏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放河山入我胸怀,资本市场观察、经济改革大势和金融史在笔下流转,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人间烟火也别有趣味。

金融江湖,原就是坐而论道好天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是个大时代的小人物,关于武侠、成长、读书和金融江湖的小故事。

十岁的时候,小学老师讨厌我,几乎每周末我都会因为上课讲话、睡觉、不做作业等罪名被关在教室里写检讨。在近乎悲愤的情绪中,我看完了厚厚五册《笑傲江湖》。

为不羁放旷的令狐冲倾倒之余,我也顿生豪气,决定将教室命名为“思过崖”,并开始在写检讨的时候试验不同文体,大段抄录改写各种小说中的句子。因这点儿捉弄老师的快感,留校检讨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心灵创伤,只是从此入了武侠江湖,至今未能金盆洗手。

一晃流年,期间喜好颇多变化,读的各种名著经典大多忘光了。随身带着的IPAD(平板电脑)里却总是留着古(龙)金(庸)的江湖和周星驰的电影精选。对我而言,星星的电影,是对金庸江湖观的彻底解构和回归。从雪山到丽春院,从大人物到小人物,从正气凛然到游刃有余。在改编的《鹿鼎记》中,韦小宝开始戴着虎头帽在丽春院说书,一直到最后弃官救师,浑不改其油滑世故,却在终极道路上皈依了侠义精神。

庙堂与江湖,其实是一个游戏的两个端口罢了。

10多年后,我去了北美读金融学的博士。快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我到北大光华面试,按惯例最后要和院长面谈。和时任院长张维迎老师聊到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重组一案,说起对企业“国进民退”的忧虑。维迎老师沉吟片刻,看着墙上的钟说:“历史是个钟摆,你若要亲历历史,就回来。隔远了,总是雾里看花。”

“亲历历史”这个词让我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2010年7月,我拎着行李,回了北大,从此以“误人子弟”为生。

从读博士开始,好些年在象牙塔中做学术研究。直到两年前重拾荒废多年的笔,在《第一财经周刊》写经济金融专栏。说起来,写专栏和平时的学术研究也多有相关,不过感受很不一样。纯学术研究(尤其是学术发表)有其范式和目标受众,是一个极度细分的市场,对于纵向的深度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没有点变态的处女座情结,学术发表过程中的文献阅读、模型推理和数据分析会是枯燥的、孤独的,颇像雪山绝壁练功,清高自赏之余有点儿自虐式的快感。

而好的专栏需要全视野,在横向的广度上有延伸,同时要兼顾逻辑上的美感。专栏受众甚广,一定要用有趣、浅显的语言说清问题。如此一来,反而逼自己把做研究时的很多内容横着剖开再解读。这个过程颇似于下山历练,有人赞,有人骂,人间烟火,热闹非凡。

日子渐长,觉得写论文也罢,写专栏也罢,仍然脱不了坐而论道的框框。江湖那么大,一辈子那么短,能否更好玩?于是提起笔来,静观市场风云,回望漫漫历史,随心而作,遂有此册。

有时候想想,人的一生,最好的状态无非是几条:智慧、坚韧、好学,一点儿热情和一点点游戏人生的态度。这好比习练武功,前三项足可练成独孤九式的前八式,而后两点,便是第九式的另一个境界了。得从有招到无招,从有形到无形,信手拈来,是招非招,似有迹还无迹——这叫“才必兼乎趣而始化”。记得

《笑傲江湖》中丹青生有一桶吐鲁番四蒸四酿葡萄酒。那酒似是百年又似十年,奇趣便在酒味陈中有新、新中有陈。如同做人一样,九清一浊,最是难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闲暇时,何妨坐下来,聊聊金融,侃侃人生。

后记

跋做金融江湖里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陈龙

2015年的夏天,我在君士坦丁堡参加G20旗下的普惠金融会议。白天讨论的是普惠金融在各国的进展,到了傍晚,我到城边找了一张餐桌,面朝大海,一边等餐,一边重读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其中一个章节讲的是君士坦丁堡的沦陷。1452年,苏丹马赫梅特带领奥特曼帝国的舰队把君士坦丁堡——当时的拜占庭——攻破,结果了东罗马帝国。我看着海浪起伏,想象着苏丹对军队屠城的许诺、刚刚发明的大炮对古城不分昼夜地轰击,以及市民们在索非亚教堂不间断地祈祷,直至太阳西下。从此以后,土耳其的大海、残墙和我对普惠金融的感悟,居然分不开了。

金融的背后是真实的生活。对参与者而言,无论学者还是实操者,金融既是职业,也是一段旅途。2010年7月,我辞去了在美国的终身教职,回到长江商学院任教;同一个月,唐涯则刚刚在加拿大博士毕业,回到北大开始学术生涯。2012年我到北大做学术讲座,第一次见到她,我们用象牙塔的语言做了愉快的学术讨论,并没有触碰到对方躲在金融后面的反骨。后来,一入江湖岁月催,转眼四年过去,我早已“投笔从戎”,在蚂蚁金服参与用技术做普惠金融的尝试。唐涯则给自己起了一个叫“香帅”的名字,开始经营自己叫“金融江湖”的书斋。

唐涯把金融和江湖联系起来,我的理解,首先是因为她忍不住看到金融背后江湖般生龙活虎的红尘世界。用金融的语言来说,资本本身是一种生产要素,而金融是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但是这个配置所影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企业、城市和国家。所以唐涯忍不住说:“不知道有多少人明白,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我们,不管是主动或者是被动,其实都被‘金融’或者说‘金融市场’紧紧地绑定,不可分割……生活中每一个场景都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无论知不知道,我们的命运都会因为金融而改变。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唐涯喜欢谈历史,金融的历史,企业的历史,城市的兴衰史,历史中的人。在她看来,金融不是枯燥的数字,历史也非黄纸,金融是生活的江湖中蔓延的血脉,所到之处,既有柴米油盐,也有国家兴亡、人性善恶。所以她在细说香港兴衰史之后总结,在江湖的支流里,“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时代,都终究是过客”。除了历史感,还有情感,她忍不住想起罗大佑的歌:“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把金融想象成江湖,还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许巍在歌里写道:“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阿里巴巴每个人都有花名,大家叫惯了,很多人的本名倒是不记得了;而这些最早的花名,都取自江湖儿女、武侠人士。虽然武侠人物很多,郭靖、杨过、风清扬……起花名却不用坏人。在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人心中,江湖固然风波险恶,但是更代表一种红尘中的理想,为弱者,为平民百姓代言。这样的态度,和某些金融人士只关心的套利、逐利,就有了分野。

这样的定位会表现在作品里。唐涯写的东西很广,从资本市场、企业兴衰、人物传记到金融思想史,方方面面,似乎有些贪心。如果说有什么共性的话,她感兴趣的并不是赚钱的秘笈、金钱的光环,而是尽力和读者沟通金融背后的逻辑,我觉得透露的是一种学者的善意和入世的良心。金融既影响每一个人,又是人性的放大。用金融的语言来说,金融牵涉到的每一方,无论从业者、消费者和监管者,都太需要教育和沟通;用武侠的语言来说,则不妨想起张无忌看到明教教徒面对生死,喃喃诵经,“哀我众生,忧患实多”。记得我以前讲资本市场的历史,每次讲到1994年的三大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我都会长叹一口气,觉得天地悠悠,什么都没有改变。

面对金融的江湖,学者可以选择在象牙塔里面扎根,也可以选择“仗剑走天涯”,为大众传道解惑。这两个选择不分好坏,但确实需要取舍。有很多人已经做了选择,于我自己,记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美国做教授的我深感学界对现世的无知和无力,于是大量学习历史,开始谋划回国走近“正在发生的历史”;回头看,今天离开学校的果,那时候已经种下。

唐涯做学问有灵性,她的选择也有灵性。她从小记得的是令狐冲的思过崖,给自己起名则叫香帅。楚留香也罢,令狐冲也罢,都没有梦想过做江湖老大。金融的梦想并不是赚最多的钱,而是帮助每个人、每个群体实现梦想。谁说金融不需要武侠精神呢?今天读到这样把金融、历史、人生感悟交织的作品,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觉得充满期待。武侠精神除了身手不凡、打抱不平,还有精进。

在金融的江湖里,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陈龙

蚂蚁金融首席战略官

2017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没有深奥的公式、模型,但是在对现实经济世界的生动描述中,无不闪烁着理性的睿智和光芒,细细咀嚼,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脑补了很多金融理论知识。作者就像一名斗士,用犀利的笔触直捣事件本质,为我们拨云见日。

——柳斌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此书收集的文章从中国经济转型和东西方对比的角度,聚焦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中的诸多现象,文笔流畅,观点鲜明,诙谐生动,充满智慧,是一位自小熏陶于中国武侠文学、受过西方现代金融学规范严谨训练的青年学者——唐涯教授深入观察思考后的心得记录,篇篇都是佳作,很值得一读。

——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她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历史演进的角度,做*严肃的金融学研究,梳理*直白的金融学逻辑,也写下*武侠的金融学故事。她并没有被严肃学术的象牙塔所拘泥,反而是用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对各种经济金融现象做“有趣有料”的专业解读,使得非经济金融背景出身的读者,也得以轻松理解这些故事中的经济金融要义。

——梁稳根,三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一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必然面临很多复杂的重大经济金融问题,我们北大光华金融系的唐涯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理性的声音直击热点。她笔下的金融与经济,有人文的底蕴,也有武侠的情结,还有几分俏皮灵动。严谨的学术研究,也可以是有温度、有态度的。

——蔡洪滨,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在她看来,金融不是枯燥的数字,历史也非黄纸,金融是生活的江湖中蔓延的血脉,所到之处,既有柴米油盐,也有国家兴亡、人性善恶。她感兴趣的并不是赚钱的秘笈、金钱的光环,而是尽力和读者沟通金融背后的逻辑,我觉得透露的是一种学者的善意和入世的良心。金融既影响到每一个人,又是人性的放大。

——陈龙,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香帅无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71635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6306832
中图分类号 F83-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5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