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路向心(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白宇将那些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发生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写成了这本《一路向心(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通过那些生动有趣的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骑行沿线那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更能被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力量与激情所感染。此外,作者提供了大量在骑行途中拍摄的高质量的照片,斑斓美图更为本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内容推荐

在中尼公路顶着逆风艰难前进,爬上318公路之巅;在阿里南线与虔诚转山的藏民相遇,被荒原的恶狗追得狼狈不堪;川藏公路上,途径惊险刺激的怒江72拐,几乎是押上了性命在骑行;阿里北线,被颠簸的“搓板路”折磨地精疲力竭,却在路途中邂逅极美的星空和湖泊……不为别的,只想用燃烧身体的方式在这个星球表面留下痕迹,只想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放弃。

一辆自行车,四条线路,近6000公里的骑行,24个与骑行有关的故事。《一路向心(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的作者白宇将那些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路上的风景可以凝固在镜头里,路上遇见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多年之后他们的脸可能在记忆中模糊,但相遇时心中的感觉却记忆犹新。

目录

中尼公路

 追随好友的车轮印

 顺风天堂,逆风地狱

 不作死,就不会死

 征服318之巅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阿里南线

 风一样的轮滑小帅哥

 这一生只为磕长头

 热爱星辰,也迷恋红尘

 请叫“我风里来雨里去的男人”

 人落荒原被犬欺

 转山,无关信仰

川藏公路

 梦想,可以迟到,不能辜负

 川藏线的各式旅人

 此处死亡13人

 这一路荷尔蒙都在飞扬

 觉巴山一战成名

阿里北线

 还有比这更蠢的决定吗

 “搓板路”也有春天

 藏北牧民好可爱

 阿里归来难为“错”

 一切都是命运的而安排

 当骑行时我在想什么

后记

试读章节

反骑中尼公路、翻嘉措拉山垭口其实不难,因为相对于从拉孜那一侧翻山来说,这边的山路坡度缓很多,等爬到了春季雪线以上的高度,距离垭口也就不远了。隐约看到垭口的那一刻,我既幸福又痛苦。幸福是因为不再觉得前路遥遥无期,痛苦是因为距离垭口真的还有好远。周围风光颜色清晰,上边是天空之蓝,中间是雪峰之白,下边是山野之黄,近处是路面之灰。到达山顶之前还有一段烂路,一架施工队的挖掘机干脆将整个铲臂横跨路基上方进行作业,偶尔有来往车辆时才停一下。我从下边骑过去时一直战战兢兢,司机若是没看到我操纵着吊臂挥舞一下,我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在嘉措拉山被挖掘机送上天的人。

终于到达经幡飘扬的海拔5248米的垭口,横跨道路的牌坊被经幡重重包裹起来,像一座彩色的凯旋门,环视周围,这个世界仿佛都已经在我脚下。风很凛冽,气温也在零度以下,我也不顾那么多,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开始举起自行车拍照留念。这可是318国道5000多公里全程的至高点啊!垭口的一些藏民蹲在经幡角落休息抽烟,也拉我过去一起聊天,窝在经幡堆里晒太阳暖暖身子真是好惬意!对话基本是问答形式“小伙子哪里人啊?”“噢,北京的啊,北京距离这里可远咧!”“今天从哪里来的啊,一会儿要去哪?”“你这身衣服好看呀,哪里买的,我用我皮衣跟你换,换不换?”他们也夸我身体不错,拍着我肩膀说:“好多其他游客坐车上来都有高原反应,你骑上来,这么高海拔能跑能跳的,还能抽烟,也不喘。”

还有一个藏族面包车司机很热心,走过来跟我说:“你一个人骑车太辛苦了,你坐我车,我捎你去定日,50公里路很快就到了。”见我没搭茬,他挥挥手补了一句:“不要钱,不要钱。”我对藏族师傅一阵感激,说:“不用了,谢谢您,我今天就是从定日骑过来的,准备要往拉孜去。”内心戏是:要不要这么乌龙?上了师傅您的车,那我此前那5小时辛辛苦苦爬的山路算是白费了,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休息了半小时之后,穿上毛线外套,检查完刹车,开始放坡。以前铁人就跟我说过,整个中尼公路最爱的就是嘉措拉山的这段放坡,整整28公里,海拔下降1100多米,铁人的原话是“全程都要捏好刹车,不然会飞的”。因为坡真的很陡,我绷紧了神经不敢怠慢,一直半捏着刹车,只有在长直道的时候才会松开刹车体会一下速度与激情,只有这种高速疾驶的快感才能抚慰此前所有翻山越岭的艰苦。同时我心里还念叨着对面过来的骑友翻这座山真的会挺可怜的。没想到还真碰到了,远远见到一个正在推车的骑友,我就开始刹车减速,整整刹了80米才停下来,跟这个网名叫“独行的犬”的哥们儿点根烟聊了一会儿,顺便等等他在后边的队友。哥们儿说:“我是从广东直接飞拉萨准备骑车去尼泊尔、印度,在拉萨客栈里遇到一福建小伙子,纯徒步走了滇藏线,然后发誓再也不徒步了。于是,临时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跟我骑中尼公路,打算直接骑去珠峰大本营。我这同伴小伙很神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过了20分钟他的伙伴才气喘吁吁地推车上来,当时我就震惊了!这小伙子自行车前货架居然用袋子兜了一个煤气灶!家用煤气灶!驮包里还装了一个液化气罐120斤的液化气罐!其中一个驮包里还塞满了油盐酱醋,一个塑料袋里装了一口炒锅,我都能想象到他腰带上别了一根锅铲没事还能用来打打狗,感觉他已经把整个厨房都塞进了自行车里!我开玩笑说:“你还缺一个冰箱!”小伙子愣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回答:“这边高原又冷又干的,用不着冰箱。”他整辆车负重超过50公斤,上坡基本靠推,更要命的是每次过公路检查站时,因为液化气罐过不了安检,他都只能推着自行车偷偷从荒野里绕过去,有时甚至不得不等天黑之后再从田间地头潜行过去,也真够拼的!我问他:“你带个炉头气罐就行了,干嘛要带煤气灶和煤气罐?”小伙子给我一个谜之微笑:“因为我喜欢用煤气灶做饭吃。”

他们问我到垭口还有多远,我虽然于心不忍,但还是得告诉他们实话:“还有19公里吧,你们这个速度可能今天到不了垭口。不过往上走不远处有一个废弃道班,你们可以在那里过夜。”两人总算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自嘲着说主要是今天出发太晚了,我瞪大眼睛问:“难道你们今天是从拉孜出发的?”他们回答:“是的,这不,才骑了15公里,没想到嘉措拉山会这么难爬,上坡这9公里推了两个多小时,累哭了。”我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你们早点出发就好了。”小伙子解释:“中午做饭耽误了一些时间,之后绕拉孜检查站又从青稞地里兜了一大圈。”我简直要献出自己的膝盖了:“带着厨房骑自行车真是一种四海为家的情怀!”

与他们道一句“后会有期”,继续下坡一路飙到318国道和219国道的岔路口。左拐骑行1000多公里到狮泉河,这也是我三个月后阿里南线的骑行方向;右拐还有400多公里到拉萨(实际上是500多公里,因为到日喀则之后不走318国道,而走汀孜、浪卡子那边,多绕了100多公里)。心里一阵激动,心之所向的圣城就在前方,车轮不息,千里迢迢又如何?

P47-52

序言

我只不过想活得更强烈一些

我的Gao Year(间隔年)旅行开始之后,每天都会发一篇讲述旅途所见所闻的文章,以“Day××”的形式进行记录。

旅途结束那天,我写下“Day580,the end…thanks”,配图是银河拱门下自己的剪影,地点是黄山天海的鳌鱼峰。有些小伙伴在这条朋友圈下留言,说觉得莫名失落,追了很长时间的旅行故事,到了曲终人散的那一刻,就像电影结束之后,全场座椅空了,灯亮起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恍惚……

2014年,我30周岁。2月份,我辞了工作,开始一段不知归期的旅行,一走就是20个月。在这近600天的日日夜夜里,旅行已经成为生活本身,没有刻意安排路线,因为我所理解的行走本来就是随性而至的事情。书名叫《一路向心》,说得通俗点就是我只有一个原则——看心情:有时候根据季节和节目,洒红节在印度,水灯节在泰国,佛诞节在尼泊尔,雪顿节在中国西藏,圣诞节在土耳其……冬天的时候去炎热的国家,比如缅甸、印度、埃及、马来西亚;夏天热的时候去凉快的地区,比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秋天时候饱览美国国家公园的秋色。有时候头脑一热。川藏线骑行、阿里北线骑行、新藏线骑行、中尼公路骑行,近6000公里“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自行车之旅,仅仅是想释放一下血性。贡嘎穿越、雅拉穿越、年保玉则穿越、安纳布尔纳环线、珠峰大本营环线,也都是说走就走的徒步。还有一些来自于朋友的邀约,小伙伴A说我们去泰国学潜水吧,我说好啊;小伙伴B说我们去印尼看林贾尼火山吧,我说好啊;小伙伴C说我们去马尔代夫度假吧,我说好啊:小伙伴D说,我们去斯里兰卡坐小火车吧,我说好啊……就是这么任性!

20个月,20个国家,20万元的开销,我被很多次问到:“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的,人们总是喜欢说意义,就连马克斯·韦伯也说:“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们其实只是关心旅行有什么用、它真的能改变什么吗?”但对我而言,旅行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一件我喜欢做并且正在做的事情,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我不想通过这件事改变什么,只知道很多走在路上的日子里。自己会活得很强烈:

伊真火山之行,黑夜里,我在距离火山口不到5米的地方观察天然硫黄燃烧发出的幽蓝色火焰时,忽然风向改变,瞬间被二氧化硫包裹。我感到窒息时慌不择路地逃命,直到10分钟之后才呼吸到新鲜空气,大口大口地喘着——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我在加利福尼亚佩里斯谷(Perris Valley)跳伞,8000英尺的自由落体,所有直观感受,除了风的呼啸声,其他暂时都屏蔽了。如果不是出于大脑对重力方向习惯性的判断,上下左右前后,天空与地面,并没有多大差别——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怒江72拐.从业拉山垭口到怒江河谷垂直高度2000米的放坡,80多个“发卡弯”,有两个弯道处立了警示牌“此处死亡××人”,可速度与激情的诱惑,让我总会在理智可控范围内尽量不去捏刹车,如风一般穿行——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蒲甘平原。手指之处,皆为佛塔。我天亮之前就出发,爬上一座并不知名的佛塔等待日出,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古老的佛塔绽放着金红色的光芒,这个世界正在苏醒,远处的热气球开始飞扬——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在埃及锡瓦绿洲,我在撒哈拉大沙漠一处高耸的沙丘上发呆。日落之后,金星第一个闪耀在西边的天空,随后其他星辰一个接一个闪现在漆黑的天幕之上,无论是眼前的茫茫沙海,还是头顶的漫天星辰,都透着一股安静的力量——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阿里北线。1400多公里的荒原,其中1000多公里的搓板路,我和好友一起完成自行车穿越之旅,脚踩油门那叫观光,脚踩踏板才是旅行。当我们的车轮印掠过一个又一个藏北大盐湖.与那辽阔荒原里的藏野驴和藏羚羊一起奔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关于这580天的旅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像梦一样不真实。可是我知道——所有这些我觉得自己还活着的瞬间.即便几十年后,也会历历在目,清晰如昨天。这些日子在路上步履不停。从实际一点的角度来说,很多事情是无用的。知道仙女座星云M31在天球的什么方位。多少亿年之后会跟银河系碰撞:去亲眼看看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矗立数千年的金字塔:听一曲震撼的G弦上的咏叹调.被费加罗的婚礼所感动:愿意攀登这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穿越最原始的荒原:为一场瓦拉纳西恒河日出而雀跃,为猛犸象热泉的死亡枯竭而扼腕……这些难道可以仅仅用“有用”或者“没用”来考量吗?如果仅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单细胞生物的效率碾压人类。活着还应该有着对美和情怀的诉求。所谓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未必来自理性,而是跟随心性的指引。一路上随心而动。当我抛开了所有本真自我之外的嗜杂与虚妄.那么仅仅为了取悦自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岁月总是无可回头.既然如此.每一个瞬间都应当尽兴。当我回首这段旅途时。最愿意回忆也觉得最刻骨铭心的,都是那些骑行和徒步的故事。跟朋友们聊天时我常常提到.因为这是一件只要坚持了。就一定会有结果的事情,况且我执迷于用燃烧身体的方式,在这个美丽星球表面划过痕迹,越折腾越辛苦,就越是热血沸腾!当然会有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要选择骑行这种方式。搭车、自驾不是更迅捷更轻松吗?何必要如此折腾自己?

我回答:“其实就是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放弃。”

后记

几年前朋友kid作为过来人就跟我说过,一段长期的旅行归来,会经历一个痛苦期,走出去容易,走回来难。可是我终究要去面对。我选择当初放纵不羁爱自由的逍遥,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我从来没有如此平静过,在半夜飞机降落北京机场之后,耳机里放着《安河桥》,这个城市还有很多未眠的人,我不兴奋,是因为风一样的旅行时光告一段落:我平静,是因为我并不知道接下来重新回归城市生活,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惶惶地等待随之而来的一切,或许就像宿醉狂喜后的清欢,像那一句话说的那样,“生命中曾拥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偿还。”

我会害怕,我害怕变得不那么热爱生活,不那么热爱旅行了,GapYear旅行的最后一段时光里,这种担忧尤其明显。在黄山光明顶等待日出时,东方霞光万丈,眼瞅着太阳就要从云海里抬头,人群开始欢呼沸腾,我却无动于衷,无论是表情还是内心,非常淡定,没有一丝波澜,甚至连期待都没有,我甚至都纳闷,不过日出而已,干嘛激动成那样?骑行阿里北线之前第四次到达拉萨,机场大巴路过布达拉宫门口。车上很多游客也是兴奋地大呼小叫,拉开车窗窗帘一通拍照,对着手机,也不知道是微信还是电话,喊着:“我在布达拉宫!我刚路过布达拉宫!”到拉萨之前,从国外回来,途径云南大理,在双廊青旅遇到几个驴友,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年近不惑的大叔,一起从大理玩到丽江,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就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好奇且惊喜,因自由自在的行走而天然产生的一种愉悦,阴天的洱海畔。他们欢天喜地拍照,笑逐颜开,聊天谈笑时眼神里放着光。就连看到我微博里几年前拍的梅里雪山,也会丝毫不隐藏眼神里透露的震惊。并表示接下来一定要去。我发现,比起自己,别人更容易开心,更容易动容。“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其实还蛮难的。

所以在“Lonely Planet 100 books挑战赛”的最后演讲中,我说道“亲爱的,千万不要以为在路上的生活如诗和远方一样浪漫美好,也不要认为‘走,去看看这个世界’是摆脱当下泥沼般腐朽人生的捷径,没用的,活得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跟远不远方,旅不旅行,没半毛钱关系,说到底。终究取决于你是否热爱生活。”

如果说这段旅程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那么我所能想到的是,选择一些,就意味着要错过一些。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回忆这段在路上奔流不息的岁月,我发现原来更多的是在告别,告别一段疯狂的间隔年旅程,告别过去恣意妄为的人生,告别过去那个能够轻易被点燃、轻易被感染的自己。告别曾经生命中在乎的人。

得知外婆去世的消息,是在骑行川藏公路的时候,看到微信上我弟发的朋友圈,当时我在然乌镇湖畔宾馆里吃着早餐,脑袋“嗡”的一下,立即起身出去给家里打电话……外边乌云阴霾,悲伤还要故作坚强地安慰着妈妈和外公。

亲人离世,我却在几千公里之外翻山越岭,葬礼两天后举行,我却无法赶回去。流了两次眼泪,一次是电话里妈妈哽咽着跟我说:“儿啊,我没有妈妈了。”一次是随后然乌到波密的骑行途中,想到逢年过节跟外婆一起打麻将的情形。老人家一些近乎孩子气的脾气——比如她马上就要和一把大牌,结果被我小屁和抢先,外婆就会嗔怒地拍打我一下:“你这个外孙真会捣乱。”然后咯咯地笑,很慈祥很可爱……可惜这一切都已逝去,我和外婆从此阴阳两隔。甚至上一次跟外婆一起过年还要追溯到2012年,因为2013年春节没回家去了柬埔寨和老挝。2014年春节回家时。外婆已经躺进ICU病房,一直到现在靠呼吸机维持了17个月的生命。这样的离开是一种解脱吧,我相信灵魂和前世今生,我也相信死亡只是另一个开始,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外孙,就像很久以前,我还淘气不懂事,而您的头发也尚未花白。

“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仅以此书,纪念我亲爱的外婆。

书评(媒体评论)

骑车也许是最好的旅行方式,它是与自我的对话,是向自然的学习,是往生命深处的探索。

——700bike创始人、CEO,《短暂飞行》作者张向东

在旅行越来越成为家常便饭的今天,旅行的意义也正越来越个体化,这才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出行的动力,白宇的理由是成长,是挑战自己。“折腾自己。其实就是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放弃。”自宇说的不仅仅是旅行,我们读到的也不仅仅是旅行。

——穷游网联合创始人、总裁蔡景晖

骑行是一种“艰苦”的旅行方式,特别是骑行阿里北线。但正如白宇的体验——骑行的最美之处,是你从炎热和狼狈中归来,发现自己经历了一场不可思议。

——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EO陈罡

20个月20万元20个国家,这对任何一个也想玩耍起来的朋友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直到翻开白宇的新书才知道这哥们儿竟然是凭着一双铁腿踩着两个轮子完成的壮举,这让玩摩托车旅行的我情何以堪!此处我只能给一个大写的“服”字。

——GOING创始人,环球旅行家郭涛

有的人生来就是要燃烧,他们四处探望,在年轻的路上去寻找生命的更大可能,庆幸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白宇这样疯狂且坚定的骑行者,并通过文字与影像带我们去体验这种在世界中燃烧的乐趣。

——旅行作家李沐泽

“旅行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他却道出了我认为最简单健康的旅行方式,那就是不问旅行的目的,我们做这事儿,纯粹是因为喜欢,这样就足够了。

——《迟到的间隔年》作者孙东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路向心(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24781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6217440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