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司法中心时代的到来

二、从调研和具体案例考察罪刑失衡的现状

三、从《刑法修正案(九)》窥探罪刑失衡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从具体问题人手

二、研究基础:司法实践

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第三节 相关主题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第四节 本书的设想

第二章 罪刑均衡相关问题概述

 第一节 罪刑均衡的概念与内涵

一、刑罚的概念

二、罪刑均衡概述

三、重要概念辨析

 第二节 实现罪刑均衡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一、法的多种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公正与效率

二、定罪与量刑应当适用有差别的证据规则

三、民众适当参与与量刑公正

四、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与规范量刑的关系

第三章 罪刑失衡原因及司法应对现状分析

 第一节 罪刑失衡原因分析

一、立法漏洞

二、法定刑幅度过大及司法不规范

三、社会转型加剧了法律的有效供给不足

四、历史和政治原因导致对刑事政策过于依赖

五、法官素质问题

六、法的二律背反

七、法的相对确定性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罪刑失衡司法调控现状分析

一、用地方司法文件和司法解释弥补法律漏洞和法律滞后

二、用刑事政策统领多元化的刑罚裁量思想

三、多元刑罚观的交错影响

四、重刑主义与刑法价值冲突明显

 第三节 司法调控:弥补理论与实践裂缝

一、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实践理性:刑事和解

三、实践困境:量刑法理学模式与量刑社会学模式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四、量刑机制的建构:民事赔偿与量刑的关系

五、量刑合法与量刑合理的平衡:法与理的结合

第四章 罪刑均衡的标准:责任

 第一节 罪刑均衡的规范标准:责任主义

一、从道义责任到规范责任:惩罚责任+预防责任=综合责任

二、目的行为论:综合责任

 第二节 罪刑均衡的刑事政策标准:预防必要性

一、司法裁量的刑事政策考虑:应罚性与需罚性的平衡

二、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的平衡

三、刑事政策导向的规范化体现:酌定量刑情节

 第三节 罪刑均衡的社会学标准:民众的接受度

一、刑罚适当性根据:刑罚的社会效果

二、刑罚裁量的结果与当事人心理预期的重合度

三、刑罚政策的公众参与:公众的满意度分析

 第四节 从罪责程度到刑罚程度的转换

一、罪责程度的计算方法

二、罪责程度转换为刑罚量的方法

第五章 罪刑均衡的衡量与调控

 第一节 罪刑均衡的衡量标准:责任

 第二节 刑罚理论统摄下的需罚性分析

 第三节 罪刑均衡的调控方法:利益衡量

一、利益衡量是刑罚理性的主要体现

二、利益衡量的边界:罪刑法定原则

三、以利益为基础的价值判断

第六章 罪刑失衡的调整路径

 第一节 立法上的罪刑失衡对司法的影响

一、立法上配刑失衡

二、罪与罪之间的配刑失衡

三、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罪刑失衡:刑事制裁体系自身的发展

四、立法的调整与刑法谦抑性辨析

 第二节 罪刑失衡的司法调控:理论篇

一、刑罚应当摒弃绝对客观主义的幻想

二、重视传统文化对刑罚的巨大影响

三、整合与调整:传统理念、具体国情和现代理念的兼顾

四、刑罚的社会防卫兼顾保障人权

五、刑罚观念兼顾传统法律文化理念与现代价值理念

六、进一步规范预防必要性所体现的规范责任

 第三节 罪刑失衡的司法调控:实践篇

一、司法制度上的救济:合理的司法制度设计

二、量刑辅助制度的建立

三、主体因素:法官素质的提升

第七章 进一步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

 第一节 罪刑均衡的中国解读

一、宏观上:与社会发展和民众安全需求相适应

二、微观上:坚持消极责任主义原则

三、21世纪的中国:司法中心时代的到来

四、司法中心时代:罪刑均衡的实现成为一个司法命题

 第二节 实践理性:进一步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

一、量刑规范化改革在实践中继续推进

二、在刑法教义学范围内实现罪刑均衡:提升对规范的解读能力

 第三节 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制度改革

一、进一步规范地方司法文件

二、刑法现代化:“严而不厉”刑法结构的形成

三、刑罚轻缓化: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第四节 罪刑均衡的实现:继续践行刑事一体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次会议通过 2016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公布 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法释[2016]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2016年7月1日 法发[2016]16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7月20日 法发[2016]18号)

致谢

内容推荐

罪刑均衡问题,既是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司法努力实现的目标。由何群所著的《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一书主要立足于司法层面,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考察罪刑均衡的实现路径。在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笔者不但在理论上确认了我国已经确立的“行为+行为”的双重考量裁量模式,同时也以实践反馈理论的方式,得出刑事政策对司法裁量的具体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问题人手,希望能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贡献绵薄之力。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论(第一章)。第二部分为正文和建议(第二章至第七章)。

编辑推荐

由何群所著的《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一书主要是针对目前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点和难点——罪刑均衡问题展开的。该书由何群博士论文经过一年的沉淀和修改而成,其最大特点在于超越纯理论的阐述,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对罪刑均衡问题进行反复论证。考察罪刑均衡实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了传统刑法解释学意义上的规范研究,用责任理论深入论述罪刑均衡的标准,又将实证调研的方法运用到论证和研究中,使得内容既有理论论述,又借鉴了实务数据,显得饱满充实。同时,又将实证调研的成果引入到规范的理论论述中.内容生动丰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该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视角,既有实体法的实质正义观。又有程序法层面的探讨.是一本难得的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学术专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327018
开本 32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6211108
中图分类号 D924.12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