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段绍译、唐杨松编著的《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重点介绍了成为有钱人的七大方法:①靠钱生钱;②靠思想赚钱;③靠借力赚钱;④大格局才能赚大钱;⑤有企图心和好眼光才能赚大钱;⑥会省钱就等于赚钱;⑦越快乐越容易赚钱。本书的部分内容是亿万富翁唐杨松先生提供的,他曾亲自培养出千万富豪100多名和百万富翁1000多名。

内容推荐

一个人可以不在乎钱,但必须懂得赚钱的法则;本书不能教人一夜暴富,但能教人持续创富。不懂股票,不敢随便投资,没有房产,没有特长,平凡如“我”,能不能变为富人?答案是毫无疑问的:能!本书采用了理念阐述结合案例分析的写作手法,用真实、鲜活、接地气的案例证明:只要把思路打开,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成为有钱人!

段绍译、唐杨松编著的《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从靠钱生钱、靠思想赚钱和靠借力赚钱等方面阐述了赚钱的法则和创富的路径,引导普通人实现从温饱到小康、从缺钱到有钱的梦想,掌握真正实用的赚钱技能。

目录

靠钱生钱

 你是在挣钱,还是在赚钱

案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小钱赚大钱

 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售价50元的裤子怎么卖到净利润52元的

 赚钱的三层境界

案例:85℃凭什么逆袭星巴克

 用钱生钱,快过人追钱

案例:《港囧》幕后:徐峥靠资本运作赚了20亿元

 创造持续性收入,实现财务自由

案例:要工资还是要股权

 人无股权不大富

案例:中国股市第一人:从2万元到2000万元

靠思想赚钱

 增加产品或服务附加值

案例: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

 用高价格实现高利润

案例:一块石头居然可以卖到25万元

 增加品牌溢价

案例:麦当劳为什么不直接降价

 创造独特卖点

案例:这家豆腐店凭什么一年卖50亿日元

 创新商业模式

案例:卖报纸的老人凭什么年入18万元

 设计免费模式

案例:吃饭不收钱的餐馆竟然月赚百万元

靠借力赚钱

 用别人的钱赚钱

 “借鸡生蛋”八大技巧

案例:普通大学生巧妙借力,轻松年赚20多万元

 没资本就要学会“空手套白狼”

案例:童装店巧用杠杆借力,稳赚300多万元

 借得越多,赚得越多

 充分利用负债,会负债让你更有钱

案例:他是如何卖大闸蟹“期货”的

 买房是“房奴”彰显自我价值的愚蠢手段

案例:农民工创客培养了20多位千万富翁

大格局才能赚大钱

 格局够大才能赚大钱

案例:创业6次,成功6次!对他来说,赚钱太简单了

 会分钱才能赚大钱

案例:100平方米的小饭馆为何能年赚40多万元

 眼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成就

案例:“赔钱”的买卖为何能够赚大钱

 混什么圈子决定你能赚多少钱

 一个人要富,更要贵

有企图心和好眼光才能赚大钱

 穷人表面上缺资金,本质上缺企图心和好眼光

案例:“90后”小伙开农家乐年入百万元

 有企图心才有机会成为富人

 企图心和好眼光决定你能否成功

案例:从“混混儿”到百亿身家:暴风冯鑫的双面人生

 机遇只垂青于有企图心的人

案例:“80后”小伙两年半开了8家公司,年销售额7000万元

 投机与财富的创造

会省钱就等于赚钱

 假如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

 不差钱的“大财神”为什么很小气

 节约是事关兴败的大事

 节约才能成为“永久”赢家

 节约才能做久、做强

越快乐越容易赚钱

 财富不在于你能赚多少钱,而在于你赚的钱能够让你过得多好

 别为赚钱而工作,要为快乐而工作

 为什么越快乐越容易赚钱

案例:72岁卖菜大爷年赚20多万元的四大绝招

 为什么金钱的增加与快乐不同步

 金钱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能力比金钱更重要

游学苑故事

 我的人生拐点

 一位中职教师的华丽转身

 从家庭主妇到千万富姐

 普通打工者实现财务自由之路

 一本书成就的幸福

附录 段绍译16条投资理财经典语录

跋 读懂马斯洛,提升幸福感

试读章节

你是在挣钱.还是在赚钱

挣钱的“挣”字,是“手”字旁加一个“争”字。这表明财富是要脚踏实地、花力气动手才能争取到的,正所谓“劳动创造财富”“白手起家”。

赚钱的“赚”字,是“贝”字旁加一个“兼”字。“贝”代表财富和资本。即赚钱一定要先有本钱;“兼”则代表资本运作、兼并重组,运用投资、理财的方式让钱生钱。

挣钱与赚钱,表面上看都是赢取财富的路子,其实是指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和模式。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把挣钱与赚钱的人又具体分成4种:

第一种人,没钱又没有时间。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就是这样的人,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工作忙得喘不过气,没有时间,赚钱又少。

有个段子很流行:一个人在公司干了10年,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他愤愤不平地要求老板给他加薪。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老板叹气:“你不是有了10年的经验,你是把一个经验用了10年。”第一种人大多是这样的人。

第二种人,自由职业者,如作家、撰稿人、画家、美编、网站设计人员等。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找工作做,经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自由职业者虽然比上班族自由,但也是干一天才有一天的收人。自由就意味着收人的减少,但是也许一年不开张,开张顶一年。

第三种人,企业所有人。企业有组织、有系统地运作,有团队做事,为他们赚钱,即使不工作,照样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据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有一次在视察自己的工厂时,与鸿海工程师做了交流。其中就有人当众大声追问郭台铭:“为啥爆肝(我国台湾地区方言,指很辛苦地不断加班或做事)的是我,首富却是你?”

郭台铭说:“我们之间有3个差别。第一,30年前我创建鸿海时,是赌上全部家当,不成功便成仁。而你只是寄出几十份履历表后来鸿海上班.且随时可以走人。咱们的差别在于:我是创业,你是就业。第二,我选择从连接器切人市场,到最后跟苹果合作,是因为我眼光判断正确,而你在哪个部门上班是因为学历和考试成绩被分配的。咱们的差别在于:选择与被选择。第三,我24小时都在思考如何创造利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数万个家庭的生计与数十万股民的权益。而你只要想啥时候下班和如何照顾好你的家庭。咱们的差别在于:责任的轻与重。”

第四种人,投资者。用钱生钱,是所有生意的最高境界。

钱放在银行里只会越来越贬值。投资,通俗地讲,就是用钱生钱。“股神”巴菲特、“投资大鳄”索罗斯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都是投资高手。

据说.巴菲特从6岁开始储蓄,每月存30美元。到13岁时,他有了3000美元。买了他的第一只股票。此后几十年里,他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终于成了全球闻名的投资家,其财富足可敌国。

我们如何用投资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富人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以下3个原则.相信若干年后你也是百万富翁中的一员。

这3个造就百万富翁的原则就是:

1.先储蓄.后消费,每月储蓄30%的工资收入,甚至更多。

2.坚持每年投资,争取让年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如果你认为找不到这样的投资机会,本书就可以为你打开投资的大门)。

3.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再看一个有关洛克菲勒的故事:有一次,洛克菲勒的公司请到一对兄弟盖仓库,哥哥叫约翰,弟弟叫哈佛。兄弟俩盖好仓库后去领工钱,洛克菲勒对他们说:“你们要学会让钱为你们工作。如果你们手中有了钱,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我们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你们意下如何?”

约翰想了想,当场答应了。但是,哈佛坚持要领现款。没过多久,哈佛就把钱花光了;而因为洛克菲勒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约翰赚了不少钱,他又将赚到的钱作为本金买人更多股票。结果,复利的效用得以发挥,洛克菲勒的公司源源不断地赚钱,约翰的财富就源源不断地增长。当然,买股票一定要选对行业、跟对人,并且在合适的价格下购买。

你是哪种人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据说,日籍韩裔富豪孙正义19岁的时候曾做过一个50年的生涯规划:20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30多岁时,要有1亿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件大事情;40多岁时,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公司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整个集团拥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60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自己回归家庭,颐养天年!

现在看来,孙正义正在逐步实现着他的计划,从一个弹子房小老板的儿子,到今天闻名世界的大富豪,孙正义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

虽然这些看起来像是从果倒因的“马后炮”式的结论,但是至少说明了规划的重要性:开始决定未来!只有从一开始就有好的规划.才有可能做大。

当然,需要补充的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不一定有很大的成就,但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一定不会有很大的成就。P2-4

序言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得到的一个占据主流地位的结论非常“奇怪”:政府不要去管,让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没想到,在实际运行中,人们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反而是最佳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早已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由市场去配置资源,使全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让市场的财富实现极大化,已经成为共识。

由市场自由配置资源是社会财富极大化的方法。然而,如何配置个人资源,使家庭的财富极大化,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人却很少。其实,与社会财富极大化的问题相比较,家庭财富极大化的问题同样很重要。一个家庭会不会合理组合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事关家庭的兴衰。这样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真是一个遗憾。现在,段绍译与唐杨松合写的这本书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家庭致富的道理和社会致富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都是要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个人的资源包括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本人的学历、年龄、相貌、家庭,本人的社会关系、居住地,以及与他人相比的长处和短处等。

如果能把这些条件最优地组合起来,通过创业、入股、借贷及各种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手段满足社会的需求,你的财富就能增长。反之,如果错配自己拥有的资源,不管你的资源有多雄厚,财富都会从你的手指缝中溜走。

所以,个人财富增长的道理并不复杂,但是做起来很需要经验,最好是有成功人士给予指导。段绍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已有十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总结了很多失败的教训。他的不少学员自身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段绍译通过指导他们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让他们成功地走上了致富之路。

段绍译结合十几年来的一些经验写成了这本书,取名为《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非常贴切。书中有许多创业、致富的实例,都是经验之谈。我认为,本书非常值得希望致富的人一读。

茅于轼

2016年4月28日

后记

读懂马斯洛,提升幸福感

近年来,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过劳死”“人才荒”和“疯狂跳槽”等职场流行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折射出企业家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员工的不满与无助。这样的世态万象究竟问题何在?结合本人近20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我认为运用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方向。

俗话说,快乐是幸福的源泉。越快乐越容易赚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快乐,也就没有幸福,更不能赚来大钱。真正的大钱赚起来大都比较轻松。一个人就算是每天工作24小时,如果只是拼尽气力赚点辛苦钱,年赚上百万就是奢望,要向赚到上千万元或者上亿元更是连想都不要想。

“正大光明,快乐经营”是我创办企业的宗旨。有幸福感的企业应该不仅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与价值,而且也能为置身其中的员工带来身心愉悦的幸福体验。

满足员工的幸福感,就是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正当需要,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我认为,时有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和疯狂跳槽现象的背后,归根结底,大都是因为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造成员工所期待的幸福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明,就可以更加直观地解释这些问题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交需求(10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needs)和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逐级递升。其中,生理需求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等。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产生安全需求,如渴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摆脱失业威胁及得到某些社会保障等。再上一个层次是社交需求,如满足归属感、希望得到友爱等。尊重需求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良好评价。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人的最高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复杂需求的普遍规律,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它直观地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的幸福危机实则是对员工的管理出了问题。

员工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他们的幸福:首先,物质上要得到保障,能够安居乐业;其次,要融入企业的大家庭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第三,每个人的工作更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施展自己的才华,发展成为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

因此,幸福感强的企业都应该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关注和重视员工的各种需求。给员工创造幸福感,让员工不仅仅获得富足的物质回报,而且能够幸福、快乐又有尊严地生活。

所以,我认为要建立一个有幸福感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二是要了解并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一、让没钱人有钱,让有钱人快乐

有幸福感的公司一定有令人向往的优秀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定是充满了快乐、正义和光明的,因为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留得住优秀的人才;只有以人为本,用爱感化员工、用爱感动客户、用爱感恩社会的企业才是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只有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的员工才有幸福感。

湖南豪爵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湖南豪爵”)从2000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承“用心者加薪,辛苦者不苦,实干者实惠,多劳者多得”的经营理念.朝着“让没钱人有钱,让有钱人快乐,让快乐的人实现梦想”的愿景而努力。正是这种文化的土壤,才孕育出了行业的冠军之花。在我看来,这种企业文化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软件。一般来说,销售公司的人员流动性是很大的,然而湖南豪爵却没有这样的情况。

公司至今虽然只有短短16年的历史,但大部分员工都有10年以上的工龄,公司人员结构也非常稳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湖南豪爵倡导的“快乐经营”的企业文化是正确的。因为幸福是企业及员工不言而喻的共同追求。尽管幸福的方式和内涵可能具有差异,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种高级的享受、一种精神的洗礼,决定了一个公司的长久稳定与战略高度,也决定了置身其中的员工的发展方向。所以说,能让员工产生幸福感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最终点。

二、了解并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让员工有幸福感

要让员工有幸福感,除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外,企业还应全面了解并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当前.社会竞争加剧、发展节奏变快等因素会让员工普遍存有职场困惑与压力,哪怕收入不断提高,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收入高低并不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唯一因素。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员工收入已能满足生存需要时(也就是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员工更希望在工作中能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组织中,不同员工(哪怕是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员工)的需要也充满变化与差异性。对此,管理者应该弄清员工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满足,让员工始终快乐地工作,提升其幸福感。

……

再以奖励出国旅游为例,湖南豪爵每年都会通过组织经销商对公司各部门、个人进行民主评优,评选出优秀部门与优秀个人。获奖员工除享受加薪、提职的物质奖励外,同时还能获得出国旅游的机会。获奖人数的比例占到了全体员工的10%~20%。在湖南豪爵,哪怕是最基层的普通叉车工人,只要努力工作,除了享受高于行业平均的工资待遇外,也能获得出国旅游的机会。这种满足尊重需求的人性激励形成了拉动力,不仅使公司杜绝了“领导在,员工就好好干;领导不在,员工就随随便便”的现象,也提升了员工的自豪感与幸福感。我想,这也许就是许多员工都不愿轻易离职的原因,因为湖南豪爵确实是个有人情味儿的公司。

以上事情,一般的企业也许也都做到,但实际效果就取决于深入程度了。当然,情感关怀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员工的要求,只有以纪律作保障,以快乐作宗旨,加上“宽严结合、刚柔相济、恩威并用”的中庸管理哲学作前提才行。

最后,以正确的事业观念帮助员工得到成长,乃至助其自我实现。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代表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所以,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的员工需求,设立科学、合理的员工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价值,并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

三、帮助员工成长,促进员工的自我实现

除了利用企业文化向所有员工传递核心价值观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湖南豪爵也致力于帮助员工成长,促进员工的自我实现。为此,我们一直在做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实行轮岗换位,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做喜欢的事,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能让公司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一专多能的人才,缩短人才的成长期。同时,这也能让员工在实践中成长,获得锻炼、提升的机会,从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开拓广阔的道路,增加自我提升的机会。实际上.这对那些希望多方面锻炼自己的员工来说也是一种隐l生的福利待遇。

第二,构建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员工自我实现注入动力。在这方面,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遵循待遇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原则,实现“用心者加薪,辛苦者不苦,实干者实惠,多劳者多得”的最终目标。在工作激励中,以正激励为主,遵循公开表扬、私下诫勉的原则,通过个人评优、部门评优、技能竞赛等手段,创造多层次的个人展示平台。

第三,提供学习机会和自我成长的舞台,为员工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有的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不仅需要获得物质的回报,更需要不断成长,以期告别打工、成为老板。在这一点上,湖南豪爵一直予以支持。公司对于自身成功的经营理念与方法毫无保留,且大胆培养年轻人。给年轻人成长的舞台和机会。另外,公司始终把企业发展建立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每年都组织多次内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学习,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竞争力,为员工的自我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

说到底,当一个困了、累了、饿了的孩子没有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时,大人们期盼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是不合理的;当孩子情感上受到了伤害,没有感受到爱和关怀,或在被胁迫、强制的情况下学习,也是没有效率的。同样,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是如此。员工的幸福应该是企业的目标,只有企业转变观念,读懂并用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要,让所有员工在企业里找到“家”的味道,真正营造出幸福企业的氛围,尤其是能够帮助员工自我实现才能让企业得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唐杨松

2016年4月2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绍译//唐杨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531272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6039875
中图分类号 TS976.1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