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金圣叹学识渊博,所作评点明快犀利,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王实甫著陆林校注的《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从此风行天下。金圣叹的评语,对人情世态的体悟深刻而细腻,评点文字的表述机智而幽默。此外金圣叹的评点,对原作的最大贡献是明确反对“淫书”说,直接抨击了历代封建礼教维护者和道学先生对这部优秀古典爱情剧的诋毁,为《西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容推荐

王实甫著陆林校注的《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由陆林教授据清顺治贯华堂刻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底本,以康熙五十九年刻《芥子园绘像第六才子书》本、清金谷园藏板《贯华堂第六才子书》本等参校,标点整理而成。为适合当今读者阅读习惯,本书配以绣像插图,图文并茂,以增加阅读欣赏时的审美愉悦。

目录

卷之一 序一曰恸哭古人

 序二曰留赠后人

卷之二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卷之三 会真记

卷之四

 一之一 惊艳

 一之二 借厢

 一之三 酬韵

 一之四 闹斋

卷之五

 二之一 寺警

 二之二 请宴

 二之三 赖婚

 二之四 琴心

卷之六

 三之一 前候

 三之二 闹简

 三之三 赖简

 三之四 后候

卷之七

 四之一 酬简

 四之二 拷艳

 四之三 哭宴

 四之四 惊梦

卷之八

 续之一 泥金报捷

 续之二 锦字缄愁

 续之三 郑恒求配

 续之四 衣锦荣归

试读章节

无何,张生将之长安,先以情谕之。崔氏宛无难辞,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再夕,不复可见,而张生遂西。

不数月,复游于蒲,舍于崔氏者又累月。崔氏甚工刀札,善属文。求索再三,终不可见。张生往往自以文挑之,亦不甚观览。大略崔之出入者,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异时独夜操琴,愁弄凄恻,张窃听之;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张生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当去之夕,不复自言其情,愁叹于崔氏之侧。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①。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憾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君尝谓我善鼓琴,向时羞颜,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诚。”因命抚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左右皆獻欷,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涟,趋归郑所,遂不复至。明旦而张行。

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此,曰:“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以来,尝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笑语;闲宵白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寐之间,亦多叙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致!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至私诚;儿女之情,不能白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枕席,义盛意深,愚幼之心,永谓终托。岂其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白献之羞,不复明侍巾栉。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谓要盟之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情,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之佩。玉取其坚洁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彩丝一绚,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贞,俾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诚,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佳。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

张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所善杨巨源好属词,因为赋《崔娘诗》一绝云:“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河南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曰:“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胧。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珮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圃,将朝碧玉宫。因游雒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遇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苒苒,旭日渐瞳瞳。乘鹜还归雒,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幕幕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远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定所,萧史在楼中。”张之友闻之者,莫不耸异之;然而张亦志绝矣。

稹特与张厚,因征其辞,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于时坐者皆为深叹。

后岁馀,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适经其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见。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章,词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之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P17-18

序言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间(1295一1307),是他的代表作。明初贾仲明《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所撰传奇文《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其情节大致为:唐贞元年间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一见钟情,发生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珙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围。然崔夫人事后嫌张珙贫寒而赖婚,张珙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珙,但又逼迫张珙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珙满怀离愁而别。莺莺空守西厢,思君心切,和红娘一道耐心苦等。张生终于中了状元,衣锦荣归,夫妻团圆,终成眷属。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西厢记》。《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金圣叹(1608一1661),名采,字若采,后改名人瑞,号圣叹。江南长洲(今苏州)人,著名文学批评家。明诸生,人清后以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批书,他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六部著作,称为六才子书。《西厢记》因此被其命名为“第六才子书”。圣叹学识渊博,所作评点明快犀利,所发议论往往出入意表,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所评《西厢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从此风行天下。

杂剧《西厢记》情节曲折动人,曲词华美流畅,为历代读者所喜爱。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云:“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而金圣叹的评语,对人情世态的体悟深刻而细腻,评点文字的表述机智而幽默。两者可谓珠林玉树,交相辉映。清初著名戏曲作家和理论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曾高度评价金批《西厢》具有“能令千古才人心死”的艺术感染力:“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所以,自金批《西厢记》一出,世人“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其他各种版本从此湮没无闻。而在《拷艳》一折卷首,金圣叹与友人王斫山“赌说快事”数十条的“不亦快哉”,更是脍炙人口,为文人雅士王皡、林纾等津津乐道。

此外金圣叹的评点,对原作的最大贡献是明确反对“淫书”说,他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云:“《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今后若有人说是妙文,有人说是淫书,圣叹都不与做理会。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耳。”直接抨击了历代封建礼教维护者和道学先生对这部优秀古典爱情剧的诋毁,为《西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由陆林教授据清顺治贯华堂刻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底本,以康熙五十九年刻《芥子园绘像第六才子书》本、清金谷园藏板《贯华堂第六才子书》本等参校,标点整理而成。为适合当今读者阅读习惯,本书配以绣像插图,图文并茂,以增加阅读欣赏时的审美愉悦。

书评(媒体评论)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权《太和正音谱》

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

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

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

——李渔《闲情偶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元)王实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005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0234074
中图分类号 I237.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3
出版地 江苏
260
17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