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全解
内容
试读章节

在曾子看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厚重的德行,在于弃旧革新,最终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所“得”。在这里,曾子其实是告诫我们,一个人的外在的“得”取决于其内在的“德”。

对此,孔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即:“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段子禽问子贡的对话勾勒出了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指出了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大意为:“我们的先生到了一个国家,总是听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主动提供的呢?”子贡说:“先生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即便算是求得的,也与别人的求法不同。”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主要在于其内在的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得到什么,往往不在于他争取得有多么努力,多么拼命,而在于他的德行是否配得上得到,他是否能够以“德”载“得”。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孔子就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修身治学,自己的品德学问都达到极高的境界,所以即使不去了解什么,那些统治者们也愿意将政事告诉他,来咨询他的教导。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干什么,求什么,都要以德为根本,求之于内,然后得之于外。

有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美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内心里崇高的美德,让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让人在生活的逆境中坚守信念;灿烂的星空让人在黑夜中看到光明,让人心中燃起希望。没有了星空,我们会失去太多的想象,失去太多的梦想;没有了美德,我们则会失去立身之本,失去在社会上存在的能力。

一位先生有一群学生,学生们都很好学,但因为大多都是富家官宦子弟,个个都比较好强,经常提问些如何做大官、如何取厚禄的问题。每次面对询问,先生都笑而不语,告诉学生们安心读书,好好学习,学生们很不理解,问:“先生,您教我们读书,难道不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拥有更多的钱财、得到更高的官位吗?为何每日只教些仁义道德的空话,不教我们做官、求财的实用知识呢?”先生听了学生的话,皱皱眉头,对他们说:“好吧,明天我就教你们求官、求财的学问。”

第二天,学生们早早地来到书院,看到院子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篮子,他们被告知,今日要去果林中摘果子。学生们都很疑惑,平时先生要求严格,每日要求他们诵诗读经,昨天说好了要教升官发财的学问的,为何要去摘果子呢?但整日学习,出去放松一下也不错,于是学生们拿起篮子来到果园中。

先生早已在那儿等候多时了,看到学生们到来后,他说:“今天摘果子并不是为了娱乐放松,而是一场测试,看看你们谁更有能力。你们可以去摘果子了,尽量在正午前摘到最多的果子。”

园子中的果子很多,学生们的篮子很快就摘满了,还未到正午就回到了先生身边。先生指着一个篮子最大的学生说:“现在你们看到谁最会摘果子了吗?”其他学生纷纷抱怨说:“先生,他摘得多并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篮子大而已。”先生笑着说:“是啊,就是因为篮子大,所以我才说他最会摘果子。”

看到学生们都不理解,先生接着说:“你们平时常常问如何做官,如何发财,其实这和摘果子是一个道理,摘果子摘多少,不在于摘得有多快,有多好,而在于他的篮子有多大。一个人能做多大官、能发多大财,往往也不在于他做官、发财多么有窍门,而是在于他能承受多大的官,多大的财。我平时教你们的仁义道德,就是这个篮子啊!只有人生的篮子大了,你才能走得更高、拥有更多!”学生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先生每日教他们的仁义道德的学问,就是一切升官、发财学问的根本,没有“德”哪来的“得”,于是,他们从此跟着先生学知识,修德行,最后都成了有作为的人。

—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决定着他能站在多高的颁奖台上;一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决定着他一生能走多远,飞多高;一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决定着他一生成败的心灵力量。我们在生活中都希望多“得”,却不知道“得”并不是由别人给你的,而是由你自己的“德”来决定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只有有德的人,才能成为组织中的正能量;只有有德的人,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成功地融入集体之中。“德”与“得”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人生中,对“德”的修炼,就是对“得”的获取。小德小得,大德大得。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座大楼的话,那么“德”便是这大楼的地基,“得”便是大楼的高度,“德”是否牢固注定“得”能达到的极限。如果“德”不稳,而盲目地追求“得”,只能导致大楼的早早崩溃。

P3-5

目录

第一章 大学之道

第二章 止于至善

第三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四章 知其所止

第五章 知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君子必慎其独

第八章 修身在正其心

第九章 齐其家在修自身

第十章 治国必先齐其家

第十一章 平天下在治其国

序言

《大学》本是《礼记》中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工著作。后来,因为其内容太过精彩,代表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念,宋代人就将其从《礼记》中抽离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北宋程颢、程颐等人都极为推崇此书,后来,便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大学》曾一度被列为“四书”之首,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D向。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另外,其内容充满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但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提出的“治本”,认知到治国的规律,对后来的唯物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大学》一书虽字数不多,却强调了学习者要提升自身修养的要求,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按照常见的版本对《大学》原文进行了重现,又加上注释词条、翻译原文、对原文思想进行解读引申等内容。在解读原文思想之时,本书尽量联系儒、道、释等主流思想和社会现实,消除其中的消极陈腐观点,褒扬积极向上、有益人身心发展的思想,既传承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又使读者能够得到启发,从中受益,可谓是难得的一本国学读本。

内容推荐

《大学》本是《礼记》中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工著作。文捷编译的这本《大学全解》按照常见的版本对《大学》原文进行了重现,又加上注释词条、翻译原文、对原文思想进行解读引申等内容。在解读原文思想之时,本书尽量联系儒、道、释等主流思想和社会现实,消除其中的消极陈腐观点,褒扬积极向上、有益人身心发展的思想,既传承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又使读者能够得到启发,从中受益,可谓是难得的一本国学读本。

编辑推荐

曾子著的《大学》作为古代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曾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主要概括了先泰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对儒家政治哲学有系统的认识。

《大学全解》为传统文化类读本,作者文捷对《大学》原文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其蕴含的主要思想进行了阐述,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并以古今中外的事例加以佐证,内容丰富,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深入地思考和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全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秋)曾子
译者
编者 文捷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60472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6089211
中图分类号 B222.1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