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易集旨(精)/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大钧的《大易集旨》是长江学术文献大系哲学卷之一种,也是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系列易学书系“大易系列”之一种。《大易集旨》精选2013年“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优秀文献编辑而成。本书所收论文秉承史思并重、多元融通的学术理念,围绕“易学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历史与未来”的主题,从三代文化与《周易》的成书、《周易》文本结构与言说方式、《周易》经传哲学、出土易学文献研究、历代易学研究、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议题广泛,资料丰富,论证严谨,观点平实,不乏新见,成果丰硕,集中反映了当前易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内容推荐

刘大钧的《大易集旨》精选2013年“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优秀文献编辑而成。本书所收论文秉承史思并重、多元融通的学术理念,围绕“易学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历史与未来”的主题,从三代文化与《周易》的成书、《周易》文本结构与言说方式、《周易》经传哲学、出土易学文献研究、历代易学研究、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议题广泛,资料丰富,论证严谨,观点平实,不乏新见,成果丰硕,集中反映了当前易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目录

《周易》文本的早期形态:古文本《周易》复原

 一、费直《周易》古文说质疑

 二、王弼所传之《易》非古文本

 三、复原古文本《周易》

从自然易到道德易而形上易

 ——试论三代文化与《周易》的成书

 一、伏羲:自然的《周易》

 二、文王:道德的《周易》

 三、孔子:形上学的《周易》

《周易》的文本结构及其言说方式

 一、象与辞:《周易》文本结构的核心部件

 二、卦象与卦名、卦辞的关系

 三、解读爻辞的基本原则

 四、譬喻:基本的言说方式

《周易》古经需卦卦爻辞新解

 ——兼谈卦象分析的方法

 二二

 三

论《周易》古经咸卦与古代巫医及针疗

 一、关于成卦卦爻辞解读的已有成果

 二、成卦卦爻辞新解

 三、巫成与古代巫医及针灸文化背景

 四、成卦之爻辞与卦辞及亲迎礼

 五、结语

《周易·象传》及其教化观念

《周易》与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

 一、中西比较:两种不同的人文传统

 二、“经典周易”:中华人文基因之奠定

 三、从《周易》看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特质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诠释史研究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内涵之诠释

 二、“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内涵之诠释

 结 语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疑难字句释读

 一、“□鸟正虫”与“化宦虫”

 二、“时至矣而不出”与“□□在廷”

 三、“民逋相连以寿”

 四、“精白敬宫”与“敬宫任事”

论帛书《衷》篇的篇名及其象数思想

 一、《衷》篇篇名

 二、《衷》篇象数思想

损益与易道及《易》书

 ——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释蕴

 —

 二

 三

 四

“函三为一”与三数的法则

 —

 二

 三

《易经》哲学的现代意义

 一、《易》之“易”有三义

 二、《易经》的哲学精神

 三、《易经》哲学的现代意义

 结{吾

《周易》义理诠释范式简析

 一、训诂式

 二、王弼式

 三、京房《易》

王弼《易》注对“汉代象数”的舍弃与保留

 一、有关“尽废象数”的三个问题

 二、王弼《易》注中的“汉代象数”

 三、前人研究再辨析

 四、“用象”之辨

 五、重新理解“尽废象数”

易学语境下张载《西铭》所构设的理学新语境

 二

 三

 四

 五

 六

司马光的易学历史观探析

 一、“凡宇宙之间皆易”:提出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原则——“易”道

 二、“圣人作《易》,为数亦为义,义急数亦急”:论易道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三、“见微而知彰,原始而知终”:论《易》所具的史学功能

 四、“阳非阴不成,阴非阳不生,阴阳之道表里相承”:社会历史的理想存在方式

林栗《周易经传集解》的易学特色

 一、前言

 二、以传证经的诠释进路

 三、引述儒典的儒理释《易》典范

 四、中道思想之开显

 五、太极生次的用象释义之法

 六、结论

理学正当性视界中的曹端易学

 一、《易》之地位的提升

 二、《易》之纲领的构建

 三、《易》之理境的诠释

明代西蜀熊过之易象学

 一、熊过及其易学经历

 二、发隐抉微,阐释象旨

 三、综汇众说,融会折衷

 四、以象为主,辨证经传

 五、结语

以《易》解《范》,汉宋交融

 ——黄道周《洪范明义》思想研究

 引言

 一、关于《洪范》文本的订正

 二、论《洪范》与河图、洛书

 三、五行及五行灾异

 四、性理思想:皇极、北极、至善、敬

 结 语

钱澄之易学思想散论

 一

 二

 三

 四

对唐君毅诠释朱熹太极理气说的反思

 一、前言

 二、对朱陆《辩太极图说书》的定位

 三、对周敦颐言太极无极概念的讨论

 四、对张横渠邵雍二程哲学的定位

 五、对太极为一创生原理的定位

 六、对朱子之理气不同于西哲之形式质料之定位

 七、对朱子太极理气之动静问题之定位

 八、对朱子理气之是一是二问题之定位

 九、对朱子理气之先后问题之定位

 十、对后儒批评朱子太极说之立场

 十一、对朱熹言心与理及心与气的关系之讨论

 十二、小结

唐君毅易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

 一、卜筮与感通

 二、观象与修德

 三、天道与人性

 四、感通之理述略

 五、感通之理的启示

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曹洞宗禅学的易学基础

 一、石头希迁的《参同契》

 二、洞山良价的《宝镜三昧歌》

 三、曹山本寂的《五位旨诀》

 四、大慧宗杲的解释

 结 语

关键词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易集旨(精)/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刘大钧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9858
开本 16开
页数 4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4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36
CIP核字 2016045422
中图分类号 B221.5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7
178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