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内容
编辑推荐

兰德尔·柯林斯所著的《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最独特之处在于将暴力情境而非个体背景作为分析的核心。每当谈及暴力,我们最关心的往往是施暴者与受害者究竟是什么人,而常常忽略了暴力发生的具体过程。正因如此,过去的暴力理论虽然能够通过宏观数据与背景分析给出暴力的大体趋势,却也总是在微观层面遭遇难以解释的悖论:究竟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类型的“暴力个体”(例如贫穷的年轻男性和宗教极端分子等)?为什么某些看起来与暴力无缘的人,却会在特定情形下作出暴力行为?为什么绝大部分人即使满足“暴力个体”的条件也并不会行使暴力?在穷尽一切关于背景因素的分析之后,我们对暴力的理解仍然深受局限。即使相对更为关注暴力发生过程的机会与控制理论、法律行为理论、抵抗理论、暴力的文化解释等,也仍然失之宏观,对微观层面的悖论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柯林斯写作本书的初衷所在。

内容推荐

在受动作片电影和畅销惊悚小说影响而产生的流行误解中,在社会科学家的常规解释中,暴力往往与贫困、种族或意识形态仇恨、家族疾病等特定情况联系在一起。兰德尔·柯林斯所著的《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从微观社会学视角出发,借助视频录像、民族志调查,近距离研究暴力真正发生时的情况,引导读者进入真实而令人不安的人类冲突世界:从军队暴力、警察暴力、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抢劫、暴力运动到武装冲突,进而揭示了暴力动力学,解释了为什么暴力通常会是对弱者的暴行、为何通常会在众人面前进行仪式性展览,或进行秘密恐怖袭击和谋杀;以及为什么少数人能够操控暴力;最后则提供了应对乃至消除暴力的方法。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暴力冲突的微观社会学

第一部分 暴力的肮脏秘密

 第二章 冲突性紧张和无能的暴力

 第三章 恐慌进攻

 第四章 攻击弱者(一):家庭暴力

 第五章 攻击弱者(二):霸凌、拦路抢劫、持械抢劫

第二部分 净化后的舞台暴力

 第六章 公平搏斗表演

 第七章 作为娱乐的暴力

 第八章 运动暴力

第三部分 暴力情境的动力与结构

 第九章 打斗能否开始及如何开始

 第十章 少数暴力人士

 第十一章 情绪注意力空间中的暴力主导

 第十二章 尾声:实用的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
译者 刘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71032
开本 16开
页数 5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5
CIP核字 2016099452
中图分类号 C912.68
丛书名
印张 3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4-6235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