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习录(精)/国学典藏
内容
试读章节

徐爱①录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②为正,盖先儒③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敦,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注释】

①徐爱(1488—1518):字日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也是阳明先生的第一位学生和最得意的学生,有“王门颜回”之称,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日:“日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

②旧本:指由郑玄作注、孔颖达疏解的版本。

③先儒:这里指程颢、程颐和朱熹。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各种观点,均以旧本,亦即朱熹等人所说的误本为标准。我刚听说时觉得很意外,继而又产生怀疑,最后,我殚精竭思,互相对照分析,又向先生本人请教。这才发现,先生的主张就好像是水性冰冷、火性炎热一样,即使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产生疑惑。先生天资聪颖,然和蔼可亲,为人坦诚,平素不修边幅。早年,先生性格豪迈洒脱,曾热衷于赋诗辞章,并深入研究佛道两家的经典之作。所以,很多人刚开始听到他的主张时,都认为是异端邪说,不予深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先生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处困养静,学问的功夫已经超凡入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我时刻受先生的教诲,深知他的学说,刚接触时似乎很平常,等深入研究才觉得愈发崇高;初看时好像很粗疏,仔细钻研才觉得愈发精细;刚接近仿佛很浅显,深入探求才觉得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虽与先生才一面之缘,有的只闻其名,有的怀着蔑视、恼怒的情绪,还没谈上几句就依据传闻臆说,妄加揣度,这样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的人士,听着先生的教诲,常常得一而遗二,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是公还是母,是黑还是黄,却忽略了能否驰骋千里的特性。因此,我特意把平时从先生那里所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学奉上,以便相互校正,不负先生教诲之恩。

晚生徐爱书

P3-4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序言

《传习录》是明朝一代宗师王阳明先生语录、书信的简集,相当于孔门中的《论语》,而“传习”这两个字则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

王阳明(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余姚(今浙江)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释道各家学说,而且能够统军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据《年谱》记载,王阳明出生前,他的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于是他的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但是,王阳明到了5岁时还不会说话,这一下家里人可急坏了。有一天,一位高僧经过他的家乡时,正好看见王阳明,于是抚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是说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他的祖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于是给他改名为守仁。名字一改完,王阳明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多少带点神话色彩,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幼年的王阳明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聪慧和才华。

但是,在祖父的教导下,王阳明的进步非常神速。10岁那年,他的父亲考中状元,他随父亲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作诗咏金山寺。正当大家还在苦思冥想时,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吟完之后,四座无不惊叹,于是大家又让他作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又随口诵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便不难看出,小小年纪的王阳明,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11岁在京师念书时,王阳明向老师问道:“何谓第一等事?”老师回答:“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王阳明当即反驳:“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可见,王阳明的志向是多么的高远。但尽管这样,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学习也不是十分用功,而且经常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同时博览各种兵法秘笈。回到家里,遇到宾客来访时,就用果核摆列阵法,与宾客玩起军事游戏。

明弘治十二年(1499),28岁的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阳明是以文士授兵部主事的,觉得他很文弱,所以很看不起他。有一次,张忠竟当着全军的面,强令王阳明当众射箭,想让他出丑。王阳明再三推辞之后,终究拗不过张忠,只好挽弓搭箭,唰唰唰三箭,三发全中红心,引来了全军的欢呼,张忠则羞愧万分。

王阳明在担任兵部主事期间,因反对宦官刘瑾弄权,于1506年被廷杖四十,并被贬到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在前往龙场的途中,王阳明历尽波折,才逃脱了锦衣卫的追杀。来到龙场后,王阳明度过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并在那里悟道。后来,刘瑾被诛,王阳明被重新起用,他先是调任庐陵县知事,当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琼,看出王阳明有不世之才,将其荐举给朝廷,最终官至南赣巡抚。在任期间,王阳明上马治军,下马治民,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后来,由于功高遭忌,只好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五月,广西境内发生战乱,朝廷于是再次起用王阳明,平定战乱后,王阳明又在南宁创办书院,建立思田学校。嘉靖七年(1528),因病重上疏请求回乡养病,翌年初病逝于归途的江西南安舟中。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王阳明作为士大夫,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之人。一般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的人格魅力。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里,如《传习录》《大学问》等。其中以《传习录》最为典型。

《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阳明先生生前所授的弟子们整理编辑,后来又经过几次汇整增补,终于成为今日所流传的《传习录》。

《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及死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明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即今本之上卷;嘉靖三年(1524)十月,门人南大吉又命其弟校刻《续刻传习录》于绍兴,分上下两册,增加部分即今本之中卷;嘉靖三十四年(1555),门人钱德洪在其同年曾才汉先刊刻于荆州的《遗言》的基础上进行删定,于宁国水西精舍刊刻为《传习续录》,此即今本之下卷。次年,钱德洪统前三次刊行再付黄梅尹张君刻于蕲(湖北蕲春)之崇正书院,分上、中、下三卷。至此,该书始成规模,并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传习录》包涵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它不但影响中国几百年,而且享誉海外,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都被作为精神的范本,可见此书的价值和魅力。

内容推荐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

编辑推荐

《传习录》是明朝圣人王阳明传世之作。

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哲学经典,明朝一哥王阳明的传世语录。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习录(精)/国学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王阳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6548
开本 32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2016006620
中图分类号 B248.2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