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精)/阿城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十二

道家呢,源兵家而来,一部《道德经》,的确讲到哲学,但大部分是讲治理世俗,“治大国若烹小鲜”,煎小鱼儿常翻动就会烂不成形,社会理想则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衣、食、住都要好,“行”,因为“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不提,但要有“世俗”可享乐。

“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能无不为,你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

《棋王》里捡烂纸的老头儿也是在讲无不为,后来那个老者满嘴道禅,有点儿世俗经验的人都知道那是虚捧年轻人,其实就是为遮自己的面子,我自己遇到超过一个加强营的这种人,常常还要来拍我的肩膀摸我的头,中国人常用的世俗招法,话大得不得了,“中华之道”。我倒担心缺根弦儿的读者,当时的口号正是“振兴中华”,赢球儿就游行,失球儿就闹事,可说到底体育是什么呢?是娱乐。

爱因斯坦说民族主义就像天花,总要出的。我看民族主义虽然像天花,但总出就不像天花了。

汪曾祺先生曾写文章劝我不要一头扎进道家出不来,拳拳之意,我其实是世俗之人,而且过了上当中邪的年纪了。

道家的“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所谓“天地不仁”。去符合这个秩序,是为“德”,违犯这个秩序的,就是“非德”。

十三

儒家呢,一本《论语》,孔子以“仁”讲“礼”,想解决的是权力品质的问题。说实在“礼”是制度决定一切的意思,但“礼”要体现“仁”。《孟子》是苦口婆心,但是倾向好人政府,是政协委员的口气。

孔、孟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不必摆在一起,摆在一起,被误会的是孔子。将孑L子与历代儒家摆在一起,被误会的总是孔子。

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会被捏痛。

平心而论,孔子不是哲学家,而是思想家。传说孔子见老子,说老子是云端的青龙,这意思应该是老子到底讲了形而上,也就是哲学。

孔子是非常清晰实际的思想家,有活力,肯担当,并不迂腐,迂腐的是后来人。

后世将孔子立为圣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为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

英雄是不可学的,是世俗的心中“魔”,《水浒》就是在讲这个。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实常常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历代尊孔,就是怕天下乱,治世用儒,也是这个道理。

儒家的实用性,由此可见。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有点形而上的意思了,其实是要落实生,所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态度真是好,不像老子有心术。现在老百姓说“死都不怕,还怕活吗”,时代到底不一样,逼得越来越韧。

有时间的话,我们不妨从非儒家的角度来聊聊孔子这个人。

儒家的“道”,由远古的血缘秩序而来,本是朴素的优生规定,所以中国人分辨血缘秩序的称谓非常详细,“五服”之外才可通婚,乱伦是大罪过,“伦”就是道。

之后将血缘秩序对应到政治秩序上去,所以“父子”对“君臣”,父子既不能乱,君臣也就不许乱了。去符合这种“道”,是为“德”,破坏这种“秩序”的,就是“非德”。

常说的“大逆不道”,“逆”就是逆秩序而行,当然也就“不道”,同乱伦一样,都是首罪。

“道貌岸然”,也就是说你在秩序位置上的样子,像河岸一样不可移动错位。科长不可摆出局长的样子来。

所以儒家的“道”,大约可以用“礼”来俗说。我们现在讲待人要有礼貌,本义是对方处在秩序中的什么位置,自己就要做出相应的样貌来,所谓礼上的貌。上级对下级的面无表情,下级对上级的逢迎,你看着不舒服,其实是礼貌。

最先是尊礼的孔子觉得要改变点儿什么,于是提出了“仁”。

P24-28

目录

正文

序言

《闲话闲说》是一个讲谈系列,“中国世俗与小说”乃其中之一,其他还有另外的话题,例如讲玉,例如讲饮食,例如讲孔子,例如讲营造,例如讲电影电视,例如讲晚明晚清,等等等等。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场合多样,有的是付费演讲,有的是朋友间的闲聊。讲谈的对象很杂,他们或是专业知识分子,或是凡人朋友等等,总之都不是写小说或研究小说的人。工作之余,他们有时用小说消遣一下,没有洁癖,读得很杂。

或许可以用法国人罗兰·巴特在《S/Z》中使用的阅读方法,他将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沙拉桑》分为五百六十一个“阅读单位”,九十一个“枝节”,批评比原小说多出五六倍。我不怀疑听众和朋友们经过训练,都有能力这样来读小说,可是我知道,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

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人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小说出版常会有事件,消息登在报纸杂志的社会版,有促销的作用,例如《废都》,例如先锋文学,例如王朔,例如“稀粥”,例如“女人”,将当场的随问随答收集起来,态度是批点。在不习惯批点的人听来,会认为是褒贬。

出版社对简体字版有所修改,好事者不妨将之与繁体字版对对看。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内容推荐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阿城先生散文集,闲谈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擅长清谈的风格。

编辑推荐

《阿城文集》是阿城先生多年以来各类文章首次集结出版,收录的文章为阿城先生亲自选定,其中许多篇目为阿城先生独家提供,从未见于国内报刊或网络。体例也为阿城先生亲自编订,权威性自不待言。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精)》为该文集之一,收入关于“中国世俗与小说”主题的讲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精)/阿城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9335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428166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7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