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谋天下刘伯温
内容
编辑推荐

袁腾飞、雾满拦江、王觉仁、剑眉枉凝等历史达人联袂推荐!

中国精英都应该知晓的“千古帝王术”!

华胥公子编著的《阳谋天下刘伯温》对元末群雄逐鹿、明初政治斗争的史实有生动体现,战争场面宏大(鄱阳湖之战,南京攻城战,南昌守城战),朱元璋、张士诚、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性格鲜明,各方势力对计策、阴谋的设计安排十分巧妙。

内容推荐

华胥公子编著的《阳谋天下刘伯温》从元朝末年刘伯温考上进士、初涉官场写起,由于他不懂官场规则,四次当官,四次出局,终于在最后一次辞官后与元朝廷彻底决裂,决心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在朱元璋多次邀请之下,欣然出山相助。刘伯温目光如炬,洞察大势,帮助朱元璋一步步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扫平四海,成就了大明王朝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之功。

然而,功高盖主,为了制衡权力,开国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予以冷落、压制,更有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不断对他排挤陷害,明初官场的权力三角关系自此形成。身处朱元璋、淮西派的层层夹击之中,刘伯温能否躲过这重重刀光剑影?

本书将带您重回大明开国的峥嵘岁月和政坛现场,透过一幕幕紧张激烈的军事斗争、政治风云,层层剖析刘伯温高超的政治谋略、灵活的处世智慧与令人叹服的为官哲学,让您收获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示。

目录

序言 世之绝顶高手,以阳谋奇招轻取天下

第一章 初入官场,不按规矩出牌一再出局

第二章 彻底出局后大彻大悟:选对领导,站对队

第三章 窥探时局,选领导,等时机

第四章 人已选准,时机已到:出山!

第五章 先打黄雀,再打螳螂:免除后顾之忧

第六章 “挖坑计”:初试牛刀,池州之战一招坑惨了陈友谅

第七章 “无间道”:龙湾之战再次击败陈友谅

第八章 一招“围魏救赵”计:轻松破解安丰之围

第九章 火攻计+“葫芦计”:鄱阳湖大战一举终结陈友谅

第十章 各个击破:消灭最后的敌人张士诚

第十一章 不破不立,欲立先破:取代韩林儿才能真正实现独立

第十二章 草拟订国之策、安邦之法:成就大明帝国

第十三章 先发制人:绝不能让淮西集团骑在浙东集团的头上

第十四章 政治遥控的艺术:留下棋子继续战斗

第十五章 从幕后回到台前:与帝王心术博弈

第十六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回京自辩,反击诬陷

第十七章 终极的智慧:以己之死,最后摆胡惟庸一道

第十八章 刘伯温死后大明政坛的局势

附录 刘伯温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初入官场,不按规矩出牌一再出局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几个月以来,杭州城里,一个在这里隐居了一年的人不断地听到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乱消息,甚至听说徐寿辉的红巾军正大举逼近杭州。

形势十万火急,一时间杭州城里人心惶惶,但唯独此人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捶胸顿足,只是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看来元朝彻底大乱了,真的要完了。”

发出这声叹息的人,名字叫刘伯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继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之后最有智谋的人,一个注定将要名垂青史、成为传奇的人。

有人看到这里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开口就骂:你这白痴,历史上还有很多人都很厉害,比刘伯温厉害的人大有人在,刘伯温只不过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而已,未必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听你在这里瞎吹。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很无厘头——既然有那么多牛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大堆,要神化干吗非要神化刘伯温?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为什么一定要是他?

我想说的是,挑中他自有挑中他的道理。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神化一个人,前提是这个人一定要有非常大的被神化的价值,而且要有被神化的基础。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这个人一定要值得被神化,能被神化,而且被神化之后能让人信服。

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神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神话。

要知道烂泥是扶不上墙的,一般的泥也是不行的,真正能盖起高楼大厦的,都是钢筋水泥。

刘伯温就是这样实打实的“钢筋水泥”——政治谋略、军事韬略、天象、兵法、经史、文学无所不通,堪称旷世奇才、天才、全才。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超凡脱俗的谋略和能力,帮助他的老板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雄图霸业。

不是一般的了不起,而是相当的了不起。

相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衡量和总结一个人的人生,最完美的评价其实只有两个字——“三立”。

“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能拿到“三立”这张满分成绩单绝对比拿到“三好学生”(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难多了,要知道,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面面俱到并做到极致,比登天还难。能完美做到“三立”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接近圣人。

首先是立德。立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排在第一位的修身,修身不是简简单单说没什么道德问题、不杀人放火、不坑蒙拐骗就行,而是忠、义、孝、悌、仁一条都不能少。

立德是“三立”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儒家最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为。如果一个人立德都不行,那么对不起,他这辈子的“三立”大业没戏了。

曹操就是最典型的教材。

平心而论,立功(镇压黄巾起义、扫平北方)、立言(《魏武帝集》)他都没问题,但因为他这个人一向我行我素,修身不够,做人没有原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奸诈残忍,杀人如草芥(比如梦中杀人、因军粮不够借粮官首级稳住军心),所以即使他武功冠绝当时,而且诗书传世,“三立”还是对他亮起了红灯。

立德这个相对比较容易做到,只要是正常人,一般都没啥问题。

最严峻的考验是立功,最难的也是立功。功分文治和武功。

文治注重的是治国才能,要求业务能力特别突出,富国安民是为最高境界。

这在太平盛世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只要你有能力,有权,有资金,有手腕,能折腾,立功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武功才是最难的。

武功当然不是指武术,而是杀敌报国、扫平天下。

所谓杀敌报国、扫平天下,首先你得确定你很能打,“很能打”的意思并不一定要你自己很能打,哪怕你只是个文弱书生,只要你能带兵打胜仗,能带团队干倒对手就是大本事。一个人再牛也牛不过一批人,以一敌万这事儿说说还行,项羽、吕布都是万夫莫敌,够厉害吧?万箭齐发分分钟能把他们射成刺猬。

其次,你得有一个可以让你发挥你很能打的本事这样一个形势、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要有仗可以让你打,太平年代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樊哙、李逵都只有在家杀猪的份儿。没有仗可以打,你总不能自己上街随便砍几个人就说自己立功了吧?

最后,你得明白武功是要建立在打过很多胜仗或者一战定乾坤的基础上的,不说要你百战百胜,但一定得是胜多败少或者前面打了多场败仗但凭借关键一战一举终结了一向强大的对手,这样也行,毕竟谁能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三国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屡战屡败,但他屡败屡战,终于在街亭一战打败诸葛亮,最后还把诸葛亮活活气死,彻底终结对手,成了最后的大赢家。类似的还有清朝的曾国藩,跟太平天国PK(对决)前期一败再败,但屡败屡战,最后居然把太平天国给灭了,也成了最后的赢家。

很明显,像司马懿、曾国藩这样的人,尽管打的败仗远远多于打的胜仗,但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他们毕竟都消灭了对手,笑到了最后,所以他们立的功足以盖过以前的过。

但这些人立的功跟有些人在历史统一的大格局中所立的功相比都还差了一大截,比如姜子牙,比如诸葛亮,比如张良,比如刘伯温。P1-3

序言

世之绝顶高手,以阳谋奇招轻取天下

如果你还记得,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对后世最有影响(依据为被后世演绎的程度、民间熟知度)的乱世有八个:一是商朝末年,二是春秋战国,三是秦末汉初,四是汉末三国,五是隋唐之际,六是元末明初,七是明末清初,八是清末民初。

如果你还记得,八个乱世,出了十个智谋盖世之人:商朝末年的姜太公、战国的鬼谷子、秦末汉初的张良和范增、汉末三国的诸葛亮、隋唐之际的徐茂公、李淳风和袁天罡(后二人为《推背图》作者)、元末明初的刘伯温(《烧饼歌》作者)和姚广孝(道衍和尚)、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都缺。

很明显,分配不均匀——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没有。没办法,拥有盖世智谋这样高智商、高水准的人几百年难出一个,数量太少,不能保证每个时期都有。

所谓智谋盖世,顾名思义就是智谋冠绝一世,甚至称雄后世。

这种盖世的智谋,就像武林中绝顶高手的武功,高深莫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招招致命,好比金庸《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虽然露面次数不多,但就在他为数不多的几次露面里,沙通天、彭连虎等大魔头都败于他之手,甚至连蒙古王子、金轮法王三弟子霍都也死干他的“弹指神通’’之下;《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绝对堪称隐世高人,平时从来不见露面,突然出现时一招秒掉萧远山、慕容博、慕容复三位高手,内力实在惊人;古龙《陆小凤》里的剑神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而是血——一年之中难得出门几趟,每次出去都是杀人.且都是一剑封喉,出剑必见血。

智谋盖世的人人同样也是如此,不露面时无声无息,一出手时都是绝世高手。

此种高超的智谋非一般人能有,非埋头苦学所能学,更多的是天赋异禀、天纵英才,所以你看到,拥有此等盖世智谋之人只有十个。

简单计算一下,几百年才出一个。绝对堪称稀有产品。拥有此种智谋的人,太平年代绝对见不到,因为太平年代用不上他们,只会埋没掉他们,因为太平年代只需要治理人才和管理人才。

只有到了乱世,只有在战争与政治的厮杀之中,他们才能找到大展身手的舞台,他们的高超智谋才能派得上用场。

他们以纵观全局、高瞻远瞩、居高临下的政治眼光,以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高超谋略纵横捭阖,决胜千里,或帮助英明之主荡平乱世,统一局部江山或者占有整个天下,或借助成就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

他们是军政大戏幕后的一线顾问,是一把手成就大事背后顶级的智谋高手。

没有他们的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见招拆招、克敌制胜,就没有一把手的扫荡群雄,就没有江山一统,就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

他们的核心能力就是谋局、布局、做局、破局、控局。

所谓谋局,就是在行动之前早早开始谋划、设计;所谓布局就是根据谋划来撒网、设陷阱;所谓做局,就是把套子下足,让猎物钻进来就别想出去,下足饵料,让鱼上钩就别想脱钩;所谓破局,就是针对对方的招数采取相应招数一一攻破,当前面所有的这些都做到之后,剩下的就是控局一一调控对策,随机应变,掌控全局!

刘伯温就是这样一个人。此人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而且擅长天文地理、兵法韬略、帝王之术,可谓全才。

他的眼光锐利深邃,对时局洞若观火,既能站在大局上看问题,也能站在细节上解决问题,于不动声色之间就能看到形势的利弊和问题的要害,对事情的形势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谋划,然后采取有力的对策开始布局,下足功夫,下足猛料,让敌人陷入天罗地网,无处可逃,进而使出致命绝招,彻底击败对手。

受朱元璋多次邀请下山相助,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终于跳槽到朱元璋公司,为他充当高级顾问,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相继灭掉陈友谅、张士诚等强劲对手,从此朱元璋一统天下,成立大明公司。

刘伯温为朱元璋和大明公司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既成就了朱元璋的宏图大业,也实现了自己读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辉理想。

然而,经过艰苦创业成立的大明公司,此时已经变成朱元璋及朱氏独家控股的公司,从前创业过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的股东沦为高级打工仔,不再拥有股份分红权,只有职位和利益的被分配权。

刘伯温就在这些人之中。同样身为革命元老的李善长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李善长是淮西籍,官居丞相,大明帝国二把手,在他背后是一群淮西籍大臣,彼此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淮西籍自然跟淮西籍站在一起。

淮西集团成立。

刘伯温是浙东籍,御史中丞,在他背后是一群浙东籍大臣,地位低微,彼此利益同样紧密联系在一起。浙东集自然跟浙东籍站在一起。

浙东集团成立。

两大地方山头就此形成:淮西山头和浙东山头。淮西山头和浙东山头为了各自的利益势不两立,一场职位和利益争夺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谁的政治智慧更高一筹,谁的招数更高明,谁的功力更狠,谁才能获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大明公司老板朱元璋身处淮西山头和浙东山头的争斗之间,于是三者构成了一种诡异的三角关系,就像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假,但也需要维护。

从本意上来说,朱元璋相当忌讳党争,因为党争误国,但自古以来党争从来都避免不了,因此他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斗争归斗争,朱元璋希望斗争的两方能在斗争中保持平衡,谁都不要一方独大,以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所以他也得参与这场政治斗争之中。

说实话,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权术。

三者有时斗得不可开交,有时关系缓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开国前,刘伯温以高超的政治韬略和军事谋略辅佐朱元璋扫灭群雄,统一天下,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开国后,面对政治利益争夺的血雨腥风,他该如何自处?面对朱元璋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双重夹击,他又是如何运用自己独到的政治智慧在斗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相信这本书既能让你对大明开国之前充满智谋较量的战争风云大开眼界,也能让你对大明开国之后整个官场的现状和刘伯温的官场生存之道了如指掌。

是为序。

华胥公子

2014年11月26日初稿于广州

2014年12月28日再稿于广州

2015年4月17日三稿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刘伯温)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朱元璋

时势造英雄,(刘伯温)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蔡元培

刘伯温最神的地方,就是他看穿了朱元璋这小子,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猜忌心重。因此他选择功成身退,急流勇退,避免被加害,这是他最神的地方。

——袁腾飞

刘伯温一生足智多谋,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在我看来,他确实无愧于这一殊荣。

——当年明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谋天下刘伯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胥公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80928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5008526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