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的智慧(精)/涵芬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花的智慧》是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散文集,包括11篇散文作品,探讨花的生存智慧、时间、道德、灾祸、死亡等主题。《花的智慧》这本书表现了作者不凡的洞察力。读梅特林克的散文令人感到有读18世纪哲学家们的论著的味道,博学,特别是他对动植物的观察研究之细腻深刻,从昆虫,蜜蜂、白蚁到花花草草,它们的生活、生命表现,到人类;从时光的流逝到世界、人生、命运的认知;从科学的发展到道德观念、社会职责,以至战争、武器;从宗教到哲学、文学等等,往往在一篇短短的论文里出现大幅度的跳跃,令人不暇应接。

内容推荐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青鸟》、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梅特林克的随笔《花的智慧》把神秘主义和对自然界的兴趣冶为一炉,代表了象征主义者共有的对物质主义和机械论的反抗,涉及灵魂的永恒,死亡的本质和智慧的获得等问题。

目录

《花的智慧》译序

花的智慧

花的智慧

花的芬芳

时间的度量

道德的忐忑

拳击赞

关于李尔王

战神们

对侮辱的宽恕

灾祸

我们的社会职责

不死

试读章节

花的智慧

描绘花卉受精的重要系统也许是多余的:如雄蕊和雌蕊的作用,芳香的魅力,和谐的、鲜艳的色彩的诱惑,花蜜的生成等等;花蜜对于花卉毫无用处,仅仅是为了吸引和招惹陌生的客人和爱情的使者,如蜜蜂、熊蜂、苍蝇、蝴蝶、尺蛾,这些使者给花卉送来那静止的、隐秘的远方情人的吻……

这个植物世界在我们看来是如此宁静,如此温顺;在这个世界里,仿佛一切都被承受,一切都寂静无声、俯首帖耳、沉思冥想;其实不然,在那儿,同命运的抗争实在是最激烈、最执着的了。植物最重要的器官——营养器官,它的根,把它同土壤紧密相连。如果说,在我们所肩负的种种重大法则中难以发现那最沉重的法则;那么,对于植物来说,最沉重的法则无疑就是迫使它从生至死,保持静止的那条法则。因此,它比精力分散的我们知道得更加清楚,首先要起来反抗什么。植物的固执的理念所赋有的能量,足以构成一种无与伦比的景象,它从黑暗的根部升起,组成有机体,并在灿烂的花朵中扩张。这种能量充分展示于同样的构思:它走向高处,逃脱了厕身于低处的命运;回避甚至反叛沉重而可悲的法则,自我解脱,打碎狭窄的界域,造就或乞灵于翼瓣,尽可能远地逃遁,突破命运禁锢它的空间,向另一个王国靠近,闯入另一个生气勃勃的、动态的世界……但愿它能进入那个世界;如果我们能够置身于另一种命运赋予我们的时代之外,或者,如果我们能够进入一个摆脱了物质的最沉重的法则的天地,那不是也同样令人惊异吗?我们将看到,花卉为人类树立了坚毅、果敢、恒心和灵气的不可思议的榜样。如果我们借助我们花园里一朵小小的花儿所显示的力量的一半,用来解除压迫我们的形形色色的必然性,比如,痛苦、衰老和死亡,那么,可以相信,我们的境遇将迥然不同于现状。

大多数植物具有的这种对行为的要求、对空间的渴望,在花卉和果实身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种要求,在果实身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说明;不管怎样,它仅仅显示出一种探索,一种并不复杂的深谋远虑。同动物界发生的情况截然相反,由于绝对静止这一可怕的法则,种子的头一号的而且最恶劣的敌人,就是作为父系的根部。那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双亲在那儿无法越雷池一步,它们知道它们已注定要使自己的后代挨饿、窒息。任何一粒掉落在大树或植物根部的种子,都会失去生命力,或者在悲惨的状态中萌芽。因此,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来摆脱桎梏、赢得空间。于是,就有了我们在森林和平原处处可见的令人赞叹的传播、推进和飞行的方式;我们不妨顺便举出其中几个最奇特的例子:槭树的空中螺旋桨,即它的翅果,椴树的苞片,菊科植物、蒲公英和波罗门参的“滑翔机”,大戟属的如爆鸣型弹簧似的杯状花序,苦瓜表面瘤状突起的梨形的果实,茸毛叶植物的茸毛,以及其他成千上万出乎意料的、令人惊愕的机制,由此可以说,没有一粒种子不是彻底地创造一些属于它自己的手段,以挣逃母亲的阴影。

事实上,如果不稍微进行些植物学的实践活动,人们就无法相信所有这些耗尽了人们想象和才智的、令人赏心悦目的青枝绿叶的草木。请注意一下,举例来说,红海绿那蕴含着种子的漂亮的果穴,凤仙花的五片裂瓣,天竺葵舒展的五粒蒴果等等。一旦有机会,请别忘记仔细观察所有草药商那儿都能找到的罂粟的其貌不扬的头部。这颗大脑袋里装着值得大加称颂的谨慎和先见之明。人们知道,它包含着无数粒非常细小的黑色种子。必须极其敏捷并尽可能远地散播这种种子。如果包含种子的球形蒴果裂开、跌落或从底部打开,那么,这些珍贵的黑色火药在茎根部只能形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物。这些种子只能通过果壳的最上部开口处撒出。蒴果一旦成熟,便斜倚在花梗上,随着微风“频频仰头”,用地道的播种者的手势,把种子撒播于空间。P4-6

序言

《花的智慧》译序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年)是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在继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之后,由马拉美主导的象征主义文学流派中,他奇峰突起、俊秀逼人,以独到的思维、深刻而执着的追求、新颖而迥异的表现手法。孜孜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两部诗集、17部剧作、19部散文及若干译作,筑起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丰碑。

梅特林克于1862年8月29日出生在比利时根特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中学毕业后他遵照父母要求专攻法律,但醉心于文学。1885年,梅特林克获法律博士学位后,出任见习律师,此间,受象征主义诗人罗登巴赫(1855—1898年)和神学家罗斯博洛克(1292—1381年)作品的影响,奠定了他日后创作的基础。

1889年,梅特林克出版了他的第部诗集《暖房》和第一部剧作《玛莱娜公主》。诗集《暖房>的读者不多,却得到了大诗人阿波里奈尔的赏识。而剧本(玛莱娜公主)在比利时仅仅印了30册,却引起了马拉美的注意。作为象征派导师的斯泰芬·马拉美把这部剧作推荐给评论家米拉博。1890年,米拉博在《费加罗报>上对作者和作品大加称颂“一部足以使一个名字流芳百世的杰作莫里斯·梅特林克先生给我们创作了部当今最富才华、最异乎寻常.也是最为朴实的作品。就美的角度而言,这部作品堪与莎土比亚最优秀的剧作媲美,而且,我敢说,它甚至比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剧作更出色”从此,梅特林克更是信心百倍,第二年即发表剧本《盲人》和《不速之客》。时隔两年,又发表被誉为象征主义戏剧经典的《佩莱阿斯和梅丽桑德》,此剧后由克洛德.德彪西改编成歌剧,在巴黎上演,获巨大成功。

这段时期,梅特林克的作品似乎还未能越出当时自称“颓废”的象征派的模式神秘、忧伤、无可奈何的宿命。

1896年,梅特林克携爱侣迁居法国,发表第一部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和剧作《阿格拉凡和赛里瑟特》,他一扫往日的悲观失望,表现出对美的讴歌、对幸福的希冀和对光明的追求。

从此以后,他的作品既有神秘、朦胧的美,又有理想主义的乐观和积极,在象征主义文学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从1898年起,他每发表一部作品便万众瞩目,并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1908年的《青鸟》更是轰动欧洲剧坛。同年,梅特林克发表散文集《花的智慧》,这部小书可以说是梅氏全部思想意识、哲学观念的浓缩物。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这一殊荣的理由是:“赞赏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著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同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在授奖词中,还称颂他“具有深邃的独创性和非凡的才华,他的写作才能迥异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其理想主义的特征达到一种罕见的境界,不可思议地拨动我们隐秘而敏感的心弦。”这些恰如其分的评语帮助我们,使我们对作品有进一步的理解。

有人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变换成另一种语言。说简单了确实如此。然而,实际上却并不如此简单。翻译一部文学作品,我的做法是,总要先理解,至少是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然而,在翻译这部《花的智慧》之初,我读了一遍、两遍,硬是难以理解其内涵。无奈之下,我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硬译、死译,先把它们译出来再说。加之这部书里长句子很多,让我颇有当年翻译《追忆似水年华》的感觉。

翻译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确实,翻译对理解大有帮助。然而,这部作品翻译完了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最好,译完就明白了里面说些什么。第二种也还可以,译完了重读全文,一遍两遍也就懂了。第三种,译完了读起来还是一头雾水。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从头再译。艰难。初稿便是这样出来的。

初稿出来后,我搁了三个月。这样的东西是拿不出去的。再说,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枯竭,修改润色需要精气神,我却筋疲力尽了。我努力忘掉译文,三个月后再看,像看别人的译作那样看,有点儿吹毛求疵。我对照原文逐字逐句看下来,改下来,我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回想这段时期的翻译理解,我想,之所以难懂,一是因为作品内容涉及之广。读梅特林克的散文令人感到有读18世纪哲学家们的论著的味道,博学,特别是他对动植物的观察研究之细腻深刻,从昆虫,蜜蜂、白蚁到花花草草,它们的生活、生命表现,到人类:从时光的流逝到世界、人生、命运的认知;从科学的发展到道德观念、社会职责,以至战争、武器;从宗教到哲学、文学等等,往往在一篇短短的论文里出现大幅度的跳跃,令人应接不暇。读者不可有丝毫松懈。一旦忽略某个环节,便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了。

不仅如此。作者之所以罗列这种种现象,是为了探索这些现象后面的神秘的联系,探索死亡的奥秘,也就是生命的奥秘。神秘是象征主义的核心。如果说象征主义是现当代文学的第一个流派,那么现当代文学流派所追求的,或者说引以为自身使命的便只有一个东西,那便是寻觅“真实”,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现实”了。对于象征主义诗人来说,我们看到的现实都只是象征,是真实的外在表现。重要的是被象征的东西。这种东西是看不见的,是神秘不可测的。

梅特林克明确地提出宇宙万物除了“可见的”,还有重要得多的“不可见的”。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后者,后者简直不可知,然而,我们还得苦苦追寻。

<时间的度量)首先对此做出浅显易懂的解释。文中提到了计时的工具,从日晷、沙漏到怀表、腕表、伦敦塔楼上的大钟,这些器械标出了时间行进的步伐,重要的是时间,看不见的时间,不是看得见的钟表。<灾祸>中,出车祸的一刹那,母亲把婴儿抛出去.伟大的母爱啊,她以为虽然自己难逃一死,却可以救出孩子的性命了。岂知冥冥中有什么力量促使母亲没死,孩子却因为头颅撞在尖石头上丧失了生命。

1891年创作的独幕剧(不速之客>是一部探索生命极端的奥秘的典型制作。临终的病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亲人们痛苦地围着她,我们只能看到这些。然而,死神已经来到,带着他的大镰刀。气氛沉重、阴森。大家都没有看到死神这位强大的不速之客,只有瞎眼的外公,也许还有花园里的夜莺。象征主义者们探寻的就是这种神秘的不可见的东西,他们的真实。

翻译理解之所以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作者使用了许多长句,有时,一整段就是一句话。这种长句使文笔显得很简练,把许多意思都包容在、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然而,读者在阅读时只要心有旁骛,便会迷失方向,不知所云,就得从头再来。好在这些长句在语法上却毫不含糊,我们只要把语法关系分析清楚,意思也就清楚了。译者保留了这些长句,是烈酒,还是不要掺水为好。读者不妨多读几遍,韵味便在其中。

就这一点而言,梅特林克影响了一大批欧洲著名作家,普鲁斯特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法国文学每至世纪之交便会陷入低谷,这对研究法国文学发展史的人来说倒是方便。17世纪是戏剧文学,18世纪是哲理文学,19世纪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文学。然而,我们因此往往会忽略两个世纪之间的文学现象。实际上处于低谷的世纪之交总会出现一些承前启后的作家。梅特林克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因为他的作品称他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其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之前作家们的影子,他几乎采纳了各种创作手法的长处,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思想意识上,他主张的是远比乔治·桑更彻底的空想社会主义,一方面,他主张有钱人把自己的财富奉献出来,均分给穷苦人,另一方面,他竭力反对使用暴力,这种观点显得又幼稚又可爱。然而,他在创作手法和思想意识上都对后代作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书《花的智慧》和《花的芬芳》两篇译者为谭立德,其余篇童均为笔者所译。立德是梅特林克专家,20世纪90年代就主编了梅氏文选。这篇序本该由她来写,可她推诿身体欠佳,令我只好勉为其难。序中许多地方便引自她为那本选集撰写的序言。其实,我们同窗四年,基本招数也就是这些玩意儿。再者,序无非是抛砖引玉之言,期待着更多专家学者做出更深刻的研究。谨此告白。

识于武昌东湖名居

2012年10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的智慧(精)/涵芬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比)莫里斯·梅特林克
译者 谭立德//周国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14899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5186572
中图分类号 I564.6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