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动的盛宴(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流动的盛宴(精)》中,欧内斯特·海明威回忆他于1920年代在巴黎的生活,其中穿插着巴黎文学、艺术圈诸多名流的轶事,包括格特鲁德·斯泰因、埃兹拉·庞德、詹姆斯·乔伊斯和菲茨杰拉德等人。书中海明威毫不客气地对他们做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评断,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游客想象的巴黎——天冷观察烟囱通风时的街景,奥古斯丁码头的书摊,友好的莎士比亚书店,吵闹激动的赛马现场。

内容推荐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硬汉派”代表人物,著有小说《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和《丧钟为谁而鸣》等,一九五四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九二○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精)》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时的这段生活,既是巴黎城市风情的素描,也是他与当时一大批旅欧小说家和艺术家的交往速写。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所有有关巴黎的个人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历史记忆,使得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散文,自始至终都带着一抹亦真亦幻的色彩。

《流动的盛宴》自从问世以来,就成为描摹巴黎情状的最著名的文字之一,书中的名句“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更是成为巴黎的经典城市名片。

目录

前言

圣米歇尔广场上一家不错的咖啡馆

斯泰因小姐的教诲

“迷惘的一代”

莎士比亚书店

塞纳河畔的人们

虚假的春天

一项副业的终结

饥饿是很好的锻炼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魔鬼的门徒

一个新学派的诞生

和帕散在圆顶屋咖啡馆

埃兹拉·庞德和他的“才子”

一个颇为诡异的结局

一个带着死亡征兆的人

埃文·希普曼在丁香园咖啡馆

邪恶的化身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鹰不与别人分享

一个尺寸长短的问题

巴黎永远没有终结

附录1 巴黎素描

 关于用第一人称写作

 隐秘的乐趣

 一家奇怪的拳击俱乐部

 谎言的刺鼻气味

 邦比先生的教育

 司各特和他的巴黎司机

 “引水鱼”和有钱人

 Nada y Pues Nada

附录2 文中的作家和艺术家

 埃兹拉·庞德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T.S.艾略特

 詹姆斯·乔伊斯

 格特鲁德·斯泰因

 约翰·多斯·帕索斯

 巴勃罗·毕加索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斯泰因小姐的教诲

等我们回到巴黎,天气寒冷而晴好。城市已经适应了冬天。我们街对面出售柴、煤的地方能买到上好的木柴,许多不错的咖啡馆门外也生着火盆,可以坐在那里取暖。我们自己的公寓同样温暖而令人愉快。

我们在柴火上烧煤灰压制的蛋状煤球。大街上冬日的天光格外漂亮。如今,你早已习惯了光秃秃的树木映衬下的天空。你迎着干爽的冷风,沿着被雨水冲刷一新的砾石路.穿过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当你看惯了那些掉光叶子的树木,就会觉得它们宛如雕塑。冬天的风吹过池塘的水面,在明亮的阳光下喷泉喷涌。因为我们刚从山里回来,现在所有的远景,看起来都变得很近。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我对那些小山的坡度不再介意,反而心情愉快。爬上旅馆顶楼的工作室,从那里俯瞰这片山坡上所有的屋顶和烟囱也成了一件赏心乐事。房间里,壁炉通风良好,写作时温暖而舒适。我买了柑橘和烤板栗,装在纸袋里带回房间。我剥开像丹吉尔红橘一样的小柑橘,把橘皮扔到炉火里,把籽儿也吐到里面。饿的话就吃烤板栗。我老是觉得饿,可能是因为走了路,天气冷,而我又在写作吧。我从山里带回来一瓶樱桃酒,快要写完一篇小说或者快要结束一天的工作时就喝上一杯。工作结束后,我把笔记本或稿纸收到桌子的抽屉里,把剩下的柑橘放进衣服的口袋里,因为如果留在房间里,它们就会冻住。

我走下长长的楼梯,想着自己这天写得很顺利,心里就高兴起来。我总会写到完成当天的定量,并且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推进时才停笔。这样就能保证第二天可以继续写下去。但有时候,当我刚开始写一篇小说却不知道如何推进时,我就坐在炉火前,挤着柑橘皮,看橘皮的汁液滴在炉火旁边,蹿起一股蓝色的小火苗,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我会站在窗前,一边望着巴黎千家万户的屋顶一边想:“别着急,你之前一直在写,现在也照样能写。只要写出一个真实的句子,写出一个你所知道的最真实的句子,然后从那里写下去。”这时写作就变容易了,因为总有一句我知道的、读过的或者听人说过的真实的句子。我发现一旦我开始写得深思熟虑,像人们介绍或展示东西那样,我就能砍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容词,而从第一句真实的、简洁的陈述句写起。在那个顶楼房间里,我决定把我了解的每一件事都写成一篇小说。我一直想这样做,对于写作,这正是良好而严格的锻炼。

也是在那个房间,我学会了从停笔到第二天再动笔的这段时间里,不去思考任何跟正写的东西有关的事。这样,我希望我的潜意识能继续工作,而我也能同时倾听别人的谈话,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学习——我是这么希望的。免得老去想自己的写作,搞得没法继续下去,我还会阅读。当写作进展顺利时——这需要运气,也需要自我约束——走下楼梯,心情就会格外美好,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巴黎的任何地方散步了。

如果我下午走不同的道路,最后走到了卢森堡公园,我就可以穿过公园去卢森堡博物馆看看。那里的许多名画如今大都转移到卢浮宫和巴黎网球场美术馆了。我几乎每天都去看塞尚,去看马奈和莫奈,以及其他印象派画家。我最初开始认识他们,还是在芝加哥艺术学院。那时,我正从塞尚的画里学习写作。我明白,要使小说达到我正努力希望的丰富层次,光写简单真实的句子还远远不够。那时我从塞尚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不善表达,无法向别人说明。况且,这也是个秘密。如果卢森堡博物馆里的光线不够了,我就穿过公园,拜访一下格特鲁德·斯泰因在花园街(Rue de Fleurus)27号的工作室。

我和妻子一起去拜访过斯泰因小姐,她和住在一起的朋友对我们非常亲切友善,而我们也非常喜欢她那挂着名画、宽宽敞敞的工作室。它就像第一流博物馆里的一间最精致的展室,不同的是,那里还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大壁炉,主人招待可口的吃食和茶饮,以及用紫蜜李、黄香李或野覆盆子天然蒸馏的白兰地。这些酒芬芳无色,待客时从大肚瓶倒进小玻璃杯里。无论是紫蜜李、黄香李还是覆盆子白兰地,味道都如同酿造它们的原果。它们会在舌尖化成一朵小火焰,让你暖和、放松起来。

斯泰因小姐身材壮实,个子不高,有农妇般健壮的体格。

她的眼睛很漂亮,有一张德国犹太人,也可能是弗留利人的面孔。她的衣着,表情丰富的面孔,可爱、浓密而富有生气的流浪者似的头发,加上可能是大学时代就开始梳起的发型,都让我想到意大利北部的农妇。她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最初谈的都是她认识的人和去过的地方。

她的女伴声音悦耳,身材小巧,肤色很黑,尖尖的鹰钩鼻,头发修剪得像布泰·德·蒙维尔插图中的圣女贞德。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她正做刺绣活儿。她一边做着刺绣,关照着餐饮,一边和我的妻子闲聊。她和这边说着话,也同时听着那边,还不时打断她没有参与的另外一边的谈话。她后来向我解释,她总是和一帮太太聊天。我和妻子都感觉到,在她看来,当太太的干什么都可以被容忍。尽管斯泰因小姐的女伴有点吓人,我们还是很喜欢她俩。

那些画作、蛋糕还有白兰地,也美妙至极。她们似乎也挺喜欢我们,当我们是有教养、有前途的好孩子。我能感觉到,她们原谅了我们小小年纪就相爱并结婚的事实——时间会证明这一点的——当我妻子邀请她们来喝茶时,她们答应了。

P9-14

序言

出于作者认为充分的理由,许多地点、人物、观感和印象在本书中并未提及。它们中有些是秘密,有些则尽人皆知,很多人写到过它们,而且无疑还会继续写到。

书中没有提到阿纳斯塔西体育场,那里拳击手兼作侍者,餐桌摆在树荫下,拳台就在花园中。也没有提到和拉里·盖恩斯①一起训练的情况,以及在冬季马戏团那场打了二十回合的伟大拳赛。没有提到查理·斯威尼②、比尔·伯德③和迈克·斯特拉特④这些好朋友,以及安德烈·马松⑤和胡安·米罗⑥。

书中没有写到我们去黑森林的旅行,也没有写到去巴黎近郊我们喜欢的森林进行的当日往返旅行。如果所有这些都能写进书里当然很好,但眼下我们只得付之阙如了。

如果读者愿意,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虚构作品。不过这样一本虚构作品还是总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所写到的事实的。

欧内斯特·海明威

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古巴

1960年

后记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关于早年巴黎和欧洲生活的回忆录,1964年出版至今,位列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变成巴黎这座城市的名片。

2015年11月,巴黎恐袭之后,巴黎民众自发组织起悼念活动。他们在恐袭地点放上一束鲜花和一本Paris est une fete——《流动的盛宴》的法文版。毫无疑问,海明威笔下的巴黎已成为一种怀旧和象征。那是巴黎最美好的年代,自由、和平、包容,以可负担的生活成本滋养着无数作家和艺术家。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酒吧餐厅人声鼎沸,还有书店、塞纳河畔的垂钓者、赛马后的一杯香槟,以及丹吉尔橘子皮在冬日炉火中的噼啪声。

海明威在信中说:“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无论你今后一生中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城市宣传语。

很多读者会把《流动的盛宴》当作去巴黎之前必看的一本书,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海明威笔下的很多地点如今依然存在,历经时间的洗礼,又增添了别样的风情。你大可以按照书里提到的线索,来一次充满文艺气息的walkingtour(漫步旅行),一次现实与想象交错的旅程。然后在吃饭之前,随便走进一家美术馆,欣赏一下莫奈和毕加索的原作,看看是否如海明威所说:“当你腹内空空、饥肠辘辘时,所有画都会变得更为清晰,更为赏心悦目。”

除了写到巴黎,海明威也用不少笔墨写到他和妻子在欧洲各地的旅行。比如,他们连续三年去了奥地利山区的施伦斯过冬。那是阿尔卑斯山间一个阳光明媚,有鹅卵石河流、山谷和森林的集镇。一家叫作“陶布”的旅馆,房间宽敞舒适,饭菜简单好吃,一天的食宿费用只要一两美元。如果你现在去施伦斯,会发现陶布旅馆仍然矗立在当年的位置上,并没有因海明威的推荐而声名显赫。虽说食宿费用早已不比从前,但你依然可以像海明威一样住上几晚,呼吸一下山间清甜的空气,在炉火边读读书,晚上打开窗子,看着明亮的星光。

这是海明威年轻时的生活,当他晚年回忆这段生活并着手写作《流动的盛宴》时,往事就像一帧帧旧照,鲜活却沧桑。1954年,在非洲狩猎乘坐的飞机失事以后,海明威的身心皆受重创。他开始考虑写一本关于早年生活的回忆录,但这个想法最终成型,有赖于两年后他在巴黎著名的里兹酒店重新找回了一只20世纪20年代寄存在这里的箱子。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这只箱子一直尘封在里兹酒店的地下室,而里面储存着海明威早年在巴黎生活、写作时的物品:衣物、菜单、剪报、钓鱼用具、滑雪装备、信件,以及更重要的——他在巴黎期间所做的笔记。这些失而复得的笔记,就像一枚时间胶囊,储存着记忆和生命沉淀而成的情感。为了把这些东西运回古巴的庄园,海明威购买了一只大号的路易·威登行李箱。

也许时光会让回忆变得温情脉脉,然而写作却进行得颇为艰难。那时,海明威已经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距离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有五年。他一直自以为傲的体魄正在衰退,还患上了忧郁症,不得不去医院进行电击治疗,而这进一步损害了他的记忆力和写作。他越来越真切地意识到生命的虚无,就像在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写到的那样。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家中用一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杀前不久,他给出版社编辑写过一封信,坦承自己和最后一章搏斗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完成。他没有寄出这封信,也并未真正写完《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去世三年后,《流动的盛宴》才由海明威的遗孀玛丽·韦尔什整理出版。由于海明威并未完成定稿,甚至没有确定书名,玛丽·韦尔什就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海明威手稿中的片段,拼凑出序言和结尾,对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删节和调整,并将此书命名为“流动的盛宴”。

这本《流动的盛宴》或许并非海明威的本意,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已成为一代经典。不过在2009年,海明威的孙子西恩.海明威还是根据波士顿约翰·肯尼迪图书馆中的海明威手稿,重新整理出版了一部修复版《流动的盛宴》。这个版本的最大贡献,在于增加了若干章因为种种原因被玛丽删去或并未收录进原版《流动的盛宴》的内容,其价值自然不容小觑。

这一次,在尊重原版经典性的基础上,我又补译了修复版中增加的章节,皆系首次译成中文。包括《关于用第一人称写作》、《隐秘的乐趣》、《一家奇怪的拳击俱乐部》、《谎言的刺鼻气味》、《邦比先生的教育》、《司各特和他的巴黎司机》、《“引水鱼”和有钱人》以及《Naday Pues Nada》。

这些篇章,有些是经过海明威修改过的二稿,有些则是较为粗略的初稿。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不仅是原书重要而有益的补充,更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当年巴黎和欧洲生活的情景,也使我们有机会读到一本更为完整的《流动的盛宴》。这或许就是这个中译本与已有版本相比,更有意义的一点吧。

海明威是我喜欢的作家,对我来说,翻译此书的意义远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表达。在此感谢编辑董佳佳和苏绍斌,一切谬误自然归我所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动的盛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刘子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8321
开本 32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6249326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