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读日本战后史(骏台预备学校讲义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福井绅一所著的《重读日本战后史(骏台预备学校讲义录)》素材来自笔者在骏台预备学校的授课讲义。30年来,作者一直在这里讲授“战后日本史”科目。作者在以往讲义的基础上,结合“3·11”大地震以及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被迫迎来转型的日本政治社会的新结构进行了改写。

内容推荐

“战后史”是理解当今日本的关键。日本如何从一个军事侵略国家转换为和平国家,如何在战争废墟上创造出经济繁荣,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基础如何打下,当今日本社会中交错的各种势力与思潮又有着怎样的起源和脉络?《重读日本战后史(骏台预备学校讲义录)》作者福井绅一给出了通俗生动的解说。

“骏台预备学校”是日本三大预备校之一,不仅大学升学率名列前茅,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著称。福井绅一是这所学校的“明星教师”,因不拘一格、鞭辟入里的教学风格而受到学生广泛欢迎。他怀着对“9·11”后的世界和“3·11”后的日本的危机意识,将三十年教学成果付梓成书,在日本获得了从年轻读者到老年读者的广泛喜爱。

目录

序章 为何要学习战后史?

第一部分 占领下的日本

 第一章 占领与战后改革

1 大日本帝国的崩溃

2 盟军占领下的日本

3 皇族内阁与“一亿总忏悔”

4 五大改革指令与日本的非军事化、民主化

5 解散财阀

6 农地改革

7 鼓励创设工会

8 教育的自由主义化

9 国家神道与天皇的《人间宣言》

10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

11 《日本国宪法》的制定

12 基于《日本国宪法》的各项民主制度

13 政党的重组

14 战败与文化

 第二章 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与社会

1 战败后的百姓生活

2 重建经济与应对通货膨胀

3 社会运动的高涨与“2·1”总罢工

3 中立联合政权

4 焦土上的城市与情色

 第三章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

1 冷战

2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与经济的自立

3 对劳工运动的镇压

4 20世纪40年代末的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 朝鲜战争与日本的媾和

1 朝鲜战争

2 逆行路线

3 媾和与占领的终结

4 逆行路线与社会

第二部分 占领结束后的日本

 第五章 冷战体制与恢复主权后的日本

1 吉田茂保守政权

2 五五年体制的确立

3 “融冰”与反核武运动

4 朝鲜特需与日本经济的复兴

5 恢复独立后的日本社会与文化

 第六章 日美新安保体制

1 岸信介内阁与《日美新安保条约》

2 安保斗争

3 保守的池田勇人政权与经济高速增长政策

4 《新安保条约》签订后的社会与文化

 第七章 越南战争与1970年安保斗争

1 佐藤荣作长期保守政权与对美合作路线

2 越南战争

3 1970年安保斗争与“全共斗”运动

4 冲绳返还与冲绳斗争

5 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与文化

 第八章 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大国”

1 经济增长与日本社会

2 产业结构的升级

3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

第三部分 当代世界与日本

 第九章 经济高速增长的终结与日本的政治、经济

1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与日本

2 石油危机与日本

3 20世纪70年代的政局

4 行政改革与泡沫经济

5 20世纪80年代的政局

6 现代社会和社会运动

 第十章 后冷战时代与五五年体制的崩溃

1 冷战的终结

2 五五年体制的崩溃

3 21世纪的政局与“平成萧条”

尾声 “9·11”之后的世界与“3·11”之后的日本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占领与战后改革

1 大日本帝国的崩溃

被“默杀”的《波茨坦公告》

让我们从战败前夕开始讲起。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郊外举行会谈,这次会谈被称作“波茨坦会议”。与会的美国方面由于罗斯福总统于当年4月突然身故,前来出席会议的是新上任的杜鲁门总统。英国方面的代表一开始是保守党、军人出身的丘吉尔,后来因其在大选中败北,政权更迭使得工党首相艾德礼中途加入。苏联的代表一直是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波茨坦会议是由美、英、苏三国首脑召集举行的,但当时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会议在向未能与会的中华民国首脑蒋介石通报决议内容之后,于7月26日发布了“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中对日本作出的决议内容包括——消除军国主义,限制主权领土范围,促进民主化,惩办战犯,敦促日本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等。

可是,当盟军方面提出无条件投降后,曾担任过日本海军大将的时任首相铃木贯太郎一边做着结束战争的准备,一边却作出了“唯有默杀而已”的回应。这句应答在盟军听来,意味着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至于为何要加以“默杀”?因为日本还不能确信——美、英、苏所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是否可以让日本保留天皇制,即,是否可以“维持国体”?如果不能保留天皇制,铃木内阁就只能把战争坚持到底,所以作出了“唯有默杀而已”的答复。

而日本一般民众的死难人数,其实正集中在7月26日发布《波茨坦公告》后至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公告的这段时期。如果日本在7月26日停止战争,广岛、长崎应该就可以免遭原子弹袭击。7月26日之后,日本地方上的小城镇几乎天天遭受轰炸,一直到8月14日,神奈川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小田原市、墒玉县熊谷市还遭到了轰炸。如果再迟一天投降,恐怕又不知有多少毫无防备的小城镇会被战火吞噬。

一般民众之死给日本带来了什么?

发动了战争的日本领导人,到底在惧怕什么?为什么要负隅顽抗?他们的惧怕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刚刚提及的,天皇制有可能无法保留,也就是说,“国体将无法维系”;其二就是对战争的审判,他们不想被当作战犯受审。也就是说,他们是出于自身的私利而在拖延战争。

的确,造成日本老百姓大量死亡的原因,在于李梅等美国军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但也是由于发动战争的日本领导人光考虑如何才能让天皇制得以保存、如何才能求得自身安稳所导致的。

亚洲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正因如此,到那时为止,日本一般民众的死难人数并没有那么多。

序文中已经提到,日本一般民众的大量罹难开始于3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接下来是从3月26日美军登陆庆良间群岛、4月1日登陆冲绳本岛起一直持续到6月3日才结束的冲绳岛战役,这期间约有15万冲绳人成了炮灰。紧接着,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导致的死者仅截至当年年底就达到了21万一22万人;其后又有很多人因为“原爆后遗症”不断死去,准确的死亡人数难以完全统计。再有就是7月26日到8月14日之间,连地方小城镇也没有放过的、在全日本实施的地毯式轰炸所造成的遇难者。

P(17-19)

序言

不了解战后史,就好像蒙着眼睛在高速公路上走路。

学习战后史(译注:在本书中,“战后史”指日本“自‘二战’结束后的当代史”。全书括号内楷体字均为译者所注,以下不另说明)为什么重要?首先第一点,“回顾历史就是观察当下”。如果你对“二战”后的日本和世界一无所知,就意味着你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结构和根基,也就是你所置身的位置一无所知。这就好比是蒙上眼睛行走在“现代社会”里。如果社会处在稳定期,这样或许也行得通。就好比说,即使你蒙上了眼睛,走在一大片开阔的运动场上,基本上也不会摔倒,对不对?

但21世纪的日本,尤其是“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液化”的态势(“液化”原意是指地震发生后原本固态的土壤变成液态,或是黏稠的流质,在此比喻日本进入了转型期)。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如果不懂势必对你产生影响的“战后日本的历史”,不能历史性地了解自己所置身的环境,就好比蒙着眼睛在高速公路上走路一样,非常危险。在纷扰的形势下,知识能成为帮助你照亮前方道路的手电。

后“3·11”时代,在历史中确认自身的位置

第二点原因,战后史是和与自己有关联的人们密切相关的历史。也就是说,学习战后史的意义在于亲身感受、再次确认与自己相关的人们所生活过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在“历史”的时间维度中认识自己的过程。

再怎么折腾,人生一场,充其量活上一个世纪就会消失。但也可以反过来说,人是能活上将近一个世纪的存在。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每次跟学生们讲起这些,大家都会感到诧异。现在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6岁,那么对于现在86岁的人而言,在他们20岁左右的时候,日本连吃了美国两颗原子弹。东京在战火中曾被夷为平地,东京遭受大空袭时诞生的婴儿中,有日后成为女演员的吉永小百合。所谓“战后”,其实也就只有这么“长”;而所谓“战争”,竟离我们这么“近”。还要提一句,日本厚生省当时的数据显示,1945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男性23.9岁,女性37.5岁。如此“短暂”中蕴含的“沉重”,规定了日本战后的起点。

学习战后史时,让我们先把“身体时间”放到历史中再次确认。对10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5年就是他们人生的一半。15岁是上初三或高一,有些孩子稚气依旧,有些看起来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他们而言,短短5年也是人生的三分之一。但5年对百岁老人来说,不过是人生的二十分之一。

我想要说的,你应该读懂了?对于儿童来说,“身体时间”流逝得很慢,“5年”的分量就很重。因此对于平成年间(1989年以后)出生的年青一代而言,“9·11”恐怖袭击也好,海湾战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也罢,都是自己小时候或出生前发生的事,因而是一片遥远而模糊的世界。

作为生活在66年前曾连吃两颗原子弹的国家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假设现在20岁的学生,按照女性平均年龄86岁计算,在她们86岁之前,同样有66年的时光。这期间,平稳的生活能一直持续吗?那很可能只是个幻想。也就是说,冷静地想一想,保持平稳的可能性恐怕很小。我对上一届同学也说过同样的话,但我感觉经历过“3·11”的今年的同学,更能切身体会这句话的分量。说到底,“3·11”之后的日本正处在重大的转型期。在这里,让我们把人的一辈子这个“时间长度”和“身体时间”放到历史中再次确认,在这个基础上来思考战后史。

大家一定听说过有着“宪政之神”美誉的政治家尾崎行雄吧?他生于1858年,两年后,发生了樱田门外之变(1860年3月,不满幕府大佬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在江户城樱田门外暗杀了井伊直弼,动摇了幕府的统治);10岁那年明治政府成立;1890年32岁时在第一届众议院议员大选中当选;1945年,87岁的他作为众议院议员经历了战败。此后,他亲历日本被盟军占领、接管以及日本的重新独立,直至1953年95岁那年落选为止,他一直连任众议院议员。1954年,他离开人世那年,美军在比基尼岛进行氢弹爆炸试验,怪物电影“哥斯拉))首映,这部电影描写的是氢弹核辐射造成的怪物对日本发起了突袭。

……到杀害。就是这个李梅,日本竞于1964年将“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授予了他。授勋的理由据称是他在指挥航空自卫队上的“功绩”。据说推荐人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父亲,时任防卫厅长官小泉纯也。勋章通常是由日本政府颁发,天皇亲自授予。据说李梅授勋时,昭和天皇并未和李梅见面,但这次授勋成为“二战”后日美关系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个李梅,同时也是越战时推进针对北部越南发起轰炸的空军总参谋长,当时他声称要“让越南回到石器时代”。

“虫之眼”与“鸟之眼”

要想弄清历史真相,需要学会交替使用“虫之眼”和“鸟之眼”进行观察。要感同身受地贴近生活在那段历史里的人们,努力贴近他们的呼吸,甚至要有肌肤的亲近,否则你就难以看到他们,这是一种趴在地面上才能获得的“虫之眼”。刚才我介绍的10万名死者的身影、巨大的伤亡给人们心灵带来的悲伤和痛苦以及政府的应对等,如果没有用这样的“虫之眼”去逼近它,那你看到的就只有代表死者人数的冷冰冰的“数字”而已。

而另一方面,这10万名死者在当代日本的政治、外交中具有什么样的位置?用“其他”一词来描述本国死难者的日本这个国家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脉络中形成的?要想知道这些,就要兼具“鸟之眼”。

观察历史的时候,时不时需要腾空而起,从空中用“鸟之眼”俯瞰自己到底正躲在哪片林子的哪片树叶下蠢蠢欲动,要确认好自己当下的位置,否则就只能在狭隘的视野中观看世界。

重要的是,交替使用“虫之眼”和“鸟之眼”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记住历史,更在于要去开创历史的潮流。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用这两种视角来观察日本“二战”后的历史。

本书素材来自笔者在骏台预备学校的授课讲义。30年来,我一直在这里讲授“战后日本史”科目。我在以往讲义的基础上,结合“3.11”大地震以及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被迫迎来转型的日本政治社会的新结构进行了改写。本书内容均为作者的个人见解,并非骏台预备学校的见解,学校对本书不负有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读日本战后史(骏台预备学校讲义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福井绅一
译者 王小燕//傅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5460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5239457
中图分类号 K313.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