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玩核桃养生与情志疗法
文玩核桃养生的过程也是养心的过程,在把玩核桃的过程中,情趣日增,心情舒展,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
1、七情偏颇皆可致病
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正常的情志变化。七情在正常范围内是“精神”对社会自然环境中各种刺激的自然反应,人应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忧则忧,当思则思,当悲则悲,当恐则恐,使情绪维持在正常水平之中。过度的情志刺激(未加控制)或抑制(过度控制)都会伤及神明进而伤害相关脏腑。如喜(笑)——适则心缓而宁静,过则心散而神伤;怒(恼)——适则肝利而疏,过则肝郁而结,或肝气上逆;忧(思)——适则脾运畅而养五脏,过则脾滞而结;悲(哭)——适则肺气畅达,气机通,过则肺气伤,气息不足,少气无力;恐(惊)——适则肾气聚集、警惕、机敏,过则肾气散,神乱,惊恐不宁。《素问。灵兰秘典论》日“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七情之害,不仅是情志病发生的原因,也是诸脏腑病(包括现代疾病如免疫力低下、过敏、血液病、肝胆病、心脑病、肿瘤等)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控、疏解相关经络,可以有效改善缓解情志病症。如通过调整经络,可以治疗情志过度的喜则气缓(临床表现为懒言、少动、无力等);怒则气上(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暴躁等);忧(思)则气结(临床表现为抑郁、孤独等);悲则气消(临床表现为气短、少气、溲频等);恐则气下(临床表现为二便失控、心神不宁等);惊则气乱(临床表现为心中不安、躁动烦乱)。临床上,根据所伤脏腑和经脉分别选取相关背俞穴、募穴、合穴、原穴等治之。
2、五志之偏皆能染疾
《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具体地说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临床上并非是一情只伤一固定脏腑,既可一情伤几脏,又可几情伤一脏。如思虑过度可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样悲忧太过亦能影响于脾,导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调整经络可化解清除五志之偏,治疗由此引发的多种顽症怪病。
五志分为神、魂、魄、意、志,五者之中心神为首,为君主之官,此五者与七情密切相关,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潜意识、性格,分别与五脏相通、相连、相生、相克。五志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如下:
神——心之所藏,神之所居,可识事物、析利害、辨真伪、调气血,伤则神志不明;魂——肝之所藏,可辨正邪、清邪毒、调血脉,伤则暴怒不安;魄——肺之所藏,气之所宗,可调气机、和气血、调一身之气,伤则不耐久,失恒持;意——脾之所藏,可积知识、守记忆,伤则意散茫然;志——肾之所藏,作强之官,可掌应变、激发力、抗暴力,伤则不明不用。五志伤则郁、火、痰湿、水毒皆可内生外客,百病皆至。
七情和五志异常是造成现代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五志异常比七情异常对人体的伤害更深更重。五志异常,多与人的遗传、性格、生活环境有关,诸多精神病、情志病以及诸多脏腑病、代谢病及各种不明原因疾病(微量元素缺少、微量元素过多、脂肪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血液病、神经元病、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缺失、癌症、白发、脱发),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大多属于情志所致,与五志伤害关系密切。
P27-28
孙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积淀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与干预疾病的方法,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愈发彰显其独特性优势。后人有责任继承创新,践行将中医药宝库“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的精神!本书的作者结合自己实践体会,创编把玩核桃养生操,易学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应予鼓励!
王启才(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核桃是中华一宝,既是食疗干果佳品,又是药疗补益主力;既滋肾养血、乌发健脑,又润肠通便、益寿延年。而今,张明教授又从另一个层面将核桃的文玩收藏价值与中医养生保健作用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既是调理亚健康的好帮手,又是孝顺父母、快乐养生的好礼物,还是在候车、候机、等人之时,打发时间、消除焦虑的好伴侣。核桃核桃,养生瑰宝,健脑益智,抗衰防老!
孙书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握一文玩,转动两世界。此书尽万象,养身兼养心。
刘燕辉(美国哈佛医学院BID医学中心ReyLab高级研究员)
核桃养生操融合了传统中医毫针、按摩、刮痧以及情志养生的特点,简便易学,携带方便,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安全性、收藏性,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养生方法。
两只核桃在手 未病防治记心头
一、健康新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三维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的相互依存、促进和有机的结合。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四维健康。
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健康的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它不仅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还考虑到了人的社会属性。说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体状况是受社会、精神因素的影响的,由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疾病的例子很多。人们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身体的情况,还要考虑到社会、心理、精神、情绪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修正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二、何为亚健康
而现代人健康情况又是怎样呢?依据上述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真正符合健康定义、达到健康标准的人群只占总人群的5%,有约20%的人群是需要诊治的患者,其余75%的人群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即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体质状态。表现为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不符合现有疾病分类中的疾病诊断标准。国内有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障碍,出现精神、胃肠道、心血管、肌肉等四大方面的症状。躯体方面可表现为身体疲劳乏力、易累,体力活动后全身不适,体力难以恢复;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咽喉不适,口腔黏膜溃疡;胃肠机能紊乱,食欲不振;关节痛、肌痛、头痛、胸闷、心悸、气短、失眠或嗜睡、眼睛易疲劳、视力模糊。心理方面可表现有健忘、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抑郁寡欢;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烦躁、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等。社会交往表现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
三、亚健康的危害
亚健康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国内外研究发现,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身心疲劳和因衰老、疾病前期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身体各个系统问的失调。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人的。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因此,有专家认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压力、缓解疲劳和提高免疫功能是改善亚健康的重要手段。
四、扁鹊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有这么一个古代名医扁鹊论医术的故事。有一次魏文王询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但是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佳,仲兄次之,而我是==三兄弟中最差的一个。魏文王惊讶地问:那您为什么却是你家最出名的一个?扁鹊回答说:我的长兄治病,是治疗在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大家都不知道他能够观疾病于未起之先,及时将疾病的病因铲除,他的这些本领只有我们家里的人知道,别人无法知晓,因此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而我仲兄的医术,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及时将疾病清除于未祸之先。人们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不大,只有本地人知晓。可是,我治疗的病例,大都是患者病情严重之时。我给患者治疗过程,患者家人能够眼见目睹,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也就传遍了列国。
五、中医治未病有方法
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上医治未病,乃中医追求的最高学术境界。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病于先、愈后调摄、防其复发。博大的中医学有很多治未病的方法,诸如按摩、推拿、针灸、敷贴、拔罐、刮痧、中药汤剂、膏方、熏蒸以及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等,实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使机体得以恢复和维持。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医治未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卫生服务。随着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启动,一个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极具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正在形成,运用中医药丰富的养生、保健、预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治未病、调治亚健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色。
现代人工作繁忙,常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现代人的实际健康情况是怎样的呢?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而亚健康人群所占比例已达到75%,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许多社会精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上医治未病乃中医追求的最高学术境界,博大的中医有许多调理亚健康、养生治未病的方法值得我们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
健康养生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和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效果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出现神奇的作用,健康才能时刻伴您左右。可是,人是有惰性的,很多健康养生的方法难以坚持,如果能把健康的养生方式变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相信您就能充分利用时间,取得最佳的养生效果,激发自身的自愈潜能,让自己轻松生活,远离烦恼和疾病。
本书主编从医近40年,工作压力和强度大,平时难得有空锻炼,身体每况愈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核桃疗法结缘,尝试着将核桃特质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继承核桃手疗的精髓,扩展核桃养生保健防病治疗的作用,摸索着创编了核桃养生操。让其颇感惊喜的是,坚持做核桃养生操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有较大的改观。他与几位同事共同努力,把这套核桃养生操的简化版总结整理出来。国内健康卫生方面诸多权威主流媒体如《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均先后报道核桃养生操,数百家网站转载,说明大众对其有关注、有需求。
核桃疗法融合了中医毫针、按摩、刮痧等优点,比如核桃的尖端刺激穴位力度重,但比毫针刺激小,一般人都能接受,而且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核桃的侧棱非常适合用来刮痧,对于一些普通刮痧板不易操作的区域,小小的核桃都能刮到。一对合心的核桃,携带方便,在随时把玩的过程中,磨砺的是核桃突兀的棱角,修炼的是浮躁的心性,体味的是核桃不断变化的魅力,这种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油然而生。核桃养生操将治未病的理念和中医文化的魅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高雅中透着闲适,情趣日增,修身养性。
本书共分五篇。第一篇简要介绍了文玩核桃的文化,包括文玩核桃的历史趣闻、分类、产地和行话及如何挑选、保养和收藏。第二篇重点阐述了文玩核桃健康养生的中医渊源与现代科学实践以及文化的思考,包括如何选择适合养生用的文玩核桃,文玩核桃养生的基础理论,文玩核桃养生常用的十种基本手法及如何快速找到特效穴位等。第三篇介绍了养生为什么要知道自己的体质,九种体质的特点、辨识和调理方法。第四篇以简单易懂的图解方式,介绍了通用版核桃养生操和57种常见病症的核桃养生操。第五篇重点介绍了健康新标准,何为亚健康,亚健康的危害以及未病防治的重要性。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您的健康助力,如果您在把玩核桃养生操的娱乐中增强了自我健身的意识,在快乐中主动,在欢喜中坚持,在不自觉中完成身体的自愈,使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调节亚健康,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那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了。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王启才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也特别鸣谢当代诗书画僧传义大和尚题写书名!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张明
2016年9月
张明主编的这本《把玩核桃养生操》的作者将核桃特质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创编了核桃养生操。核桃养生操不仅继承核桃手疗的精髓,还扩展核桃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本书由专业的医生团队编写,形式新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书中既有中医九种体质的调理方法,又有57种常见病症的防治措施,不仅是调理亚健康的好帮手,孝顺父母、快乐养生的好礼物,还是候车、候机、等人打发时间、消除焦虑的好伴侣。
张明主编的这本《把玩核桃养生操》共分五篇。第一篇简要介绍了文玩核桃的文化,包括文玩核桃的历史趣闻、分类、产地和行话及如何挑选、保养和收藏。第二篇重点阐述了文玩核桃健康养生的中医渊源与现代科学实践以及文化的思考,包括如何选择适合养生用的文玩核桃,文玩核桃养生的基础理论,文玩核桃养生常用的十种基本手法及如何快速找到特效穴位等。第三篇介绍了养生为什么要知道自己的体质,九种体质的特点、辨识和调理方法。第四篇以简单易懂的图解方式,介绍了通用版核桃养生操和57种常见病症的核桃养生操。第五篇重点介绍了健康新标准,何为亚健康,亚健康的危害以及未病防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