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精英如何对待工作)
内容
编辑推荐

麦肯锡精英的情绪处理与精英养成法!短时间内,素人变精英!

情绪问题不关乎情绪,而是思考的技术

怎么做?只要透过以下四个步骤来自行练习,你就是处理问题的高手:

预防坏思考,你得先认识它:

问四个问题,可以帮你摆脱它:

1.这样想,符合逻辑吗?

2.这是事实,还是个人的过度想象?

3.遵守原则能让我得到好处,还是只是自找麻烦?

4.有选择的弹性吗?

人生没有绝对,但别弄丢希望:把你的*思考、无所谓思考改成最好能……

最后,选对的负面情绪,就能启动好思考

高杉尚孝著的《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精英如何对待工作)》帮你分析工作场合产生的所有情绪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之道:

当着大家的面,被主管骂,之后你要如何表现?

害怕上台报告,却错失大展身手的机会,未来你要怎样练习心理素质?

以为一定会选上主管,晋升名单却没有你,该怎么面对?

内容推荐

继畅销书《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后,高杉尚孝告诉我们:如何选择和处理好工作情绪,是精英最重要的专业精神。

高杉尚孝说,过去大家都误会了,情绪问题其实不关乎情绪,而是一种思考的技术。职场中人不能仅依靠正向思考(想开点、对自己喊加油,是没用的),而是要区分好的负面思考与坏的负面思考,《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精英如何对待工作)》将告诉你如何处理职场中内疚、不安、悲伤等情绪,以及如何将这些情绪化解为更专业出色的表现。

目录

前言 为何现在提倡增强心理韧性?

总论

心理韧性的本质

 专栏 心身耗竭综合征的预防

 即使达成目标也需注意

 “心身耗竭综合征”与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

 为了不使自己心身耗竭也要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

 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另一个好处

理论篇

 用于强化心理韧性的4个基本步骤

 步骤

 1 定位错误的思维方式

 步骤

 2 驳斥错误的思维方式

 步骤

 3 发现正确的思维方式

 专栏 正确的思维方式与干劲的关系

 “最好能”不等于“努力程度低下”

 错误的思维方式带动的努力效率低下

 “正确的思维方式” “十足努力”

 步骤

 4 选择好的负面情绪,采取正面行动

 专栏 成果主义的陷阱

 引入成果主义的背景是泡沫经济的破灭

 偏重结果的弊端也随处可见

 引入胜任力过程中的课题依然不少

 成果主义的成功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韧性

实践篇

 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心理韧性

 案例学习

 1 跨越愤怒

 案例1-1 受到上司斥责081案例1–2优秀部下提出辞职

 案例学习

 2 消除罪恶感

 案例2-1 无法满足增产要求111案例2–2爽约

 案例学习

 3 克服不安

 案例3-1 拒绝不擅长的演示140案例3-2销售额未达标

 案例学习

 4 避免情绪低落

 案例4-1 错过晋升机会

 案例4-2 创业失败

专栏 企业的视点

 组织正在越发强化“必须”型思维方式

 那是因为只知道这种动机激励方式……

 “必须”型思维方式带来的动机有带来负面效果的危险

 以“愿望”型思维方式努力对组织也有好处

 上司也应该学习新的动机激励方式

后记

试读章节

要求自己绝对“不能被……”“不能够……”一旦自己遭到否定,或是感到被人挡住去路的时候,就容易感受到“愤怒”这种坏的负面情绪。如果觉得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就容易从这种丧失感中感到“情绪低落”。另外,如果将其解释成自己受到了威胁,就容易导致“不安”情绪产生。并且,如果感到自己破坏了道德,就容易感到“罪恶感”。

星野(29岁,男性)在一家大型素材制造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专利管理。在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造成员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业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星野从上司那里感受到巨大压力。星野对自己提出绝对要求:“任何人都绝不可以阻挡我顺利完成业务。”结果是,上司让他去负责规定时间内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大量工作,他就把上司看成了阻碍自己前进的敌人。于是,对星野而言,上司就成了让他愤怒的对象。

另外,如果假设星野抱有“迄今为止,我一直都是顺应上司的期待,今后也必须保持这一状态”的“必须”型思维方式的话,结果会怎样呢?由于工作量增加得太多,所以一旦变得无法让上司满意,自己就不再是“一直让上司满意的出色的那个自己”。星野说不定会由于这种巨大的丧失感陷入严重的情绪低落。

还有,星野如果有“必须”型思维方式,在认为“一想到这种情況今后会一直持续下去就让人毛骨悚然,绝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同时,如果再将这种情況解释成今后对自己的威胁,肯定会陷入巨大的不安。

不仅如此,假设他对自己提出带有道德约束的绝对要求,认为“别人拜托之事必须完成,否则就是不讲信用”,那么,他或许还会对自己无法在限期内拿出成果产生强烈的罪恶感,认为自己“没有遵守承诺”。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错误的思维方式是容易诱发愤怒、情绪低落、不安、罪恶感等坏的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错误的行动的诱发

错误的思维方式诱发的坏的负面情绪会引起“错误的行动”,使情况恶化。

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种情况:

惯怒导致攻击。

情绪低落导致自我封闭。

不安使人逃避。

罪恶感让人否定自我。

在此,我们请星野再度出场。由于他把上司看成阻碍自己发展的敌人,所以上司对星野而言就成了愤怒的对象。这样一来,说不定会发展成争执。如果星野感到失落,认为自己不再是“一直让上司满意的出色的那个自己”。那么他会变得情绪低落,或许要么无故缺勤,要么把自己关在家里。  另外,如果他把这种“压力状况”解释成对自己的威胁,由此感到巨大不安的话,他也有可能会选择诸如辞职之类的逃避行为。此外,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拿不出成果的自己,如果他产生了“自己没有遵守诺言”的罪恶感,也可能会给自己贴上“破坏约定的无用之辈”的标签。

如上所述,坏的负面情绪将引起错误的行动。所以本书才将容易引起情况恶化的负面行动的负面情绪称为“坏的”负面情绪。

P42-P44

序言

前言

为何现在提倡增强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发挥实力的必要条件

职场人士现在最需要的业务技能就是“心理韧性”

(Mental Toughness,MT)”,也就是在“压力条件”下提升抗击打能力、顺利完成业务所需的管理思维和情绪的技能。

伴随着经济持续不景气,许多企业都受到来自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冲击。在企业工作的人们不分年龄、性别,都身不由己地笼罩在裁员的不安与“成果主义”等工作压力下。从前一直被看作日本企业特色的“论资排辈”、“终身雇用制”等制度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公司期待员工在巨大

麦肯锡

精英的思考习惯

压力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立竿见影的成果。

但是,一个人就算拥有工作中所需的重要知识与技能,一旦被不断加大的心理压力击垮,就非但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还无法拿出成果。因此可以说,提高面对压力时的“韧性”,是发挥实力的必要条件。

学习新技能同样需要心理韧性

随着经营和劳动环境的变化,职场人士同样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胜任力(competency,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行动特质)。

例如:

◆身经百战的营业人员被要求学习会计与财务知识。

◆一直从事研究领域工作的员工忽然有一天被指派去做市场营销工作。

◆迄今为止一直习惯于命令型管理的上司被要求向指导提问型/倾听型管理转变。

◆长期以来凭直觉思维开展业务的员工,忽然被要求在工作中运用逻辑思维。

上述每个情况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压力。如果此时大动肝火或情绪低落,那么新技能的学习就无从谈起。笔者认为,为了发挥自己的实力,同时为了掌握发挥实力所需的技能,首先就要增强用来战胜压力的精神免疫力——“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顽强的抗打击能力、坚韧不拔等个人心理素质,真的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提高吗?”“吉田意志坚强,相比之下铃木就受不了打击”——在职场,这样的对话司空见惯。毋庸讳言,虽然存在这种个体差异,但笔者认为只要接受基于正确理论的指导,通过实践培养应用能力,那么心理的韧性也必定能得到提高。

回想一下,如今已是能力开发培训代表性项目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示能力”等,从前曾一直被认为是“天生的禀性、个人悟性的问题”。可如今这些能力已经为人们所接受,被看作是只要知道其理论,任何人都能学习掌握并可以获得提高的技能。

同样,本书所介绍的“高杉派心理韧性理论”基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技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项通过系统化和有说服力的理论进行学习与持续性反复,就能够获得充分提高的技能。

本书是一本关于压力管理技术的指南书,并非单纯解说压力与精神紧张管理的书籍,当然也不是那种告诉人们要积极面对任何事情的“积极思维”或诉诸人的情绪的书籍。就概念而言,本书归根结底是一本“涵盖了有利于提高效率的理论和具体知识与经验的教科书”,笔者追求的是基于学术研究和个人经验的“用得上的理论”。

本书在学术上广泛参考了目前在心理咨询一线最受瞩目的“认知行为心理学”与“理性情绪行为心理学”,以及“普通语义学”和“东方哲学”等。此外,包括美国留学经历在内,笔者在日本和美国从事经营咨询与投行业务、企业危机管理顾问、经营个人事务所等时积累的高压工作经验也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同时,笔者与迄今为止参加过高杉事务所“心理韧性强化培训”的众多学员互动的内容也在本书中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另外,虽然在此不具体涉及,但本书另一个很重要的素材就是笔者现在正在从事的4个孩子的养育工作。

作为实践心理韧性的场所,每天我都从中备受启发。本书由总论、理论篇与实践篇构成。理论篇,将通俗易懂地讲解心理压力产生的过程和克服压力所需的知识与经验。

实践篇,将采取虚构的对话形式呈现真实职场可能出现的具体案例,以加深大家对理论篇的理解。笔者在对话中将以导师角色出现,负责为在压力面前气馁、大动肝火或情绪低落者提供指导。

笔者下了一番功夫,将本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以使本书内容既合乎逻辑,又富于实践性。不擅长理论的读者也可以从总论和实践篇开始看。看完以后再反过来看理论篇,相信理解会更为深刻。

此外,笔者曾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主讲英语节目《电视英语商务世界》,本书即以该节目的主题为基础。相信本书不仅对活跃在真实职场一线的人们有所帮助,也会对那些希望通过增强心理韧性,把每天过得更充实的朋友们有所裨益。

后记

1990年,我曾作为唯一的日本人咨询师在经营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纽约事务所工作。说起1990年,与正处在泡沫经济顶峰的日本经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国经济正在巨大的不景气中挣扎。我隶属于金融机构咨询小组,作为代表美国的商业银行业务改善项目组成员,凭借那个恶名昭著的红眼航班(red-yeflight)往来于旧金山与纽约之间(红眼航班是指晚上10点以后从旧金山出发,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到达纽约的夜间航班。在飞机里无法熟睡的乘客第二天早上抵达机场的时候眼睛是红的,所以俗称红眼航班。乘坐该航班能够避免浪费一天时间,可以从一大早就开始在纽约工作)。

说起工作内容,这是一个包括裁员在内的业务简化项目。项目顺利结束,客户也很高兴。只要客户高兴,咨询公司就高兴。我甚至从时任麦肯锡公司老板的弗莱德。格拉克先生那里收到了庆祝项目成功的亲笔感谢信。项目执行的结果是,对相当多的人进行了裁员。因为这是为了让公司存活下去的解雇,虽说没有办法,但是作为当事人,我自己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可能是项目结束后两三个月的时候,我进入了下一个咨询项目。一天午后刚过,我走在曼哈顿大街上,忽然有人向我打招呼\原来是此前裁员项目客户方的一位团队成员。聊着聊着,他说道:“Ilost my job as a result ofthat project.””(“由于那个项目我也失业了。”)原来就连曾经身为客户方团队成员的他也被公司炒了鱿鱼。

我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脑海里只浮现出一句安慰别人的惯用说法:“Gee,Iamsorrytoheai.that.”(“唉,这真遗憾。”)作为裁员项目担当人员,我不能谴责银行客户,也不可能说我们咨询公司做得不对。事实上,任何一方都没有错。也许我的话“绝对不应该采取这么不合情理的做法”很像是在挖苦人,可是,他虽然对我的话回应道“Yeah,metoo.”(“是的,我也是。”)但是对裁掉他的银行和咨询公司丝毫没有怨恨与愤怒情绪。因为他已经在欧洲的一家金融机构上班了。站着聊了一会儿,我就与他握手道别了。我当时就想,如果一般的日本公司职员遇到这种情况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我感觉自己窥见到了纽约人心理韧性的强大。

以前,在与某大型外资企业一位美国籍负责人事的高层人士的对话中,我们曾经围绕日本经理人的弱点进行过辩论。交谈后,我们在日本的职场人士不擅长财务、逻辑思考、演示和压力应对方面达成了共识。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这恰恰就是高杉事务所提供的研修菜单。今后我也打算尽绵薄之力,为了让在职场王作的人们可以在不确定的2l世纪不断取得成功,我打算今后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希望大家掌握的技能。如果本书能够为大家的压力管理发挥一点作用,笔者将深感荣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精英如何对待工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高杉尚孝
译者 杨建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0448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2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6060549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