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明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发明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是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儿童读物协会联合推荐。

本书曾获得纽伯瑞大奖作品,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美国本土畅销超千万册。

在本书中,会讲故事的“科普巨匠”房龙,讲述了世界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内容推荐

为了生存,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第一件衣服、第一根绳子、第一座桥、第一只碗……房龙著的《发明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是一部人类发明简史,更是一部人类奋斗简史。人类是如何从简单的发明到发明机械、建造房屋、制造飞机的呢?《发明的故事》对这些奇迹的产生做出科学而又生动的阐释。

目录

引子

PART 1 发明者:人

PART 2 从兽皮到摩天大楼

PART 3 征服自然的手

PART 4 从脚到飞行器

PART 5 各种各样的嘴巴

PART 6 鼻子

PART 7 耳朵

PART 8 眼睛

试读章节

一天,天气晴朗,一小片尘埃(大约6×1063吨重,在同类天体中微不足道)离开太阳母亲的怀抱,开始自立门户。

这件事并没有在宇宙中掀起什么波澜,因为这个星球实在是渺小得可怜,那些住在宇宙中“贵族社区”的老资格星球根本没有注意到它,除非它上面的居民有先进的望远镜,比我们现在使用的天文望远镜更先进,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不要太深究这些不体面的往事了,因为我们就是这个星球上的囚徒。不论我们是否愿意,这个小星球就是我们的家,而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

或许,我们未来会踏入太空,或者偶尔去拜访一下其他的星球。但是那些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还很难说。因为,要么是它们的环境太恶劣,比如太阳系的大多数恒星都是如此,要么那里早已出现了自己的生命形式,也就是外星人。如果有外星人,它们也许比地球人要古老得多,也许它们在一两百万年前就出现了,在这种地方,人类显然是难以立足的。

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人类为什么会喜欢侦探小说?

答案无非两种,一是“那些谜团吸引着我”,二是“根据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最终抓住罪犯”。

在我看来,侦探小说最吸引人的也就是这两点了。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喜欢研究地质学呢?我们的这个星球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秘密,我们只破解了其中几个秘密,大多数秘密还有待探索。探索这些秘密就像看侦探小说一样,因为每一个秘密都是完全没有线索的。

古人都知道这一点,他们努力从岩石和平原中发掘人类起源的秘密,探索早期历史的诸多事情。然而,到了中世纪,人们虽然作战勇敢,但是思想却故步自封,不敢提出问题,甘于做个古老教条的奴隶,他们认为,如果对这个星球感到好奇,就是亵渎神灵。

如今,中世纪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博物馆,再过一两万年,我们生存的这块地面上将没有秘密可言,一如阿司匹林药片和南瓜饼没有秘密一样。

提到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的历史,我们似乎有点太随意了,但是我们无法不如此。因为通过考古,我们已经把所谓的“历史”时期延长了4倍有余(公认的“历史”定义是,对过去事件连续清晰的记录)。我们所认识的大多数事物,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这个事实足以教育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永远保持耐心和谦卑。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祖先用了50万年的时间,才学会了直立行走,而他们同时代的生物,只不过是没有及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罢了,所以,对于其他生物,我们应该抱有宽容之心,而自身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在大多数生物来到地球很久之后,我们的祖先才出现,我们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其实我们不过在前天才踏上这片土地。

P1-3

序言

一开始,人们眼中的世界单纯得像个童话。

地球当然是宇宙的中心,天是用五彩斑斓的玻璃做成的罩子,星星就是调皮的天使在“玻璃”上捅出的洞。

一天,一个勇敢的人爬上了高高的塔楼,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严肃地向天的尽头望去,从此,麻烦来了。

首先,太阳取代地球成为宇宙的中心;后来,人们发现太阳不过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体系中毫不起眼的角色:再往后,人们发现“神秘而庞大”的体系不过是一个更大、更神秘的体系的一小部分而已。至于太阳,根本微不足道。

这些发现不仅在神学界引发大地震,在数学和天文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前,人们以英里为单位计算地球和最近的行星之间的距离。如今,宇宙突然变魔术般地“变大”了。原有的计算单位后面要加上无数个“0”才勉强够用。人们这才发现,必须要制定一个几何级的计量单位了,否则。天文学家在测算宇宙距离的时候,非得把胳膊肘磨破不可。

于是。天文单位的概念应运而生,即以地球公转轨道平均半径的长度为一个天文单位,这个长度约有9290万英里。

而后,光年的概念也随之出现。

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在试验中发现,光以每秒299,820千米的速度传播。他灵机一动,用这个数字乘以60,算出光一分钟传播的距离;再乘以60,算出光一小时传播的距离;再乘以24,算出光一天传播的距离:再乘以365,算出光一年传播的距离。

光一年能行走大概10,418,623,400,000千米,这个距离便是“光年”。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我们最近的邻居是半人马星座,我们距离它有25,000,000,000,000英里。把英里换成光年计算,我们距离半人马座只有4.35光年。

看起来太近了!近得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很快地,天文学家就不满足于光年了。自从他们发现了2万至3万光年远的小星球后,就开始探索星云,那些星云看起来那么小,就像在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一样。可距离我们有200万到300万光年。

于是,“光年”这个单位也不够用了!

但是谁还能发明更好的长度单位呢?

我之所以讲上面这些内容,不是要赢得你们崇拜的目光。也不是想显示自己有多博学,更不是要告诉你们,我刚刚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我在“永恒”这台乐器上演奏了几个和弦,目的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注意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当地球作为宇宙中心的地位被无情地推翻。有人开始觉得沮丧。自从人开始直立行走起,他们就觉得自己凌驾于万物之上。当他们知道字宙中有无数个星云。每个星云都有200万平方光年那么大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不敢再吹嘘自己是神的子民,而是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只不过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动物而已。

然而,人们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不必为遥远世界的灾难而忧心忡忡。例如,天蝎座心宿二上的火山爆发,远不如自家后院失火重要;猎户座参宿四即将毁灭的谣言,不如自家汽车汽缸里可疑的响声可怕。人们会因为智齿的突然疼痛,而怀疑将有祸事发生。而不会为月球上的异动担忧。

也许就该如此!

虽然宇宙的边界不断外扩,乃至无边无际,那种宏大显得如此不真实,但是,仍有很多科学家埋头于原子世界,他们把那个可怜的小不点无限分割,直到发现一个由极小的粒子构成的世界。这些粒子大概只有1/100,000,000,000,000毫米那么小,它们在极小的空间里运行,一如星系在极大的空间里运行,都是那么规则。那么准确。它们还在表演着平衡、再平衡的游戏。一般人看到这些。难免脑袋犯晕。只能决绝地承认它,

或者干脆疯掉算了。

要不,还是让人作为宇宙的中心吧,这样他还能有点儿主见。

然而,这类发现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将要介绍到的那些人,和古代的长老们截然不同。古代的长老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肆无忌惮地屠杀动物:宇宙也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或许,人们仍然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中心,但是私底下却动摇了这种信念。他们开始觉得时间是无始无终的,10万年前,人不知为何物;10亿年后,世界不知为何物;而当下或许只是一个偶然。

也许,人仍然是宇宙中进化等级最高的生物,但是现在,人们倾向于不下这个结论,而要把眼光投向宇宙,看看那数以亿计的星球上有怎样的生命,如果有,那将是人类在太空旅行中的同伴。

这样说吧,经过数千年的演进,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典思想的崇高,它庄严地揭示了理想人生的哲学:

“我们只是人,我们相信,宇宙中的一切都与人有关,都值得人类关注。”

人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探索的权利。本书的主人公们将会深入每一个角落,探索所有未知的领域,对于每一件事而言,他们都将在智慧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深究其意义。他们不会盲从任何人、任何事,除了那些已经得到验证的真理,这些真理是人类进一步探索的基石。

如果他们探索成功了,他们会骄傲地让人们都来分享;如果他们遇到了挫折,也会坦然地接受失败,让后人踩着自己的足迹继续尝试。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要热爱生活,以极大的耐心、不屈的意志和善意的幽默来面对未知的世界。生命说到底只是一点能量而已,这点能量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倘能如此,最终,他们将毫无怨言地归还这借来的生命,因为他们明白,生与死只是同一种思想的表达。说到底,世界上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便是生存的意义。

我明白,这听起来有点儿复杂。

但是,只要你耐心读下去,你会发现,它还没有你预想的一半复杂。

如果你仍然觉得难以接受,那么就放下这本书吧,你可以去看电影,或者用其他的途径消磨时光,不必心怀不满地想,这真是太无聊,作者在写什么呢,他想说什么呢!

总有一些人会明白我的用意,我不必向他们多说什么。他们应该知道,我并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在试图说明一些事是怎么发生的,告诉他们这些事运行的规律。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期望人类的最终解放,推翻压在人们身上的“暴政”。数万年来,就是这一“暴政”把地球搞得一团糟,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就是因为人们无法直面自己的愚昧和偏见。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

如果没有那些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先驱,人类的解放大业将永不会实现。

或许有人会说,我就是想让读者成为那种先驱。

没错,他们猜对了。

总而言之,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用意。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1928年8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明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房龙
译者 李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11489
开本 32开
页数 1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15
CIP核字 2015103654
中图分类号 N19-49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