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比利战争(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丹尼尔·凯斯著的《比利战争(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全球仅有中文、日文、法文版!

《24个比利》续作,全美封禁,不得出版。

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人挑战24个人格。

詹姆斯·卡梅隆主动改编原著欲执导不被允许,

邀请大卫·芬奇x索德伯格x格斯·范·桑特依然不得执导,

马修·麦康纳x约翰尼·德普x布拉德·皮特x西恩·潘欲扮演比利依旧不被接纳!

内容推荐

丹尼尔·凯斯著的《比利战争(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1979年,比利被判转往专收精神异常罪犯的“人间地狱”利玛医院。在那里,医师不相信他是多重人格分裂,对他施以电击疗法,强迫他服用各种镇静剂,阻碍了他的人格融合。比利如何幸存?初步融合成功的人格,何时才能重获自由?

一个护士哭着请求他吃东西……

比利现在意识到……只要在困难的时候不崩溃,那么就没有人能使自己崩溃了……

他胃部肿胀,牙床一碰就流血,视线也开始模糊。当他把手从面前移开时,看到的只是手指在空气中划过的痕迹……

比利拖着身体走到洗脸池旁,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枯黄,凹陷的眼睛周围有两个深深的黑圈。他感到虚弱无力,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眼前开始发黑,他强撑着喝了一小口水。他觉得很奇怪,似乎有什么东西不见了。他聆听着,但周围一片寂静……

目录

致谢

序言

内在人格

序幕 24个比利

第一部 疯狂

一章…十七章

第二部 秘密

十八章…二十八章

尾声 魔鬼来了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离开光圈

1

载着比利前往利玛医院的警车开过了一道道大门,四周高耸的围墙上架着带刺的铁丝网。车子通过武装警卫的岗哨后驶进了等待区。

两名执勤警察粗暴地将比利拉出车,带着他穿过一栋古老的建筑。大楼的墙是灰色的,天花板很高,窗子足有12英尺。警官紧抓住比利戴着手铐的手,推着他向前移动。锃亮的油毡地上回响着警察鞋跟碰撞发出的咔嗒声。在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的门上写着:入院——22号。

办公室里相对摆着两张杂乱不堪的桌子,一个红发、长着雀斑的高个女人等着其中一名警察找手铐的钥匙。

“把档案给我。”她说。

另一名警察把文件夹递给了她。

丹尼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双手发麻,感到手腕一阵阵地刺痛时才发现自己的双手被反铐在身后,现在正有人给他打开手铐。

“米利根先生,”那个女人避开他的目光说,“站到圈里去。”

她的话令他大吃一惊,她怎么会知道光圈的事?难道他的医疗记录上有?

站在右边的警察抓住比利的头发和戴着手铐的双手,把他向左推了三步。“你这个自作聪明的混蛋,”他抱怨着,“不知道怎么搞的,他竟然能在车上打开这副该死的手铐。”

丹尼心想,警察一定是为了手铐的事才发这么大的火,把他的手铐得这么紧。一定是汤姆在车里打开了手铐。红发女人皱了皱鼻子,就像是闻到了死老鼠的气味。

“米利根先生,”她指着地板说,“你要是想在这儿好好活下去,就得学会服从命令。”

丹尼低下头,看到了一个红色的圆圈。他松了一口气,这可不是阿瑟所谓的“让人拥有意识的光圈”。这个红色的圆圈不过是在又脏又旧的地板上做的一个记号。

“把你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她命令道。

丹尼把口袋翻过来,让她看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站在他身后的警察说:“到检查室把衣服脱了,混蛋。”

丹尼走进去,脱掉了上衣。

一名看守走进来大喊:“双手举起来!嘴巴张开!头发弄到耳朵后面!转身,把手放在墙上!”

丹尼按他说的做了,心想他是要搜身吗?他妈的!他不会让这家伙碰自己一根汗毛。他要离开光圈,让里根出来对付他。

“抬脚!弯腰!张开嘴!”

这家伙觉得这样做很有趣吗?  那人仔细地检查他的衣服,然后扔进一个洗衣桶里,随手递给他一套深蓝色的衣裤。“去把身上洗一洗,混蛋!”

丹尼在湿地板上滑了一跤。他用脚顶着那扇装着铆钉的沉重铁门。门好不容易打开了,他看见对面的墙上立着一根生了锈的水管,水哗哗地流着。他跑到水龙头下又立刻跳了回来。水是凉的。

过了一会儿,水停了,一个身穿白色衣服、戴着塑料手套的矮个男人走了进来。他扬起一罐杀虫剂往丹尼身上喷,就好像是在喷画。丹尼的双眼灼热,令人窒息的液体喷到身上让他干咳不已。消完毒,那人把一个纸袋扔在地上,一言不发地转身走了。

纸袋里装着牙膏、牙刷和梳子,还有一个验尿用的杯子。丹尼擦干身体,换上了蓝色的衣裤。他抓起纸袋,跟着另一名看守向走廊走去,穿过一道上了锁的门,来到一个狭小的房间。他闭上眼睛,离开了光圈……

2

汤姆醒来,发现自己身在一个监狱似的小房间里,躺在一张奇怪的床上。为什么他的头发是湿的,而嘴巴却是干的?“这是什么地方?”他在心里喊着。“我怎么到这儿来的?”他猛地跳起来等着答案,但是没有人回答。一定是出了问题。自从考尔医生让他们融合以来,他一直都能与阿瑟和亚伦交流的。但现在他听不到一点儿回音。他失去联系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他的身体颤抖着。他知道自己必须找点儿水来润润干裂的嘴唇,解解渴,还得搞清楚是否有可能从这个奇怪的地方逃出去。

汤姆走出房间,一束晃眼的光线令他眯起了眼睛。他发现在长长的走廊上有很多房间,而自己的不过是其中的一间。远处尽头的左边有一道上了锁的门。他转向右边,才发现这条走廊通向一个非常宽阔的大厅,而大厅连接着无数条走廊,就像车轮上的轴一样。

看守在大厅中央的办公桌旁来回走动着。

正对着办公桌的走廊用铁条封着,一定是个进出口。汤姆在心里盘算着如何逃跑。

在远处的活动室里,有几个人坐在椅子或桌子上,有人拖着腿走来走去。还有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汤姆看到有个人正在活动室外的喷水龙头前喝水,一群人挨着墙壁站在他后面排队。虽然汤姆讨厌排队,但还是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排到队伍后面。(P21-23)

序言

州立利玛医院是专门治疗精神病罪犯的医院,那里戒备森严、措施严苛,因而被人们称为“人间地狱”。比利的公共辩护律师曾想方设法阻止将比利送到该医院治疗。在比利出乎意料地被送往利玛后,我便决定更多地了解这个地方及其历史。

在《克里夫兰明报》上,我发现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发表于1971年5月22日:

在利玛医院有26具上吊尸体未经验尸

爱德华·维兰(Edward P.Whelan)与理查德·韦德曼(Rachard C.Widman)报道

根据本报获得的亚伦郡验尸官的报告,在过去的9年里,有26位患者在利玛医院上吊自杀……诺布尔(Noble)医生昨天向本报透露,为上吊死亡患者做尸体解剖不属其业务范围。

1960-1965年在该医院就职的看守文森特?德维塔(Vincent G.De Vita)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其中两名患者是因无法忍受医院的残酷虐待而上吊自杀……

在26名自杀患者中,大多数是以一种极不寻常但在该医院广为人知的方式结束生命的。

“采取这种方式自杀需要极大的决心,”验尸官说,“因为只要站起来,患者就可以随时挽救自己的生命。”

也许是不想让读者过于不安,抑或是为了避免其他患者模仿,报道并未具体描述这种“极不寻常”的自杀方式。

4天后,该报以头号大标题发表了后续报道:

前看守说:利玛医院用电击惩罚患者

爱德华·维兰与理查德·韦德曼报道

一名因无法忍受医院虐待患者行为而辞职的前看守昨天向本报记者透露:利玛医院经常以电击方式恐吓和惩罚患者。

46岁的简·纽曼(Jean Newman)太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志愿服兵役,这位敢于直言的老兵告诉记者,她曾亲眼目睹一位遭受电击的患者“变成了植物人”……

纽曼太太强迫自己描述了细节:“我很坚强,也见过世面,但那绝对是我见过的最惨无人道的事。那个女患者仅仅在几分钟之内就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令人忍不住作呕。”

“它(电击)在利玛医院不过是恐吓和惩罚工具,于患者的治疗毫无帮助。”

看到这些,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一年前施韦卡特和朱迪竭力阻止法院和心理健康局将比利送往利玛医院。

然而,迫于俄亥俄州两位议员施加的政治压力,比利还是被送到了该医院。

核心人格比利在更为良好的环境中尚且有自杀倾向,我真担心他在那种地方会做出什么事来。其他人格大多具有生存的技能,但唯一拥有出生证明的核心人格比利却有自杀倾向,14岁时曾企图从学校的楼顶跳下去自杀,那以后阿瑟和里根就一直让他沉睡。

我担心未融合的比利转到利玛医院后,可能会用自杀的方式来摧毁24个人格。

我的担心几乎成为现实。

比利转院后,我想去探视,但遭到新的主治医生(没有精神病医生资格证书)的拒绝。他对我的请求充满敌意,或许是担心我会发现什么。

1979年秋天,利玛医院公共信息办公室组织公众参观该医院。我报名参加,但不久便被告知林德纳(Lewis Lindner)医生拒绝我前往,还下令将我的名字张贴在所有的病房里,禁止我进入医院。

1980年1月30日,我收到比利寄来的几张字条,告诉我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与此同时,我还收到利玛医院一位患者寄来的信,该患者几天前曾与我通过电话。

敬启者:

与你通过电话后,我决定重写这封信。我直奔主题吧。比利的律师探望之后24小时内,比利从第五重症病房被转到了第九重症病房,因为那里防范更加严格。转移决定是由“医疗小组”在每天早晨的例会中做出的。这对比利是个意外的打击,但他应对得很好……

现在,我只能在活动时间与比利交谈。我发现比利承受的压力几乎到了极限,他说除非辞退他的律师,否则他永远会被禁止会客、写信和打电话。他们警告比利别再有出书(作者写的这本关于他的书)的非分之想,监护人员还不断地羞辱他。(因为帮助他出书,我也遭到了痛斥,这里的人不希望该书出版。)

但愿我能帮上忙。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尽管告诉我。

此致(名字隐去)

为保护他们的隐私,我隐匿或更改了一些人的名字,包括与比利同住一个医院的患者和与他关系密切的人、护士、看守和警卫人员,以及一些机构的基层工作人员。

在比利律师的抗议下,副检察长后来通知我,医院已经取消了对我的限制,我可以自由探视比利了。

我曾致信林德纳医生,让他有机会说明自己对在利玛发生事件的看法。鉴于他没有回信,我认为有必要公布关于他的信息来源,其中包括:我在法院目睹的他的言行和外貌特征;比利的回忆中关于他们会面的的情况;媒体报道比利治疗情况时引述林德纳本人说过的话;以及在报章评论和录音访谈中,其他专业人士对他作为精神病医生的评价,例如1980年8月19日《明报》的相关报道。

此外,根据系列报道之三“重访利玛医院”中的描述,心理健康局局长莫里茨(Timothy B.Moritz)承认,许多患者抱怨利玛医院没有提供恰当的精神治疗。情况可能确实如此,因为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利玛医院没有足够的合格工作人员。

此外,他(莫里茨)还承认,医院现有的一些工作人员不具备州政府要求的资质,例如:临床主任林德纳虽是医生,但不具备精神病医生所需要的资质……

他认为林德纳是一名好医生,并为聘用他辩护说:“只能聘用林德纳医生,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莫里茨指出,州政府提供的工资无法吸引既优秀又合格的医生。他解释说,精神病医院不超过55000美元的年薪远低于其他医院。

因此,利玛医院合格专业人员的人数远不能满足需要。其结果是,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病房看守便拥有了相当大的权力……

在不准许我探视的那段时期,比利与我的交流也受到限制。他没有纸和笔,只能在看守在场的很短时间内写东西。不过,这倒练就了他快速做记录的本事,得以描述发生在利玛医院里的事。比利偷偷记下了自己的想法、感觉和经历,交给前来探视的人转寄给我。

外界有关比利的看法直接摘自玛丽的日记。玛丽是位羞涩的女精神病患者,在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结识了比利。她每次从阿森斯市乘车到利玛都会去探视比利。后来,她索性在医院附近租房住下,以便每天去探视比利。玛丽在日记中记录了比利的想法、表情和行为,以及她对他的感觉。

感谢玛丽同意我发表她日记的部分内容,否则我无法完成本书的写作,因为这些资料证实了比利对很多事件的回忆。

在过去的12年里与比利接触过的律师、精神病医生、公共辩护律师、警官和友人为我提供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使我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很多在《24个比利》无法深入描述的内容在本书中都得以详细披露。

读这部12年后的续集时,如果你的心难以平静,那是因为他的生活就是这样跌宕起伏。

丹尼尔·凯斯

1993年10月于佛罗里达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比利战争(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丹尼尔·凯斯
译者 邢世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559935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5097889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