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荣禄与晚清政局
内容
编辑推荐

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到1904年立宪呼声高涨,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十年间内忧外患频仍,导致清廷朝局波动,政潮迭起,这个时期深受慈禧宠信的满洲权贵荣禄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马忠文著的《荣禄与晚清政局》通过研究和剖析这个时期荣禄的复杂表现,对了解清末政治的变迁和走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内容推荐

马忠文著的《荣禄与晚清政局》讲述: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荣禄奉旨督办军务,逐渐接近权力中枢。从小站练兵,到创建武卫军,主导编练新军,开始扭转咸同以后汉族督抚控制军权的局面。戊戌年反对康、梁激进改革,参与策动慈禧训政的密谋。政变后又积极调和两宫,保护光绪帝,支持“建储”,借以抵制端王、徐桐等人的“废帝”计划。

庚子年义和团兴起,荣禄虽主张“剿办”拳民、保护铁路,但事事听命于慈禧,一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初奉命率武卫军保护使馆,围攻使馆开始后,又伺机向公使馆殷勤致意,接洽和议,但终未成功。京城沦陷,两宫西行。荣禄抵达西安后,重掌枢垣,故态复萌,一切秉承慈禧之意……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家世及出仕

 一 家族与家世

 二 难荫入仕

 三 投效神机营密结醇亲王

第二章 光绪初年的宦海沉浮

 一 迭膺重差

 二 北派底色与荣、沈公案

 三 退出官场

第三章 赋闲与复出

 一 醇王当政与荣禄开复

 二 与李、翁关系的亲疏异同

 三 出任西安将军

 四 甲午战前与汉族官员的关系

第四章 甲午督办军务

 一 提督九门督办军务

 二 反对汉纳根练兵

 三 清议与宫闱之争

第五章 马关议和后的朝局动荡

 一 中枢与北洋权力的调整

 二 慈禧对清议的整肃

第六章 督办军务与荣禄权势的扩张

 一 裁勇与军事改革

 二 袁世凯编练新军

 三 荣禄权势的骤升

第七章 胶、旅事件前后

 一 外交危机与翁同稣开缺

 二 荣禄与戊戌年武科改革

 三 对康有为的疏远与敌视

 四 总督直隶

第八章 戊戌政变

 一 百日维新后期的朝局与慈禧训政

 二 调和两宫 缓和局势

 三 建立武卫军

第九章 己亥建储前后的党争与政争

 一 新旧、满汉及荣刚之争

 二 康、梁及东南沿海反对废立、攻击荣禄的舆论

 三 己亥建储与庚子年初的朝局

第十章 庚子事变

 一 义和团兴起与清廷的应对

 二 联军入侵与清廷宣战

 三 京城陷落后荣禄的抉择

第十一章 从主政西安到返回京城

 一 庇护董福祥

 二 回銮前荣禄的处境

 三 返回京城与自请罢斥

 四 荣禄病逝与时论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三 投效神机营 密结醇亲王

辛酉政变是晚清政局演变的一道分水岭。政变后“肃党”受到清算,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以议政王辅政,时局安定,朝政出现新气象。荣禄的命运也由此发生转折。一些野乘稗史说,荣禄后来之所以飞黄腾达,是因为参与了政变密谋。①这种说法实属不经之谈。咸丰末年荣禄虽已崭露头角,但资历尚浅,还不具备参与宫廷密谋的可能性;政变前他虽然已是直隶候补道,但并未离开过京师。事实上,荣禄仕途上的迅速飞跃,肇始于政变后参与创办神机营的军事活动。由此,他与另一位影响政局的重量级人物醇王奕譞建立了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政治生涯。

明清之际满洲铁骑南下,定鼎中原。清军入关后,八旗兵丁除部分驻防各地外,近15万旗兵分布在京城内外,起着拱卫京师、安定京畿的作用。其中健锐营、火器营、前锋营、护军营一直是守卫京城的精锐部队。但是,乾嘉以后承平日久,京营军备废弛,八旗劲旅已徒有虚名。自道光以后,朝廷虽然屡屡谕令京师八旗振作,迄无良效。各地驻防和绿营也是如此。咸丰时期经太平天国之役,江南、江北大营溃败,八旗、绿营等经制兵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而起,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主要武装力量。北方的情况则迥然不同。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侵犯京津,咸丰帝派僧格林沁、胜保等人统率京营精锐迎战,在洋人新式枪炮的轰击下,清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一月,议和成,胜保奏请“训练京兵,以备缓急”,建议“将内外火器营、健锐营及圆明园八旗官兵,专派知兵大员,加以训练,以期悉成劲旅”。①十二月,恭亲王奕新、桂良、文祥等也奏请训练京旗禁军,“若能添习火器,操演技艺,训练纯熟,则器利兵精,临阵自不虞溃散”,请饬僧格林沁“酌保身经行阵知兵将弁一员来京,督率训练,专司其事”。②这是清军遭受英法联军重创后,为重振八旗武装采取的切实举措。咸丰帝虽然接受了奕新的建议,却命胜保酌定练兵章程,主持训练。辛酉政变后,慈禧决定停止胜保的练兵活动,重整京营,将训练大权交与奕新、奕譞等亲信王公。这便是神机营的由来。

成丰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上谕派议政王奕新、醇郡王奕譞将京旗各营兵丁认真督饬训练,并令督率都统瑞麟、侍郎崇纶、原任西安将军福兴、贵州威宁镇总兵遮克敦布先将一切章程“悉心妥议具奏”。十二月初九日,奕新等拟定《练兵章程》十条进呈。主要内容是:(1)设立公所数处以资操演。将旧有铸造铁钱局,改为操演公所。(2)添派专操大臣、帮操侍卫二三员以资统率。(3)行知各旗营挑选精锐兵丁一万名,以敷操演。(4)拟咨调文案营务委员以专责成。于各衙门调司员章京分任其事。(5)由户部从海关关税项下,筹款办理公费、奖赏银两,以资鼓励。(6)添造各项器--械以备应用。(7)咨取火药铅丸以备施放。(8)查看八旗汉军火器营炮位,以便挑拣演放。(9)制造旗鼓号令以申纪律。(10)拟将道光十九年所铸而未经钤用之“神机营”印信颁发,以资行移。十二月十八日,上谕允准,并派奕訢、奕譞督率都统瑞麟、侍郎文祥和崇纶、署都统福兴、副都统遮克敦布管理神机营事务。神机营印钥由议政王奕新佩带。前后比较可以发现,一个月前未曾奉旨参加草拟章程的侍郎文祥,被添加为神机营管理大臣,这对荣禄而言非常重要。

除了恭王、醇王外,神机营各级官员的组成包括:神机营管理大臣,无定员,一般是五人左右,特旨从尚书、侍郎、都统、副都统中简放。营中设协调全营日常事务的“总理全营事务翼长”三人,另设文案处、文移处、营务处、印务处、粮饷处、核对处、稿案处七处,负责具体事务,每处设翼长一人或二人;另设管带各支队伍的专操大臣,每队二人。文案处等各处除翼长外,另设委翼长、帮办翼长、委员、书手若干人;每队专操大臣下,设帮操侍卫、营总、带队官等若干人。可见,神机营是等级森严、组织严密的军事机构。①后来,根据实际需要,又增设了军火局、军器库、枪炮厂、机器局等机构。荣禄的军旅生涯就是从文案处翼长开始的。

根据档案,咸丰十一年八月荣禄由户部报捐道员,离任候选,十月就经神机营王大臣咨调派充文案处翼长。②神机营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是新衙门,在建制、饷章、经费等方面,条件相对优厚,都属于兼差性质。人员选用采取咨调的形式,也较为灵活,故时人有“鬼使神差”之喻,官场中视为终南捷径。③据说,神机营创建伊始,“八旗京官竞往投效,文案处至一百六十余员,营务处至一百八十余员,而书手不在此数”。④野史的记载或有夸张,但大体可信。神机营咨调司员都有相应的人脉关系,这一点毋庸讳言。论者多认为荣禄进入神机营与醇王有关,此说不确。荣、醇关系密切是入营之后的事情,荣禄被选人神机营应该出于文祥的举荐,其岳丈熙拉布也在神机营兼差,自然也有推动。也有笔记说,荣禄因献出祖上留传的一些阵图,以此谒见醇王,才获得奕譞的信任。⑤此说不免离奇。进献战图或有可能,仅仅借此讨好醇王,获得信任,未必可信。荣禄出生将门,一门忠荩,且袭有世职,单凭这些优越的家世背景,投效军营就远远优于一般旗员,更何况枢中还有奥援。

P31-33

序言

马忠文同志的新著《荣禄与晚清政局》,顾名思义,着重探讨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课题:一个是晚清政局中的荣禄,一个是从荣禄的处境和作为来考察晚清政局。这是两个问题,也是两种视角,对深化近代史研究十分重要,但以往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部新著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推进,值得重视。

荣禄在晚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可谓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荣禄不是宗室亲贵,但他一生最后几年却身膺首席军机大臣,又被授以文华殿大学士,位高权重,这在晚清历史上实属罕见。

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除了简略的官修传记和几篇碑传文,没有一部有关荣禄的完整而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传记或专著。当然,这也并不奇怪。最大的困难在于:有关荣禄的历史资料极为散乱,既没有人为他编过稍完备的文集,也没有年谱长编之类的资料集。庚子事变中,他的府第被焚毁,自己保留的早年文稿、往来书信、档案等文字资料都付之一炬。如果要对荣禄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就得拿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从搜集散见各处的原始资料做起,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细心比较和考证,去伪存真,做好扎实的资料基础,这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只是这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比起研究同时代其他历史人物所需花费的工夫要多得多,难免使人望而却步。

忠文同志正是本着这种精神,知难而进。他熟悉晚清朝政掌故,著有《晚清人物与史事》,在确定荣禄研究的选题后,又花了极大精力,奔走各地,细心搜寻查阅资料,诸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所藏清代朱批奏折、录副奏折、传包档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藏醇亲王、李鸿藻、张之洞、鹿传霖档案,上海图书馆所藏盛宣怀档案,有关人士如翁同龢、袁世凯、李鸿章、刘坤一、张荫桓、王文韶、廖寿恒、那桐、荣庆、陈夔龙的文集、日记、书信、笔记、年谱,以及报刊文献等,每有所得,如获至宝。在尽可能占有详尽资料的基础上,忠文同志经过严谨细致的比核梳理,终于比较完整而清晰地再现出荣禄一生的基本经历和关键时期的思想活动。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此中甘苦,诚如古人所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史家论述历史人物,应力求做到能够知人论世。忠文同志这部新著,比起他以往的研究,明显又前进了一步。他不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人物个人经历的微观剖析,而是力求扩大视野,透过荣禄的研究,对晚清朝政的全局有比较宏观的考察,并做出自己的论断。

这些论断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他认为甲午战后的变法浪潮.包括戊戌变法在内,并不只是围绕康、梁的维新运动展开的,而是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朝野各方寻求救亡自强出路的产物。甲午战后的变法,既有康、粱等要求的以日本、俄国为榜样的激进改革,也有清廷自上而下推行的以练兵、开矿、修建铁路、兴办学堂为核心的实政改革(也就是洋务派式的改革)。荣禄当属于后者。以往受到康、梁宣传的影响,学界对于清廷的实政研究关注明显不够。二是清末新政所以没有根本性的进展,同甲午战后清廷财政枯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等情况有关。以往对晚清朝局的研究也比较薄弱。本书用很多篇幅描述辛酉政变后统治集团高层内部的分歧与矛盾: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真正看重的是个人权力;满洲宗室中的恭王、醇王、端王、庆王等各有怀抱,在地位上此起彼伏;满洲大臣中,荣禄和刚毅相互对立,明争暗斗;汉族大臣中,先有李鸿藻、沈桂芬为首的“南北之争”和清流、浊流之争,光宣之际又有袁世凯、盛宣怀间的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如此不一而足。像清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初期那种朝气奋发、敢有作为的气象几已荡然无存。就是当时被人称为“有血性”的能臣荣禄,也贪恋钱财,唯慈禧马首是瞻。读者不难感到,对这个暮气沉沉的封建王朝已难寄期望。

当然,带有开拓性的探索不可能尽善尽美。作者的有些论断和叙述是否恰当,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讨。以荣禄与晚清政局的关系来说,当他进入统治集团最高层的时候,清朝已面临王朝末日。他病逝不到十年,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终告覆亡,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告结束。这样的历史性巨变,在此前十多年早见端倪,但书中的论述和分析尚不够到位,似乎还不能使读者对将要到来的历史巨变产生强烈的预感。当然,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在一本书中都得到很好的解决,也许可以唤起更多史家一起做进一步的探索。

金冲及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日

后记

当1985年秋天我以第一志愿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时候,还体会不到把兴趣作为职业在生活中的非凡意义。1992年7月,在徐凤晨教授指导下,我完成硕士论文《张荫桓与维新运动》,离开学校,来到北京。此后十多年间,没能“安分守己”,多次辗转调动,先后就职于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华书局辞书编辑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2008年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从图书馆馆员、编辑这些教学科研的“辅助”岗位,一步步走进了史学研究的中心和重镇,可谓如鱼得水,让不少朋友为我感到高兴。

在近代史所这个名家荟萃的史学园地,我精心呵护着自己的兴趣,阅读着厚重的资料,享受着宽松的学术氛围。2010年9月,在离开校门18年-后,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金冲及先生,攻读博士学位。金老师谆谆教导:40岁之后再人校门,不要只图虚名,趁着读学位的机会,不妨反思和总结一下以前的学习和研究,找找缺憾,有针对性地调整、充实,争取有一个自我超越的明显进步。老师年逾八旬,一直笔耕不辍,又有不少社会活动,尽管如此,仍抽出不少时间听我汇报论文撰写情况,不时予以点拨和启发。5年过去了,我的论文《晚清政局中的荣禄研究》终于完成。但是。“超越”二字真真不易,惶恐之余,只有铭记师训,再接再励。

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张海鹏研究员,以及姜义华教授、熊月之研究员、潘振平教授、章清教授,老师们高屋建瓴,从宏观结构,文字细节,到资料补充,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王晓秋教授、朱荫贵教授、金光耀教授、刘宗汉编审、董丛林教授、刘悦斌教授、张求会教授也先后审阅过论文.提出了宝贵意见,这次修订已全部吸收进来,谨此一并致谢。

本书即将出版之际,非常感谢我服务过的各单位的领导、师长和同事。感谢近代史所政治史研究室姜涛研究员、崔志海研究员两位主任领导下晚清史研究的同仁,多年的相处和交流,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近代史所扎实严谨的学风;感谢徐秀丽老师主持的《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各位同仁在编发拙文过程中付出的辛劳;也感谢所图书馆、档案馆工作人员为我提供的热情服务。还要感谢寄居京华十多年的赣籍名医胡有衡先生。胡先生秉性耿直,医术精湛,怀着对祖国医学的信服和敬意,即使年近古稀,亦从未停止钻研岐黄经典。胡先生不只把医术作为职业,还把它当学问来做,精益求精,不时让我体会到中医的精妙,甚至可以感受到行医与治史的许多相通之处。

特别感谢任教于西南大学的王刚博士。2010年,王刚在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麾下读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的论文选题出现“撞车”现象.但他勤奋刻苦,在2014年如期完成论文毕业。崔颢题诗在前,无形中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拙著杀青后,专门寄呈请教,王刚兄提出了不少切实中肯的修改意见,令我铭感在心。还有我在复旦学习时的年轻朋友——张仲民,马建标,潘星,贾钦涵,皇甫秋实,感谢他们给我提供的各种帮助。章成、周海建博士不避烦劳,帮我核对引文注释,其认真的态度令我这位曾经的编辑不禁汗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徐思彦老师和责任编辑为此书出版付出辛劳更在不言之中。由于种种原因,书中讹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师友和读者谅解并提出批评。

马忠文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七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荣禄与晚清政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忠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88943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3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2016051809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