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茂所著的《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一书利用新近发现的契约文书、族谱与碑刻等民间文献,勾勒了汉文字、汉神信仰、宗族观念在清水江地区的传播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为重新认识明清王朝经营西南边疆与少数民族人群主动“王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图书 | 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黔东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才茂所著的《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一书利用新近发现的契约文书、族谱与碑刻等民间文献,勾勒了汉文字、汉神信仰、宗族观念在清水江地区的传播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为重新认识明清王朝经营西南边疆与少数民族人群主动“王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烂纸头”:清水江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一、清水江文书的“发现” 二、清水江文书几种命名方式评述 三、清水江文书之研究述评 第二章 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变化与民众习惯的变迁 一、契约文书的传播 二、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变化 三、从“插草为界”到“各具契纸”的习惯变迁 第三章 协商与日常:生活在契约文书世界里的人们 一、日常生活中分关文书的订立 二、日常生活中买卖契约的签订 三、日常生活中盟约的签署 第四章 从理讲、鸣神到鸣官: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变迁 一、“行头媒讲”:理讲风俗及其社会基础 二、“举头三尺有神明”:呜神风俗及其运行机制 三、争讼与鸣官:好讼现象的兴起及其原因 四、结语 第五章 他乡之神:汉神信仰的传播及其影响 一、汉神信仰的传播 二、汉神信仰的确立 三、汉神信仰的影响 第六章 请神祈禳:日常灾害防范及其实践 一、遇病不药:民众日常生活中疾病的应对策略 二、请神祈禳: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人生防护 三、见证与监察:民众契约文书中的神明 四、结语 第七章 祖荫的张力:宗族祠堂之修建及其变迁 一、祠堂修建的原因 二、祠堂的形成与发展 三、祠堂现状与当代转向 第八章 华夏世胄:清水江地区汉人身份的构建 一、明清王朝的拓殖与经营 二、建祠修谱的构建方式 三、英雄祖先之塑造 四、结语 第九章 吴家塖:一个苗族村落的契约文书与清明祭祀 一、高云山下“客”:一个放牛娃的故事 二、契约文书的类型及其与内地之比较 三、清明祭祀的情形及其社会功能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黔东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才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1442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5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16-08-01 |
印刷时间 | 201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2016159584 |
中图分类号 | D927.732.3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