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杂志(1911-1937)/文学史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贺麦晓编著的《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杂志(1911-1937)》以1911-1937年间中国的文坛和文学期刊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中国那一历史时段的文学环境,以及一些具体事件、人际关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走向的影响。译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太胜、作者的朋友、学生。

目录

中译本序

中文版自序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正在转变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

 杂志、社团与“五四”文学传统

 研究方法:文学社会学评论

 文体问题

 文学社团

 作为体制的文学社团

 传统中国的文学社团

 晚明和清代的社团

 第一本中国文学杂志

 文学杂志和文学实践

第二章 联合(分裂)的创造:进入现代的文学社团

 南社

 文学研究会:导论

 第一阶段:组织和自我形象(1921)

 第二阶段:改组和地位的确立(1922—1925)

 第三阶段:钱的事情(1925—1947)

 会员

 延续和革新

第三章 社会和文本:1920和1930年代的新文学团体及其杂志

 文学生产、文学活动与上海的作用

 文学社团的类型

 无名作家

 进社和对名流的攻击

 1930年代别的社团和团体

 茶话

 国际笔会中国分会

第四章 集体作者与平行读者:文学杂志的审美维度

 文学杂志的定义

 研究文学杂志的方法

 平行阅读的要素:封面和插图

 平行阅读的要素:目录、出版说明和广告

 《眉语》

 《游戏杂志》

 《新青年》

 陈衡哲

 发痴的女人

 疯狂的男人

第五章 冲突中的文体:刘半农与新诗的形式

 刘半农

 1910年代上海杂志中的文学文类

 《新青年》早期稿件:《灵霞馆笔记》

 文学改良观

 抛弃过去

 刘半农的诗

 转变

 新文体

第六章 文体中的个性:“骂”的批评与曾今可

 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作者

 “骂”的定义和形式

 “骂”的功能

 曾今可和《新时代》

 无名作家、女性作家和友情美学

 词的解放

 余波:转向政治

 规范形式、政治和文学场

第七章 写作的力量:审查制度和文学价值的建立

 审查制度和文学生产

 研究审查制度的问题

 国民党当局与文学

 《中国新书月报》和出版家的压力团体

 改变审查的规则:1934年的上海

 审查委员会对上海文坛的影响

 作为文学场内部的作用者的审查员

 文学自治和国家权力

 折射

 左翼文学,审查和萧红的《手》

 1930年代的审查制度和当代学术

第八章 结论

附录A 文学研究会成员:据1924年会员名单(见第二章)

附录B 有关文学社团、杂志和书籍的统计

 表1 1920-1936的文学社团

 表2 创办于1916-1936的杂志

 表3 1916-1936年问发行的文学杂志

 表4 1882-1936年间以书的形式出版的作品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杂志(1911-1937)/文学史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荷兰)贺麦晓
译者 陈太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74200
开本 32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6194241
中图分类号 I209.6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