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蒙古西伯利亚踏破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埃德加·哈特曼著的《蒙古西伯利亚踏破记》是一本了解近代蒙古人,了解蒙古人和北方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概况的绝佳的图书。

本书介绍了在蒙古高原上自古以来商队的旅行生活,介绍了近代草原丝绸之路上坎坷的命运,以及决死的冒险等丰富的内容。

本书的视角选择很有历史性,历史背景的运用较为得体,散文体的描写方式使得作品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对广大读者了解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雪原以及近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蒙古西伯利亚踏破记》是一部探险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共分为两篇:第一篇“走千古的商队大路”,由10个内容组成,主要描述了作者埃德加·哈特曼在20世纪20年代从俄罗斯逃亡出境后,与商队一起翻山越岭,越过阿尔泰山脉、进入蒙古的冒险之旅以及在蒙古的所见所闻、所经之险;第二篇“横穿西伯利亚大草原”,由19个内容组成,向广大读者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雪原的美景以及所到之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以及在此地生活的实景等。作者通过对在蒙古高原上穿行的商队旅行生活的描述,以及对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所经历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蒙古民族以及众多的北方民族的社会生活实况、民俗文化习惯,再现了商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跋涉所经历的各种坎坷,可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彼时书中人物经历的一系列险境,领悟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目录

第一篇 走千古的商队大路

 1 蒙古人

 2 翻越阿尔泰山脉

 3 从艾比湖穿越准噶尔

 4 从艾里克湖到乌伦古湖

 5 翻越鄂科特科山脉奔向科布多

 6 在大商队路上

 7 艰苦的旅行

 8 商队路经沿途市镇

 9 暴风雪中挺进杭爱山脉

 10 在从未走过的小路上

第二篇 横穿西伯利亚大草原

 1 初秋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2 吉尔吉斯人

 3 从阿克莫棱斯克至塞米巴拉金斯克

 4 捕猎棕熊

 5 暴风雪

 6 走商队大路

 7 冻土地带

 8 老猎人——米确

 9 狼——原始的暴力

 10 与白色死神的苦斗

 11 再见吧,苏尔古特!

 12 通古斯的“大神灵”

 13 草原上的婚礼

 14 北冰洋上的渔猎

 15 奇妙的插叙——草原上的少女札茹拉玛

 16 北西伯利亚的集散地——图鲁汉斯克

 17 狩猎远征

 18 奔向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最后的旅程

 19 永久的谜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商队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日复一日。他们有时在平坦的路上行进,有时穿越凹凸不平的丘陵地带,只要走到稍微有些变化的地方,他们就尽情地狩猎雪兔、雪鸡等野味,猎物较多的时候,就在夜晚,在宿舍的炉旁聚到一起举办野味晚餐,真是其乐无穷。

旅行开始后的第七天我们来到了离艾里克湖边不远的地方。从整个这一段的行程来看,安排得非常妥当。这个湖与艾比湖地区相比的话,已经处在山中较高的地方,所以这里属于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来到这里就能看见雪域高原,因此,我们的骆驼被冻得吓人。骆驼虽然对气候比较适应,但是夜晚的寒冷还是常常难以忍受的,因此,我们尽量点燃了篝火以便取暖。

然而,通过艾里克湖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不像在艾比湖附近时的夜晚那样安安静静。这里是阿尔泰山脉的最前端,白天风光特别美丽,但是这一带有棕熊。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熊的习性更加凶猛、激烈,但是还胆小怕人,偶尔与人相遇时,通常会非常可怜地被击毙。晚上,我们做好了各种准备。为防万一,我们增加了篝火堆,又点燃了几堆篝火后,大家才渐渐休息了。深更半夜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非常可怕的吼叫声。我飞快地起身一看,塔里木和确吉都不在。这两个人是昨天一天一点也没有离开过我的随从人员,我再看看周围,他俩谁都不在。这时,从离我们不太远的地方又传来了一群棕熊吓人的吼叫声。营地里的篝火还在高高地燃烧,火光亮得能看见很远地方的东西。

我拿着小杆枪和手枪,爬着向传来声音的地方慢慢靠近。很快,我确认自己搞错了方向,必须从有低矮的树林子的丘陵那边绕过去才行。我马上向一侧一闪身躲开了熊,否则它肯定会立刻向我扑来。或许是因为害怕我,它站在我前面不走。接着一瞬问,从树林子另一侧的拐角处出来了一只母熊,还领着一只小熊崽子。我看见确吉就在我附近想抓捕小熊崽子,结果母熊站起身看见确吉后就向他飞快地跑过去了,确吉怕得没敢抓小熊崽子。我想开枪击毙小熊,但还是没敢打,因为母熊正在靠近确吉的身体,想扑在他身上用前掌抓他。在昏暗中,我只看见确吉拔出匕首冲着熊的腹部从下往上刺了进去,立刻间,熊发出恐怖的声音,吼叫着倒了下去。

我确认了确吉和塔里木与熊格斗过,但他们俩都平安无事,接着我们一起商量将打死的熊抬回宿营地。然而仅凭我们三个人是无法抬回去的,于是塔里木先回宿营地叫来了两三个帮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把熊用临时做的简易车拉回了营地。虽然天仍然黑着,但我们今天的猎物还不错。宿营地的人们非常高兴地迎接了我们,营地的篝火借助风力再次燃烧了起来,我们利用捕猎的熊肉又举行了熊肉大宴,大家都高兴地享用着,就好像是自己捕获的一样。不过,这样大的猎物确实是依靠大家的努力才能获得,这是不言而喻的。熊前掌是著名的美食珍馐,我用刀把熊前掌的肉切下来,用铁丝穿起来在火上做了烤肉。我们在这个艾里克湖附近的地方休息了三天,今后的打算是从艾里克湖转移到乌伦古湖那边。第二天,平平稳稳地过去了,大家都睡好了,骆驼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有几个睡不着觉的人,他们出去打猎了。一大早出去打猎的时候看见过两三只雪鸡和二三只野兔,于是确吉和我为了丰富我们的伙食,为了餐桌上增加些新鲜肉类,试着发射了几颗子弹。不然,我们每天只是吃一些干肉、米、面包什么的过日子。太阳从高高的上空给我们送来了光和热,脚底下的沙土也渐渐热了起来。尽管如此,一到了夜晚,刺骨的寒冷还是会铺天盖地地袭过来。接近中午时分,我们领着塔里木去了距我们营地五六公里远的加依尔山脉支脉上的狩猎场地。我们只带了短枪和手枪,却没有考虑到猛兽来袭的可能性。

P13-14

后记

笔者学习日本语、从事日本语教学工作以来,在工作之余最喜欢阅读的图书就是有关蒙古、蒙古文化方面的日文图书。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后,一方面很好地补充了笔者关于本民族文化、历史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地了解了日本等外国人对蒙古、蒙古民族的看法和思考。

本书是一本了解近代蒙古人,了解蒙古人和北方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概况的绝佳的图书。

本书介绍了在蒙古高原上自古以来商队的旅行生活,介绍了近代草原丝绸之路上坎坷的命运,以及决死的冒险等丰富的内容。

本书原版为俄文。日本学者田中修治将其译成日文并由三笠书房于1938年出版发行。由于历史、时代的缘故,本书日文版中的以下问题,为笔者的中文翻译带来了诸多不便。

1、苏联时期地理名词的问题。由于本书俄文版成书于早期的苏联,所以,书中出现了大量当时使用的地名词,而有些地名词在苏联解体后被废止或更改。比如书中的“ァク乇リニスク/阿克莫棱斯克”这一地名词出现频率较高,该地区现在哈萨克斯坦,已更名为阿斯塔纳市,为了让读者容易理解,地名的翻译尽量使用了当前通用的写法。

2、日本语语言表达的问题。该书的日文版是众所周知的二战前的图书。二战前的日本语与现代日本语在文字使用、表达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讲就是,战前日本语多使用汉字,而且繁体字较多。例如,在该书日文版的“译者寄语”部分有“数万留”一词,该词在现代日语中写成“数万ル一ブル”,即“数万卢布”。还有,现代日语中的“少なくとも”一词在该书中写成“钞<匕宅)”。诸如此类汉字的使用问题,要求读者、译者必须熟悉二战前的日本语,熟悉二战前的日文资料。

3、日本语外来语单词的书写问题。在本书中,蒙古国的“科布多”这一地名写成“コゲド”。根据《宏辞苑》电子版,该地名还可以写成“ホゲド”。而2009年由成美堂出版的《世界地图》一书中写成“ホヴド”。该词为音读地名,根据蒙古语原词,容易判断是同一个地名,如果是其他外来语单词,由于书写不统一而带来的麻烦则是不言而喻的,由此也可以了解到片假名书写的外来语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写法。阅读日文版的《蒙古西伯利亚踏破记》时应特别注意外来语的时代特点。

4、语句冗长、烦琐。受俄文原著的影响,日文译著中存在语句烦琐、冗长等问题,还有难以理解的句子和段落。有些段落内层次混淆,内容繁杂,有些语句日本人读起来也比较难懂。针对此类问题,译者根据前后文,在尊重日文表达基本意思的前提下,适当采取了意译、加译、拆译等诸多翻译技巧。

5、纠正了词语错误。在文中,经常把“雪鸡”写成鸢(小鹰)。在日文译著的上篇中,作为中亚、蒙古地区的野生猎物,经常出现的有雪兔和雪鸡。而日文译著将“雪鸡”一词经常译成“鸢”。“鸢”是鹰目鹰科的一种小鹰,主要觅食死去的小动物,分布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地。“鸢”不是人类捕猎的野味,所以译者将日文译著中出现的猎物“鸢”都翻译成了“雪鸡”。

6、纠正了文字方面的错误。在日文译著第73页有“コスタ一”一词。该词在日本国语大辞典《废词苑》和外来语辞典上都找不到,显然是排版时文字输人的错误。根据前后文,译者将“コスタ一”一词当作“マスヌ一”一词来理解并进行了汉译。还有,在第208页有“任民”一词,该词也明显是汉字排版时的错误。译者将该词改为“住民”,然后进行了汉译。

在图书编辑、印刷方面以非常认真、讲究质量著称的日本人,在本书的文字编辑、审稿方面出现了诸多漏洞。不过,根据本书日文译著的出版年代、历史背景,可以想象当时的日本出版行业出书时已经很难做到“非常认真”了!

对于译者遇到的上述问题的处理,以及对汉译全文,敬请学术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蒙古西伯利亚踏破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埃德加·哈特曼
译者 (日)田中修治//马福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4139613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6076087
中图分类号 I512.5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40
17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