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姆莱特
内容
编辑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一部人文主义的悲壮颂歌,一部从心灵涌唱出的伟大史诗,一部崇高与卑劣、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奇妙混合的经典戏剧。作品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优、缺点以及他们的迷惘、矛盾、痛苦的精神面貌,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反映了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

内容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著的《哈姆莱特(精)》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迪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表现了当时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此次单行本采用朱生豪先生的完美译本,辅助以历代艺术家所做的精美艺术插图,精装精制,可读宜藏。

目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试读章节

第一幕

第一场

艾尔西诺。城堡前的露台

[弗兰西斯科立台上守望。勃那多自对面上。]

勃那多 那边是谁?

弗兰西斯科 不,你先回答我;站住,告诉我你是什么人。

勃那多 国王万岁!

弗兰西斯科 勃那多吗?

勃那多 正是。

弗兰西斯科 你来得很准时。

勃那多 现在已经打过十二点钟;你去睡吧,弗兰西斯科。

弗兰西斯科 谢谢你来替我;天冷得厉害,我心里也老大不舒服。

勃那多 你守在这儿,一切都很安静吗?

弗兰西斯科 一只小老鼠也不见走动。004

勃那多 好,晚安!要是你碰见霍拉旭和马西勒斯,我的守夜的伙伴们,就叫他们赶紧来。

弗兰西斯科 我想我听见了他们的声音。喂,站住!你是谁?

[霍拉旭及马西勒斯上。]

霍拉旭 都是自己人。

马西勒斯 丹麦王的臣民。

弗兰西斯科 祝你们晚安!

马西勒斯 啊!再会,正直的军人!谁替了你?

弗兰西斯科 勃那多接我的班。祝你们晚安!

[下。]

马西勒斯 喂!勃那多!

勃那多 喂,—啊!霍拉旭也来了吗?

霍拉旭 有这么一个他。

勃那多 欢迎,霍拉旭!欢迎,好马西勒斯!

马西勒斯 什么!这东西今晚又出现过了吗?

勃那多 我还没有瞧见什么。

马西勒斯 霍拉旭说那不过是我们的幻想。我告诉他我们已经两次看见过这一个可怕的怪象,他总是不肯相信;所以我请他今晚也来陪我们守一夜,要是这鬼魂再出来,就可以证明我们并没有看错,还可以叫他和它说几句话。

霍拉旭 嘿,嘿,它不会出现的。

勃那多 先请坐下;虽然你一定不肯相信我们的故事,我们还是要把我们这两夜来所看见的情形再向你絮叨一遍。

霍拉旭 好,我们坐下来,听听勃那多怎么说。

勃那多 昨天晚上,北极星西面的那颗星已经移到了它现在吐射光辉的地方,时钟刚敲了一点,马西勒斯跟我两个人—

马西勒斯 住声!不要说下去;瞧,它又来了!

[鬼魂上。]

勃那多 正像已故的国王的模样。  马西勒斯 你是有学问的人,去和它说话,霍拉旭。

勃那多 它的样子不像已故的国王吗?看,霍拉旭。

霍拉旭 像得很,它使我心里充满了恐怖和惊奇。

勃那多 它希望我们对它说话。

马西勒斯 你去问它,霍拉旭。

霍拉旭 你是什么鬼怪,胆敢僭窃丹麦先王出征时的神武的雄姿,在这样深夜的时分出现?凭着上天的名义,我命令你说话!

马西勒斯 它生气了。

勃那多 瞧,它昂然不顾地走开了!  霍拉旭 不要走!说呀,说呀!我命令你,快说!  [鬼魂下。]  马西勒斯 它走了,不愿回答我们。  勃那多 怎么,霍拉旭!你在发抖,你的脸色这样惨白。这不是幻想吧?你有什么高见?  霍拉旭 凭上帝起誓,倘不是我自己的眼睛向我证明,我再也不会相信这样的怪事。  马西勒斯 它不像我们的国王吗?  霍拉旭 正和你像你自己一样。它身上的那副战铠,就是它讨伐野心的挪威王的时候所穿的;它脸上的那副怒容,活像它有一次在谈判决裂以后把那些乘雪车的波兰人击溃在冰上的时候的神气。怪事怪事!  马西勒斯 前两次它也是这样不先不后地在这个静寂的时辰,用军人的步态走过我们的眼前。  霍拉旭 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想法;可是大概推测起来,这恐怕预兆着我们国内将要有一番非常的变故。  马西勒斯 好吧,坐下来。谁要是知道的,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有这样森严的戒备,使全国的军民每夜不得安息;为什么每天都在制造铜炮,还要向国外购买战具;为什么征集大批造船匠,连星期日也不停止工作;这样夜以继日地辛苦忙碌,究竟为了什么?谁能告诉我?

P3-6

序言

哈姆莱特的拖延

有一句广为人知但谁也说不清出处的名言,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为什么读者会对哈姆莱特言人人殊?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体验,自然会对艺术欣赏产生影响。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不能忽略,那就是哈姆莱特形象本身的复杂性。最根本的争议在于:面对父仇,哈姆莱特为什么会拖延?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出题材相似的戏剧—元朝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家满门被杀,唯一幸存的孤儿却被仇人认为义子,抚养长大。二十年后,孤儿得知真相,亲手将仇人擒拿,凌迟处死。看,这才是一出典型的复仇剧。面对仇人/养父,孤儿没有丝毫犹豫,仿佛二十年的养育之恩不曾存在:“将那厮钉上木驴推上云阳,休便要断首开膛;直剁的他做一埚儿肉酱,也消不得俺满怀惆怅。”

如果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一样,那么他就应该在得知真相后怒发冲冠,找到叔父,一剑刺死,夺回王位。按照他在丹麦的威望,这不是什么难事—当然,那样的话,也就没有《哈姆莱特》这出戏了。可见,哈姆莱特的“不复仇”才是全剧的重点所在:与鬼魂/父亲交谈之后,他发了阵疯,排了出戏,放过祈祷中的仇人,谴责母亲,误杀女友的父亲,逼疯女友,与女友的哥哥决斗—复仇大业被他不断延宕下去,直到临死之前。那么问题又来了:哈姆莱特为什么会拖延?

解释之一。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说:“莎士比亚的原意是想要在这戏里表现出一桩大事放在一个不适于施行的人身上所发生的效果。……一棵大树栽在一个值钱的瓶子里,而这瓶只合插进几枝鲜花:树根膨胀,瓶可就碎了。”第一幕结尾,哈姆莱特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歌德敏锐地把握住了哈姆莱特身上的错位感:多愁善感的少年被迫要成为复仇的王子。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应该谴责哈姆莱特对责任的拒斥,然而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错位感恰恰代表了个人的自觉:我应该按照内心的声音生活,还是遵从社会的要求?

解释之二。弗洛伊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代表:“哈姆莱特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只除开向那个杀了他父亲娶了他母亲、那个实现了他童年欲望的人复仇。于是驱使他进行复仇的憎恨为内心的自责所代替,而出于良心上的不安,他感到自己实际上并不比杀父娶母的凶手高明。”(《梦的解析》)这个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弗洛伊德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作者写哈姆莱特热爱他的父亲、憎恶他的母亲,字面的意思真的是作者的本意吗?退一步说,作者的本意等同于作品的意思吗?

解释之三。布拉德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将哈姆莱特的行为诊断为忧郁症:他对人生及人生中的一切(包括他自己)都感到厌恶—这种厌恶逐渐演变成对死亡的渴望,从而导致了他的不作为。《哈姆莱特》中有一段著名的人类礼赞:“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第二幕第二场)然而,紧随其后的台词是:“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这句话让前面的礼赞变成了冷峻的嘲讽。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布拉德利的解释。不过,如果说是忧郁导致了哈姆莱特的拖延,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忧郁?在我看来,是对死亡意义的反思—这才是哈姆莱特关心的终极问题: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人生终有一死。如果死后一无所有,那么行动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索性“用一柄小小的刀子”,“清算他自己的一生”?不过,如果死后另有天地呢?如果存在“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呢?在重重顾虑之中,人既无法选择行动,也无力选择死亡,最后“全变成了懦夫”(第三幕第一场)。

哈姆莱特到底为什么拖延?有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当然没有,否则哪来“一千个哈姆莱特”?不要怪研究者无能,这一切都是莎士比亚惹的祸。他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作品,只有谜面,没有谜底—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将自己的心灵填补进去,就会催生出丰富的、诱人的意义来。

读者,请你抛开这篇导读,直接进入作品吧!希望你找到你自己的哈姆莱特!

李萌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姆莱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9030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6260926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