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
内容
试读章节

让我们略费片刻,思考一下,我在前文提及的麻烦和焦虑,十之八九是些什么,有多少需要我们烦心,或者至少还得小心应对。我们尽管置身于一种徒有其表的文明之中,若能过上一种原生态的、开拓疆土的生活,还是颇有裨益,即使仅仅为了闹明白大量生活必需品是些什么,要用什么方法方可获得这些必需品;或者,甚至只消翻一翻商人的旧账本,看看人们在商店里买得最多的是什么,商店里存货是什么,也就是说,存量最大的杂货是什么。因为,时代固然在进步,但它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并没有多大影响;就像我们的骨骼同我们祖先的骨骼相比,大抵也没有多大差别。

依我看,生活必需品,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一切,或者换句话说,它从一开始(或者经过长期使用)就对人类生活变得如此须臾不可离,因此,没有哪个人,不管是出于野蛮、贫困还是哲学上的缘故,试图不靠它,独个儿地过活,即使有这样的人,那也是寥寥无几。许多人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一食物。对大草原上的美洲野牛来说,那就是几英寸长、可咀嚼的青草,可饮用的水,此外还要在森林里或者山阴处寻摸栖身之地。野兽需要的,不外乎是食物和栖身之地。在这个气候区,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极其精确地分为几大类: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只有获得以上这些东西,我们方才可以自由地考虑真正的人生问题,并有望取得成功。人类发明不仅有房子,还有衣服、熟食;也许是偶然发现烤火可以取暖,后来使用了火,起先被看成是一种奢侈品,到目前围火取暖也成为一种必需品了。我们已看到,猫狗也都获得了这种第二天性。我们只要住处合宜,穿着适当,就能合理地保持体内的热量;可是,如果说我们住处过暖,穿着过厚,或者燃料消耗过多,也就是说,外部的热量大大地超过我们体内的热量,那岂不是说在烘烤人体了吗?自然科学家达尔文谈到火地岛的原住民时说,他自己那一伙人穿得很厚实,围坐在火堆边一点儿也不觉得热,那时一丝不挂的野蛮人在离火堆老远的地方待着,达尔文惊讶地发现他们却被“烘烤得竟然汗流浃背”。同样,据说新荷兰人赤身裸体走来走去,若无其事似的,而欧洲人穿了衣服还冷得瑟瑟发抖。这些野蛮人的体质铁硬,和文明人的智质聪明,难道说不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吗?根据李比希的说法,人体是一座火炉,食物即是维持肺内消耗的燃料。我们冷天吃得多些,热天就吃得少些。动物体内的热量是内部消耗缓慢的结果,内耗太陕,就会出现疾病和死亡;或者换句话说,由于缺乏燃料,通风装置出了毛病,火就会熄灭。当然,生命的体温与火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作为比喻也就只好到此为止。因此,从前文所述来看,动物生命这个词儿和动物体温这个词儿几乎可作同义词用;因为食物可以被看成维持我们体内之火不熄的燃料——而燃料只不过用来煮熟食物,或者说从体外来增加我们的体温——此外,住处和衣服也只是保持由此产生和吸收的热量。

因此,就人体来说,最大的必需品就是保暧,保持生命的热量。我们为此就得何等含辛茹苦,不仅为了获取食物、衣服和住所,而且还要寻摸床铺,也就是我们的睡衣,从鸟巢和飞鸟的胸脯上掠夺羽毛来打造这个住所里头的栖身之地,就像鼹鼠在地洞尽头拿杂草和树叶子做窝儿一样!穷人动不动就发牢骚,说这是一个寒冷的世界;我们的大部分疾病,不论生理上的也好,社会上的也好,我们干脆都归罪于饱受风寒。在一些气候区,夏天会让人过上一种天上乐园似的生活。那时节,燃料除了煮熟他的食物以外,也就不是必需品了;对他而言,太阳就像是一团火,许多果实给太阳的光线煮熟了;—般来说,食物的品种繁多,而且又是唾手可得,衣服和住所已是完全用不着,或者说部分用不着。时下在这个国家,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只要有几件工具: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一辆手推车,等等,就可以过日子了。对于好学之士,另添一盏灯,一些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均属次要的必需品,稍微花上几个铜子儿就能获得。但是,有些人不太聪明,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到了蛮荒和肮脏的地区,一门心思地做上一二十年生意,为了谋生——就是说,为了追求舒适温暖一可到头来还是魂归新英格兰。奢侈的富人不只是得到令人舒适的暖和,而是热得太过反常;正如我前文所说的,他们肉体是在烘烤来着,不消说,是很切合时尚的方式在烘烤。P10-13

目录

省俭有方

我的住地;我的生活探索

阅读

闻籁

离群索居

来客

种豆

村子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鸟兽若比邻

室内取暖

原住民,冬日来客

越冬鸟兽

冬日瓦尔登湖

结束语

序言

让湖水与我们的内心再次清澈起来

1845年7月4日,适逢美国独立日,一个叫亨利·戴维·梭罗的美国人,一个工作了几年的哈佛毕业生,来到了离家乡康科德镇不远的瓦尔登湖。那一年,他刚刚28岁。

在那里,他向当地人或买或借了一些物品,然后自己动手建起一间小屋。

在那里,他每天过着简单、纯朴的生活,忙时劳作,闲时读书、写作,并且留心湖边的草木动物,看潜水鸟惊飞,红黑蚂蚁打架,观日月变幻,光影流年。

在那里,他并不是离群索居的,他会和其他居民一起聊天,互相拜访,也会和到来的思想者一起“各自把思想摊开来谈,就像把木片拿出来晾干似的”。

在那里,他这样生活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并写下了这本《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但随着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它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了。

19世纪中叶的美国社会,正经历工业化进程,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更多、更新的物质成为人们每天醒来追逐的目标,当这种目标成为整个社会的方向时,危害也就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伴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自然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森林被大规模砍伐,清澈的河水被污染甚至干涸,物质到手的欣喜感和环境被毁的危机感同步。其次,同期相伴的,是人们内心的荒芜感。最初幸福感来自物欲被满足,可是当欲求无穷尽时,人性中的贪婪、疯狂也就被激发出来。

这时,再去返观梭罗的《瓦尔登湖》,就会发现它的可贵之处。

在书中,梭罗并不是主张完全放弃物质欲求。他并不是让人们搬进山洞,穿起兽皮,钻木取火,依日定时,如果有人真这样,梭罗和我们一样会觉得这人脑子出了问题。

梭罗的主张是:“简朴、简朴、简朴!我说,最好你的事情只有两三件,而不是一百件或者一千件。”(《我的住地;我的生活探索》)从书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到,梭罗主张将欲求降至“生活必需品”(《省俭有方》)的水平。

那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要用来做什么呢?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给出了很多答案,比如:

一、阅读。“我想,我们认识字母以后,就该阅读最好的文学作品。”(《阅读》)

二、倾听。“夜深以后,我听见远处车辆打从桥上轰隆隆地开过——这种声音在夜间听起来显得格外遥远——我还听到了犬吠声,有时我能听到远处牛棚里传来一头忧郁的母牛的哞哞声。”(《闻籁》)

三、观察。“从一个山顶上望过去,它(瓦尔登湖)映现出蓝天的色彩,而从连岸边的沙子你都看得到的近处看,它却呈现出先是淡黄色,继而淡绿色,同时逐渐加深,终于变成全湖一致的黛绿色。”(《湖》)“我特别详细描述了三只蚂蚁在小木片上的殊死搏斗,我把那块小木片拿回了家去,放在窗台上,用一个大水杯罩住,以便了解战果如何。”(《鸟兽若比邻》)

在这种专注自然、优游从容的湖边生活中,梭罗描绘记录下了众多美妙的天然风景和动植物见闻,它们超脱于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社会生活,正自在、自然地与节序、时光一同在瓦尔登湖中静静流淌,逝向远方。

梭罗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自己,以及人类的一些被日常生活掩盖的性情。在《结束语》篇中,他曾引用英国诗人哈宾顿的诗:

你的视野一转向内心,发现

在你心中就有一千个地方

还没被发现。那你去那里旅游,

就会成为家庭宇宙志的专家。

梭罗认为,人们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征服海洋、沙漠、天空的探险活动的同时,也应该花些时间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探索和发现。因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同样存在大陆和海洋,每个人只是这个精神世界里的一个半岛或者一个岛屿”。而“一个人只要充满自信地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在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结束语》)

正是这些探索和发现,让梭罗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思考,并发出了来自内心深处的简单而有力的回答:回到自然中去,回到人的内心中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光演进中,在湖影人心相看不厌的沉淀过滤直至再次清澈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定义一切的美好。

方政

内容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哲学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瓦尔登湖边林中建起一座木屋,从此日出而作——耕作,日落也作——写作。1847年,完成了《瓦尔登湖》的初稿,后又历经五年的反复修改、增补、润饰,终于向世人奉献出这部不朽之作《瓦尔登湖》。

作者在书中详尽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林中度过的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他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作者根据自己深信的超验主义观点,在书中就自然界四季更迭和精神复苏作出了极其精彩的描述。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作者在书中谈天说地,纵古揽今,赞颂自然美景,痛斥社会时弊。其行文之精妙,剖析之深刻,令几代读者叹为观止,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中最受欢迎的非虚构作品,堪称名副其实。

编辑推荐

《瓦尔登湖》是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作者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这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人生哲理书,宁静、恬淡、充满智慧。同时也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通过《瓦尔登湖》,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另外,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阅读它,我们能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静之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潘庆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9009
开本 32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2016253124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