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二、创新型领导者的八大特质

我们在前面一直强调创新型领导者领导风格的重要性,这一节我们分享一些创新型领导者的特质。由于创新型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培育创新文化,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创新成果,而领导者如果希望获得创新成果,首先要把自己变成创新文化建设的指挥家。创新型领导者需要拥有的八大特质:

1、愿景

当一个有远见的管理者,在分享他的愿景时是要非常鼓舞人心的,你可以感受到愿景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有远见的领导者,他们可以用强大的愿景创造一种创新文化。把一个大的视野分成可实现的小步骤,而不是一个从山底到山顶的巨大飞跃。创新型领导者帮助团队不断成长,他们通过小的成功帮助团队建立信心和能力,所以他们更愿意自己变得更有创新性,马云就是典型的创新型领导者。

2、深诸人情世故的成熟人格

所有的创新都是从同理心开始的。假设你成为一名校长的时候,你会怎么开始工作?你的回答可能是:“我要重新设计教育目标,我要重新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如果你把问题改成:“如果我是这所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期望我的校长是什么样的?”你会发现你的思路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能进一步理解在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的期望,你的答案可能又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作为一个老师,我会讨厌会议太多、太长、太无聊,所以要尊重别人的时间,会议要变短,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互相学习,很多没有必要的会议可以取消,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微信群去解决。

3、保持学习

创新需要新想法和新思路。我们的很多经验往往会限制我们的发展,不断融入新鲜血液,不断沉浸在新的学习机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要体验不同的事物,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创新。毕加索没有非洲的经历是创作不出改变艺术界的立体主义画风的。

4、敢于冒险

大部分人不愿意做冒险的事情。但创新和冒险永远是“亲兄弟”,如果希望获得突破性创新,就需要让人们尝试新的东西,鼓励和拥抱冒险,这样团队才愿意做同样的事情。

5、建立广泛有价值的社交网络

伟大的领导者非常擅长建立有价值的社交网络,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互动社交。把任何愿意连接的人都连接在一起,无论是什么样的背景都可以参加,这些联接交流经常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火花和灵感,帮助我们不断点燃新的创新点。

6、细心的观察者

伟大的领导者往往都是敏感的、细心的观察者,他们能抓住那些伟大的灵感并将其变成其他更伟大的成果。即使是一个老的解决方案,如果用新的人或者新的角度去诠释,都可能会产生一套全新的商业解决方案。重塑那些想法往往会出现一个非常惊人的方案,谷歌这样伟大的公司都会出现这样的突破性创新解决方案。

7、团队建设者

最不创新的组织似乎只围绕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创新往往来自于冲突和分歧,不是一个对抗性的方式,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发散性思维,通过不断地讨论平衡,往往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想法。如果一个领导者要创新,围绕在你周围的人只是一味阿谀奉承,那他们一定不是你要找的人。

8、持续人际关系建设

近几年,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创新,但我们需要记住,创新最终是人的热情和努力。智能手机虽然是创新的结果,但事实上智能手机是思维创造出来的。我们虽然在办公室里,但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互联网工具与世界的各个角落相连接,从而在我们的房间里产生一些伟大的想法或新的创意。问题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创新型领导者,这不仅是关于你创造新的、更好的想法,而是需要你的整个团队共同参与完成。如果你不能搭建整个团队的创新思维的沟通方式,即使你的新想法出现,你的团队也可能不会接受,或者执行中让你非常不满意,导致你认为他们的执行力很差。花时间与你的团队在一起,并与他们建立牢固的关系,往往会出现超出预期的效果。当你的团队成员知道他们在尝试新事物时,他们是有价值的,这使他们更可能做更好的事情,这是创新的核心。最终,一个创新型领导者应该尝试创造新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型领导者需要创造一种创新文化。创新的核心是人,如果我们始终保持在自己工作的最前沿,我们就更有可能创造一个创新文化。

P170-174

书评(媒体评论)

周彧君老师的新著从实践的角度研究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她特别关注组织如何产生改变世界的大创意、如何将个体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创造力、如何培育创新型团队、如何培养创新的领导者。周彧君老师的研究切中了实现企业创新的关键过程和关键管理技术,我愿意郑重推荐此书。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

四年前我从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团队创新流程,意识到这是一种帮助中国企业从“个体创新”升维到“团队创新”的重要工具。我自己在京东和乐视的创新实践也多受益于此!

——乐视大学副校长马成功

《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这本书,不仅恰逢其时,读后还有一种解渴的感觉。这么系统,而且是由中国人自己写的创新方法论之类的书,在图书市场上是特别少见的。难得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狭义的方法论,而是深入到了组织文化基因,以及组织环境的层面,并且给予方法论指导,我感觉触及了创新问题的。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是让中国企业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涌流的根本途径。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教育培训部总经理熊向清

彧君给我们公司火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员工介绍了创新理念、创新流程和创新方法,好评如潮。欣闻其大作《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即将出版,相信在今日之创新创业大潮下,定能为各有志有为之团队带来宏伟变革。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人才开发处处长杨铁军

后记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创新领域根据中国人自己的特点写出一本创新书一直是我这几年做创新咨询的心愿。作为一名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无疑是孤单却快乐的。前几年大部分人不能理解到底创新是个什么样的领域,也不能相信创新竟然会是一门学科。

很多朋友和亲人不知道我的工作是什么,创新咨询听不懂,他们总感觉我很“不务实”,我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名特立独行的“奇葩女”,终于有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所追求的事业到底是什么,我的理想国是什么,因为我的好奇心一直驱使着我往前探索,做这个领域研究的中国人实在太少了,创造自己的创新方法论就更加困难。但说实话,这对好奇心强、喜欢挑战的人来说会变得更加有意思(前提是没有经济压力)。虽然这两年迎来了双创的浪潮,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创新研究院有名无实,由于体制原因,在这个领域有天赋的体制外的人无法得到支持和帮助。虽然创新能力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需要不断提升的关键能力,但如果没有好的创新人才体制支持创新领域的深入研究,中国的创新能力就只能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我们不可能从创新中获得自信,获得幸福感。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不仅仅是几个创新思维的方法论能解决的问题,总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不管是创新管理者,还是正在上学的创新爱好者,希望大家都能从这本创新型团队建设方法论的系统分享中受益。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母亲一直以来给予我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感谢我的家人,也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Sebright Chen给予我的建议。同时特别鸣谢合作编辑郝静在整本书的编辑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书写完了,感觉很有成就感,可以轻松一下享受享受午后的阳光了。

于北京2016年8月10日

目录

推荐序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无痛不创新

前言

第1章 创新能力离你的团队有多远

 一、创新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二、创新能力建设的源头和土壤

 三、创新的定义

 四、创新的七大常见误区

第2章 如何激发突破性的大创意

 一、创意是可以学习的能力

 二、好的创意从哪里来?

 三、突破性创意与深入问题分析

 四、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五、其他创新方法介绍

第3章 创新的诞生:让创意走向市场

 一、单一项目创意成果孵化方法

 二、风险对冲-组合型创意成果孵化方法

 三、创意市场化的关键管理要素

第4章 创新的发动机:高效创新型团队建设

 一、创新型团队的工作方式

 二、创新型团队的最佳组合模式

 三、创新型团队与传统型团队的区别

 四、创新型团队常见的失败原因

 五、创新型团队的管理技术

第5章 创新的指挥家:成为创新型领导者

 一、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的十大维度

 二、创新型领导者的八大特质

 三、创新型领导者的工作风格

 四、创新型领导者的创新工作日程

 五、创新型领导者的常见挑战

后记

序言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无痛不创新

慧聪网总裁郭江

每一种成功,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在如今的社会中,创新是一个时髦的字眼,也是一个沉重的字眼;既是一个“救命”的“稻草”,也是一颗“致命”的“毒药”。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屠龙剑,究竟是祸是福,完全取决于使用的方法。

慧聪网一直是以增长的姿态出现在业内的视线里,一次又一次的股改,一次又一次的人才梯队的更迭,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但是,在创新领域,始终未有大的动作,创新问题是全公司最大的困扰。我们设立了几年的创新基金,但是钱从来都发不出去;我们天天搞创新活动,但结果总是形式大于内容。员工其实是想创新的,但不知道该如何创新,只会提意见。这样的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选择了向周或君老师的阶梯创新咨询。

之后,慧聪网成立了创新落地MLD项目一Management Leadership Development。利用创新流程的模型,结合人才测评、项目管理等工具,掀起了一场人才和创新的革命。

利用阶梯创新思维流程的模型,仅仅是简单的几步,便引领管理团队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我们结合市场和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炼和总结了核心问题,并分发给相关的团队进行公关。同时,在团队中,利用微信和线下交流等形式,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并挖掘了很多潜在的管理人才。大家热情高涨,即使是因为地理位置不能经常见面,也会在微信群中聊到很晚。大大小小的管理会议间隙,每个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的MLD项目进展。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不仅锻炼了队伍,更是经历了一次创新的风暴,解决了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慧聪网开始构建自己的创新生态圈,使管理、人才发展和创新齐头并进,打造了一个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坚实的三角形。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了慧聪网全体员工的共识。小到岗位流程优化,大到新产品研发,以及内部“阿米巴”模式的涌现,无不活跃着创新的因子。而阶梯创新模型,也在反复的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威力。

我以我们团队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强烈推荐《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这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创新的逻辑和方法,是企业摸索创新之路的一盏必备的启明灯!

内容推荐

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创新更不是领导个人可以完成的行为,创新是团队集体能力的积聚,是团队汇聚集体能量突破性解决问题的利器。

周彧君著的这本《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介绍了创新的基因、土壤以及产生的原因,创新型团队建设的方法论包括:①创新型团队成员的选拔;②掌握创新的流程和工具;③为创新团队选拔有影响力的领导者;④掌握对于多个创新项目组合的投资管理能力;⑤点燃和维护创新型企业文化。

创新型团队建设的五大要素可归结为创新型团队建设三阶段——统称“五要素三阶段”的阶梯创新团队建设方法论。这是基于美国CPS创新流程模型、设计思维以及BI创新突破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出来的创新团队建设架构;这也是结合中国创新咨询实践的过程总结出来的成果,特地与需要的读者分享。

编辑推荐

创新是团队集体能力的积聚,是团队汇聚集体能量突破性解决问题的利器。

周彧君著的这本《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内容涵盖创新型团队建设的“五要素三阶段”,这是基于美国CPS创新流程模型、设计思维以及BI创新突破模型的基础,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出的创新团队建设架构,是结合中国创新咨询实践的过程总结出来的成果,特地与需要的读者分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彧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552215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6255018
中图分类号 F272.9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