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犁秋天的札记(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伊犁秋天的札记

对大家来说,伊犁是个好地方。对我来说,伊犁则是个留下过不好记忆的好地方。

那些令我不快的记忆我现在不想说它,因为它足够那些会编故事而苦于生活经历贫乏的人写一部长篇小说。而我,恰恰不会写小说。但是我喜欢画画——不用颜料的那种画,另外我还喜欢一点点哲学之类的东西和历史、动物学及幽默等玩艺儿的杂种,总之是个四不像。

我想画点什么,从伊犁回来以后,我一直想画点什么。但是我又不会画——这的确是个天大的误会:这个世界没有把我引向一名画家的画室是它的一个重大损失,这不怪我。这种职业的遗憾对别人是不是终生耿耿于怀我不知道,对我,仅只是些微的,些微的惋惜。一个人从一个完全无从回忆的地方来到世间,摇摇晃晃孤立无援地走到了人生的路口,道路千条一下子向你涌来,就像红灯区的各色妓女向你邪恶而彩色地招手……你也许还有更合适的职业,但你当时还太年轻,你紧张慌乱,所以就按照你的虚荣心去做了,当然也可能是本能,你在选择的同时就丧失了尝试其他道路的可能。

几乎每种职业都可以让人走得很远很远,几乎每种职业都可以用魅力或习惯吸住你,几乎每种职业都不是用常人的一生所能穷尽的,除非天才。所以天才一般都死得很早,上帝说,你已经穷尽了,你必须结束。所幸,我直到现在还不是天才,所以我还能活着。

可是我对我的职业已经开始有了厌恶感,这当然也包括对我自己——我厌恶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这个角色。我当初肯定是有意识去这么做的,渐渐不知不觉地就扮演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停下来,回头仔细地审视着过去的一系列的自己,有时偶然能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自言自语,那好像是说:“我该怎么回去呢?”

回是回不去了,这我知道。人生才是真正的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向前是向哪儿?终点当然都是死亡,谁也别想悔棋。

就这样,我们对很多东西无法选择,不仅是职业,我们鬼使神差地被固定在世界的某一点上,单线条地过一辈子。这不,我又到伊犁来了,伊犁还是伊犁,而我已经非我。我像一个和从前的我有某种契约关系的别人那样。我面目全非,心态大异,我和原来的我之间相差了十年二十年的漫长人生经历。我现在的容貌气质也和从前大不一样——我有时十分惊异的就是,人们怎么竟然还能够偶尔把我认出来呢?这的确是一桩奇怪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我到伊犁来过三次,每次都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某种异样的冰冷和温暖。这不是伊犁的自然所传达的,伊犁的自然环境永远有着它刚健的妩媚;也不是伊犁的风俗所赋予的,伊犁的风俗民情是全中国最有味儿、最鲜明也是最幽深的。某种异样的冰冷和温暖,是伊犁州府所在地的伊宁社会散发出来的、像气味一样无法看清的面部表情。这里含有风景这边独好的骄傲和自负,也带着边陲重镇见多识广对什么都不再以为然的轻漠,同时还有点儿新疆人“我不尿你”的特殊心态。

这也许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好,可能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么一点排他性以显示自尊。伊宁也不例外,只是稍稍有些露骨。然而很快,当你一旦深入进去,这种社会组织呈现出来的态度很快就会被它卓越的自然风采和宁静的民间情调所融化。

P1-3

后记

后记

七十岁的人了,提起笔来写后记,那感觉总觉得和写遗嘱差不多。写什么呢?翻翻这本书里所收文字的目录,用得上弘一法师临终时手书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悲者,一辈子小打小闹,写了一点小诗小文章,性急气躁沉不下去,有一点话就急着想说出去,这在文学上也属于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的目标和构建宏篇巨制的雄心和韧性,最后只好拣了这么些麦穗。五十年零敲碎打,半世纪乱弹闲琴。

欣者,书中所收的文字,大都是三十年前写的。人渐老去,文未褪色。回想三十年来,多少大作起势如潮,轰动一时,曾几时退去无踪,完全被人们遗忘了。还有一些昔日名篇,今天拿出来已无法卒读,作品还印在纸上,生命已经没了,只是一具尸体。作者尚健在,作品先死了。这才是更大的悲,“哀莫大于心死”,作品正是作者的心。

前一段有人给我发微信,是节选《吉木萨尔纪事》里的一段文字,题为《亲爱的麦子》,我已经好多年没看过了。两千多字,淡忘了。我读完以后比当初的感觉好得多,甚至惊奇于当初怎么能笔锋一转,上升到“我就是麦子”?时光没有磨损它,反而给它镀了光。“这是农民的圣经啊!”我想,对于我们这个以农业立国数千年的民族来说,这篇短文所包涵的意义,还远远没有被人们认识。

现在到处都在讲养生,人人都千方百计图长寿,重视健康本无错,过分贪生却不是什么健康心态。是人总归会死的,世上好像还没有过不死的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是你的肉体消失之后,你筑过的路人们还在走,你修过的桥,你栽过的树,人们还在用,还在乘凉。古人说的三不朽嘛,不朽功业,不朽品德,不朽文章,那才是有些价值的长寿。

收在这本书里的文字是不是不朽文章,谁也不敢吹,谁说了也不算数。它们刚刚经受了三十年的淘洗,还差得很远。有些经历了百年的公认的经典,今天看仍然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一个人,有时候很自信,没有点自信做不成任何事。相信天赋我才,我心为君我手为臣;有时候会非常怀疑自己,特别是面对苍茫的时空,无边的戈壁大漠,总觉得渺小如蚁,随时会被吞没。如此,还有什么可悲可欣可顾虑的呢?壮哉此行,来去无踪,敬畏自然,顺应天命,远离浮华,万念归心。

目录

伊犁秋天的札记

吉木萨尔纪事

蠕动的屋脊

哈拉沙尔随笔

梦寥廓——在北疆的一次短暂漫游

边陲

和田行吟

博尔塔拉冬天的惶惑

新疆!新疆!

忧郁的河

稀世之鸟

坂坡村

高榻

细狗

饮马

白马夕阳

羽毛的浮力

一个牧人的姿态和几种方式

后记

内容推荐

周涛所著的《伊犁秋天的札记(精)》描绘了祖国边地的奇异壮阔的风情和苍凉的历史画卷,壮美的自然景观、斑斓的民俗风情伴随着作家哲学家般的拷问和思索,关于生命、美、价值,文明与继承,时代与历史,喧哗与缄默,如《梦寥廓》《蠕动的屋脊》等篇章,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境界和创作才华。

编辑推荐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周涛散文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我们展示了生命之树的翠绿色泽和精神风貌,加深了我们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认知和参悟。周涛的散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在周涛的笔下,草原、戈壁、雪山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其散文已真正触摸到了生命的底蕴,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清醒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了野马般的生命活力和巨大冲击力。

请看由周涛所著的《伊犁秋天的札记(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犁秋天的札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8963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201620949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7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