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把日子过成诗(一位女摄影师的山居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网络阅读量10000000+!

媒体热议的自由生活提案,祥子用这本书重新定义了“生活方式”。

《把日子过成诗(一位女摄影师的山居笔记)》作者祥子在书中描写了她在终南山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文字让久居城市的人感受到钢筋水泥都市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并启发人们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内容推荐

90后摄影师祥子应朋友之邀到终南山游玩,没想到迎来的是改变她一生的际遇: 终南山的幽静唤起她内心深处的田园山居梦。于是,她义无反顾的留在终南山并租下一处泥巴土院,开荒、种菜、记录大自然、过上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然而,她的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跟父母对她的期望相差甚远,经过跟父母漫长的对峙与和解过程,最终取得了父母的同意,甚至连父母都被她带动开始愿意离开都市尝试山居生活。山居生活不止是与大自然的深度链接,更是与自我生命的深度对话。山居生活不止有诗情画意,更有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与挑战,她都当成了生命的修行,完成一次次的内在成长与探索。

《把日子过成诗(一位女摄影师的山居笔记)》作者祥子在书中描写了她在终南山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文字让久居城市的人感受到钢筋水泥都市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并启发人们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目录

推荐序

序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序二:勇猛地活着,像祥子一样

引 言

相遇终南

第一章 我的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小院

扎篱笆是个技术活儿

学种菜

打水路上

狗儿阿黄

猫儿窝窝

一袭布衣行于山水间

终南山的茅棚

第二章 一个人的小院

独处之美

你怕黑吗?

原来,他不是小偷!

山居生活是易是难?

山居生活需要钱吗?

第三章 如何让父母同意你去实现梦想

飘零的童年

自我意识的爆发

追逐内心的旅程

伤痛,是疗愈的最佳切入口

创造内外皆丰盛的生活

全然绽放的生命

第四章 我贪恋,一切美好的事物

春:野花野菜

夏:野果飘香

秋:丰收时节

冬:山中赏雪

第五章 寻隐记

心佛师父

云老师夫妇

深山踏雪

如心道长

终南山书院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深山道场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它毕竟是公众场所,很多个人想法实现起来有诸多不便。我便开始发愿能在终南山遇到属于自己的小院。

一天晚上,入睡前我靠在墙上,想起内心关于属于自己小院的美好幻境,于是,无意识的拿起笔,画起自己梦想中小院的模样:一排简单的泥土房,房子外围扎满篱笆成为小院。院子四周是一片树林,

院子的背后是山,一条小河从山涧中流出,经过小院门口蜿蜒而下。我在这样的小院里亲近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可以把自己内心所有的美好都盛装进去,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画这幅画时,我竟被自己内心的美好景象感动得泪流满面。

画完后,盯着它看了良久,带着脸上的泪睡去了。

半个月后,一位朋友喊我一同进山拍照,路过山脚下一片桃园时,定睛一看,一座泥土房在桃园隐秘的角落静静的伫立着,隔着窗户看里面只堆积了些许木柴和农具,显然处果农用来看护桃园的房子,已经被空置多年了。

我很兴奋,这里不就是我想象的小院吗?!虽然它有些破乱,但是我可以建设它呀。当即到附近的村子里打听这间房子的主人,告知想租住这间房屋的来意,房子的主人当即答应了。那间房子建了二十多年了,最开始他们一家人住着看桃园的,后来慢慢挣了钱,在村里盖了两层楼房,就再没人住这没水没电生活不便的地方了。我们一切谈妥,当天签了合同。

签合同后的第一天,我从附近镇上置办了床单被褥油盐锅碗和挂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又花了半天时间将房间内堆积的杂物运出去,屋里屋外从上到下彻底的打扫了一遍,房间内的炕清扫后又铺上报纸,最后点燃提前备好的艾条,原本满是陈旧的味道被艾条的香味取代,屋子让人感觉愿意踏足进去了。

作为一个早习惯现代生活的现代人,突然搬到这没水没电的地方确实是稍微有些不适应的,特别是一到晚上。好在几个月前在公众道场(道场有电)有所过渡。

还有现代科技的发达,去镇上买了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问题就解决了,给相机充电则拿到村子里的村民家充。于是,我便佯请房东阿姨过来与我小住几天,她答应了。入住小院的第一个晚上,阿姨还牵了她家的两条狗狗过去壮胆。灶台年久失修已不能用,我们便用石头搭起临时灶台凑合着煮了挂面,吃完后小坐一会儿便趁天黑前早早入睡了。早已习惯了山里夜晚特有的寂静,让人没想到的是离小院大约二里地的地方有一处还在通着火车的铁轨,每到夜晚,会有偶尔的火车声划过那寂静的夜空,这让小院的夜晚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有时还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合着小院下面小河的水流声,这样的氛围,我总有一种自己置身在美妙的动画故事里的错觉。  因为长期失修,睡在炕上,房顶上的小土块直往人脸上落。偶尔还有轻微的风从细小的墙缝里吹进来。三月的终南山还是有些微凉,我又把衣服搭在被子上。一天的劳动下来让我有些困倦,我闻着屋里盈余的艾草香,听着外面的水声,不知何时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时,暖黄色的阳光已经透过门缝照进了房间。房东阿姨说不适应小院的环境,来不及吃早饭便回她在村里的家了。我有点不舍,但也知道没有人生来是专门照顾谁的,我理解并尊重她,便与阿姨道别。

院子里长满杂草,我拿镰刀将它们一一割去,半天下来,屋里屋外看起来清爽了很多。我知道这只是小院建设的开始:早已塌陷空占地方的灶台我得把它拆去;因年久失修,墙体表面多出有土块掉落,看上去很破坏感觉,我必须得和泥把墙体重新刷一遍;屋子里多少要有些装饰和桌椅,我得挑选到喜欢的然后想办法把它们运进来。没有邻居没有同伴,所以很多重活没人帮忙我只有自己咬着牙慢慢弄。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时间,但我愿意去为它们付出,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虽然平凡,但我跟更愿意把它们当成一种创造。这个小院并不完美,但能相遇已是生命中的缘分,我愿意将我所有关于美好山居的梦想扎根于这片土地上,我愿意将满腔涌动的爱倾注于这片土地上。

每每看着小院,我的内心时常泛起阵阵暖流。我的山居,我的小院,那个曾经感动我无数次的梦境,终于照进现实了。P2-6

序言

相遇终南

2013年的秋季,好友莎丽约我同去终南山游玩,那段时间我正好休息,便答应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座山的名字,在这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是一场即将改变我一生的际遇。

当车子开出热闹的市区和城郊,驶进山路,青翠的秦岭山脉出现在视线里,茂盛的植被让它散发着一种质朴的幽静,这里的山泉水很清澈,公路沿线的小河里,一路上都听得到河水哗哗的声音。 车子再往里开,一座座泥土房屋点缀在山脚或山坳,让这里的幽静又多了一层古朴的意蕴。望着眼前的景致,我整个人放佛入了魔怔一般:这不是我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吗?

自我少年时,内心就开始了对田园的向往,陶渊明先生的诗一直是我的最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无数次看着他的诗句憧憬着自己内心向往的山居生活。虽然曾经也走过很多国内的名川大山,但终南山给我的感觉除了大山特有的幽静,还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好像它就在这里等我一般,等着我来与它相遇。

我们的目的地是深山里海拔近两千米处的一个修行道场。莎丽是这个道场的筹建人之一,所以我也才有了在这个并不向外人开放的地方住下的机缘。下了车,背上相机和行李包沿着盘旋山路开始爬,山路两边开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隐约可以听到至少八九种不同鸟儿鸣叫的声音。一路的鸟语花香让人感到分外惬意,然而连续爬坡的山路让我们爬得也有些吃力, 一路我们停下休息了好几次。半山腰有七八处山民还住在山里,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和孩子大都去城里生活了。再往上走,是一个寺庙。 一个多小时后道场就到了。

这个道场座立在山坳间,四周长满翠绿的树。一圈竹篱笆将整个道场围住 。推开竹子做成的山门,是一个独木桥,桥下有一方池塘,池里的水草或安于水底或浮于水面,天上的蓝天白云倒影在净澈的水面上。 蓝的天,白的云,绿的草,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穿过独木桥,迎来一簇茂盛的竹子, 穿过小竹林,便看到一间满是古朴韵味的禅堂。禅堂的正中间挂着儒释道的画像,画像前面是摆了香炉和贡果的供桌。 房间的一侧是书架,上面陈列着各类经书和古籍。地上放着蒲团,房间的另一侧,则放着笔墨纸砚和古琴。禅堂的两边有几间用来住宿的居士寮房。再往上,一间用木头和芦苇搭建的八卦亭,八卦亭的上面便是厨房。

这里面有穿灰色僧服的僧人,有穿深蓝色道袍留长发的道长。在周边幽静树木和古朴建筑物的衬托下,我产生一种穿越般的错觉。

任道长便是住在里面的修行人之一,他出家前曾也是功成名就,后来觉得有生之年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便跟随因缘入了道门,如今来到终南山精进修炼。 在来这个道场以前他一直住在一个山洞里,住了将近一年后山洞破裂无法再住,就暂时搬到了这个道场。还有一位姓刘的师兄也住这里。据说他来终南山以前有着上百万的年薪收入,后来愈发喜欢山居生活,就辞职进山了。他喜欢禅宗,每天持咒打坐念佛。他的性格开朗活泼是整个道场的开心果。

既然是修行道场,聊天内容自然离不开寻佛问道了。

我问刘师兄:禅是什么? 刘师兄说:“禅就是吃饭时好好吃饭 ,放屁时好好放屁。” 话刚说完只听“啵儿”一声闷响他紧接着就放了个屁,他和房间里的人皆哈哈大笑起来。

我又问任道长,“您觉得佛家 儒家 和道家的区别是什么呢?”

“若用一棵大树比喻,道家是根,儒家是杆,佛家是花。道家讲究深藏不露,真正有学术的道长是绝不会轻易显山露水的,关键时刻才会出其不意。 道家人注重性命双修,自古以来很多政治大家人文豪客都是道家出身,像古代的姜子牙 近代的毛泽东,都是运用道家知识扭转乾坤引领世界的奇才。儒家则适于管理国家,佛家则主要起到国泰民安时锦上添花稳定民心的作用。”

“那在这山里您见过神仙吗?”

“见过啊。听说这个山头有两位从唐朝时起就住在这里的修道人。以前我住无忧洞的时候,一位白衣翩翩飘满头白发的仙人就从我洞门口的树梢上御风而过,我赶紧出去报上道号想请教问题,但是仙人没回应直接飞走了。”

任道长说起这些的时候一脸的认真,不像是在开玩笑。

做饭的时候有人洗菜有人烧火,这里的人都吃素食。 或许因为山里空气清新人心疏阔,山里简单的柴火饭反而比城里丰盛的食物更有味道。

而且这里的水是没有水沟的,我就着溪水捧在手里尝一口,味道是甜甜的。道场的空地里种了些许青菜,不过有时要从山下运,山里的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每个人都很珍惜,吃得颗粒不剩,不会浪费。

在聊天中,我慢慢了解到: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主要组成部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秦岭山脉处于中古国最中间的部位,它的存在使山脉两侧形成不同的气候,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就是秦岭以南为南方,秦岭以北为北方。

因为终南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它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很多佛家与道家人的隐修地。古代的老子,近代的虚云大师 等很多高僧大德都在这座山隐居过。从古至今,这里都是隐士的天堂,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修行人在这里居住修行,他们有的生活在山洞里,有的自己用泥巴和树木搭建成简单的住所, 他们的住处统称为茅棚。

听人们说道从场再往上爬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观音洞和朝阳洞。观音洞的洞顶有一个石头天然形成的莲花,甚是奇妙。我便决定去拜访。有的深山老林走进去会给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说来也怪,终南山带给我的只有纯粹的静谧与安宁。沿路很多我没有见过的不知名的花草,野鸡远远近近咕咕的叫着,它们十分的警觉,不等你靠近就早早跑远了,我永远只是看到它们漂亮的背影。爬了一个多小时后 竟然找不到路了,或许是我在需要拐弯的地方没有拐 走错了路。怕过了约定时间朋友见我不回会担心,我意犹未尽的原路返回了道场。

晚上,我和莎丽坐在屋檐下,热了壶茶,听着山里友人讲各种山中趣事。山里的夜与城市的夜是不一样的,没有各种照明灯光的折射,到了晚上山里便是伸手不见五指。鸟儿们也收起了它们婉转的鸣声,只有蛐蛐还不知疲倦的鸣唱着。直到月亮升穿过山脉和云层升到半空,我们才进屋睡去。

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满满的奇妙感受,我知道,内心深处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山居梦,被终南山彻底的撩拨了起来。

第二天,我把自己想要留在终南山生活的想法告诉了朋友们,最懂我的挚友莎丽当即表示支持,她知道我是一个怎样追逐自我内心的人。而这时,一位恰巧来草堂做客的人听到我的想法后发话了:“你就别想了,一个小姑娘住什么山,山居生活不是你想的那样全都只是诗情画意,很多苦都是你吃不了的,在这玩儿几天就行了,耍够了就回城市好好生活。”说这句话的是一位住山人,他在终南山的另一个峪口有一个茅棚。

其实 ,他说的话不无道理:山居生活有清风白云相邻,有诗、书、琴、茶为伴,然而与这些美好诗意同时存在的是物质的极度匮乏与生活便利的脱节,还有对体力、耐力甚至是智力的考验,这些在昨天我已经感受到了。也确实,现代的很多年轻人,空怀一腔梦想,但大多又安于现状,缺少为梦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去努力的耐心和勇气。

有人支持也好,有人反对也罢,我清楚的知道,我内心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那份无比渴望与大自然进行深层链接的诉求。

我相信我的直觉,我没有办法忽略它。即便有各种艰难的考验需要面临,我都还没有亲自经历, 怎能凭他人的一己一言就全盘否定了?就像是一种从未品尝过的水果,纵然可以从他人的文章描述里心领神会,而我更愿意亲自为它跋山涉水采摘下来亲口尝一尝。何况,在追随自我内心的道路上,我一直走得又勇又猛,毫不吝啬的付出努力。

其实,我的内心也是有些许犹豫的:我天性异常独立,出了校门后我也没再花家里一分钱。2008年成为一名人像摄影师,2010年我脱离影楼开始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用全国巡拍的方式带着相机,一边行走一边为全国各地的女性记录拍摄,这四年里我独自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和国外数十个国家。来终南山之前,我正在筹划暂停行走拍摄,在北京做一个固定的摄影工作室。 如果按照原计划回北京做摄影工作室, 养活自己一定是没问题的,但若要在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终南山生活,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来源,我该怎么办?

我给了自己两天的时间来做最后思考。

最后,我毅然决定完全依照自己真实内心所想去生活。金钱确实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还可以每隔两三个月就像以前的行走拍摄那样去全国各地拍摄,山里生活开销很少,我再控制一下自己的购物欲,这样下来满足日常开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对自己心动的事物坐视不管,那才是人生的大遗憾, 即便让你想要放下它的担忧有一百个,让你前行的理由只有一个就够: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我不马上行动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以后可能就都没机会了。我必须忠于自己内心的活着,我的生命只能以我想要的方式度过,否则我的生命就毫无意义!

几天以后,原定的回城日期到了,我对莎丽说:你自己回去吧,我要留在这里生活了!

后记

2014年,我在终南山生活的第二年,我便陆续收到几位编辑的出书邀约,那时的自己总觉得自己还太年轻,同时才疏学浅尚无太多沉淀,便一一婉言谢绝了。

直到2015年春天收到独立策划人汤姐的邀约,当我把内心所想告诉她时,她回复我:的确,或许一些人会觉得你作为九。后,现在出书为时尚早沉淀不够,但那又如何?一定得七老八十将近人生末尾了才有资格写书吗?年纪大时写有年纪大的好处,20多岁时写有20多岁的感受和活力,人生不同年龄阶段本就有不同阶段的特质,不管哪一种都很美,我们都要接受。

因为她的劝诫,我才开始放下对自己“太年轻”的芥蒂开始动笔。接下来,不管是背着相机行走在山间还是独自静坐在小院,我都习惯随身带着记事本和笔,所有真实发生的有趣经历或内心感触我都会用笔写下来。或许习惯了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认真对待,这本原计划半年完工的书我写了近一年半的时间。

回顾以往,山居前的我总是戾气十足,用一些朋友的话说: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你那波动的情绪;山居前的我独自一人抱着相机行走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时常清晨醒来要回想一下才能想起自己是在哪里,内心自由却又无根地漂泊着;山居前的我到处寻找心灵导师,到处参加禅修班,试图找到一条永叵的内在探索之路。

2013年与终南山的相遇,使我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里,我的生命得以全然地参与到大自然里,得以愈加走进自己的内心。没水没电的桃园小院里,我经历着物质清苦的考验,精神上却被极大地撼动和洗礼着:那些生命力强劲的花花草草,那些冬枯夏荣的树木河流,那些自由生长的鸟儿昆虫,那无垠宽广的大地和天空。沉默无言的它们一次次带给我心灵的启发。

于是,我不再参与任何禅修班,不再追随任何导师,我终于发现,我终极的灵魂导师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大自然。我不再依恋行走漂泊的生活,我的内心越来越平和安定。朋友们也见证着我的成长,而这本书,大概也是对于山居四年的我个人成长的最好总结与留念了。

不知看完此书的你们会怎样“定义”它?

在我看来,书里的字既不是“鸡汤文”,更不是“励志文”,在各种清新、迷茫格调的书盛行的年代,我希望这些真实出现在我生命中的图片和文字能带给大家的并不是空洞的共鸣或短暂的精神慰藉。

如果可以,我希望它是我们彼此灵魂共通部分的桥梁;

如果可以,我希望它能引发你一定程度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深度探寻;

如果可以,我希望它在你试图追随自己内心却有所却步时告诉你:请允许自己遵循内心去生活,请相信你可以创造任何你想要的生命体验,请相信你值得拥有一切的美好。

请相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把日子过成诗(一位女摄影师的山居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祥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76724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614835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