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中央苏区研究系列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基础与学术史回顾

一 国内研究

二 海外研究

 第三节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背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遗产:党农关系的困厄与革命分子的应对

 第一节 土地革命与农民利益满足的不可迟缓性

 第二节 “肃反式”动员与农民同质性、好走极端的特质

 第三节 “过度理由效应”与农民重人情的非理性思维

第二章 承继: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运动与国家认同的建构

 第一节 政权的变更:接管建政与干部配备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自然生态”与“嵌入性”困境

一 勤勉重农:农耕文明的财富伦理

二 血地两缘:乡土社会的交往格局

三 村规民约:约定俗成的管理逻辑

 第三节 土地改革运动:国家认同的建构

一 贫农——“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二 知识分子——“状元三年一考土改千载难逢”

三 妇女——阶级与人性视野下的国家话语与民间表达

第三章 苏区与新区:土地改革在江西

 第一节 苏区土改与阶级基础再造

一 中共革命动员的困境:土改运动中的悖论

二 中共党人的应对: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土改

三 农民革命参与的日常逻辑:查田运动与乡土意识的契合

 第二节 新区土改与国家建构:以原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一 新中国成立初的江西与瑞金

二 土改的前奏——国家意识的介入

三 土改进行中——乡土社会的重建

四 土改的效果——政治导向的优先性

第四章 农民与意识形态:国家建构中的信仰基础

 第一节 土改中的农民信仰与基层组织:近代中国国家构建的客观需求

 第二节 民粹主义与群众路线

 第三节 均平思想与共产主义

 第四节 家族式的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

结语与思考

 第一节 农民意识与全能国家的相互印证

 第二节 运动式治理与制度安排

 第三节 革命遗产的整理与消化

 第四节 革命型政党的转型与国人思维的再启蒙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张宏卿所著的《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运用政治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长时段与短时段、区域比较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江西土改为中心,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与国家建构的关系。

编辑推荐

张宏卿所著的《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以江西的土地改革为考察核心,试图从以乡土意识和国家认同的视角,挖掘革命与后革命年代的亲和力和路径依赖及其与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之关联与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宏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中央苏区研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宏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86367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6170128
中图分类号 D651.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