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习录
内容
试读章节

徐爱问道:“对于‘知止而后有定’,朱熹认为是指‘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这好像与您的看法不一致。”

先生说:“从具体事物上去探求至善,是在本体之外。至善是内心的本体。只是彰显人人本有的内心光明德行到了至精至纯的地步,便能做到至善。然而这也没有离开具体事物。这个注所说的‘穷尽天理,不带一丝一毫的私欲’,是说对了。”

徐爱又问:“至善只是从心中寻求,大概不能穷尽天下所有的事与理吧。”

先生说道:“心就是理。天下哪里有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呢?”

徐爱说:“像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这里边就有许多理在,恐怕不能不细察。”

先生感叹说:“这种观点蒙蔽人们很久了,一两句话怎么能使人们想明白呢?现在仅就你的问题来谈一谈。比如事父.不是从父亲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从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交友和治理百姓,不是从朋友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在各自的心中。心就是理。没有被私欲所蒙蔽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强加一点一滴。用这颗纯粹是天理的心去做任何事,事父就是孝,事君就是忠,交友就是信.治民就是仁。所以只要在心上去私欲存天理就行了。”

徐爱说:“听了先生这番话,我觉得有些明白了。但以前的旧说仍然在胸中纠缠,没有完全明白。例如事父,那些嘘寒问暖、早晚请安的细节,不知道是不是也需要讲求呢?”

先生说:“怎么能不讲求呢?但要有宗旨。在自己心中去私欲、存天理的前提下去讲求。比如让父母冬天暖和.只是要尽心去尽孝,就怕夹杂着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让父母夏天凉爽.只要是尽心去尽孝,就怕夹杂着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所以凡事就是要讲求内心的纯洁。如果内心没有私心杂念,天理纯粹。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便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便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这些正是诚恳孝敬父母的心表现出来的。但是必须有诚恳孝敬父母的心,然后才会有这些表现。就像树木,这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就是树根,表现出来的那些就是枝叶:必须先有树根才能有枝叶,而不是寻找到枝叶才去种下树根。《礼记》上说:‘有深爱父母的孝子,一定有和气;有和气的人,一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气色的人,一定有美好的表现。’必须有深爱之心作为根本,就自然会这样了。”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日:“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日:“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辩之功。”

P(6-7)

后记

《朱子晚年定论》,我阳明先生在留都时所采集者也。揭阳薛君尚谦旧录一本,同志见之,至有不及抄写袖之而去者。众皆惮于翻录,乃谋而寿诸梓。谓“子以齿,当志一言”。惟朱子一生勤苦,以惠来学,凡一言一字,皆所当守,而独表章是,尊崇乎此者,盖以为朱子之定见也。今学者不求诸此,而犹踵其所悔,是蹈舛也,岂善学朱子者哉?麟无似,从事于朱子之训余三十年,非不专且笃,而竞亦未有居安资深之地,则犹以为知之未详而览之未博也。戊寅夏,持所著论若干卷来见先生。闻其言,如日中天,睹之即见,像五谷之艺地,种之即生,不假外求。而真切简易,恍然有悟。退求其故而不合,则又不免迟疑于其问。及读是编,始释然,尽投其所业,假馆而受学,盖三月而若将有闻焉。然后知向之所学,乃朱子中年未定之论,是故三十年而无获。今赖天之灵,始克从事于其所谓定见者,故能三月而若将有闻也。非吾先生,几乎已矣!敢以告夫同志,使无若麟之晚而后悔也。若夫直求本原于言语之外,真有以验其必然而无疑者,则存乎其人之自力,是编特为之指迷耳。

正德戊寅六月望

门人零都袁庆麟谨识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附录

 朱子晚年定论

 序

 答黄直卿书

 答吕子约

 答何叔京

 答潘叔昌

 答潘叔度

 与吕子约

 与周叔谨

 答陆象山

 答符复仲

 答吕子约

 与吴茂实

 答张敬夫

 答吕伯恭

 答周纯仁

 答窦文卿

 答吕子约

 答林择之

 又

 答梁文叔

 答潘叔恭

 答林充之

 答何叔景

 又

 又

 答林择之

 答杨子直

 与田侍郎子真

 答陈才卿

 与刘子澄

 与林择之

 答吕子约

 附子约复书

 答吴德夫

 答或人

 答刘子澄

 附吴草庐说

 跋

内容推荐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编辑推荐

王阳明所著的《传习录》是儒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阳明学)便凝缩在这部经典当中,含有王阳明经由整个生命体验而创发的丰富而重要的哲学智慧。阅读此书既是了解王阳明心学理论,也是了解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一项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下提倡重读儒家经典、重访儒家传统的一项重要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习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王阳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13896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6247130
中图分类号 B248.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