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亨利(孤独在上)/群星闪耀时
内容
试读章节

罗贝尔·卡默洛①这个名字今天几乎已无人知晓,这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学的一个注脚。和他那一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希望在一战留下的废墟上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的祖国必须走出残酷战争的阴影,用混凝土去覆盖战场的泥土。在最崇高的动机驱使下,又在致力于跟上工业化步伐的政府的支持下,卡默洛(讽刺真是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姓氏)开始了他宏伟的计划,要将法国大城市周边缺乏规划的广阔地区改造为人口密集的城区,兴建大量高层建筑。在今天,也正是这些房屋,让生活在大城市喧嚣之外的千百万法国人住有所居——除非老化的房屋大限已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些地方,便是我们所说的“郊区”(the banlieues)。

于利斯(Les Ulis)是亨利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片郊区是卡默洛晚期的古怪创造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谢弗勒斯谷(Vale of Chevreuse)第一批高层住宅矗立起来的时候,法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时期。此前,于利斯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以至于这里连座火车站都没有(今天依然没有)。但在这个时期,政府希望于利斯能够成为信息产业及核能工业中心,二者都是法国最成功也最具标志性的领域。惠普等知名公司搬到了为此特别兴建的“科技中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则比这些公司更早10年便搬迁至此,将总部设立于临近的小镇萨克雷(Saclay)。

然而,1968年5月,当第一批于利斯居民搬进新家时,法国正在经历一次社会动荡,民众的不满恰是针对卡默洛的后台老板们——很多刚建成的公寓依然没有自来水,而于利斯则甚至没有自己的市议会,直到亨利出生的那年,也就是1977年,于利斯市议会才告成立,亨利6岁时注册加盟的于利斯俱乐部(CO Les Ulis),也于同年挂牌。建设规划者们试图吸引的那些中产阶级白领很快意识到,他们被兜售的只是一个白日梦,随即纷纷逃离到了更发达的地区,一座座高层住宅人走楼空。那些不那么幸运的人则前来填补了这个真空。几年时间里,于利斯从理想国变成了一个“敏感地区”,这个婉转的说法并不会让实际情况变得好看一些——2010年,于利斯40%的人口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亨利人生开启的时候,他们同样如此贫穷。

于利斯的人口构成非常年轻。亨利的父母——托尼(Tony)和玛丽斯(Maryse)来此定居时不过20岁出头,和很多邻居一样,他们不是在大城市(la métropole)出生的。他们当然有法国公民的身份,但由于肤色的原因,他们的生活处境与千百万来自北非和西非原殖民地的“客居工人”(guest workers)无甚区别。这些客居工人在工厂和建筑工地工作,其中不少人定居在了于利斯。

托尼出生于拉代西拉德岛(La Desirade),那是瓜德罗普①东岸的一座小岛,那里的居民以民风彪悍和思想独立而著称。玛丽斯在与托尼走到一起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名叫维利②。维利出生于马提尼克①,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地方,奴隶和奴隶主的后代共同居住在这里,尽管他们并未完全和解,但关系还是缓和了很多。托尼后来解释说,参加2010年南非世界杯对儿子非常重要,这个瓜德罗普人一直将他的儿子称为“非洲人”。

亨利本人几次公开谈到过他在西印度群岛的根,不过他的措辞与父亲有着微妙的区别:“人,总是要找到自己的根。虽然我出生在于利斯,但我没有忘记,我的父母是来自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我了解那里的音乐、文化和饮食。我父母跟我说话时会用克里奥尔语②。人总是想找到自己的根,我回到父母的家乡时,内心总有一种恬静的感觉。在那里,我觉得自己是再普通不过的人,没有人会盯着我看。跟随法国队夺取世界杯冠军后,我去了瓜德罗普,那里的人也进行了庆祝,但他们的表情是不一样的,要平静得多。我到的那一天,我们举行了宴会,玩了邦戈鼓,大家都到我住的地方来道贺,但第二天,一切就都结束了。我可以穿着短裤,光着脚,骑着小摩托兜风,那里简直是天堂。”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亨利与这座“天堂”的距离愈发遥远。2005年之后,他便再未回到过父亲的那座小岛,尽管他还有不少亲戚住在那里③。而上文那段话,则是亨利在2008年说的。对于自己的做法,亨利表达过遗憾,据一位托尼和我共同的朋友透露,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亨利父子的关系有所疏远,尽管托尼多年来一直都是亨利坚定的支持者以及最苛刻的批评者。亨利没有忘记他对父亲的亏欠,也依然在赡养父亲:托尼住在皮尔特角①儿子购置的一套舒适公寓中,免交房租。(P3-6)

后记

译者后记

这是我和《体坛周报》国际足球资深编辑严俊、郭磊合作翻译的第二本书,上一本也是由新世界出版社负责出版的《西班牙:斗牛士军团的三冠王朝》。正是那本书令我们这个小团队走进了翻译与出版的新世界。

本书中,严俊翻译第2-6章,我负责翻译第7-13章,郭磊翻译第1、14、15章及序、跋、致谢。全书由我负责统稿、校对。

整个成书过程中,卓文天语的邓东文老师提供了鼎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希望读者指正、包涵,不胜感激。如果您对于本书内容有任何问题,请与我联系,邮箱:zhang_yuqiang@hotmail.com。

一路走来,给过我们指导、帮助的朋友很多,就不一一点名了,向你们表达衷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赋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感谢支持我们工作的另一半!这世界有你们真好!

网易体育主编 张玉强

目录

译者序

1 因父之名

2 天选之子

3 在蒙特卡洛鹤立鸡群的男人

4 背叛

5 7月12日奇迹

6 地狱一季

7 蜕变

8 绽放

9 亨利悖论1

10 亨利悖论2

11 从“球队一人”到“一人球队”

12 变暗的光

13 巴塞罗那:插曲

14 上帝之手

15 奈斯纳破碎之镜

跋 重返童年

致谢

译者后记

序言

译者序

2014年12月16日,刚离开纽约红牛的法国前锋蒂埃里亨利,以一份脸书声明正式结束了他长达20年的职业生涯,他称之为“一段难以置信的奇妙旅程”,这段旅程留下了近千场比赛逾400粒进球的成绩单,阿森纳队史射手王、法国队史射手王的纪录,以及酋长球场之外的铜像。

那么,亨利是谁?

这是个简单问题,你可能会想到淡然庆祝进球的纪录收割者,可能会想到1998年世界杯夺冠的青葱少年,可能会想到吻别海布里球场草皮的“枪王”,你可能知道他举止优雅,与人为善,形象近乎完美,你可能也知道,他是一个纯粹的足球爱好者。这就是亨利。

但这只是“球星”亨利。在商业化洪流滚滚、媒介环境恶劣、经纪人横行其道的当今足坛,“球星”早已不是纯粹的球员,而是和多方组成了利益共同体。经过赞助商包装、媒体捧场、经纪人教导等“造星运动”的球员,由此周身笼罩了一道光环,球迷在围城之外看不太清。大卫贝克汉姆就是商业足球时代“球星”的里程碑,你眼看他英姿勃发、衣着光鲜、行事妥帖,总是一副大众情人的形象,但却并不知道,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他展现出的永远是精美的那一面,而有些方面,你可能永远都看不到。

那么,作为一个人的亨利是怎样的呢?

这可能是除了他本人之外谁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但至少外人可以尝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法国记者菲利普·奥克莱尔(PhilippeAuclair)所著本书,就可被视为对亨利真实内心的一场探索。55岁的奥克莱尔,在英法两国都是成就斐然的自由职业记者,他担任《法国足球》(France Football)杂志和法国蒙特卡洛广播电台(RMC)英国分部通讯员已逾十载,担任英国体育大家谈①电台、爱尔兰塞坦塔(Setanta)电视台的法国及欧洲足球顾问、嘉宾也有多年,还曾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2009年,他撰写的传记《坎通纳:叛者成王》广受好评,并获得英国体育图书奖。他还经常为英国《暴雪》杂志及欧冠官方杂志《冠军》撰稿。

奥克莱尔的母语虽是法语,但他那超凡的语言能力与广阔的视域(奥克莱尔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曾当过哲学教师,在比利时唱片公司工作过;后以路易·菲利普为艺名进行了近30年的音乐创作;还参与写作过法文畅销书《摇滚乐辞典》,甚至出过一本有关托尼·布莱尔的政论书籍),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得本书呈现出辞藻华丽、内涵丰富的风格。奥克莱尔从1986年起就长期生活在英国,跟踪报道各类足球赛事,与亨利有过诸多对话,而且他从1979年起就是阿森纳俱乐部的球迷,对亨利更有着特殊的感情。  本书并未着力于,或者说并不满足于传记惯常的记事,更侧重的是对亨利的剖析。对亨利职业生涯每一个重要阶段的叙述,奥克莱尔都在记事的基础上,找出当时媒体的新闻报道与采访(包括他自己多年来对亨利的采访),并请出关键当事人——比如亨利同母异父的哥哥维利,克莱枫丹学院与国青队时期的教练霍利尔,摩纳哥和阿森纳时代的主帅温格,不同时代的队友维埃拉、皮雷、迪梅科、格里曼迪等——还原事件细节。奥克莱尔更着力披露了一些少为人知的内幕:亨利与父亲之间为何会变得几乎恩断义绝,亨利当年为何没能加盟皇家马德里而后又转会尤文图斯,他与齐达内、特雷泽盖等人的关系究竟如何,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对爱尔兰的手球事件后又遭遇了怎样的煎熬……

新闻工作者的操守令奥克菜尔虽然长年跟踪报道亨利,却并未与亨利产生利益关联(而不少同行可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与他保持距离,因此本书也能做到中立客观,力图接近真相。法国作家博马舍曾有名句“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对于亨利,本书便是批评与赞美并重。所以本书呈现出来的亨利,是一个有别于常人视野的亨利。

通过本书你可以知道,亨利将自己掩翳在与人为善、礼数周全的外表之下,他从来没有敌人,但也没有能够亲近的朋友,他是足坛王者,但他也孤独在上。亨利从未对外人敞开心扉,但奥克莱尔在亨利的心扉上凿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得以窥见可能更接近于真实状态的蒂埃里。这或许是个不那么完美的亨利,却也是更为丰满、更加令人尊敬的亨利。

亨利是如此热爱足球,退役之后,他当然不可能离开足球。目前他的决定是进入天空电视台担任嘉宾评论员,但他的计划是同时考取教练证书,终极目标自然是成为阿森纳主教练。恩师温格也明确表示,只要亨利愿意,他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教练。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憧憬亨利有一天以助理教练甚至主教练的身份重回酋长球场。在告别球员亨利的这个时间点随本书回顾他的跌宕浮沉,重新审视他的高峰与低谷,是我们的幸运。

如同亨利的未来一样,本书对于读者您也会是一场通往未知的旅程。

祝您旅途愉快!

内容推荐

由法国菲利普·奥克莱尔所著和张玉强、严俊和郭磊共同翻译的本传记《亨利(孤独在上)/群星闪耀时》以记实的态度描写了亨利自出生以后,父亲因为自己对足球的热爱,从小便培养亨利的足球天赋。随着亨利足球天赋一点点的被发掘,亨利的足球之路也越走越远,但是随着亨利在球场上越来越完美的表现,以及亨利名气的提升,亨利越来越将自己的内心埋藏起来,他在乎记者的报道,球迷的评论,无论在赛场上,还是赛场外,亨利都在记者及球迷面前尽量的展现自己完美的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亨利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封闭,在本书中,作者似乎将亨利的这种表现视为一种手段,一种利用对他人过度的关切以及感谢的“老好人”形象来博得记者和球迷喜爱的表现。本书的作者在做到中立客观的基础上,着重对亨利内心世界的剖析,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形象虽不那么完美,但情感却更加饱满,更令人尊敬的亨利。

编辑推荐

由法国菲利普·奥克莱尔所著和张玉强、严俊和郭磊共同翻译的本传记《亨利(孤独在上)/群星闪耀时》并未着力于,或者说并不满足于传记惯常的记事,更侧重的是对亨利的剖析。对亨利职业生涯每一个重要阶段的叙述,奥克莱尔都在记事的基础上,找出当时媒体的新闻报道与采访(包括他自己多年来对亨利的采访),并请出关键当事人——比如亨利同母异父的哥哥维利,克莱枫丹学院与国青队时期的教练霍利尔,摩纳哥和阿森纳时代的主帅温格,不同时代的队友维埃拉、皮雷、迪梅科、格里曼迪等——还原事件细节。奥克莱尔更着力披露了一些少为人知的内幕:亨利与父亲之间为何会变得几乎恩断义绝,亨利当年为何没能加盟皇家马德里而后又转会尤文图斯,他与齐达内、特雷泽盖等人的关系究竟如何,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对爱尔兰的手球事件后又遭遇了怎样的煎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亨利(孤独在上)/群星闪耀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菲利普·奥克莱尔
译者 张玉强//严俊//郭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4318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8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18
CIP核字 2015238807
中图分类号 K835.655.47=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Pan Macmillan,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