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德经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道德经》全书约有五千余言,涉及到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本处世指南。道纪居士主编的《道德经全编》对《道德经》一书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译,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智慧真谛,从而对人生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道德经》思想深邃,文瞻意丰,不但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年中国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无论是治国、治家、治学,或是修身、处世、待人,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道纪居士主编的《道德经全编》将老子出世哲学中的精华部分选取出来,对原文进行了经典解读,并配以恰当的典故例证进行解说,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阐述,让人领悟到老子的出世智慧,达到借故鉴今,古为今用的目的。

目录

第一章 无形之道:认识人生规律的智慧之光

 1.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2.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3.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4.曲则全,枉则直

 5.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6.为无为,则无不治

 7.心境空明,以静制动

 8.有虚有实,虚实并进

 9.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二章 修身之道:涵养德行,谦虚内敛方君子

 1.圣人都知道自己的无知

 2.戒傲气,助成功

 3.妄言自损,守中多做

 4.善于处下才能丰盈

 5.不武不怒,不与人争

 6.内敛方能成名士

 7.取长补短才能完善自我

 8.不视,不听,不搏

 9.时刻警醒自己做个正直的人

 10.善恶相距只在一念之间

 11.“德”是修身养性的甘霖

第三章 养心之道:使心性返到淳朴纯真的状态

 1.超然旷达,宠辱不惊

 2.道是简单的,快乐也是很简单的

 3.心灵虚空,静观万物

 4.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上善若水,水德近道

 6.静止的水才清

 7.无欲则静,天下自定

 8.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9.不要想得太多,太远

 10.无“患”即无忧

 11.给心灵一片广阔的天地

 12.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第四章 处世之道:涉世为人的生存法则

 1.诚信是获得他人信任的前提

 2.不要轻易许诺

 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4.不要固执己见

 5.示人以弱,将锋芒隐藏起来

 6.“道”无需言说

 7.刚柔并济,进退有道

 8.给他人留点空间

 9.神龙在天,不见首尾

 10.让胸怀像天地一样广阔

第五章 待人之道:与人为善,人生和谐

 1.善待每一个人

 2.成人者必能达己

 3.以平等之心看天下

 4.学会包容,终身不殆

 5.真正的善行不图回报

 6.以仁爱换人爱

 7.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8.天道公平,作恶必受惩

 9.受到伤害不要急于报复

 10.待人接物要以“和”为本

 11.美好的言语可以赢得尊重

 12.施予者得到的最多

第六章 谋事之道:稳健踏实,大事必成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万丈高楼平地起

 3.智慧之人善做正确之事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踮着脚尖是站不稳的

 6.不要被主观的感觉所束缚

 7.把好的开始坚持到结束

 8.为自己的内心留出足够的空间

 9.处乱不惊,变弱为强

 10.有志气的人不畏艰险

 11.勤而行之,可为“上士”

 12.稳妥慎思,小心谋划

 13.做事的“大道”取法于自然

第七章 为上之道:最高级的管理哲学

 1.领导者要有不争无为之德

 2.善用人者,为之下

 3.要听得进别人的忠告

 4.将合适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5.做领导的必须以身作则

 6.上有“为”,则民难治

 7.有权不可无威

 8.治大国若烹小鲜

 9.不要制定太多烦琐的法令

 10.施政不可过于苛刻

 11.成功领导与失败领导的区别

第八章 避祸之道:趋利避害是保全自身的大学问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不居功,功自言

 3.功成身退天之道

 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5.得意不可忘形

 6.当糊涂时则糊涂

 7.富贵而骄,骄至便衰

 8.不争则无祸害之忧

 9.世界也有险恶的一面

 10.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附录:《道德经》全文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居安思危避祸患

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韬晦术》中有这样一句话:“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意思是说荣华利禄、高官显爵对于人的诱惑力很大,但是荣利场也是最难站稳脚根的。《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个人在成为大权在握的领导者之后,要居安思危,才能守福避祸。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立下大功,晋封汾阳郡王,任宰相,王府建在国都长安的亲仁里。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代宗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是心里有数的。他人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掘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比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的私事重要。

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门户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干涉。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王爷郭子仪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而郭子仪毫不在意自己被使唤来使唤去。

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就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只是大笑。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儿子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激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P6-7

序言

世人言:“不学道,不足以处世!不学道,不足以经商!不学道,不足以为官!”孔子也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国五千年,老子五千言,一部《道德经》以其光辉熠熠的朴素辩证法,饱含智慧的妙语箴言,道出天地万物变化之玄机,讲述处世变幻的微妙之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思想巨著之一。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道德经》的魅力首先源于它的博大,短短的五千来字,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德经》又极具实用价值和包容性。无论是治国、治家、治学还是修身、处世、待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一个“道”字贯穿了《道德经》的始终。因此,我们要想从《道德经》中感悟并应用其中的思想智慧,必须弄清楚究竟何为“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说,“道”是宇宙的根本,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所在。老子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道”的规律,要与宇宙、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共生共存。无论你做什么事,一旦违背了“道”,那就一定会遭到报应和惩罚。

老子在提出“道”的同时,又提出了“无”,二者“同出而异名”。老子认为“道”是无为的,这是道家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也是人安身立命应有的基本态度。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如自然变化一样自然,不用思考,不用谋虑,自然而然地达到某种效果、某种目的。

《道德经》的魅力还在于它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老子的辩证法综合了对立统一的观念,并加以发展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炎凉、人情世故深邃、透彻的观察和思考。社会动荡,人事纷争,生命无常,从当时残酷的现实中,老子经过高度的提炼和总结,逐渐形成了有关于个人修养、处世哲学、做事谋略、治国之道、治人之方的智慧之学,对古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直都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参悟《道德经》的真义,让《道德经》更通俗易懂、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积极地影响我们的人生,便有了这本《道德经全编》的问世。本书将老子处世哲学中的精华部分选取出来,对原文进行了经典解读,并配以恰当的典故例证进行解说,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阐述,对《道德经》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人们从中领悟到老子的处世智慧,以达到借古鉴今,古为今用的目的。本书还配以相关的插图和知识性版块,将实用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阅读此书,相信你会对老子的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编者

2015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太宗

老庄为体,儒墨为用。

——曾国藩

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

——南怀瑾

我一生读书为学得益最大的莫过于老子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我认为,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这五个字,抵得上黑格尔的千言万语。

——钱锺书

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子对我的影响更甚。

——托尔斯泰

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德经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道纪居士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708232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2015166439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