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总报告
1 通往巴黎:国际责任体系的变与不变【总报告编写组】
一 变化的世界格局
二 责任体系未发生根本改变
三 协同构建公平高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Ⅱ 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2 巴黎气候大会——迈向新时期国际气候治理的新起点【郑国光 巢清尘 张永香】
3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对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影响【高 翔 邓梁春】
4 巴黎协议适应和损失损害议题的谈判进展及展望【陈敏鹏 李玉娥】
5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战略意义及对国际谈判的影响【张晓华 祁 悦】
6 世界减灾行动与应对气候变化【宋连春 董思言 翟建青 姜 彤】
7 欧洲适应气候变化十年(2005~2014)—— 欧盟CIRCLE项目信息对我国适应研究的启示【姜 彤 曹丽格 翟建青 李修仓】
8 “气盟”的运行机制与综合影响分析【刘 哲 王 敏】
9 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安全的影响【于宏源】
10 2015年后发展议程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陈 迎】
Ⅲ 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11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上海市的实践与探索【陈振林 吴 蔚 田 展 郑 艳】
12 2014年全球最暖年气候监测及其可能成因研究【周 兵 聂 羽 王朋岭】
13 “APEC蓝”对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启示【朱 蓉】
14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与展望【熊 灵 齐绍洲】
15 灾害风险预警与中国的实践【矫梅燕 翟建青 张 迪 姜 彤】
Ⅳ 研究专论
16 地球工程研究综述【翁维力】
17 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发展的探索与展望【董恒宇 赵 吉】
18 蓝碳研究进展与中国蓝碳计划【焦念志 骆永明 周云轩 张 锐 章海波 张永雨 刘纪化】
19 适应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美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经验和启示【郑 艳】
20 中国暴雨洪涝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王艳君 苏布达 李修仓】
21 气候承载力评估的意义及基本方法【於 琍 卢燕宇 黄 玮 徐雨晴】
22 我国页岩气绿色开发的监管体系建设探讨【冯相昭 田春秀】
Ⅴ 附录
23 世界各国与中国社会经济、能源及碳排放数据【朱守先】
24 全球气候灾害历史统计【李修仓 张飞跃 王安乾】
25 中国气候灾害历史统计【李修仓 张飞跃 王安乾】
26 缩略词【胡国权 白帆】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G1-G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