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味(沉默的风景)
内容
编辑推荐

郭保林编著的《回味:沉默的风景》是一部书写“城市乡愁”的散文集,着重于历史与当下的融汇,他者与自我的对话。作者郭保林多年来四处游历、采撷风情、翻阅史料、勾稽沉隐,或徘徊于山水之中、或流连于市井之地,情思四溢、笔锋游走,以“城”作为通往深邃历史的一条通道,借此考量历史、文化及诸多生命的存在形式,执着于还原历史文化的魂魄、建构人文精神的广厦。

内容推荐

郭保林编著的《回味:沉默的风景》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目录

沉默的风景——汴京风韵

东平,古诗里的风景

诗城

江山有诗,花柳多情

洛阳的风花雪月

江城五月落梅花

往事并不随风——青州记忆

西北望长安

龟兹乐舞之源

解读凉州

杭州的柔和与坚硬

苏州夕阳又西斜

月满扬州

孤独者的绝唱——叩访青云谱

有片枫叶属于你——长沙笔记

小城之魂

月光和泉水的奏鸣

徽州写意

归忆金陵

滁州,一座文化的雕塑

建安时代的树

夜雨,仄身潜入成都——诗意锦官城

后记

试读章节

滁州,一座文化的雕塑

春天的琅琊山,峰峦泻绿,万壑流翠,我们仗藜在重重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绿涛、绿漪中穿行。山为名胜者,其特色总是彰显得很,或以雄浑博大,万峰朝笏,或奇峰巉岩,深沟巨壑,或流泉飞瀑,林涛訇然,溪流如带,佳卉丛生。琅琊山三者皆俱。更喜人者,大气磅礴的森林弥漫开来,翠浪绿涛,满山翻腾,森森然,郁郁然。醉翁亭就座落在绿涛翠浪之中,像一丸小岛,孤独、寂寞,又像是历史遗落的一尊浮雕。

900年前,一介贬官,欧阳修就在这里和智仙和尚品茗,谈诗论文,吟风弄月,书童捧砚,借一方青石,挥洒激情,夏鼎周彝,三皇五帝,言者口角生风,听者诺诺点颚;或探周易,或研玉谱,或博弈,或对棋,“万山肃立,听落子动静;一鸟悠然,探胜负消息”。这里山深林幽,坐在亭下纳凉,阳光在亭上跳跃,树影在亭下斑驳,树枝细密地支棱在天幕上的背景,白云一片片弋动着,富有动感、质感、透明感,天空蓝得发青,山色青得黯黪。山风飒飒,凉意沁沁,虽值盛夏,如沐春光。晚上,一轮皓月冉冉升上中空,月华清丽,山风徐徐,月光下的群山乱峰一片扑朔迷离,月朦胧,山朦胧,鸟朦胧,一片梵天秘境。这里远离潇潇红尘,拒绝灯红酒绿的纠缠,阻隔着车流人浪的喧阗。

城,在山脚下。山,围城或蹲或踞或站或立。山是城的保卫者,即使躺倒,仍睁着一双绿色的眼睛,春夏秋冬不眠不累。“环滁皆山也”,这便是欧阳太守开口第一句称赞滁州的地理形貌。

一个失意的文人与一个脱离红尘的僧人在寂寞的大山里品茗饮酒,纵横宇宙之大,闲话昆虫之微,臧否历史功过是非,笑谈春月秋风。他们寻仙踪觅佛迹,他们避口不谈当今官场之龌龊,政治之昏暗,世风之糜下,虽然有忧乐先后之心,却唯恐官场腐臭之气污染了良辰美景。

实际上欧阳修在宋朝整个文人队伍中,是混得相当不错的,要官有官,要权有权,要名有名,人气很旺,官运亨通,小日子过得蛮潇洒,蛮红火。中国士大夫阶层从老祖宗屈原起,就患有忧国忧民症,这“病毒”已化为基因代代相传。

陶渊明归隐山林,就仿照屈原,穿上芰荷衣,扶犁南亩,仗藜南山。饮酒品茗在春秋序里,观人观物在竹梅之间。

匡扶社稷之志,不得实施之时,或受到奸佞小人的谤毁,馋诽之际,利用最高权力来打击仁人志士,置他们于死地,这是小人惯用的伎俩。

欧阳修忠直敢言,自不容奸佞。所以一生屡遭贬谪。滁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二次贬谪之地,他是被钱明逸奸佞小人所诬谤,免去龙图阁直学士,罢都转运使,以知制诰出知滁州。

时值庆历五年(1045)十月二十三日,欧阳修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贬所。

滁州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四周群山环绕,地呈盆地状,地势险峻,交通闭塞,贫穷荒僻,为兵家必争之地。干戈频仍,狼烟滚滚,是腥风血雨的古战场。战争过后,风烟俱净,这里依然山青水绿,依然荒凉贫瘠。

欧阳修初来滁州,并未因这里荒僻而戚戚怨嗟,愁苦不堪,反而欣然若归,随遇而安。这需要一种襟怀和气度,需要一种精神和心态。从玉阶丹墀、灯红酒绿的庙堂高居,到僻远穷困之乡,这个落差无论从物质到精神都是巨大的。欧阳修面对现实却表现得相当乐观,放歌于山峦之间,悠游于林泉之下,兴来挥毫千字,友来一饮千盅,倒也潇洒。

欧阳修有一首诗《题滁州醉翁亭》,发挥《醉翁亭记》陶醉山林的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个心就是情趣,欧阳修当时的情绪是因奸佞当政,诬陷贤臣,纪纲浸毁,故而愁生。为了忘却忧愁,只好以酒浇愁。他说:“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欧阳修屡遭贬谪,每到一处,往往运用情景相生的笔法,以抒写谪居生活。

大自然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尽管政治斗争的无情,给欧阳修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但在这环滁皆山,紫薇醴泉,修竹幽篁的大自然的美景中,欧阳修少饮辄醉,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这里山幽林静,这里泉声鸟韵撩人情怀,这里民风淳朴,弥漫着沁人的温馨。欧阳修耿介、达观,厌恶官场上阴鹜狡诈,翻云覆雨的肮脏是非之地,忙完公务,便沉醉在这大自然迷人的风景里。醉翁亭饮酒,丰乐亭赏泉,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滁州三年,正是他创作的鼎盛期,他写了许多歌咏滁州山水花草的诗文。P264-267

后记

这是一部讲述“城市乡愁”的散文集,也是我的《千古墨客》散文集的姊妹篇。前者多是介绍历代文化名人的丰富感情世界,写出他们生命的另一页风景。在这本书中,我着重向读者介绍诗人墨客在文化名城的行迹,及他们斑驳的生活留影。正是这些文化精英以其天才的诗文词赋和绘画音乐艺术,灿烂了历史,辉煌了城市;城市因他们自豪,他们又以城市的景点为载体,写出了千古绝唱,使他们的才华发射出璀璨的光芒。

这些年来我走遍大江南北,许多文化名城、名镇都留下我匆匆的足迹,也飘动过我的衣襟。走过风,走过雨,走过冬,走过夏,这些城市都留给我美好的印象。在这里我幽会了诸多天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拜谒了他们的纪念馆、故居、墓地,我仿佛阅读了他们人生传记的某些章节,依稀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吟咏歌哭……他们的创造使这些城市生辉,而城市也因他们而骄傲、自豪。

这是智慧的城市。城市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诗和艺术便是城市智慧最亮丽的展示。

所谓浏览景点,一是自然自身形成的,二是人文的,后者则是文化名人吟诗赋文的地点,或者他们居住滞留之地,即使被贬被逐被流放之所也成了历史的光斑。试想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若没有王勃序、崔颢诗、范仲淹记,这些楼阁会存留至今吗?谁说诗虚无缥缈?谁说文章无用?一首诗,一篇文,可以滋润一段枯萎的历史,激活一座衰老的城市。

有了他们,城市的精神就不会干涩,生活会充满爱隋和诗意。

所谓文化名城,实指这里蕴藏历代文化名人的诗词歌赋和艺术家的艺术品。这些诗文艺术,不仅是美的展现,更熔铸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城市精神,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在皖南漫游时,黄昏时分,我真盼望在山村野店,遇到一处酒家,让店主人切上一盘牛肉,或一盘猪下水,最好还有一碟油炸花生米,酒壶上最好烧制着杜牧的“清明”诗,打开,会飘出一股唐诗的芳香。

这就是乡愁。

后来,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广州市举办“萤火虫放飞”活动。这真是“新闻”,萤火虫在乡间都很少见了,且不说城市孩子是陌生的,即使乡间也难寻到。农药的大量施用,一些昆虫也濒于灭绝。童年时每到黄昏,我常到田边地头、树林草丛捕捉它们。萤火虫仿佛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却飞不高,也飞不远,很好捕捉。我们家乡叫它“喇叭虫”,是鸡的美餐。古人有很多吟咏萤火虫的诗,李白“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虞世南也有诗日:“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这诗的意境多么优美,多么令人心情愉悦!广州举办“萤火虫放飞”也是一种“城市乡愁”。

农耕时代的城市都很小,最大的城市,如繁华的西安、汴京也不过百十万人。现在的城市动辄几百上千万人口,人满为患,车潮人浪,使城市喧嚣芜杂得令人窒息。而且城市正夜以继日无限制地向外扩延,钢筋水泥媾合的方阵在疯狂地演绎,结局是什么?不堪设想。人们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人人都变成猎人,在这里捕捉的是金钱、权力、物质和性;人人又都是猎物,激烈的竞争,血腥的厮杀,赤裸裸的搏击,一副看似幸福却充满血性的残酷。现代人的胃口特别强大,对物质和金钱从不满足,他们不停地奔波、殚精竭虑地诈骗、挖空心思地造假,他们失眠、焦虑、焦灼、忧郁、彷徨、迷惘,心得不到安宁,身得不到休闲,哪有闲情逸致和诗意人生?哪有和山水自然相融的和谐?

文化就是一种活法,文化就是讲人是怎样生活的。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痛切地说,20世纪最严重的问题是:普遍的城市衰败现象;贪婪的富有阶级;日益加深的种族和贫困问题;广泛的犯罪和暴力行为;大规模的毒品文化的流行;社会上的绝望情绪的滋生蔓延;过度的性自由;通过视觉媒体大规模地传播道德败坏的风气;公民意识下降;精神空虚感日益弥漫……还有铺天盖地的文化垃圾,明星杂志,无聊小报,牛皮癣般的小广告,大幅半裸的宣传画,粗制滥造的影视节目,电脑网络的黄毒,网络手机的诈骗,这是城市流行病。我想如果人类把自己的所有活动都交给了网络管控,一旦网络崩溃了怎么办?

雨果说:“今天的思想家负有一个重大的职责,那便是对文明进行听诊。”

惟有诗和艺术可以拯救人类。这是缪斯女神交给人类的法宝。有了诗歌和艺术,这个世界不会变成沙漠,人类不会被异化。人生是有局限性的,生命是有局限性的。诗歌和艺术能通过想象扩延人生的空间,思维天地,从而延续生命,否则人会窒息而死。一个城市也是如此,没有诗歌和艺术,即使高楼林立,汽车如潮,但看不到这座城市的血液,更看不见这座城市的灵魂。我怀念那些诗意葱茏的城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GDP的增长,更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复兴,出现更多的现代文化名城,使深厚的传统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得到诗意的反映,展现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

2015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郭保林散文风格“情思缱绻”、“浓郁艳丽”,而其铺陈画卷,着色浓烈,确有宋代范宽画风,若借用郭若虚评范宽画语:“势壮雄强,枪笔俱匀。”不为过誉。

——著名作家鲍昌

郭保林的散文,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激越,气魄恢弘,色彩明丽,想象飞腾,意境浑远,风格沉雄。谱写的是一部庄严壮阔的时代史诗和民族史诗。读他的散文,可以强烈地感受历史的苍茫和悠远,时空的博大和雄厚,生命的庄严和强劲。

——刘岸汀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味(沉默的风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保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8776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525485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