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
内容
编辑推荐

往事并不纷纭,历史可堪钩沉。作者陈漱渝深具匠心,四十年来致力于鲁迅的研究,通过《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一书,驳斥了诸多有关鲁迅的谣言和谬论,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那段真实,擦亮了历史的明镜供我们照鉴!

本书由著名学者杨天石、陈子善、孙郁联袂倾情推荐!

内容推荐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是一本学者随笔集,分”鲁迅篇”和”群星篇”两部分。作者陈漱渝对中国现代文坛高度了解,将其中较有价值和趣味的掌故逸闻梳理成文。史料可靠,行文生动,既可供专业人士评鉴赏读,也可作为普通读者增添知识、休闲陶冶的读物。

目录

上篇:鲁迅篇

 鲁迅的魅力

 从“鲁迅”的笔名谈到猜名术

 寻求反抗和叫喊的呼声——鲁迅最早接触过哪些域外小说

 鲁迅与陈衡哲:谁是第一?

 谁参与编辑了《热风》?

 鲁迅与“新月派”积仇的第一步——鲁迅与徐志摩开的一通玩笑

 《藤野先生》中的“史”与“诗”

 阿Q精神的来源之一——兼谈林损其人其诗

 从“青皮”说开去

 “她写的都是实话”——《初次见鲁迅先生》的作者马珏

 杨荫榆是怎样的人

 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历史人物——兼谈鲁迅跟厦门大学一些人的分歧

 提出新论要以充分的史实为据——也谈鲁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缉的真相

 鲁迅与黑人作家休士

 两个口号,三份宣言,四条汉子——鲁迅临终前的“愤懑”

 作为学者的鲁迅

 鲁迅与外国语

 鲁迅与茶

 鲁迅的左邻右舍

 鲁迅如何看待日本

 仓石忆鲁迅

 周建人心目中的鲁迅

 《枕上随笔》及其他——章衣萍笔下的鲁迅

 病中读鲁

下篇:群星篇

 弄潮儿在涛头立——“五四”风云人物谱

 依然白发老书生——读陈独秀江津书简

 周作人的婚恋

 并不神秘的许羡苏

 “张扬个性”与“牺牲个性”

 谈《钱玄同日记》

 傅斯年其人其事

 石评梅的象牙戒指——女作家石评梅的恋情及其他

 让鲁迅替他修鞋的青年人——冯省三二三事

 寻找高长虹

 由“哥哥”而累及“妹妹”——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上的一件趣闻

 “正人君子”陈西滢的后半生

 叶灵凤的三顶“帽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访梁实秋公子梁文骐

 从田汉谈到左翼文化运动

 “霹雳火”林庚白——兼谈他对鲁迅的谩骂

 从“母爱”谈到黎烈文往事

 《夏娃日记》的第一位中文译者——李兰

 无言的诉说——参观台北林语堂故居

 从“古衣冠的小丈夫”到知名爱国人士

 展露巴金心灵的一扇窗——读《巴金书简——致王仰晨》

 “萧军打架”事件的余波与断想

 贫病交加,不失其节——朱自清去世前后

 作家的情书

 “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刘半农

后记

试读章节

日本朋友要我找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对鲁迅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大家知道,在中国现代,鲁迅是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作品又被世界各国译成了四五十种不同的文字;仅仅在日本,就出版了不同版本的鲁迅选集和全集。我记得早在1909年,日本的《日本和日本人》杂志就介绍了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共同从事的翻译活动。20年代初,日本樱美林大学的老校长清水安三先生就指出:“鲁迅是当代小说家里的第一号人物。”此后由于他的小说《故乡》被选进了日本的教材,鲁迅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鲁迅又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要介绍他,不论从什么角度切人,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我现在“人在旅途”,手边连一本鲁迅的书都没有,只能从我的记忆里挖掘一些材料,向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鲁迅有一些误解,认为他横眉怒目,尖酸刻薄,特别喜欢骂人,总之是一个冷酷的人。加上鲁迅在中国一度被“神化”——实际上是被政治化,即用他的某些言论为当时的政策服务,这就更使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鲁迅产生了隔膜。中国有句俗话,叫“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意思是,讨厌和尚,连和尚穿的衣服也感到厌恶。于是,真实的鲁迅就出现了变形。

那么,实际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根据鲁迅本人的作品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我试作一点简单描绘。

有人把鲁迅说成是酒鬼。有一张漫画,画面上的鲁迅躲在大酒缸后面,露出阴阳脸,醉眼蒙咙看人生。鲁迅辩解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不过鲁迅偶尔也有喝醉的时候。比如1925年端午节,他跟房东小姐俞芬、俞芳姐妹和学生许广平同饮,一人喝了六杯酒和五碗葡萄酒,不能自制,按了许广平的头,打了俞芬一拳,吓得三位小姐直跑,逃到鲁迅西三条寓所附近的白塔寺逛庙会去了。

又有人讽刺鲁迅满口黄牙——因为抽烟太多。这倒比较接近事实。鲁迅吸烟的方式是“连珠炮式”,即一支接一支,几乎用不着火柴,而且吸的大多是劣质的。他习惯夜间工作。凌晨一看,取暖用的炭盆里插满了香烟头,像是一个大马蜂窝。这当然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在给恋人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现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我于这一点不知何以自制力竞这么薄弱,总是戒不掉。”(《两地书·九十九》)

鲁迅的生活十分简朴,相当平民化。他爱吃农民的食物,如蛋炒饭(用柴火炒)、“蟹壳黄”(一种表皮烤得焦黄的烧饼),爱吃辣椒——因为18岁到南京求学时,冬天用吃辣椒的方式取暖,后来养成了习惯。他很少吃鱼,因为吃鱼要挑刺,耽误时间。改善生活时,就吃一点火腿。  鲁迅卧室的陈设简单。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寓所里,有一问大约不到两坪的小房,就是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又兼作他跟好朋友晤谈的地方。有人问他为什么用窄窄的木板当床,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为生活所累。”也就是“玩物丧志”的意思。他的穿着极不讲究。小时候偶尔穿新衣裳,家长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不要弄脏。这样一来,穿衣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像穿旧衣服那样随意,吃完饭,袖子就可以当餐巾用。年老多病时,穿厚棉袍不堪负重,妻子就给他做了一件又轻又保暖的丝绵长袍。鲁迅舍不得穿,死后成了他的尸衣。鲁迅喜欢散步。走路的姿态一往无前,很少左顾右盼,更不回头观看。这种姿态非常性格化。晚年在上海,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偶尔乘出租汽车兜风是少有的奢侈。

作为一个普通人,鲁迅当然有他的喜怒哀乐。他认为做人的趣味在于和许多朋友有趣地谈天,热烈地讨论。小时候曾幻想当皇帝。后来到北京,看到宫殿建筑刻板的格式,觉得单调无聊。想象皇帝口出一声,群臣下跪,只听见不绝声的Yes、Yes,更觉得没有趣味。心情不好的表现是沉默,茶烟不沾,像生了大病。有一次,鲁迅丢了,妻子儿子到处找,急得满头大汗。后来五六岁的儿子找到了他,原来他心情不好喝了酒,醉卧凉台。儿子马上悄悄躺在他身边。妻子见到丈夫和孩子双双卧凉台,哭笑不得。

P3-5

后记

乙未年春分刚过,北方文艺出版社宋玉成社长一行三人便来寒舍拜访。他们没有忘记2016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想在此前出一些书,以表达对这位新文学巨匠的缅怀和忆念。这使我十分感动,因为当下学术类的图书并不热销,近三十多年来鲁迅又不断被人颠覆和解构,包括文学研究界的某些体面人物。但惭愧的是,我因年迈多病,没有什么新作可以贡献。前来的一位青年女编辑王爽问:“七年前,您出版过一本《剪影话沧桑——中国现代文坛珍闻趣事》,可不可以据此调整重新推出?”我乘机从尴尬中挣脱出来,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这样就促成了这部书的新生。

当初说是近似再版,而实际上仍然作了相当大的调整,首先删除了原书中的“胡适篇”和“丁玲篇”,因为我另有这方面的专书出版,避免读者重复购买和重复阅读。其次,删除了几篇时过境迁或与本书体例不合的文章。更重要的是新增补了约20篇文章,使本书内容更加厚实。

本书的“鲁迅篇”当然是以鲁迅为研究主体,“群星篇”则侧重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我的体悟是:不研究鲁迅的同时代人,就不能做到鲁迅要求的“知人论世”,从而也就不可能给鲁迅以准确的学术定位。我曾经走过“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的弯路,直到晚年才醒悟到“只有跳出鲁迅,才能走近鲁迅”。试以书中的《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历史人物》为例,如果单读鲁迅和景宋的《两地书》,林文庆就容易被简单化地视为一个讲洋文的尊孔派。如果对这位厦门大学原校长的一生进行多方位观察,就可以知道他另有其他方面的业绩;即便是“尊孔”,也跟那种拿孔子当敲门砖的“复辟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就证明了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的必要性。

本书所收诸篇均属学术随笔:既接近西方不拘一格、信手写来的散文,也接近中国古代不拘体制的杂论、杂识。就篇幅而言,虽然大多短小,难免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局限,但同时又似乎有积微成著的优长。古人笔记中有一种《识小录》,就含有借一斑而窥全豹的意思。就内容而言,笔者力求做到观点与史料的有机统一,尤其着力于更多地提供珍稀资料。在行文上,笔者也一贯追求文质相彰,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那么,祈望读者诸君能以这种博大的胸怀,包容作者所写出的这些驳杂而肤浅的文章。

是为跋。

作者

2015年5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漱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5267
开本 32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5251220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