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李海峰著的《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一书以清新、风趣的语言风格,全面而专业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当前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有较强的阅读性和可借鉴性。也希望有更多的此类书籍出版,为中国银行业在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上作出有益的探索。

内容推荐

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兴起,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广泛应用,这在为银行创造客户接触渠道的同时,也构建起了全新的虚拟客户信息体系,打破了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由李海峰著的《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指出了银行业面临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从结算、存款和贷款这三个支柱业务进行细致剖析,探讨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不断革新、脱胎换骨的银行互联网+发展之路。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银行困局

 颠覆,还是颠覆

 火火火,小苹果

 互联网银行

 传统银行还能活多久

第二章 支付的狼烟

 银联,银联

 封杀支付宝

 挑战信用卡

 微信支付

 支付场景之争

 脑波秒杀

第三章 决战大数据

 微众崛起

 阿里戏法

 闪电贷,亮瞎你的眼

 要命的P2P

 众筹风云

第四章 智慧网点

 体验+欲望

 配置化服务

 私人定制DIY

 社区银行的不归路

第五章 跨界突围

 分合金融圈

 奔跑吧,银行电商

 银行去哪儿了

 跨界竞合

第六章 未来而来

 未来银行是什么

 拥抱互联网

 搭建e平台

 深耕大数据

 对接物联网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颠覆,还是颠覆

在中国金融业的族谱中,排名第一位的是银行。

银行的排位之所以靠前,大抵是因为出现货币以后,货币的交换、存管、出借需要一些机构去处理,它与大众生活的联系程度较高。银行与钱、财富画上了等号。

银行一词最早见于意大利语“BANCO”,意为椅子,因为过去在意大利的港口城市,货币兑换商是坐在这种长凳子上为来来往往的商人进行钱币兑换的。英语将这个词转化为“BANK”,原意为储钱柜。在中国,使用“银”为通用货币,经商的店铺又称“行”,所以将其译为“银行”。

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将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171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出现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也是第一家商办银行,后历经战火,逐渐衰落。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相当长时期,银行的业务处理手段大抵相同,算盘曾经是银行的必要装备之一,被称为“银行三铁”(铁款、铁账、铁算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算盘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银行工作人员已经很少有人会打算盘了。

在山西太原晋商博物馆有一架中国最长的算盘,长6米、227个档位、1.598粒珠子,可供12人同时使用。在江苏南通濠河之畔,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仿佛让人又回到以算盘为主要计算工具的年月。

银行家穿着长袍马褂亦或西装革履,踱着方步,戴着珠光宝气亦或金链怀表四平八稳地一路走来。“行长”是一个在社会上让人羡慕、嫉妒的职业,因为他管理着一件事,钱。

风起于清萍之末。

进入新千年以来,在银行这条静流深渊中,由之前的波澜不惊越发变得怪异,不时有漩涡冒出。变化,在急剧地聚集,继而形成巨大的旋涡。在水底以某种惊人力量的挤压下,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般冲向了银行这艘轮船,风急浪高,泡沫沸腾,船体发出巨大的撞击声、破裂声。

摇晃、颠簸、破裂!到底怎么了?

一个神秘的像八爪鱼一样的怪物浮出了水面。

互联网金融来了!

一个亿的赌局

王健林和马云——这两个中国最富有的商人,打过一个“赌”。

“2022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在2012年12月的央视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现场,面对马云“电商将基本取代实体零售”的言论,王健林如此回应道。

万达就像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过去10年,万达把超过100座万达广场开到了中国的几十个城市,这种“订单式商业地产”给城市带来的是数以千计的零售品牌,城市区域性商业的开发,以及广场周边地价楼价的上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生态。

阿里巴巴是一个新兴的业态,为全球领先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旗下的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致力为地球人创造便捷的交易渠道。让一批批草根企业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立了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以促进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目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方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另一方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两个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两个千亿级别的企业,在线上和线下,台前和幕后较起了劲儿。

P3-5

序言

“互联网+”已是时代旋律。对银行来说,未来几年是推进转型的重要时期,转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家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或胜出。不同银行会借助不同的资源优势,采取不同的转型策略。但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将面对一个现实——未来客户将面临更广泛、更丰富、更便利的金融产品,各家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业务争夺,关键在于谁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真正地走到客户心里去。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不是不需要银行了,而是传统银行存在的理由会失去。互联网银行对传统银行业是革命性的,是颠覆性的,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去银行化,或者说对传统银行业是一个颠覆性、革命性的挑战呢?互联网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样一来,银行业多少年积累起来的物理网点,在互联网面前会逐渐失去价值。中国银行业有20多万个网点,这样的实体网点会逐渐失去存在价值,至少是传统银行的实体网点会失去价值。当然,银行会说还有ATM机、银行卡,甚至还有POS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ATM机的存在价值也会失去,银行卡的存在价值也会失去,POS机也会被取代,甚至货币的形态和存在方式都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以银行卡为例,信用卡虚拟化、去卡片化、网络化,它的介质或者是它的载体以后可能不存在了,整合在手机里。当然,新的转型升级方向,可能使得银行过去的投资,包括制作卡整个产业链的很多东西会报废,转型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意味着要放弃、要有一个弃旧图新的决心。未来要主动融入大潮,通过拥抱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来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再创辉煌。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去银行化是指传统银行的话,这个说法一点不过分。过去银行业的很多业务都要通过网点来办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一切都会被取代。银行业以外的很多机构,过去不做银行的,也能够做银行了。

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已经越来越受到挑战,这种挑战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再过若干年,传统银行业会真正变成“恐龙”。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种新概念的银行呼之欲出,我们把它叫做新生代银行。

什么是新生代银行呢?一是数字银行。数字银行是新生代银行的基石。做银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晓自己的客户,知晓客户的业务,这是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现在我们怎么知晓自己的客户呢?要做大量的调查,我们叫做贷前调查,要大量的人力。数字银行意味着我们对客户的了解是通过大数据、通过云计算,新生代银行更多的是依靠大数据,通过云计算来知晓客户。二是直销银行。只要有一个服务产品,就直接对客户端,不需要中间环节。这意味着分支行的体系,尤其是物理网点,不需要那么多。三是智慧银行。新生银行依赖大数据和云计算,信息获取更充分,能够解决传统银行很难解决的若干难题,因而更智慧。四是特色银行。或者说是更个性化的银行,因为它可以针对个人的若干信息,定制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五是精细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细分,提供更精细的服务。真正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服务的方式,对细分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六是拓展银行。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是跳出狭义的银行业务。比如银行客户到了一个位置,可以给他提供周围有哪些餐馆的信息,要购买哪一个商品,可以提供这个商品的价格,帮助客户砍价和理财。可以超出存贷汇的范围,提供更广泛的增值服务,银行价值也得到增值。七是廉价银行。用互联网金融做同样的金融业务,比如存款,通过互联网存款可以节省95%的费用。同样一个支付业务,互联网的成本只要十六分之一就可以做到。

传统银行业怎样为使自己成为新生代银行做准备呢?一是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的投入,硬件、软件的准备。这些都是基础,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没有相应的科技资源投入,转型属于空谈。二是人才储备。现在做银行,不仅要懂银行,恐怕还要有更多既懂银行业务,又懂互联网技术。我们需要不仅懂互联网技术,而且懂互联网精神,懂得把互联网技术跟互联网精神与银行业务结合起来的复合人才。三是银行现在的流程可能要根据新生代银行进行调整,也应该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要通过前中后台业务流程整合和自动化、渠道整合、客户洞察等方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优化且高效的流程助力更智慧的业务决策。四是整个银行的治理体系和结构可能要做革命性的改变。我们还要那么多的分支行吗?我们还要那么多的物理网点吗?这些物理网点怎么改变?尤其是网点怎样改造成新生代银行的组成部分?新生代银行的网点是怎么样的?当然,还有人员安排的问题。现在银行业有将近400万从业者,很多都在网点。不需要那么多网点以后,这些人怎么办?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总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革传统银行业的命。银行业自身也在发展,我们看到新生代银行呼之欲出。怎么样使银行业转变成新生代银行业,或者是新概念的银行业,当下的银行业要做好准备,之后想要进入银行业的企业也需要做好准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的结合打造新生代银行。这是银行业需要认真思考并且要充分准备的重大课题。

《智慧银行》一书以清新、风趣的语言风格,全面而专业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当前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有较强的阅读性和可借鉴性。也希望有更多的此类书籍出版,为中国银行业在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上作出有益的探索。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横再平  2015年9月24日

后记

行业的变迁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破空而出的暴风雨,让人听到了惊涛骇浪的翻涌,闻到了海水的咸腥,在滂沱大雨和滔天白浪中,渔船都隐没了,是被苍莽的雨幕所遮断?还是找到了合适的隐蔽场所?

时代如海,行业如船。不经意间,已经物换星移。比如交通工具,老子的牛,关公的马,诸葛亮的小推车,被汽车、高铁、飞机所代替,运行速度越来越快,舒适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不变的是运输的本质,改变的是形态和动力方式。

行业一般是指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等。

行业的变迁,有如急风暴雨,有如春风细雨,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一个行业的兴衰受到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改变和经济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技术是推动行业变迁的核心因素,技术通过直接效应、整合效应、拓展效应和拉动效应等促进行业发展,这是行业变迁的极为重要的内在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以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迎面走来。

在产业生态化、信息化和融合化的趋势下,行业变迁过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复杂性特征。找出行业变迁的规律,这无疑为顺应行业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当然,掌握了这个规律不一定能成就伟大的企业,但不因势而变一定做不好未来的经营。

如何把握行业变迁的规律?这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其一是前瞻性,其二是战略性。行业是企业的集合,行业同样具有生命周期,行业变迁的过程总体上是行业的融合创新过程。从温和成长,大起大落,从懵懂趋向成熟,行业在起伏中平衡,在跌宕前行中新生。

行业之下,是职业,有些职业消失了,又催生了新的职业,有消有长。一个职业消失,因为是失去了市场,而_个新职业的产生,毫无疑问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 ,

行业变迁在信息技术时代,呈现加速度发展之势。对于组织,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动适应行业的变化。对于个体,要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银行业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其必然也要符合行业变迁的内在规律,承担行业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面临行业变迁带来的发展机遇。  最后,调寄《天净沙》,戏说行业变迁带来的新奇变化,与秋思无关。

京东淘宝万达,网商微众浦发,微信闪付二维码。众筹秒杀,P2P互联网+。

作者

2015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对“时”与“位”的把握。当前的“时”就是因时制宜,提供智能分析基础上实时感知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超级体验;当前的“位”就是因地制宜,把握战略及其执行,从价值定义、价值设计、价值制造三个维度推进智慧银行建设。

——渤海银行战略发展总裁赵志宏

《智慧银行》从全新的视角审视银行业的发展,作者将别有意趣的文字与深厚的专业功底相结合,条分缕析,洞察精微,引起强烈的思考和久久的回味。

——《金融博览·财富》编辑部主任李祥玉

从信贷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交易三方面的需求来看,着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发展有效的业务模式为其服务,这也是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发展的期待。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考拉征信公司副总裁徐彦之

《智慧银行》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作者以超前的洞察力描绘了未来银行业生态的智能化,必将引领行业潮流。

——东方斯丹(北京)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符文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海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39873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45644
中图分类号 F832.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