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政府公信力: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存在

 二、政府公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

(一)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诚信、政府信用、政府信任

(二)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能力、满意度、动员力

(三)政府公信力评价的主要维度

(四)社会转型发展中政府公信力遭遇的挑战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回应型政治: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实践路径

 一、回应与“回应型政治”的运行范式

(一)“回应”的学术内涵

(二)“回应型政治”的运行范式

 二、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的支点

(一)责任政府

(二)责任社会

(三)社会资源

(四)决策平台

 三、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的环境与动力

(一)政府回应的环境

(二)政府回应的动力

 四、政府的被动回应与主动回应

(一)被动回应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动回应及其实践中隐含的不足

 五、推进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的实践原则

(一)确立管理客体中心主义原则

(二)寻求“强政府”与“强社会”之间的相对平衡

(三)构建有效的回应机制

(四)在公共物品供给上作出正确的时序选择

第三章 人民性:政府公信力主体的价值依归

 一、政治管理的界说

 二、人民性:我国政府行政的价值依归

(一)政府人民性的内涵及其主要表现

(二)人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三、政府管理的环境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管理的体制选择

(二)公共需求的“马斯洛效应”——“强政府”的现实依据

(三)从经济服务到社会公共服务——我国政府职能的跃迁

 四、构建服务型政府——一场深刻的政治管理变革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

(二)公共财政民主化

(三)公共服务职位开放化

(四)公共服务法治化

 二、网络民意:一种崭新的民意表达方式

(一)草根民众挑战政治精英的话语主导

(二)网络互动促进民意表达深度

(三)公民权益表达拓展民意表达宽度

(四)网民情绪宣泄推助民意表达强度

 三、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一)在价值判断层面

(二)在技术运用层面

(三)在制度施行层面

(四)在应对能力层面

 四、增强政府回应民意的有效性

(一)提升对政府回应民意的价值认知

(二)有效甄别、融合网络民意

(三)发挥网络平台的政府回应功能

(四)推进政府回应与体制内的制度对接

(五)增强大数据时代公共决策的包容性

第五章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跨越“塔西佗陷阱”

 一、群体性事件:社会矛盾的集结式爆发

(一)群体性事件的表象与实质

(二)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社会背景

(三)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理论诠释及其启示

 二、PX项目事件:社会利益矛盾的典型形态

(一)PX项目事件的缘起及其特征

(二)地方政府何以成为环境利益矛盾的焦点

(三)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运行中的困境

 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公共决策的透明度

(二)重视风险感知,推动应急管理转向综合风险治理

(三)强化利益一风险平衡思维,有效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四)注重科学决策,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

第六章 约束权力者的偏好:政府公信力的内生逻辑

 一、偏好转换及其心理基础

(一)公共政治生活中的“偏好”与“偏好转换”

(二)偏好转换的心理基础

 二、权力者的偏好: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一)权力者偏好的代表性

(二)权力者的理性自负倾向

(三)权力者偏好与公共政策选择

(四)地方政府偏好的特质

 三、有效约束权力者的偏好

(一)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二)发挥公共舆论的“民主场域”作用

(三)践行协商民主的治理方式

(四)弘扬公民参与的价值

(五)治国者必先受制于法

第七章 构建社会诚信:利益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一、诚信:社会生活的必要准则

 二、诚信行为与制度约束

(一)诚信行为:利益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二)诚信的利益约束制度演进

 三、政府诚信的社会影响

(一)政府诚信与国家体系的运行

(二)政府诚信的独特性

(三)政府官员德行的社会效应

 四、我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诚信问题

(一)信息公开步履维艰

(二)差别化对待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三)地方政府行政职权缺乏边界约束

(四)行政不作为

(五)政策措施变动频繁

(六)权力寻租现象蔓延

 五、构建社会诚信的制度约束机制

(一)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制度

(二)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

(三)强化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政府行政的程序正义

第八章 增进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

 一、腐败的本质与反腐败的政治属性

(一)腐败的本质

(二)反腐败的政治属性及其评判的三个基本维度

 二、转型期我国权力腐败的生成机理

(一)权力的“内部性”倾向

(二)权力市场化

(三)审批腐败——行政权力的设租与寻租

(四)“窝案”——嵌入式的腐败同盟

(五)公款消费——一种“美其名曰”的特权腐败

(六)经济腐败与政治腐败相互交织

 三、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实践特色

(一)执政党的有效领导——反腐败的政治资源

(二)标本兼治——反腐败的行动策略

(三)减少行政审批——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

(四)推行权力清单——促进政府行政公开透明

 四、增进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有待深化认识的几大关系

(一)廉洁政府与民主政治

(二)政府与市场

(三)“晒权”与“治权”

(四)反腐败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五)优化政治内生态与政治外生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由季燕霞所著的《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一书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的运行实践研究政府公信力,揭示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在于政府对社会合理期待的有效回应,在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治。在阐明政府公信力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从联系的角度,对政府公共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界定政治管理与政府角色,论证回应型政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运行特质,并从政府有效吸纳民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政府诚信、约束权力者的偏好、增强反腐败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功能与作用等方面揭示政府公信力生成逻辑的核心元素。

编辑推荐

反腐倡廉是建构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笔者季燕霞担任南通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在民主化与反腐败、政府诚信建设、权力者的偏好约束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为《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一书的写作奠定了较好基础。本书是廉政文化研究的一项成果。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是我国政治发展走向深入的理性抉择,是创设优良政治生态、建设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逻辑。笔者作为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的成员,在本书的写作中努力对我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索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实践路径,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书也是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季燕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56309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5301300
中图分类号 D630.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