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情”字了得
凌鼎年
林人豪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因他一手赵孟烦体写得秀丽飘逸,一手散文写得情真辞美,被称为“才子”。不少日本姑娘折服于其才情,主动向他射出了丘比特之箭。
后来,林人豪娶了奈良的智美代子为妻,小日子倒也过得开开心心。
不料,日本突然出兵中国。中国国内爆发了抗日战争。那日本当地的报纸上,天天是关于战争的报道。面对着报纸上的血腥味、硝烟味,林人豪仿佛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在铁蹄下呻吟,在枪口下流血,仿佛看到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个个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而自己,却在日本,留恋于东洋女子的温柔。就算家乡父老、同窗好友不说自己醉生梦死,自己良心也不安呀。他一天也住不下去,心,早已飞到了自己的国土,飞到了家乡。他要拿起枪,拿起笔,为苦难的祖国尽一份责任。只是,智美代子会放自己走吗?如果智美代子不放自己走,又怎么办呢?他心里明白,如果告诉了智美代子,就很难走得成。权衡再三,他咬咬牙,瞒过了智美代子,只身回到了中国。
临走前,他给智美代子留了一封信,意思是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弃大家不顾而恋小家,于心不安,于心不忍。两国交恶,国难当头,炎黄子孙岂能坐视不理?忍痛割爱,不辞而别,还望谅解……
林人豪回到国内后,投到了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手下,协助编《救亡日报》。
武汉沦陷后,林人豪上了战场。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而被日本兵抓获。
岗下纪夫司令知道林人豪毕业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视其为人才,关照手下以礼相待。岗下纪夫熟读中国书籍,他知道中国历代帝王都采用“以夷制夷”的国策,他觉得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城战为下,心战为上。要心战,就得以汉制汉。若推行此策略,林人豪不就是难得的人才吗?!
一定要劝降林人豪!为我大日本帝国效命!岗下纪夫下了死命令。
林人豪已看出了日本人意图,他只当不知不觉,给吃就吃,给睡就睡,只是任你说破嘴皮子,他一百个不理不睬。
有次,正当林人豪在吃饭时,来了一位穿和服的日本女子,为林人豪斟酒。林人豪视而不见,只管闷吃闷喝。正这时,突然闪出个记者模样的人,举起相机就拍照。
“卑鄙!”林人豪气愤地推翻了桌子,开始了绝食,他决心以死抗争。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到第四天,林人豪已快支撑不住了。躺在床上,回想起与智美代子在一起的日子,恍如梦中。不知智美代子改嫁了没有?唯一牵挂的就是她了,好在未有孩子,可赤条条来去……
“人豪,人豪,你醒醒!”迷迷糊糊中,他见智美代子来到了身边。
“不,人豪,你还活着,是我,我是智美代子呀。”
也不知智美代子给林人豪喝了什么,林人豪渐渐苏醒过来。
原来智美代子终究放心不下林人豪,她辞国离家,不远万里前来中国寻夫,智美代子的父亲与岗下纪夫有同学之谊,他拜托岗下纪夫照顾智美代子。岗下纪夫得知智美代子要找的人竟是林人豪,他几乎笑出声来,连说:“天助我也天助我!”
知夫莫若妻,智美代子了解林人豪的脾性,知道劝降不会有结果。她悄悄对林人豪说:“看在我们儿子的分上,你要停止绝食,先活下来再说。”
“什么,我们有儿子了?”林人豪十分吃惊。
原来林人豪走时,智美代子已有了身孕。
智美代子劝林人豪跟她回日本,远离这打打杀杀的地方,平平安安过日子去。
林人豪说:“国家在受难,百姓在受难,我能跟你回去吗?若回去,当初我又何必不辞而别呢?”
第二天,智美代子把一份报纸带给林人豪看。报纸上有篇文章说林人豪已答应为岗下纪夫司令长官效力,文章边上还配发了那位穿和服的日本女子为林人豪斟酒的照片。
“无耻,无耻透顶!”林人豪三下两下撕碎了报纸。
“算了,人豪,国人都知道你已投到了岗下纪夫麾下,你却在这里硬挺,有谁知道,有谁理解?……”
“不,第一要紧的是要对得起国家国人,第二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国而死,死而无憾。别人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是别人的事……”
此后,林人豪再不肯进食。
智美代子知再劝无用。她说我们夫妻能团圆能死在一起也是种缘分。她开始陪林人豪绝食……
葬礼虽然草草,但岗下纪夫亲自到场,向这一对殉国殉情的异国男女遗体深深鞠了一躬……
选自2015年第7期《雨花》
P1-3
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他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她的手里拄着拖把,倚靠在门侧,跟机关工作人员在聊天。她的谦卑和勤奋渐渐征服了冷漠的机关小职员们,她几乎包揽了整个机关大院的废品收购业务。他远远地旁观着这微妙的变化,有时抽着烟,思绪突然就飘远了。有时,她迎面走来,他却故意走开了。
——黎晗《阿弟》
不愧是一个有心计的乞丐,不上街乞讨,只翻垃圾箱。他清楚那幢楼里住着一位著名的画家。画家扔出的所有废纸,他都精心收藏着。他似乎知道画家活不过他,只等画家作古以后,再将其废纸拿出来拍卖。经过专家鉴定,确系画家珍贵手迹。之前那些尺寸不大,品相不好的废纸,分别被他换了房、换了车,换来一位美丽的妻子,换来了他扬眉吐气的家庭,应有尽有。一时让同城乃至全国的乞丐对他刮目相看,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继而茅塞顿开,纷纷效仿。
——蒋寒《一张价值连城的废纸》
羚羊在慢慢地走近。布克做好了开枪的准备。布克发现这是一只小羚羊,那笨拙的爬行姿态像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布克突然想到了孙子多蒙,多蒙有时在地上爬着玩时,就像这只小羚羊。布克犹豫着没有开枪。但欲望马上促使他把食指放在了扳机上。就在布克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那只小羚羊竟然在那儿像青蛙一样一上一下地蹦着玩,布克突然产生了一种恻隐之心,放这只小羚羊一条生路。布克放下枪,站了起来,轰赶着小羚羊:“呔呔——呔呔呔——”
——邵火焰《猎杀羚羊》
关于微小说与微电影的几点思考(代序)
冰峰
网络的普及,视频的繁盛,让传统文学备受冲击,如何让文学,特别是具有微电影核心能源的微型小说,成为推动微电影繁荣与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微型小说在时代的高速公路上找到自己前进的车道与出路,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研究的课题。今年由作家网与中央新影集团发起成立的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已经开始做这样的工作。
2015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上,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泰国创研中心的挂牌仪式,意外地引发了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等文学界人士对微电影的深度思考和关注,有关微电影与微小说的话题几乎成为了论坛的主要对话和研讨内容。这一现象表明,文学界是关注微电影的,也希望微电影能将微型小说或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带入一个新的领域,让其出现奇观或美好的前景。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客观存在的微电影现状不一定尽如人意。微电影的出现虽然赢得了影视界的广泛认可,但面临的依然是机遇和挑战。这里依然是大面积的荒地,等待更多的人去开荒、耕耘、种植。微电影品质的良莠混杂,依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潮流是迅猛的,大浪时刻都在击碎一些人的梦想。微电影的生产、销售还没有形成通畅的渠道,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易于操作的盈利模式,这多少令人感到尴尬和困惑。
如何推动微电影的发展,使其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形成广阔而有序的消费市场,中央新影集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成立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举办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创办亚洲微电影学院等举措,让微电影积蓄了能量,产生了原子弹爆炸式的效应,这为推动微电影的繁荣与发展开了一个好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当然,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的选择非常重要,微电影剧本源于微型小说、短篇小说,源于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思考和理解,源于情感与艺术的贯通。艺术不是货物,可以简单地买卖,或以重量或形状来进行交易。艺术需要穿越肉体,进行灵魂的对话。就这一点而言,成立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那么,如何让微型小说在微电影生态中有好的成长土壤、呼吸空间,进一步研究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脉络十分重要。只有微电影发展了,微型小说才有可能找到微电影领域中适合自己成活的养分和土脉。我认为,就目前而言,微电影的现状具有门槛低、播出渠道多元等特点,需要梳理、研究、探索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对此,我总结了几点想法。
一、门槛低是微电影的主要特征之一。一是投资门槛低,投资可多可少。有的微电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二是技术要求不高,不像电影院线的大电影一样需要有极佳的视觉效果,对视频质量没有严格要求。同时,可以只考虑主题、内容和思想的表现、表达,不考虑视觉)中击力。总而言之,过去只有专业人员、专业设备才能制作完成的电影作品,现在谁都可以参与其中。
二、微电影的主要播出渠道是网络,终端是手机、电脑、网络电视、媒体播放器等产品,传统院线很难进入。为了突破和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考虑微电影以多种方式并存。系列剧、组合剧,可以考虑由院线播出,同时考虑制作政府出资的公益片、艺术宣传片,植入广告的企业赞助片等。当然个人投资拍摄也是主要方向之一,就像许多作家、诗人自费出书一样,只要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即可,无须考虑盈利与否。当然,个人投资拍摄的微电影作品,不是没有“走红”的机会,恰恰相反,这些作品个性突出,人性丰满,更容易成为感动观众、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作。
三、微电影具有时尚性,已成为热词。微电影以短小、快速的特点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突发事件、生活细节被抓拍后快速改编成视频短片在微信、网络传播,其冲击力和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媒体形式,现场感、真实性、时效性、碎片化让微电影有了驰骋、飞翔的巨大能量,深受观众的垂青。由于好的微电影都是在微信、网络等新媒体中被热炒,因而具有新颖、时尚的特征,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和认可。
四、微电影易于传播,但也容易被淹没。因为微电影拍摄、制作简单,门槛低,所以产量大,加之网络发布容易、便捷,造成良莠难辨,好的作品很容易被淹没在微电影作品的汪洋大海之中。如何让优秀作品浮出水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影视作品大概有百分之三十源于文学作品的改编。文学作品表达、表现自我的较多,而剧本则要考虑观众,考虑票房或收视率。有的作品源于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也有的源于一首诗、一篇散文的启迪。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获得一等奖的微电影作品《长大后我们都要嫁给你》,就是由刘志学的同名微型小说改编的。由此可见,微电影之中的文学性、人性是不能缺少的,否则,微电影就成了一个干瘪的面包。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时代的产物,只有具备良好的商业模式和源于自身的生存能力,才会让微电影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不至于昙花一现。较好的运营模式需要探索、研究。我觉得,就目前而言,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是阻碍微电影发展、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创建品牌微电影网站,通过编辑筛选、分类推出精品力作是解决微电影观众无法甄别、选择观看优秀微电影作品的方法之一。只要有了权威的、有信誉的微电影播出平台,微电影就会形成市场,出现良好的商业模式。同时,微型小说作为微电影的母体,微电影作为微型小说未来的延展方向,随着微电影的快速升温,微型小说也一定会被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将获得巨大拉伸与拓展。
最后,让我们一起携手,聆听时代的脚步,共同创建微型小说与微电影美好的未来。
凌鼎年、曾宪涛、黎晗、飞鸟、刘建超、邵火焰、殷茹……百余位作家的百余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一个片段、一个场景,均有精彩呈现,短小且具张力,精练却不乏震撼。
由冰峰、陈亚美主编的《2015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由微型小说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微型小说中精选而来,旨在检阅当年度微型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微型小说。
十几年来,漓江版年度散文积累了大批的忠实读者,他们是该书的固定消费群体。这本由冰峰、陈亚美主编的《2015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的佳作选,在巩固以往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再配合网络及地面媒体的集中宣传,开拓新的读者群体,有望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