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抟物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聚文化的自媒体平台拾文化推出的原创作品集,内含爆红隐士、独立音乐唱作人、旅欧学者、专栏作家、文字大咖、文坛新人、新锐诗人、摄影爱好者、古籍达人……用自己的方式阐释抟物精神。

冬子、韩松落、廖伟棠、程璧、沈黎、范晔……17位具有深研品质并一心一意于所喜爱事物之人,18篇温暖而深刻的文字,告诉你如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周公度主编的《抟物》内含珍品图书、先锋摄影作品、逗逼漫画、犀利文字……排版极富跳跃,印刷美不胜收。

倡导“拒绝成为他人副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价值观。浮躁社会中,若不能抟心一物,一意于行,声音再大,仍然不过是他者的副本。

内容推荐

“抟物(tuán wù)”一词,源自五代末宋初的著名道士陈抟祖师以及他的哲学。

周公度主编的《抟物》致力于发现那些具有深研品质并一心一意于自己所喜爱事物的人。希望他们的独立精神与不二个性带给读者智慧的启发、生活与情感的愉悦。

目录

有一个人

 借山而居

 嘉陵,我的摩托车

 猫

专辑:私密阅读

 私密阅读简史

 影响我的那些东京独立音乐人

 忘不了的书

 我喜欢的十本书

 那些影响我的书

 喜欢的几本书

 学者书房

影像

 陆上行舟

 百合

西班牙来信

 堂米格尔

小说

 以此封缄

你不能理解的远

 动物手册

 少废话

阅微

 人面蛇

 可怕的童谣

试读章节

借山而居

01 再聊聊你上山吧,你住山上几年了?最初怎么想到这里呢?为什么是终南山呢?

常住的话有两年了吧。促成住在这里的原因挺复杂的,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哲学的。但最初有住下来的想法是2008年。毕业之前的一个夏天,也是写诗的朋友,带我去一个朋友的院子,那天晚上,我们几个朋友,坐在夏日凉风的月夜里,院子主人割了一捆艾蒿,点来熏蚊虫,艾蒿的烟雾里有古琴的声音,我抬头能看见后面山坡有飞檐走壁的采药人。那一刻就觉得自己也被点着了,之后就和这种生活结了缘。

我去过南方,也去过其他地方,发现不管是人还是天气还是环境,都和我的气息不合。只有在西安,在终南山,我才有那种归属感。就像我们翻字帖时,在不明作者的条件下喜爱一个人的字,爱不释手,那就说明,写作者一定是位老朋友,或今生或前世。我说的归属感就是这种,共通。并且对我来说,终南山有着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古意。就是那种从古代的气息延续下来的古意。

02 从你那篇在朋友圈里火了一把的文章《借山而居》开始吧,你开始预料过那篇文章的影响么?

最初就是和平常一样的发个朋友圈,因为年终了朋友圈都在感叹,回顾过去的一年都是怎么过来的,我就也梳理了一下,和发朋友圈一样,就是玩儿。但没想到第二天传播就像失火一样蔓延。对我来说,这是偶然为之的行为,结果却让我非常意外。

03 被媒体关注上后,生活有没有被影响?

其实本来可以有很大的影响,但我都差不多消解掉了,比如很多想来访的我基本都拒绝了,媒体采访也基本都推了。在山顶和山下都看不清这个世界,我更喜欢躲在人群后面审视台上台下的众生相。因为当一个人公众化之后,就再也回不到那种“偷偷躲在背后看这个世界”的生活了。就像明星,他们永远也体会不到挤公交车被一对奶蹭到背的酥香柔软的感觉。丧失了躲在人群背后看世界的那种美好,是最悲哀的事了。正是因为怕影响生活,所以我对“火”的应对,相当谨小慎微。

04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围城情结,在外面的时候,想着进来,真正进来之后,却会想着城外。听说你上山之前,也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会想到下山么?

每种生活久了,都会养成属于那种生活的习惯。刚毕业那会儿我在一个画室代课,来来回回跑,待了两三年,其实是有些习惯了小县城那种安逸地生活,工资不低,工作环境也是非常轻松。但那种习惯我在潜意识里很排斥,因为重复。第三届要结束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恍惚,觉得重复的生活像翻页一样快,刚送走一届,下一届又要统考了,这让我感到虚无,这种习惯让我不安,越想越紧张。然后就决定回西安。当然,山上的生活表面看上去也是重复的,但其实不是。工作时那种重复是机械的,山上的那种重复却是带着新鲜的饱满。因为关注的对象,是身边的细节,就像你随时可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惊喜到。

而住山上以后,生活久了也会有这个环境里的习惯,比如会懒啊,呵呵。比如每次下去我都会感到不适,太吵了。不喜欢的声音、图像,信息,不对等的价值观,都会无节制、无节拍地强制性地与你发生关系,这太容易让我这种人感到焦躁了。所以有时候我担心的倒不是想不想下山,而是我可能下不去了。

P9-10

序言

“抟物(tuán wù)”一词,源自五代末宋初的著名道士陈抟祖师,以及他的哲学。

抟,篆文字义为“以手圜之”。手从于心,引申为抟心揖志。

作为“太极图”的创立者,他的修为理念,给予我们的启示与佛教《般若心经》一样,提醒我们:一心一意的重要性。

而民间关于他的诸多神通逸闻,正是“抟物”一词的详细注解。

唯有具备了抟物精神,方能精于某一件事物,某一项技能。然后,方能乐于此中,从不厌倦,从不思返。其间美妙,“如神仙中人矣”。

在当代,做自己,如果不能抟心于物,一意于行,声音再大,仍然不过是他者的副本。

副本即是复制品。

“抟”字反对复制。不仅强调了人之个体的一心一意,还给出了抟心于所爱之物的方法。

所谓“抟物”,即对物与事的深研品质,与彻底洞悉的能力。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本经之外的戒律也是如此,都是为了使得心的杂念消失,归于一途。

抟心于所爱之物。

在这一点上,抟物哲学与宗教殊途同归。

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并诚意为每个独立个体的专注之心赞叹不已。

周公度

2016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抟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周公度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8385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601486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