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京文艺散策(精)
内容
试读章节

文学之都的气味

当我说东京是文学之都时候,并不仅仅是说那座城市曾经辈出过多少文豪、诗人和作家,而是说那座城市,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随笔和日本酒的气味!虽然日本颇有几个富于文学情调的城市(如京都、奈良、金泽等),但从江户脱胎而来的东京仍然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

东京在明治元年(1868)7月17日成为新都之前,称为江户,意为河川人海之门户:汩汩流过关东平原的利根川、荒川(隅田川)、多摩川等河流,经东京湾人海;流经市区的河流,有神田川、日本桥川(平川)、江户川、浅草川、墨田川、深川等,数不胜数;更有许多河川,在历次城市化进程中,随着首都的扩建,从地面消失,成为地下河。所以,东京是名副其实的“水都”。大抵河多桥众,从来是一个城市浪漫的标志。在这个指标上,东京当仁不让:打开交通图,以“川”和“桥”命名的地名、车站令人目不暇给,且多与文人相关。

隅田川、日本桥、京桥之于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和永井荷风,正如上野、本乡、神田之于森鸥外、夏目漱石和田山花袋。据野田宇太郎在《东京文学散步》中考证,著名医师、剧作家木下奎太郎曾参与关东大地震后的帝都重建计划,亲自设计了东京站附近的跨线铁路桥八重洲桥。当时主导复兴计划的是东京市长後藤新平,在修建新桥时,出于美学上的考虑,公开征求文化人的意见——木下方案便应运而生。木下的设计以西班牙古典主义建筑为摹本,同时融入了传统江户建筑的要素,是大正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被野田誉为“我国文化史上,与现代艺术最有因缘的桥”。诸如此类的文化遗迹,在东京比比皆是。稍不留神,便会遭遇文化冲击:它可能是一座雕像、一幢宅邸,或者一座纪念馆;也可能是一棵树、一块店幌,或者一方墓碑。但只要它不经意间闯入了你的视野,你不可能不为之驻足。

因此,日本有太多迷恋散步的作家,也产生了世界第一的散步文学,如永井荷风的《隅田川》《深川的散步》,佐藤春夫的《美丽的城》,谷崎润一郎的《屋脊后面的散步者》等等,不一而足。上述野田宇太郎所著《东京文学散步》,煌煌七卷,记录了从明治年间到昭和中期,几代作家对东京的生死眷恋。川本三郎在写真随笔集《各有各的东京》中,让二十三位作家、画家、导演登场,讲述他们对东京,不,具体地说是对首都圈内某个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小镇的浓浓乡愁。在白纸上把那些镇子的地名连缀起来,便是一幅东京地图,从山手到下町,从“盛场”到“恶所”,沿中央线一路向西,直到郊外的荻窿、武藏野……作家的笔调温暖,有种穿越时空、超越性别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如他写向田邦子:

与现在的女生相比,昭和时代的女学生要不自由得多,被道德所束缚,也许很“憋屈”。但唯其不自由,她们更珍视日常的生活。正如恋爱,常常越是受制约,便越发纯化似的。那时的女生正因为不自由,才更看重梦与憧憬。也许,向田邦子所爱惜的,正是彼时的“不自由”。

即使在东洋女作家中,向田也属于对性有洁癖之人。其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父亲深知女儿的性格,倍加呵护。有时在家中待客,酒过三巡,那些酒品不济的主儿便开始唱起来,哼那种男人之间彼此会意的小曲。歌词快到比较“那个”的桥段时,既无法扫客人的兴,又不愿让待在茶间的女儿听到的父亲,便会突然站起来,高举双手,故意大着嗓门喊“万岁!万岁!”……父女情深,跃然于纸。

用文学来形容东京的调子,真是再恰当不过。因为文学有雅俗之分,更有色调的温差,有的幽雅节制,甚至不无寡淡,像极了京都的枯山水;而有的却活色生香,甚至相当生猛。萝卜白菜,见仁见智,完全因人而异。P10-12

书评(媒体评论)

听刘柠讲见闻,教我们这些久居日本的人也耳目一新。真心希望他坚持散步。往深里说,这是迈开双脚的文学研究,而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他写出的是富有知识性的散文,况且总是跟读者站在一边。对东京叫好,并大谈它为什么好,那是写论文;不叫好,却让读者不由地叫好,才是好散文。

——李长声

对日本社会来说,支撑文化软实力的支柱,既不是东大、庆应、早稻田,也不是东映、松竹、宝塚,而是神保町。

无论是“出版大崩溃”、纸质书“冰河期”,还是数字出版的“逆袭”,我个人一向不担心东瀛书业“难以为继”。只要对这个书香社会的历史、规模及其偏执的气质多少有所了解,便能理解阅读形态尽可变化、升级,但阅读本身永远不会消亡。

——刘柠

后记

跋散步之城,不亦乐乎

在我看来,世上的城市分两种,一类适合散步,一类不适合。我居住的城——帝都,明显属于后者。人到中年,爱上散步,而北京却无处可散,于是,这步就散出了国门。

当然,我之所以爱往东京跑,倒也不单是为了散步,那些预谋中的目标之地和随机的“斩获”——美术馆、文学馆、文豪故居和新旧书店,每每令我流连忘返,计划中的散步“路线图,,屡遭修改。但,这真不是一个问题。人,跟着脚走;脚,跟着感觉走。日出而行,日没而酌,随遇而安,不亦乐乎——东瀛的散步,几乎是纯感官性的。

这本小书,是我对东京的致敬。集子以从2012年到2015年,我在《南方都市报》书评版开的文化随笔专栏“东瀛屐痕”为主干,外加发表于《上海书评》、腾讯“大家”等媒体的散篇,重新编纂而成,可以说是一个从个人视角切入的、对东瀛文艺和书业的观察。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个新媒体大举扩张之下,传统出版和媒体业一片风声鹤唳的“多事之秋”,日本书业的“黄昏之美”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安慰或希冀。

感谢南都书评的戴新伟、刘铮两位编辑,你们是此书的“酵母”;感谢日本出版研究第一人长声先生赐序,在东京的每一次酒局,都是散步的“加油站”;感谢百本友人、画家泽野公先生特意为本书绘制插画,您的艺术和交情,是对我的双重治愈;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徐峙立女史和本书责编怀志霄先生,正是两位的专业性劳作,才使本书得以以如此精致的形式“物化”。

人生匆促,无论散步,还是读书,都不是无涯之事。而何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走更多的路,开更多的卷,以至在人生“退场”之时,为自己点缀一份“有终之美”,是我所关注的头等大事。

刘柠

2015年4月28日

于望京西园

目录

辑一 “散”“文”之都

 “散都”东京

 文学之都的气味

辑二 东京文学地图

 上野

 田端

 马□

 池袋

 下北泽

 武藏野(上)

 武藏野(下)

 涩谷·代官山

 杂司谷·鬼子母神

 本乡·小石川(上)

 本乡·小石川(下)

 早稻田·神乐坂(上)

 早稻田·神乐坂(下)

 镰仓文士(上)

 镰仓文士(下)

辑三 神保町散策

 前史·周氏兄弟

 细节·链接

 书肆面面观

 神保町的二楼书店

 古书通信社·《书的杂志》

 古书会馆·神田古本祭

 神保町的周边

 古书祭记

辑四 何谓书香社会

 漫话东瀛书业和书店文化暑

 从“青木真理子现象”看书香社会

附我的“书天堂”——那些逝去的好书店

跋 散步之城,不亦乐乎

序言

序落花时节读华章

樱花又落了。

鲁迅也见过的上野樱花“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而今花下更不缺走向了世界的中国人。有成群结队的游客,他们看花也看人;有留学生聚在“喷云吹雾花无数”的樱树下喝酒,颇有点“痛饮黄龙府”的气势,但因为早没了辫子油光可鉴,即便把脖子扭几扭也安能辨我是老外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一直不明白鲁迅说此话的来由,而刘柠是喜爱东京的。他说:“对我而言,东京则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是我在北京之外,唯一居住、生活逾三年的城市。”有了这句话,不消说,他就得写出东京的好来。他甚至说“本世纪初,哺育了周氏兄弟的神保町书店街,今儿哺育着毛毛”,说得也并非不知深浅。若没有从神保町等处大大小小书店购读的那些书,被书们哺育,恐怕他不会写、也写不来这一本《东京文艺散策》。

大概这个世界上我们中国人最恣意敲打的,非日本莫属。因为有传给它汉字文化的恩德,有被它侵略过的冤屈,还有自以为打败它的骄傲,况且它那么小,有什么呀?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情怀或情结,而今写日本可谓多矣,既有作家论客学者洋洋洒洒地著书立说,又有哈日反日以及貌似广场舞大妈的各色人等在网上畅所欲言,但我偏爱读这个昵称毛毛的刘柠。说老实话,本人有点古,不喜欢当下人们自以为有趣的怪词流行语,可他很爱用,我却不反感,因为他自有一份真诚在其中。嘱我作序,畏之如虎也不能峻拒或婉拒,只好树起“一升瓶”清酒,先浮几大白,这才有了点“笔秃幸趁酒熟时”的意思(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闭门三日了何事,题图祝寿谀人诗;双文单笔记序偈,笔秃幸趁酒熟时)。况且“屡读屡叫绝,辄打案浮一大白”,也得备好酒。

刘柠不止于读书,还走路。在我的印象里,旅游是远行,去哪里看看什么,很有点隆重,而散步多是在近处走走,优哉游哉,却更带有思考的形象。刘柠是思考者。即便在文艺中散步,思考也油然超出文艺的范畴。每次见到他,我都不禁想起黄遵宪的诗句。那是1877年,距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还有十多年的近代化时间,黄遵宪随所谓两千年友好以来头一遭驻日的使团渡海,数日后写下“此土此民成此国,有人尽日倚栏思”,所思当然是吾土吾民及吾国。百余年过去,又有刘柠倚栏思,或许是“东方的悲哀”罢。

所谓“散步”,文学的或文艺的,日本这类散文很发达。早在1951年野田宇太郎就开始在废墟的东京散起步来,探访作家的足迹、作品的舞台,题为“新东京文学散步”。起初叫“文学性散步”,似乎太硬性,干脆就叫做“文学散步”。有人不愿用“旧日军”的说法,因为战败后日本只有自卫队,没有军队,没有现任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公言的“我军”,所以无所谓新旧。野田的文学散步有别于永井荷风的“东京散策”。永井趿拉着木屐在东京四下里寻找的是惜乎逝去的江户,而野田要发现“新东京”,发现希望。他记述与东京有关的文学遗迹,但笔下的东京面貌是现实的。《新东京文学散步》(续写东京,结集为《东京文学散步》)畅销,于是他继续走下去,走遍日本,1977年出版《野田宇太郎文学散步》,有二十四卷之多。

文学有迹可寻,或许日本文学是世界上最可以画出地图来的文学。这可能与日本文学最为独特的“描写真实”的私小说有关。倘若只敢把场景设定在临江市靠山屯之类,以免对号入座,读了也无从寻访。刘柠去“首都圈”(东京及其周边)寻访了,背着双肩包,和一肚子学识,寻访文学,寻访文艺。永井荷风的东京,以及新井一二三的中央线,福田和也的各种黄昏,早已是他们感情记忆中的往昔风景,我们看不到,似乎也无须再替他们演义。刘柠说:“时光倏忽,一晃小二十年过去了。过去因工作的关系,隔三差五飞来飞去,直飞到令人反胃的外埠城市,如今都成了渐行渐远、温暖醇美的回忆。正如我已不复是昨日之我,那些城市的变貌也早已溢出了我的想象。好也好,坏也好,这就是现实,只能接受。”那么,他的散步要“散”出些什么来呢?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到外国散步,自然是睁着一双比较的眼睛,外界的日本与内心的祖国在眼中交映,有重影,有错位,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思考,明白人自能会心一笑。

……

所以,从未感受过刘柠那种错失一本书而化作冰雕的遗憾,或者淘到书之后喝酒去的心满意足。他酷爱日本啤酒。写道:“从靖国通到水道桥,是一个上行坡道,所访书肆既多,肩扛手拎,是真正的‘北上’。春秋还好,冬夏的话,则异常艰辛。每每好不容易挨到水道桥车站西口时,我都会有虚脱感。此时的唯一选择,便是踅进车站后面的小巷中,到那间狭长的、灯光昏暗、墙上贴满了明治大正年间老海报的Retro(法语,复古的,怀旧的)调居酒屋喝上一杯。端一扎连玻璃容器都被冰镇得挂着白霜的生啤酒,边低头在膝头摩挲刚买来的旧书的感觉,几乎是感官性的。”每次远远看见他负重走过来的模样我都忍俊不禁,和他欢聚的老地方是同胞开的酒馆,可以放声说中国话,可以喝他带来的烈酒,听他讲见闻,教我们这些久居日本的人也耳目一新。真心希望他坚持散步,往深里说,这是迈开双脚的文学研究,而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他写出的是富有知识性的散文,况且总是跟读者站在一边。对东京叫好,并大谈它为什么好,那是写论文;不叫好,却让读者不由地叫好,才是好散文。

和刘柠有赏花之约,惜乎今年又错过时节,花开了,又落了。花期短,太容易错过。一位日本朋友年年岁岁忙工作,顾不上出门看花,岁岁年年想起来就骂一声“早泄”。不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每当看见上野等处的樱花开得风起云涌,我总会想起鲁迅的话,也想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是我被打上的时代烙印。即便其他人,领导新时代的也罢,嘲讽任何时代的也罢,身上的时代烙印是去不掉的。刘柠与我不同代,我已落后于他。这部书稿里的文章以前零散读过些,现在他整理成集,并赐我以重读的机会,聊补以前未见全豹之憾。但我真不会作序,佛头着粪是不可避免的了。赶上了落花时节,伏案又想起一句“落花时节读华章”,以此为题,恐怕刘柠就只有苦笑了。好在鸟儿落在佛头上,着粪,佛依然微笑着。我想,刘柠即使不“点上一枝烟”,也要“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以前为刘柠的大作《穿越想像的异邦——布衣日本散论》写过几句话,这是我对他的“定评”,曰:

不是小说家的浪漫游记,不是近乎钻牛角尖的学者论文,其特色有三:布衣的立场,散文的广度,穿越了想像的真知灼见。没有国人谈日本所惯见的幸灾乐祸、嬉皮笑脸.对世态人情的关注是热诚的,对政经及政策的批评充满了善意。他,自称一布衣,走笔非游戏;不忘所来路,更为友邦计;立言有根本,眼界宽无际;穿越想象处,四海皆兄弟。

李长声

2015年落花时节

于浦安

内容推荐

《东京文艺散策(精)》是日本文学爱好者游走东京的文学地图。作者刘柠旅居日本十余年,笔下的东京更接地气,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指南类书籍旁观旅游般的指点介绍,使读者有一种置身其间的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漫步于东京的街巷,探访一间间书店、一处处文豪旧居,体味与文学相关的种种逸闻趣事。

编辑推荐

刘柠编著的《东京文艺散策(精)》介绍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吵闹又繁华的东京怎么都算不上是个适合散步的城市。不过稍微花点时间探索东京街头,就会发现这座巨大的都市在某些时候确实很像一座让人迷失的森林,隐藏着许多让人惊喜的角落,比如一方古朴的神社,或是一条少有人到的小径,甚至是在距离闹市几步之遥的街区里藏着的一串小店。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们总会莫名游荡在这座城里,就如《挪威的森林》的主人公渡边所说,“我们差不多就是一个劲地在街上走。值得庆幸的是,东京街头很大,怎么走都走不完。”

打开地图,找个小街区,来一场繁华之外的东京散策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京文艺散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17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201530924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7
15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