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年北邙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人的灵魂归宿在哪里?缥缈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为什么千年北邙几无卧牛之地?司卫平著的《千年北邙》以写实手法从不同侧面对“葬在北邙”做了剖析式的解读,以韩国人千年不变的“北邙情结”,对北邙这个中国文化的“中土”是怎样成为魂灵天堂,做了最深刻的全纪录。

内容推荐

唐代诗人王建在《北邙行》中写道:“北邙山头不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的北邙山是中国人终极归宿的代名词。邙山上的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邙山上的墓葬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唯一的墓葬文化实物“标本”。这对那些浩如烟海的史书,无疑是最好的佐证和补充。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远在洛阳千里之外的韩国人,对北邙也有一种向往、追思之情感。这又是为何呢?阅读司卫平著的《千年北邙》,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引发思古幽情,感受千年北邙的内涵和厚重……

目录

韩国人的北邙情结

曾经的石破天惊

东周王陵之殇

安绥神性的山

北邙上的华夏第一王陵

归葬北邙的天下第一名相

变更的东周王陵区

吕不韦北邙安魂

北邙教父——“刘秀坟儿”

北邙上的东汉第一大家族

东汉的天堂

东汉的掘墓人

深藏不露的是西晋吗

北邙上的昨日黄花

北魏洛阳大投诚

北邙上的魂灵掮客

隋唐大成——丧、葬、祭

死者的志与活人的诗

大隋的悲和大唐的惨

想葬北邙

“葬在北邙”的疑团和答案

结语

附录

试读章节

如果洛阳是他们的故乡,用如此悲哀的歌曲来慰藉亡者的灵魂。希望将自己的灵魂寄托在这歌声中跨过高山、越过大河。到达遥远的洛阳北邙山上,这不但无可非议,还让人感到亲切。可他们偏偏本地人,又是在自己的家乡死去,却是希望让自己的魂灵归往遥远的北邙,这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难道洛阳北邙上是有着一种什么值得寄托的情结.以至于人可以超越家乡和亲族的情感。并孜孜以求吗!

这是绝对可能的,因为这样的传统在韩国一直留传至今,已经成了风俗,在安葬亡者的丧舆出门时,还要唱着这首古老的丧歌。表达他们对死去亲人的哀思,以安慰亡者的灵魂。甚至韩国人在谈起某人死去的时候,不说是死,而是说“去北亡口了”,倒是跟洛阳街头巷里的人谈起谁死去时的说辞一模一样!

韩国还有一曲流传很广的民歌,翻译成汉语,歌词的意思是:“洛阳城十里墟,古墓高高低低,英雄豪杰几许,绝世佳人谁忆?”这个民歌至今还在传唱,名字就叫《洛阳城十里墟》。看来韩国人很清楚洛阳的北邙是个魂灵集市。那韩国人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情愿舍弃自己生活的家园,让死后的魂灵扎堆到洛阳的北亡口山上来凑热闹呢?我脑子里又闪现出了“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话,韩国人很可能也是冲着这句话,才有了那样的丧歌。这句话是洛阳人挂在嘴边的,但你上互联网看看.才明白这句话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咱们不能不叹服,把这句话演绎得最煽情和最有气氛的却是韩国人!

也许就是因为有了韩国人的渲染,现代的洛阳学者开始质疑这句话。说这句话原来的说法很可能是“生在洛阳,葬在北邙”。从韩国人生时对洛阳的向往,到死时对北邙的向往,还真有些飘忽的玄机值得我去生疑一一也许“生在苏杭,葬在北亡口”这句话是后来人根据“生在洛阳,葬在北邙”演化出来的。学者们这样的质疑只能说是猜测,也许并不准确.但我也这样猜测,在洛阳城繁花似锦的千年间,“苏杭”是什么,人们都还不知道,怎么会希望住在那里?

关于洛阳这个名字,在韩国人那里还能找到许多琐碎。这让作为洛阳人的我汗颜,因为我们自己都已经很不在意这些。洛阳在中国也许就是一个城市,再进一步说就是有点文化的城市或者千年帝都之类。可在韩国人的记忆里,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好像已经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似乎是一种需要用经历、寄托、追求、向往等东西浸淫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是属于文化的,更像我们想象中的韶乐(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正如植物需要水,不仅是为了果实,更主要的是为了生命的灿烂!

总之,我的感受是,韩国人的洛阳情结比洛阳人要浓重.比中国人更浓重!

韩国人是很了不得的,巴掌大的地域,竟自诩为大韩。还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敢拿着中华民族的汉字、端午节、中药和风水术数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申遗,弄得整个华夏大地都哭笑不得。结合这些行为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韩国人在中国人面前,压根就没拿自己当外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中国的也就是他们的。他们可以来中国学习。包括儒学、文学、艺术,甚至是国家体制,只要是为了自己进步.不知道的和他们没有的,都可以学以致用甚至据为已有。韩国人的洛阳情结就是这么一回事,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繁荣、一种先进、一种天堂般的完美.洛阳只是他们为了不懈地追求天堂般的完美而固定下来的代名词.是他们为整个民族树立的座右铭。冷静一想,这怨谁呀,不怨韩国人煞有介事,只怨咱中国人太不当回事。大唐盛世的洛阳咱有过了。咱可以满足.甚至还可以浸淫在那种曾经的陶醉里,再去享受那痛并快乐着的一次次玉碎;韩国人没有,所以韩国人只有去追求!

有时候我倒感觉韩国人很“亲近”,是那种让我们烦恼的“亲近”。我家以前有个邻居,邻居家的小孩经常把我家当他家。

P6-7

序言

邛山上的雪白茫茫的。

这是往年能看到的情景。今年我上邙山的时候,干冷凛冽的寒风刺透了我厚厚的棉衣。喜欢看到的雪不但没下,连一点会下的征兆都没有.于是只好佝偻着身子,萎缩得像个盗墓贼,在坚硬的黄土土徘徊.

我本想找个人做伴的,但在这样的时节,找谁来陪我受冻,谁都会皱着眉头心生抵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情绪饥渴的时候,也许急着需要孤独,也许急着需要快乐,也许急着需要折磨,也许急着需要温暖.但别人是不能理会的,你也不能硬拉上别人去一起感受。此时的我也许就是需要孤独,因为有情绪,一股很浓的情绪催化着我的心。使我急于想走到北邙上,站在山上淌淌流过的寒风里,体味一下魂灵在天寒地冻中瑟瑟发抖的感受!

我上北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对北邙的陌生。谁会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北邙上转悠呢,活着即使是浑浑噩噩,也不想直接去面对死亡.况且是陷落在被浓重的死亡气息笼罩起来的这架山上.这架山现在已经住着遍山漫野的庄稼人,每家的房前屋后都可以找到墓葬。每家的房屋下都能找到白骨,便满不在乎地习以为常了;现在的道路和机场也早把整架山弄得不再寂静,到处都是一片时代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生龙活虎的场面。但这架山还是很少有人喜气洋洋地去踏青,去赏景,去凭吊。我的感觉不知道是否和大家一样,行走在北邙,路边已被挖开的墓坑和未被挖开的大冢像是时时在提醒,这里的每一次行走,都是在魂灵隧道里穿行,,魂灵隧道在这里显得很笔直,你站在生命的这一端,一眼就看到了生命的那一端。隧道也很短暂,就面对面,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对着一片冷冰冰的死亡标本.很容易洞穿和彻悟人生的全部内容!来这里,往往会让人悲凉.也往往会让人失落,即使每个人走上北邙的情绪不同,但结果往往是五味杂陈.很不轻松!你说,谁愿意在沉重的生活之余再来北邙领受一番生命的压抑呢?

但我还是来了,很认真地未了。

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书能让自己明白一些事情,但往往是读着书,就有些更让你不明白的东西冒出来,引诱着你继续读。我就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年北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卫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85197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201503330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