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习录/谦德国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传习录/谦德国学文库》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必读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首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内容推荐

《传习录/谦德国学文库》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附:朱子晚年定论

试读章节

[译文]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等许多內容,都是以“旧本’为准,可是“旧本’大概就是古代儒者所说的,內容上错误较多的那种版本。我刚听说时很吃惊,进而有些怀疑,后来就用尽精丸费尽心思,相互参照比较,又向先生请教。通过悉心求教,才深深领会,先生的学说思想,像水一样清寒,像火一样炽热。这些高深的思想学问即使到百世之后而兴起的圣人也不会怀疑。

先生天资聪慧,却随和平易,不修边幅。人们只见先生年轻时放荡不羁,又曾热衷于诗词文章,沉溺于佛、道两家学说。骤然之间听说先生自创学说,都以为他是标新立异、荒诞不经而不屑深究。他们哪里知道先生在荒芜的南方幽居了三年,于困苦之中修养静思,精一的功夫已超凡入圣,进入精纯中和的境界了。

我朝夕于先生门下亲聆教诲,深知先生之道,接触到它好像很容易,但思量仰望它又愈见其高妙;看起来好像很粗浅,而认真钻研探究起来,又是那么精深;学习掌握的时候好像就在眼前,可是发明完善起来又是那么无穷无尽。跟随先生十多年来,我竟然没能明了先生思想的深奥。

当今的学者,有的仅与先生有一面之交,有的从未听过先生的教诲,有的心中早已怀有轻蔑、愤怒而激动的情绪,没有谈上几句就急于根据传闻臆说,主观臆断,妄加揣度,这样怎么能够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那些跟随先生的学生们,聆听先生的教诲,经常是学到的少而遗漏的多,如同相马时只记得那些马的雌和雄,颜色的黑和黄,而不知道什么马能日行千里一样。所以我把平时听到的教诲全部记录下来,私下里给同学们看,相互考核订正,使之完全符合先生的意愿,以不辜负先生的谆谆教诲。

门人徐爱书

爱问:“‘在亲民’,朱子为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入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毖煽了。”

[译文]徐爱(下文中都用我字代替)问:“朱熹认为《大学》中的‘在亲民’应当当作‘新民’讲,后面一章有‘作新民’的阐述。读起来似乎也有依据。先生却认为应照旧本写作‘亲民’有什么依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中的‘新’字是自新之民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么能作为‘在新民’的根据呢?‘作’字与‘亲’字相对,但不是‘亲’字的意思。

P4-5

序言

《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著作,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在明宪宗成化八年出生,去世于明世宗嘉靖七年,终年57岁。封“新建伯”,谥号“文成”,遗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

王阳明曾经在会稽山阳明洞筑室,所以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生于官宦世家,正值明代中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混乱之际。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其“文事武备”成就了其全能大儒,“儒学第一流人物”。他的政事功绩利在当代,他的学术思想功在千秋。

王阳明被后人称为“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诗礼之家。他自幼聪颖明悟,11岁便随父进京就读,以“读书志在圣贤”为自己的志向。

十几岁时,他便能诗能文。工5岁的时候,游览居庸关、山海关。王阳明少年时期豪迈不羁。他不仅诗文纵横,精于骑射,而且酷好攻战、兵家武事,东汉大将马援是他崇敬、向往的古人。

20岁左右,王阳明举试不第,甚至两次落榜,但他依旧很坦然称:“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青年时期,他泛滥辞章,颇富盛。28岁,王阳明得中二甲进士,观政工部。进士及第之后,他就常常与当时的诗词名家李梦阳、何景明等在文坛竞相驰骋。同时他还非常关心国家边境安危,精究兵法,“每遇宾饮,聚果核,列阵势为戏”,这为他后来的军事功绩奠定了基础。

弘治十二年,王阳明中进士不久,便上书《陈言边务疏》,提出了一套针砭时弊的军事方略。后来,他奉命去审录江北囚狱。

接着他因为病痒告归乡里,这段时间王阳明游览九华山,在绍兴的阳明洞里,访仙问道。第二年,他与道士王思舆密切交往,回到绍兴,就筑室阳明洞,行神仙导引之术。在此期间,他甚至还曾有过“离家远遁”之念,只是碍于对祖母及父亲的挂念,终未能成行。

在政坛上,王阳明以“直节”著称,也就是由于他的直节,得罪了当权宦官刘瑾。王阳明为了疏救被害的忠良,上书15岁的皇帝朱厚照“宥言官,去权奸”,结果,反而被逮捕入狱。

此后不久,王阳明就被贬谪到贵州的瘴疠之地一一龙场驿。龙场地处西南,苗彝杂居,丛棘密布,荒蛮落后。在这种艰难困苦的谪居生活中,他不仅要躬耕自食,而且还要忍受刘瑾走卒的欺凌迫害。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境遇之中,他日夜绝虑忘欲,澄心静守,最终内外合一,胸中洒脱,彻悟格物致知之旨,明白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事物物者误矣”。这就是王阳明有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开始,不久之后,他便授徒讲学,学徒日众,声名远播。

正德五年(15l0年),王阳明贬谪的日期已满,此后他的仕途日渐通达。他先后升江西庐陵知县,南京刑部四川司主事,后又改任北京吏部主事,屡升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鸿胪寺卿等职。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大力推荐王阳明,于是,他被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王阳明一生靖难平乱、建功立业的光辉之路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王阳明江西到任之后,为了平定农民的暴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或者重兵围剿,或者大义招抚。漳州、横水、桶冈等地的流寇与民变先后得到了平定。为了加强行政的管理与统治,王阳明还增设了行政区域。并且建学校、移风俗、改盐法,最终扭转动乱的局面。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建功南赣之后,被受命平叛福建。闻知宁王朱宸濠造反,于是他率领麾下兵将,起义师勤王,同时

……

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可谓三位一体。心理不二、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其名虽三,其体本一。说的皆是灵明不昧的本心、昭然明觉的天理。

三卷《传习录》是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以及友人讲学言论的对话集和书信集的汇编。其中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此书被称为“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然而,王阳明认为“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良、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徐爱《传习录序》)所以他并不赞成弟子们记录师徒对话。他的弟子徐爱也自知“固非先生之所欲”。正是如此,《传习录》上卷(即初刻《传习录》)的刻录印行,非常谨慎,必须通过王阳明本人的审阅。

现在流传的《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和去世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其版本情况大体如下: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自正德七年(1512年)开始,陆续记录下王阳明论学的谈话并编纂成本刊印,取名《传习录》。正德十三年(1518年),另一学生薛侃将徐爱所录残稿及陆澄与他新录的部分一起出版,仍名为《传习录》(即今之上卷)。嘉靖三年(1524年),南大吉命其弟逢吉校刻《续刻传习录》于越,分上下册,上册即《初刻传习录》,下册增收王阳明论学书信若干篇(即今之中卷)。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将陈九川等人所录的《遗言录》加以删削,与他和王畿所录编成《传习续录》出版(即今之下卷)。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钱德洪又增收黄直所录。隆庆六年(1572年),谢廷杰在浙江出版《王文成公全书》,以薛侃所编《传习录》为上卷,以钱德洪增删南大吉所编书信部分的8篇为中卷,以《传>--j续录》为下卷。这就是《王文成公全书》本的《传习录》,是目前最通行的《传习录》版本。

《传>--j录》是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作,蕴含了其主要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做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儒家的内圣之道达大彰。他的《传习录》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品格,同时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也备受青睐。时至今日,该书对这些地区的国家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全面的复兴,阳明心学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礼敬先贤,同心品读,也是我们整理此书的初心。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习录/谦德国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王阳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45790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5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2016266645
中图分类号 B248.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