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城迹(文化乡愁之红色印迹)
内容
编辑推荐

韦鸿宁编著的《寻城迹(文化乡愁之红色印迹)》一书,旨在通过梳理红军在贵阳期间壮怀激烈的战斗,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史事,引导人们去追寻红色集体记忆,寻味贵阳文化中不能忘却的红色乡愁,向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本书通过史料的调查、摘集、梳理,结合实地走访与图片拍摄,以时经事纬的叙事方式,将宏观背景与微观叙事有机融合,将此前零散的史事辑为一册。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缅怀长征在贵阳的故事,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贵阳篇章提供历史的启迪。

内容推荐

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曾三次经过贵阳地区,足迹遍及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白云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清镇市的54个乡镇,都以佯攻贵阳、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地迷惑与“调动”敌军,摆脱强敌的围追堵截,实现了西进的战略转移。

韦鸿宁编著的《寻城迹(文化乡愁之红色印迹)》重点突出故事性,通过资料梳理、调研访谈和图片收集整理等多种形式,挖掘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尤其是在贵阳的行军路线、战斗经历、与沿途老百姓的深情厚谊等历史细节,让读者深入了解红军长征时经过贵阳的历史故事。

目录

开篇

第一章 入筑首战洛旺河

第二章 强渡乌江赢战机

第三章 佯攻息烽宿九庄

第四章 龙兴寺围困守敌

第五章 帮工智取蒙固营

第六章 乌当百宜阻追敌

第七章 青岩狮子山夜战

第八章 攻克沙文敌碉堡

第九章 扎佐重镇争夺战

第十章 鸭池河战斗显神威

附录 红二、红六军团简史

试读章节

入筑首战洛旺河

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依照会议决定的方针,中革军委于12月19日电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积极活动,牵制湘敌和川敌,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红军边走边打,连克贵州剑河、镇远、施秉、黄平、余庆、瓮安等县,不断突破贵州地方军阀的防线,准备渡过乌江天险,进入黔北。兵分三路挺进乌江

红军进入黔东后,贵州军阀王家烈惊恐万状,为防止红军进入遵义、桐梓,决定建立乌江防线,防线主要负责人为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教导师师长、贵州“剿共”后备总指挥侯之担。侯之担将乌江防线分为三段:袁家渡一带为下段,也称左翼防区,由川南边防军第1旅易之全的部队扼守;江界河、孙家渡一线为中段,由教导师第一旅旅长刘翰吾率黔军第一团和第三团扼守;孙家渡至茶山关一线为上段,又称右翼防区,由教导师第2旅第5团扼守。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县猴场(今草塘)召开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战略方针,做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鉴于部队即将通过乌江,跨进十二月十八日政治局会议所预定的新苏区根据地的一部的遵义地带,“立刻准备在川黔边广大地区内转入反攻。主要是和蒋介石主力部队(如薛岳的第二兵团或其他部队)作战,首先消灭他的一部,来彻底粉碎第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按照部署安排,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各军团下达了挺进乌江的命令,决定兵分左、中、右三路军,由瓮安县江界河渡口、余庆县大乌江镇迴龙场渡口和遵义县尚嵇镇茶山关渡口,强渡乌江,进占遵义。

1935年1月2日,右路的红一军团一师在余庆迴龙场强渡乌江,率先突破国民党部队的乌江防线,打开了红军北上遵义的通道。

1935年1月3日,中路军中央军委纵队、一军团二师及五军团,从瓮安县的江界河渡口突破敌人乌江防线,进入遵义。

由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左路军红三军团,则从瓮安的中坪出发,分成两支队伍往开阳行进,一支从中坪向北进军,途经新场,到达开阳县龙坑(今龙水乡);另一支从中坪继续西进,经瓮安的茶店,进人开阳县花梨乡,途经洛旺河、水口、龙坡、清水口等渡口,准备抢渡开阳县境北端的乌江天险茶山关。

洛旺河之役红军入筑第一战

1934年12月31日,红军到达花梨乡时已是晚上,为了防止扰民,当晚他们就睡在苏家寨一带的路边和花梨街上。第二天清晨,当地老百姓起床开门后,惊奇地发现门外路边躺睡着许多拿枪的战士,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来的。

最先到达花梨街上的是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七连的战士。红七连第一排战士就睡在从江西迁居花梨的老乡罗幺皮家院坝里。

罗幺皮祖籍江西,后随父母迁居湖南,又从湖南迁至贵州遵义,再由遵义搬到开阳县花梨乡,在街上开了一个小作坊从事盐水面条和米皮生意,因此,当地人都称他“罗幺皮”。

一排里也有战士是江西人,罗幺皮一听到乡音,就感觉分外亲切。战士们向罗幺皮打听洛旺河西岸敌军的布防情况,罗幺皮给他们详细讲了,他还送给战士们一些馒头、几把面条、一壶酒。罗幺皮对战士们说:“你们去洛旺河要经过岩脚寨,那里的老百姓家里养有狗,为了防止狗叫惊动国民党兵,你们把馒头先丢出去,狗闻到食物就不叫了。面条和酒就送给河边船老大吴大爷,他和我是老交道,最喜欢吃面条喝酒,你们就说是我叫你们来的,他一定会设法帮助你们渡过洛旺河的。”P3-6

序言

不改初衷?继续长征

山河为凭,历史作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长征也使贵州贵阳名扬天下,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中,在贵州地区转战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特别是召开了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创下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曾三次经过贵阳,足迹遍及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白云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清镇市的54个乡镇,以“佯攻贵阳、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迷惑,调虎离山,有效地钳制了敌人,摆脱了强敌的围追堵截,实现了西进的战略转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习党史作出重要指示。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更是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特别编撰《寻城迹——文化乡愁之红色印迹》一书,旨在通过梳理红军在贵阳期间壮怀激烈的战斗,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史事,引导人们去追寻红色集体记忆,寻味贵阳文化中不能忘却的红色乡愁,向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本书通过史料的调查、摘集、梳理,结合实地走访与图片拍摄,以时经事纬的叙事方式,将宏观背景与微观叙事有机融合,将此前零散的史事辑为一册。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缅怀长征在贵阳的故事,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贵阳篇章提供历史的启迪。

长征是与青春和热血融合在一起的,是与高山和大河融合在一起的。对参加此项工作的编撰者,特别是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与其说是完成图书编撰调研,不如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学习,更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和升华。红军当年经过贵阳时走的路都是深山茂林,多数战斗遗址均在两县或三县交界地带,十多天爬山涉水的实地考察,真切地感受了当年红军不屈不挠、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80年沧桑巨变,红军长征的路途和战斗遗址所在地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阳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它是国家创新型中心城市、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是“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本书的编撰获得了省内党史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多彩贵州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熊宗仁先生专门出具专家函,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囿于能力和水平,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给予指正批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城迹(文化乡愁之红色印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韦鸿宁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43806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2016294305
中图分类号 K264.406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8
18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