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内容
编辑推荐

萨本宜编著的《生命因奉献而美丽》皆是作者晚年生活、感情、思考之点滴记录,个人特色鲜明,充满正能量。

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2015年3月8日成立,系“全省首家、全国首创”,旨在组织广大三献志愿者开展三献宣传、组织、登记、解疑、帮扶等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共发展注册会员612人.企业会员12个,累计无偿献血数百人次,献血量超过6位数,献血小板60个治疗量。协会成立2年来募集帮扶资金40余万元。造血干细胞留样已完成入库任务(2016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86人,成功捐献10人。2015年度的10位“最美池州人”中有3位来自三献协会,2016年有2位三献协会志愿者入选“最美池州人”。

内容推荐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为作者萨本宜退休后发表于各地报刊的散文随笔结集,并由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作序。全书文章共计九十余篇,包括《生命因奉献而美丽》《读书令我意气风发》《学一次美国老太》《世上没有完美》《给天堂的母亲发短信》等,有的抒发对于天堂母亲的深切思念,有的表达对远方哥哥姐姐的衷心祝福,有的讲述友情的珍贵与对友情的珍视,还有的渗透自己独特的思考,特别是对阅读与健康的思考。

目录

感悟篇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读书令我意气风发

 以书为镜

 设计未来

 选择

 为之难亦易

 走近冰心

 学一次美国老太

 把杯子放下

 读书治病

 世上没有完美

 话说财富

 交朋友

 读报的乐趣

 认识并抵御忧虑

 骤雨不终日

 尊重与和谐

 微笑是最亲切的语言

 教儿子做人的本领

 每天都重要

 孝心无价

 为生命喝彩

 学习,永远不晚

 把孤独变成享受

 感悟智慧

 拥有青春

 走进农贸市场

 浅议“安乐死”

 阅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老年大学——学习是晚年生活的最好选择

 三献协会·活动风采(一)

抒情篇

 给天堂的母亲发短信

 视频祝寿

 姐姐

 人生能有几回游

 我的人生大学

 夏日的早晨

 那时正年轻

 幸会中国小记者团

 享受春天

 与年轻人交往

 池州晨韵

 震撼心灵的母爱

 贵中校园,我眷恋你

 诚信之美

 梦幻岁月

 沸腾的校园

 小路

 泥巴最神奇

 眷恋老歌

 一幅织锦画

 我深深地敬仰董竹君——看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

 写作是幸福的

 母亲的微笑

 时代楷模郭明义

 写在“世界读书日”之际

 孤独之乐

 爱自己

 甜蜜的晚年生活

 三献协会·活动风采(二)

言论篇

 爱国意味着什么

 喜极而泣

 老年大学与生命质量

 老年人的价值

 老年世界精彩纷呈

 老年人心理当自立

 把健康当“事业”来做的启示

 老人与假币

 关注老年用品与食品

 说说老年人免费乘车

 公德教育从孩子抓起

 依法保障学生休息权利

 焚烧垃圾应禁止

 随地吐痰陋习不容忽视

 痛心愤慨至极

 殡葬陋习扰民何时休

 设立“社区道德点评台”很必要

 手帕与环保

 杂议“医药分家”

 赞池州老人跌倒有人扶

 正确思维促和谐

 读书养心

 有感于“早病是福”

 养老还须靠自己

 写在“世界睡眠日”

 有关“尊严死”

 对“临终关怀”的认识

 新世纪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三献协会·活动风采(三)

后记

试读章节

以书为镜

唐太宗有段名言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以书为镜。读书,能使自己认识过去的我、修正今天的我和塑造明天的我。

一个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我年轻的时候,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光阴无情地蹉跎了,待到退休时,有时间静下来读一些书,咀嚼并享受着别人采撷的累累硕果,心中别有一番滋味。特别是阅读了一些女作家、女新闻工作者写出的一本本好书和一篇篇精彩报道,自己触动很深。我羡慕不已,也试着写了一篇散文投到报社,不想一箭中的。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大,真正的差别是:一个肯干,一个不干。如果我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努力学习,不断笔耕到今天,也一定会有成果的,现在只能看着别人收获果实了。像我这样“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人是不计其数的。由此我想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太重要了,时间是常数,又是变数,善于利用,能把时间“拉长”,安排不当,时间就会“冷缩”。

我立志要修正自己,借助读书开发自己的思想,将对人生的点滴体会和感悟付诸笔端,让年轻一代少受点损失,希望他们更勤奋,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通过不断读书、思考,我的知识库越来越丰富,我之所乐、所恶都变得十分鲜明,从而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我虽退休蜗居家中,但所接触的世界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读书写作过程中,我不断探知人生的真谛,并认识、结交诸多良师益友。

宋代诗人黄山谷曾说:“人如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读书,使我在精神领域内充满智慧与魅力。

设计未来

英国诗人雪莱有句名言:“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我很喜欢这句名言,它教导我: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是辉煌或者是失败,现在再来追忆和懊恼,都是于事无补的,不如着眼未来,正视前方。

如果说,少年的未来是属于父母的,青壮年的未来是属于事业和家庭的,那么老年的未来的确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了。因为我们对社会已尽完了责任,对家庭也摆脱了抚养子女的辛劳,我们拥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高兴做的事,可以去做自己原来无法做的事。但生命毕竟是进入了倒计时,设计未来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我没有五彩缤纷的梦,一切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

有关生命:长寿而健康当然很好,但在人类社会中毕竟是少而又少,这样的好事未必能轮到我。如果长寿而活受罪,给自己和家人背上包袱,给单位和社会增添负担,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趣味,这时我要求“安乐死”。只要条件允许,我要献出遗体作最后的奉献。当然活着的时候,我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放弃每一次享受生活的机会:如外出旅游,集体活动,亲友聚会,品尝美味佳肴,听音乐,读一本好书……我会安排好每一天的膳食,保持营养的平衡,让活着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有意义。

有关求知:“至乐莫若读书”,想让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就离不开读书。我从两个方面来实现求知的目的,一是上老年大学,二是自己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老年大学是我参与社会的一个方面,这里不但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让我重温集体生活的乐趣和友谊的温暖。我订有三份报纸和一份杂志,并持有一个市图书馆借书证,这些是我晚年生活最有价值的精神源泉,它们使我富有知识和智慧。“爬格子”之缘当延续下去,从中认识他人,认识自己,认识真理,升华精神境界。同时,我盼着老年大学开办电脑班,我想学电脑,走进互联网,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有关出书:很多老年朋友劝我出一本书。如今是市场经济,出书要自己出钱,自己销售,我没有这么多的闲钱和精力,我不想为图此虚名而打乱自己的生活秩序。每次走进新华书店,我都被浩瀚的名著所折服、倾倒,更加产生了自知之明的理智,我不会瞎去凑热闹的。但是我会把发表的文字自编成册,给孩子们留作纪念。

我的未来不会是光彩照人的,但很实际,也很有意义。P8-11

序言

一副瘦小的身板,竞蕴蓄着不可思议的激情和满满的正能量。

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还怀揣着青年人的梦想、诗和远方。

萨本宜,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平常的老者,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蓬勃朝气真正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在退休后仍然坚持阅读,毅然拿起笔杆,开始创作投稿,先后在《安徽老年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几百篇文章。如今,池州市三献(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协会将她近三十年的心血之作认真整理,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既是对《慈善法》的献礼,也是对萨本宜女士八十岁生目的祝贺,又是对三献协会所有成员无私奉献的褒扬和激励。

这本书林林总总,计86篇,细细品读,犹如在与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老者直接对话,处处是其对亲情、对友情、对阅读与健康的娓娓道来,特别是她对生命的感悟,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亲情。萨老的亲情牵挂,无时不在,无处不生,既有对天堂母亲的思念:“妈妈,今夜的月亮又大又圆,银光洒满大地,如同您的爱——只有给予,不求索取,此刻,我恳求月光带给您女儿心中的低语”,也有对远方哥哥、姐姐的生日祝福和殷殷惦念。这也许和萨老一家分散生活在全国各地,如南京、福州、昆明、成都、广州、抚顺有关,也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族类亲情有关,但无疑,这类感情是最真挚的、最打动人心的。

关于友情。不论是老年大学的校友,还是过去的同事,抑或与年轻人的交往,萨老都带着一颗善心、一颗学习的心、一颗理解的心,“莫道退休无去处,老年大学好归宿”。她从每一个人身上都汲取了正能量,传播的也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关于阅读与健康。这两方面实际上是合二为一。阅读益智,是健脑健心,而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萨老退休时,身心都处在亚健康状态,正是她的大量有益的阅读,在她的心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她度过了迷茫和困惑,开启了退休后新的人生旅程,欣赏了别样的风景,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关于生命。萨老始终认为,人应当生活得有尊严,不必在死前忍受各种痛苦与折磨,那种没有质量的活着宁可不要。在《生命因奉献而美丽》一文中,萨老坚定地表明了自己唯物主义者的立场,志愿死后捐献遗体服务祖国医学事业。为此,她已经和安徽医科大学签订了捐献协议,还加入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醒人们理性看待生命的终结,号召更多的人加入遗体捐献队伍,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鲜活,丰富人生的意义。

在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中,萨老都带着一颗和善心和责任心,紧紧围绕社会和谐展开讨论,或是对错误现象的透彻批评,或是对爱心举动的高度褒奖,朴实的文字里句句透着其心系社会的满腔热情,真切而生动地诠释了其因奉献而美丽的人生。希望在萨老的带动下,有更多的人参透生命的本质,感悟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齐心协力,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是为序。

后记

用电脑写作,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本书作者萨本宜、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令人敬佩。2003年,她在老年大学学会了五笔打字,从那时起,她就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一篇篇文章,用文字装点自己的“不老梦”,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

萨老是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也是安徽省内最早提出捐献遗体器官的人之一,思想境界之高,令人肃然起敬。为向萨老致敬,也为向全体三献人致敬,三献协会特将萨老的作品集正式出版,由一位三献志愿者讲起,进而推广发展整个三献(无偿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角膜)事业!

本书受萨老委托出版,能得到她的信任三献协会深感荣幸。她在授权书中写道:感谢三献协会为我实现了出书梦想,本书如有收益,理所当然由三献协会用于慈善事业。我们一定不负所托,竭尽全力!

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5年3月8日,截至2016年年底,共发展注册会员612人,企业会员12个,累计无偿献血数百人次,献血量超过6位数,献血小板60个治疗量。协会成立2年来募集帮扶资金40余万元,造血干细胞留样已完成入库任务(2016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86人,成功捐献10人。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度的10位“最美池州人”中有3位来自三献协会;2016年,有2位三献协会志愿者入选“最美池州人”。

为这些数据做出贡献的,除了全体三献人,还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众人拾柴火焰高,三献协会凝聚众人,创造更多生命奇迹。就像白血病少女姚莹莹,与她同一病房的人相继离世,她却成功移植造血干细胞,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有人说,这都是三献协会为她举办的慈善义卖和慈善晚会带来了旺盛人气,改变了命运。我们更愿意相信,是众人“爱与奉献”的力量,感动了上苍,给生命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带着对三献志愿者的敬意和关怀,2017年春节前夕,池州市副市长贾碹与三献协会会长杨世忠一同看望慰问萨老,老人精神矍铄,众人相谈甚欢。感谢市领导对三献事业的关怀和认可,也感谢萨老在耄耋之年依然心系三献事业。

本书得以出版,萨老委托三献协会向大家深表感谢,尤其要感谢安徽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青为本书题词,池州市副市长贾碹为本书作序,另外,还要感谢池州汇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王伟先生、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池州市红十字会、池州市财政局、池州市民政局、齐山土菜馆、西一楼、纵横房产、文江面馆、弘佑文化、东至县金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池州市汇天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百事通广告、安徽亿川会计师事务所、池州颐鸿斋文化艺术传播公司饶颐先生、池州姚满霞口腔诊所、汪胜水先生、龙腾先生、王宏权先生等的大力支持。  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

2017年3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萨本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032844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703621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