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本宜编著的《生命因奉献而美丽》皆是作者晚年生活、感情、思考之点滴记录,个人特色鲜明,充满正能量。
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2015年3月8日成立,系“全省首家、全国首创”,旨在组织广大三献志愿者开展三献宣传、组织、登记、解疑、帮扶等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共发展注册会员612人.企业会员12个,累计无偿献血数百人次,献血量超过6位数,献血小板60个治疗量。协会成立2年来募集帮扶资金40余万元。造血干细胞留样已完成入库任务(2016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86人,成功捐献10人。2015年度的10位“最美池州人”中有3位来自三献协会,2016年有2位三献协会志愿者入选“最美池州人”。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为作者萨本宜退休后发表于各地报刊的散文随笔结集,并由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作序。全书文章共计九十余篇,包括《生命因奉献而美丽》《读书令我意气风发》《学一次美国老太》《世上没有完美》《给天堂的母亲发短信》等,有的抒发对于天堂母亲的深切思念,有的表达对远方哥哥姐姐的衷心祝福,有的讲述友情的珍贵与对友情的珍视,还有的渗透自己独特的思考,特别是对阅读与健康的思考。
以书为镜
唐太宗有段名言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以书为镜。读书,能使自己认识过去的我、修正今天的我和塑造明天的我。
一个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我年轻的时候,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光阴无情地蹉跎了,待到退休时,有时间静下来读一些书,咀嚼并享受着别人采撷的累累硕果,心中别有一番滋味。特别是阅读了一些女作家、女新闻工作者写出的一本本好书和一篇篇精彩报道,自己触动很深。我羡慕不已,也试着写了一篇散文投到报社,不想一箭中的。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大,真正的差别是:一个肯干,一个不干。如果我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努力学习,不断笔耕到今天,也一定会有成果的,现在只能看着别人收获果实了。像我这样“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人是不计其数的。由此我想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太重要了,时间是常数,又是变数,善于利用,能把时间“拉长”,安排不当,时间就会“冷缩”。
我立志要修正自己,借助读书开发自己的思想,将对人生的点滴体会和感悟付诸笔端,让年轻一代少受点损失,希望他们更勤奋,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通过不断读书、思考,我的知识库越来越丰富,我之所乐、所恶都变得十分鲜明,从而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我虽退休蜗居家中,但所接触的世界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读书写作过程中,我不断探知人生的真谛,并认识、结交诸多良师益友。
宋代诗人黄山谷曾说:“人如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读书,使我在精神领域内充满智慧与魅力。
设计未来
英国诗人雪莱有句名言:“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我很喜欢这句名言,它教导我: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是辉煌或者是失败,现在再来追忆和懊恼,都是于事无补的,不如着眼未来,正视前方。
如果说,少年的未来是属于父母的,青壮年的未来是属于事业和家庭的,那么老年的未来的确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了。因为我们对社会已尽完了责任,对家庭也摆脱了抚养子女的辛劳,我们拥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高兴做的事,可以去做自己原来无法做的事。但生命毕竟是进入了倒计时,设计未来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我没有五彩缤纷的梦,一切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
有关生命:长寿而健康当然很好,但在人类社会中毕竟是少而又少,这样的好事未必能轮到我。如果长寿而活受罪,给自己和家人背上包袱,给单位和社会增添负担,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趣味,这时我要求“安乐死”。只要条件允许,我要献出遗体作最后的奉献。当然活着的时候,我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放弃每一次享受生活的机会:如外出旅游,集体活动,亲友聚会,品尝美味佳肴,听音乐,读一本好书……我会安排好每一天的膳食,保持营养的平衡,让活着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有意义。
有关求知:“至乐莫若读书”,想让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就离不开读书。我从两个方面来实现求知的目的,一是上老年大学,二是自己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老年大学是我参与社会的一个方面,这里不但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让我重温集体生活的乐趣和友谊的温暖。我订有三份报纸和一份杂志,并持有一个市图书馆借书证,这些是我晚年生活最有价值的精神源泉,它们使我富有知识和智慧。“爬格子”之缘当延续下去,从中认识他人,认识自己,认识真理,升华精神境界。同时,我盼着老年大学开办电脑班,我想学电脑,走进互联网,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有关出书:很多老年朋友劝我出一本书。如今是市场经济,出书要自己出钱,自己销售,我没有这么多的闲钱和精力,我不想为图此虚名而打乱自己的生活秩序。每次走进新华书店,我都被浩瀚的名著所折服、倾倒,更加产生了自知之明的理智,我不会瞎去凑热闹的。但是我会把发表的文字自编成册,给孩子们留作纪念。
我的未来不会是光彩照人的,但很实际,也很有意义。P8-11
一副瘦小的身板,竞蕴蓄着不可思议的激情和满满的正能量。
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还怀揣着青年人的梦想、诗和远方。
萨本宜,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平常的老者,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蓬勃朝气真正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在退休后仍然坚持阅读,毅然拿起笔杆,开始创作投稿,先后在《安徽老年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几百篇文章。如今,池州市三献(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协会将她近三十年的心血之作认真整理,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既是对《慈善法》的献礼,也是对萨本宜女士八十岁生目的祝贺,又是对三献协会所有成员无私奉献的褒扬和激励。
这本书林林总总,计86篇,细细品读,犹如在与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老者直接对话,处处是其对亲情、对友情、对阅读与健康的娓娓道来,特别是她对生命的感悟,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亲情。萨老的亲情牵挂,无时不在,无处不生,既有对天堂母亲的思念:“妈妈,今夜的月亮又大又圆,银光洒满大地,如同您的爱——只有给予,不求索取,此刻,我恳求月光带给您女儿心中的低语”,也有对远方哥哥、姐姐的生日祝福和殷殷惦念。这也许和萨老一家分散生活在全国各地,如南京、福州、昆明、成都、广州、抚顺有关,也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族类亲情有关,但无疑,这类感情是最真挚的、最打动人心的。
关于友情。不论是老年大学的校友,还是过去的同事,抑或与年轻人的交往,萨老都带着一颗善心、一颗学习的心、一颗理解的心,“莫道退休无去处,老年大学好归宿”。她从每一个人身上都汲取了正能量,传播的也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关于阅读与健康。这两方面实际上是合二为一。阅读益智,是健脑健心,而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萨老退休时,身心都处在亚健康状态,正是她的大量有益的阅读,在她的心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她度过了迷茫和困惑,开启了退休后新的人生旅程,欣赏了别样的风景,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关于生命。萨老始终认为,人应当生活得有尊严,不必在死前忍受各种痛苦与折磨,那种没有质量的活着宁可不要。在《生命因奉献而美丽》一文中,萨老坚定地表明了自己唯物主义者的立场,志愿死后捐献遗体服务祖国医学事业。为此,她已经和安徽医科大学签订了捐献协议,还加入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醒人们理性看待生命的终结,号召更多的人加入遗体捐献队伍,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鲜活,丰富人生的意义。
在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中,萨老都带着一颗和善心和责任心,紧紧围绕社会和谐展开讨论,或是对错误现象的透彻批评,或是对爱心举动的高度褒奖,朴实的文字里句句透着其心系社会的满腔热情,真切而生动地诠释了其因奉献而美丽的人生。希望在萨老的带动下,有更多的人参透生命的本质,感悟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齐心协力,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是为序。
用电脑写作,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本书作者萨本宜、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令人敬佩。2003年,她在老年大学学会了五笔打字,从那时起,她就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一篇篇文章,用文字装点自己的“不老梦”,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
萨老是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也是安徽省内最早提出捐献遗体器官的人之一,思想境界之高,令人肃然起敬。为向萨老致敬,也为向全体三献人致敬,三献协会特将萨老的作品集正式出版,由一位三献志愿者讲起,进而推广发展整个三献(无偿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角膜)事业!
本书受萨老委托出版,能得到她的信任三献协会深感荣幸。她在授权书中写道:感谢三献协会为我实现了出书梦想,本书如有收益,理所当然由三献协会用于慈善事业。我们一定不负所托,竭尽全力!
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5年3月8日,截至2016年年底,共发展注册会员612人,企业会员12个,累计无偿献血数百人次,献血量超过6位数,献血小板60个治疗量。协会成立2年来募集帮扶资金40余万元,造血干细胞留样已完成入库任务(2016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86人,成功捐献10人。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度的10位“最美池州人”中有3位来自三献协会;2016年,有2位三献协会志愿者入选“最美池州人”。
为这些数据做出贡献的,除了全体三献人,还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众人拾柴火焰高,三献协会凝聚众人,创造更多生命奇迹。就像白血病少女姚莹莹,与她同一病房的人相继离世,她却成功移植造血干细胞,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有人说,这都是三献协会为她举办的慈善义卖和慈善晚会带来了旺盛人气,改变了命运。我们更愿意相信,是众人“爱与奉献”的力量,感动了上苍,给生命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带着对三献志愿者的敬意和关怀,2017年春节前夕,池州市副市长贾碹与三献协会会长杨世忠一同看望慰问萨老,老人精神矍铄,众人相谈甚欢。感谢市领导对三献事业的关怀和认可,也感谢萨老在耄耋之年依然心系三献事业。
本书得以出版,萨老委托三献协会向大家深表感谢,尤其要感谢安徽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青为本书题词,池州市副市长贾碹为本书作序,另外,还要感谢池州汇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王伟先生、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池州市红十字会、池州市财政局、池州市民政局、齐山土菜馆、西一楼、纵横房产、文江面馆、弘佑文化、东至县金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池州市汇天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百事通广告、安徽亿川会计师事务所、池州颐鸿斋文化艺术传播公司饶颐先生、池州姚满霞口腔诊所、汪胜水先生、龙腾先生、王宏权先生等的大力支持。 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
2017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