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代先锋(4)/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韩祜生主编的《历史丰碑》中的这100个鲜活而富有热度的生命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楷模的代表。他们坚守着伟大的信念,执著于崇高且朴素的理想,担当着社会的责任,保守着心中那份最纯的爱。他们之中,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也有“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劳动模范;有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科学家,也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也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青年楷模。从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到开创中国解析数论等研究先河的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

《历史丰碑(4)》旨在通过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内容推荐

韩祜生主编的《历史丰碑》的目的是传承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学英雄,做模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建功立业。

《历史丰碑(4)》讲述了:为居民群众解难的居委会主任“小巷总理”——谭竹青;爱国拥军支持丈夫献身国防的好军嫂——韩素云;把满腔忠诚倾注于公安事业的“群众的贴心人”——邱娥国;人民群众信赖的“铁”法官——谭彦;当代石油战线上的青年知识分子典范——秦文贵;人民忠诚卫士——方红霄;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吴登云;扎根边疆的“马背医生”——李梦桃;港口工人的技能英雄——孔祥瑞;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王顺友;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张云泉等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

目录

为居民群众解难的居委会主任“小巷总理”——谭竹青

爱国拥军支持丈夫献身国防的好军嫂——韩素云

把满腔忠诚倾注于公安事业的“群众的贴心人”——邱娥国

人民群众信赖的“铁”法官——谭彦

当代石油战线上的青年知识分子典范——秦文贵

人民忠诚卫士——方红霄

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吴登云

扎根边疆的“马背医生”——李梦桃

港口工人的技能英雄——孔祥瑞

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王顺友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张云泉

抗击非典的永远的白衣战士——叶欣

筑起绿色屏障的大漠赤子——王有德

废墟中挺起的脊梁——达吾提·阿西木

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诠释公正的当代女法官——宋鱼水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许振超

藏族人民的好“门巴”——李素芝

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

琴心剑胆“女包公”——任长霞

后记

试读章节

爱国拥军支持丈夫献身国防的好军嫂

——韩素云

韩素云(1961— ),山东梁山人。她鼓励未婚夫参军,并毅然挑起了九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她对丈夫倪效武能安心在部队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在诸如倪效武考军校、毕业去向等方面,也都表现了非同寻常的见识。她积劳成疾,在腿病治好后,先后被安排到广西凭祥市财政局、南宁市财政局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韩素云,山东省梁山县南旺镇十里闸东村人。初中毕业后,韩素云和其他当地女孩子一样,开始在家务农。1983年初,韩素云与倪效武定了婚。

1983年10月,广西边防部队到梁山征兵,倪效武想参军,但倪效武一家祖孙三代九口人,多人已患病:80多岁的奶奶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父亲得了慢性阑尾炎,母亲有神经性官能症,哥哥在100多里外的矿上做工很少回家,嫂子身体虚弱干不了重活,弟弟双目几乎失明,还有一对双胞胎妹妹正在读小学。

当倪效武有些犹豫的时候,韩素云鼓励他去参军。在韩素云心目中,当解放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1983年年底,倪效武参军到了边防。在倪效武走后,韩素云经常去看望老人,农忙时帮着种地、收割。她想,没有人操持这个家,倪效武就不可能安心在部队好好干。于是,她不顾别人议论,搬到了倪效武家住。就这样,韩素云挑起了这个九口之家的生活重担。

倪效武参军后,心里经常惦记着家里。为了能让倪效武安心待在部队,韩素云经常给他写信,每次都报平安。她曾在信中说:“你能在法卡山英雄部队当兵,是你的福分,我也光荣。你要像英雄那样干出个样子来。家里的事你不要操心,有我顶着!”也许,这也算是他们那一代青年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特有的一种浪漫生活的开端吧。

1985年,当兵两年的倪效武遇到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连里推荐他报考军校。想到家里的难处,倪效武再一次犹豫了。韩素云得知后,不仅非常支持他报考,还给倪效武寄去了自己辛勤劳动积攒的150元钱,让他买复习资料。这一年,倪效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桂林陆军学院。

1987年夏天,倪效武就要毕业了,学校准备留他当教员。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很快向组织提交了要求去广西边防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我人伍后一直在边防,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对那里充满了感情。艰苦的地方总得有人守卫。我决心重返边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韩素云写信表示支持,说:“艰苦的地方能摔打人,你的选择没有错。”

为照顾好老人,每天天刚蒙蒙亮,韩素云就起床了。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3碗鸡蛋汤,一碗一碗地端到倪效武的奶奶和爹、娘的床头。那时,倪效武的奶奶的病时好时坏,病重时大小便都在床上。韩素云把奶奶的事全包了下来,从不喊累喊苦。

韩素云任劳任怨,做着家里所有的苦活、累活,即使身怀六甲,也硬撑着把病逝的奶奶送上山安葬,而不愿召回丈夫,让他分心。

倪效武家有12亩责任田。为种好地,韩素云常常带上干粮,在棉田麦地里一干就是一天。那几年,韩素云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挣来的钱,除了给3位老人抓药治病和补贴家用,还攒下4000多元钱,全部用来筹备建房材料。村里人听说她这个没过门的媳妇要盖新房,纷纷来帮忙。韩素云用自己多年劳动的心血,为倪家盖了两间新瓦房。就这样,韩素云在倪家住了3年多,直到1988年2月倪效武回家探亲,才得以与已过门3年多的姑娘正式办了婚事。

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韩素云患上了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

1989年夏天,韩素云感到大腿有时像针扎一样疼痛,两条腿总是弯不下去。开始,她并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不料,疼痛一天比一天厉害,有时晚上痛得睡不着觉。她一直瞒着倪效武,在3年多的时间里,她吃了30多瓶止痛片,硬是挺着。

1992年春天,韩素云带着女儿到麦田里套种棉花。干着干着,觉得两条腿像木头一样不听使唤,一下子倒在麦田里,吓得女儿哇哇直哭。

不久,韩素云接到倪效武的信,让她火速到部队检查治疗。在家人的劝说下,她到部队检查治疗,才发现得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

倪效武带着韩素云先后到南宁、郑州、济南的7家大医院求医。为给韩素云治病,倪效武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欠了2000多元的债。倪效武东奔西走,韩素云想,再治下去这个家可就垮了……

正当韩素云对治好腿病有些丧失信心的时候,倪效武所在部队的战友闻讯后,被她无私的精神所打动。1993年底,倪效武所在的教导队官兵自发组织了一个捐款活动。

倪效武所在部队机关的战友,将韩素云的情况和官兵献爱心的动人故事,写了一篇报道,先后在《广西日报》《羊城晚报》上发表。这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引出无数好心人向韩素云伸出救援之手。

1994年元旦刚过,韩素云收到来自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给她无偿治疗的来信。1994年1月21日,《羊城晚报》刊登了韩素云抵达广州接受治疗的报道——《广州,洒满爱心》。一股爱的热潮涌来……广东、广西、山东三省区人民自发给她捐款有27万多元。

1994年1月,韩素云在广州的手术非常成功。27天后,她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各方的关怀下,韩素云迅速恢复健康,左侧的股骨头术后生长良好,右侧坏死的股骨服用中草药后,也逐渐“复活”,无须再动手术了。

1995年1月5日,韩素云作为“爱国拥军先进集体报告团”的主要成员,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的亲切会见,陈慕华称赞她是新时代妇女的楷模。1995年1月7日上午,国防大学大礼堂。百名将军在这里聆听了好军嫂韩素云的报告。春节前夕,韩素云和倪效武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作了9场报告,她爱国拥军的模范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家喻户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从此,中国军人的妻子有了“军嫂”这一亲切而受人尊敬的称呼,国家对随军家属的安置政策更加完善,一大批“韩素云式”的好军嫂也应运而生。韩素云和她的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

韩素云曾被评为全国、广西、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济宁“爱国拥军模范”,被誉为“好军嫂”。1994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模范军属”称号。1995年1月被授予山东省首届“关心国防建设新闻人物”称号。1995年2月当选为“广西十大女杰”之一。1995年3月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优秀军人妻子”荣誉称号和二级英模奖章。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韩素云还曾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2月,韩素云到广西凭祥工作,成为凭祥市夏石镇财政所正式职工,同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95年5月,她到广西凭祥市财政局工作,1996年5月起任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3月,韩素云随军被安排到南宁市财政局工作,负责发放财政票据。

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妻子到全国人民爱戴的好军嫂,从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到一位国家干部,韩素云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转型。

韩素云爱国为民、勤劳善良、甘于奉献的本色,丝毫未变。

1997年,韩素云刚刚调到南宁市财政局,因为她的名气,一些同事对她有些敬畏,但没想到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她一点架子都没有。

单位里多了一个大劳模,这件事究竟麻烦大,还是好处大?“她从来不麻烦组织。”这是她的“顶头上司”黄圣俭科长对她的评价。

在南宁工作12年,韩素云从来没有开口向领导提过任何要求。

由于腿脚不便,她至今穿袜子还得女儿帮忙。然而无论刮风下雨,她都按时上班,从来没有迟到早退。

P10-13

序言

新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是一幅和平建设的壮丽画卷,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灿如星汉。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举不胜举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散发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英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道德的楷模。

楷模是盛开在民族精神家园的鲜花,四季飘香,永不凋谢;楷模是时代高扬的旗帜,永远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根据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辉事迹,我们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目的是传承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学英雄,做模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建功立业。

这100个鲜活而富有热度的生命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楷模的代表。他们坚守着伟大的信念,执著于崇高且朴素的理想,担当着社会的责任,保守着心中那份最纯的爱。他们之中,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也有“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劳动模范;有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科学家,也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也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青年楷模。从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到开创中国解析数论等研究先河的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他们是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重大贡献的各行各业杰出代表,他们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名副其实的时代先锋,是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拥有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这些美德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

他们立足平凡,但不简单;他们坚守信念,追求理想。他们所做的,并不高难,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他们的人生,是那么朴实无华,却能引起人们长久的赞叹。从他们身上,我们感觉到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立足本职,忠于职守,时时勤勉地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服务,而无论事情的巨细。他们的故事是那么平淡无奇,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发现,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充满爱的、平和的心,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芒。他们的坚韧、毅力、爱心、无私谱写了新世纪的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弘扬他们事迹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简单地去模仿,而是应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理想、信念、。责任、真诚、爱心、执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中尽职尽责;当遇到困境时,坦然面对;在获得成功时,不骄不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援助之手。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求点点滴滴,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平常自然,就像这些“平凡”的人们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本丛书旨在通过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让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广为传颂,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丰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加深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认同,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解读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劳动成果,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3月

后记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

“双百”评选活动为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种讲人物、讲历史,而且见思想、见精神、全面展示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活动是一次震撼心魂的回顾,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由此激发了我策划出版《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的热情,丛书中的这些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不仅感动了几代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宣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或许他们身处的年代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那种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激励着我从少年一路走到中年,成为我行为处事的镜子,规范着我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坚定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他们的精神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发掘、弘扬和光大他们这种不朽的精神。所有这些坚定了我策划出版该丛书的信心。通过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要颂扬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弘扬他们崇高精神的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那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夺胜利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使之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良好的价值导向,一种有效的示范带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引航灯,矗立在人类社会前行的路上。为了真切地展示英雄们的壮举,在选题策划时我多方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感动。在书稿完成初审时,我多次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他们那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忘我的牺牲精神使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洗礼,又受到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本丛书的成功出版是与出版社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为本丛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才使得其更加完善。同时,在本丛书策划和编写过程中,特别得到了崔义中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丛书策划编辑

2012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代先锋(4)/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祜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235133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