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与世界的距离
内容
试读章节

窗外是迷茫得甚至有些颓废的春天。悬浮在空中的沙尘与烟雾让这座城市像封存了多年的老照片,显得无比沧桑,整座城市仿佛世界初开时一派混沌。国槐、金叶榆、香椿、杨柳挣扎着披上了绿装,却都灰头土脸,老气横秋。大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女士们用各种各样的丝绸将自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好似中东的阿拉伯妇女;男人们则将自己裹进或黑或褐或灰色的风衣夹克里,仿佛二战时期的欧洲间谍。

办公室给我订了五种报纸,四种地方报纸的头条刊登的都是张啸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的消息。当那些大黑的初号字钻进我的眼帘,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就如同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经过漫长的等待,忽然一只兔子径直扑进怀里时的那种空白。结局的不经意到来比刻意努力之后的到来更让人震撼。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预先感受,不知道结局到来后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从那一片空白中清醒过来,我的心有种被撕裂的痛楚。

想及张啸和我一块走进这座城市也正好是二十年。岁月常常以如此的巧合,将人推至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境地。对于张啸来说,二十减去二十等于零,二十加上二十还等于零。在生活中,这种违背数学的结果是经常存在的。到底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确实有什么大手在拨弄安排?从踏进这座城市的那一刻起,张啸绞尽脑汁全力拼搏苦心经营了二十年,换来的却是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思想的二十年深牢大狱的生活。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二十年可以让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可以使一个成熟练达的中年进入日薄西山的老年。二十年后的张啸,该是一个步入花甲之年一头白发的老头儿,想及此,我的心情一片悲凉。

墙壁上的闹钟敲响了,它以时间的形式告诉我该下班了,该回家了,该吃饭了,该午休了,然而,我动都不想动。遇到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总是没有食欲,总会少吃一顿或两顿。我想张啸也是一样,一定没有食欲吧。二十年前那个夏季的一个正午,当我们在县城一中那大红榜上看到我们的名字后,我们就是坐在大街边给骄阳烤炙得发烫的水泥板上,坐过了一个特别需要进食的正午。一大早水米没有沾牙,就从六十里以外翻山越岭赶到县城来,又给皇榜高中这么大的激动揉弄过,我们早饿得前胸贴到后背上去了。而那天我们都很富有,除了父亲给的十块打酒钱,每人还有几块零花钱,完全可以吃到一碗烩羊肉加一个葱花饼,然而,我们就那样坐着,任饥饿咬噬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张啸说:“饥饿能够使一个人更真切地体昧你的幸或不幸。”这话至今还萦绕在我耳边。

电话铃响了,青青问回不回家?我说要赶个材料,你和儿子出去随便吃点吧。我不想让青青这么快就知道这件事。明天青青要到另一个城市进行学术交流,我想还是等她回来再告诉她吧。就在前几天,我们像蜗牛一样驮负着的买房子欠债的沉重大包袱终于在爬行了八年彻底甩掉了,这是普通人生活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以后我们的日子所欠的没有钱了,只有人情。人情是弹性的,我们可以用最真诚的感恩和最长久的时间去偿还。还完最后一笔债,青青说在近期内谁也不许把任何不幸的消息带回家来。我说就是,我们至少要保证一年的好心情,来享受“翻身房奴把歌唱”的轻松与快活。经过“帝王宴”餐饮中心时,我们决定大吃一顿,到了门口,头往里伸了伸,青青就扯着我说回家去做,今天,我一定比特级厨子还优秀。到了现在我才明白,对于我们来说张啸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

我去了“埙屋”。“埙屋”是一个黄泥糊墙的小屋,一个土得掉渣的酒吧,一个最好听埙的地方。那低沉的浑厚的压抑的伤感的音调,缓缓地飘拂着缠绕着,比任何一种乐器都要悠远、久长,没有什么乐器比埙更能排遣人心头郁积的忧伤与悲凉。郁闷、烦恼的时候,我常常到“埙屋”来释放与排遣。“埙屋”还是张啸介绍给我的。忽然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号码陌生,我问你是谁,张啸说我是张啸,你是不是把我删除了。我说把你删除了?他说我的手机号码从你手机中删除了。我说没有啊,怎么会把你删除了,手机显示的不是你的号码。他说这是我的新手机。我很生气地说这有意思吗?没事就挂了。他说中山街开了个“埙屋”,专门吹埙的,有时间你去听听。我说好的。他说有事打电话,关系不用,过期作废。

P1-3

后记

这是继作家社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黑夜长于白天》之后我的第二部中篇小说集,所收录的作品依然是以“农村”或“乡土”为题材的作品。从走上写作之路始,我一直在写农村,虽然混进城市已经二十多年,成了游离于故乡之外的异乡人,在城里生活已有了与故乡生活对等的时光,但总是觉得最熟悉的还是故乡的人、事、生活,而且离开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反而觉得对故乡的理解更为透彻更为成熟,因此我说,离开的人才有故乡。

这几年“乡愁”忽然就热了起来,许多媒体都推出了乡愁之类的节目,像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在中国的乡村社会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当下,乡村的传统基因正在转变,乡村的气息正在流失。当农民像赶花季的蜂群涌进城市,数年间乡村的凋敝衰败令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乡村的凋敝衰败是塌方式的。我想这应该是触动了人们

“乡愁”这根神经的主因吧。

乡愁是什么?每个提起的人都是能写会道的,而在许多人笔下,所谓乡愁,像唐诗宋词一样,像美文一样,但是不可否认,这类“乡愁”中有着一种虚浮的温馨,有着一种伪的意绪,有着一种轻飘飘的忧伤,甚至有着一种怕伤害了故乡的思虑,就像黄昏水一样漫过大地的阳光。似乎故乡只属于记忆,只剩下记忆,像一段过往的旧时光那样恍惚轻远。不错,乡村的母性注定她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胎盘,然而,故乡并没有消失,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它复杂地、艰辛地、残缺地、焦虑地、痛楚地、隐忍地存在着。而农民——这个命定的身份注定他们成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深陷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对于他们来说,活的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无论是挺进城市,还是留守乡村,他们都是卑微的,矛盾、盲目、迷惘、无奈、扭曲、孤独、厌倦。风是沙的路,他们就像一粒粒沙子,一场风就刮得摸不着东南西北了,而别人口气大点,对他们就是一场风。他们在迷离裂变的大变革中用各自的遭际与经历诠释着命运,表达着同质化个体的时代命运感。毋庸置疑的是,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潜伏着一个故乡——卑微而寒凉。因此,我想倘若故乡只剩下一个地名,他们真正就解脱了吗?英国诗人库伯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那么如果故乡只剩下乡愁,那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要知道,乡村是人类社会的根据地,没有哪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让乡村完全消失。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想说轻言故乡,就是一种背叛和遗弃。

卡夫卡这样说:“那些使我们高兴的书,如果需要,我们自己也能写。但我们必须有的是这些书,它们像厄运一样降临我们,让我们深感痛苦,像我们最心爱的人死去,像自杀。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砍碎我们内心的冰海。”从“高兴”这个角度讲,这些作品是让人高兴不起来的。但是,我还会这样写下去。值得欣慰的是写了二三十年,我依然对写“农村”或“乡土”充满激情。

季栋梁

2016年3月

目录

挣扎

招惹

郑元,你好福气

良民李木

劫访

我与世界的距离

后记

内容推荐

《我与世界的距离》是季栋梁的中篇小说集,选入了《挣扎》《招惹》《郑元,你好福气》《良人李木》《劫访》《我与世界的距离》6篇作品。

这些小说主要是以西部农村的底层农民为主角,描写他们生活中的苦难,揭示了生之艰难的同时也深刻刻画了当代底层农民的人性。这些农民有的生活在农村,有的为了改变现状而来到城市。在农村的大都要面对基层官员的压迫而忍气吞声,来到城市的无论男女也大都要对城市的歧视而无可奈何。

编辑推荐

守望当代乡村,关注底层农民。

当农民你赶花季的蜂群涌进城市,数年间乡村的凋敝衰败令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乡村的凋敝衰败是塌方式的。

《我与世界的距离》是“五个一工程”文学奖获得者、2014年中国好书《上庄记》作者季栋梁新作

一部全景式描绘当代西部农村现实的力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与世界的距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季栋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5531
开本 32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602196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