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校长
内容
试读章节

1916年9月1日,在法国潜心工作和求学的蔡元培收到一封电报。电报出于当时教育部总长范源濂之手。范源濂在电报中称,国家形势已趋于平缓,但教育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蔡元培尽快回国,出任北大校长一职,为国家教育事业尽一份力。蔡元培明显能感觉到范源濂在电报中的诚恳,但看完电报的他,心潮起伏,思绪难以平静。

蔡元培虽然是清翰林出身,但很早之前便成为忠诚的革命党人,走上了教育救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蔡元培,为了将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通才硕学,以便以教育救国,来到法国留学。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和吴玉章等人发起了专门为有志青年勤工俭学创造必备条件的勤工俭学会以及华法教育会。在当时,很多留法中国青年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一些人开始接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得到快速成长,其中一些人也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共产党员。留法勤工俭学会在蔡元培的精心创办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他本人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在法国经营的教育事业虽然进行得有声有色,但毕竟是在国外,没有在国内那样切实。现在机会到来了,不得人心的袁世凯倒台了,新的希望和转机正在共和国大地上冉冉升起。虽然北京大学在当时的口碑和名望并不好,但它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的事实不能改变,同时还是由中央政府组建,在全国教育系统中具有特色意义的高等学府。蔡元培敏锐地意识到,北京大学或许是自己施展抱负的基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打算回国接受范源濂的邀请,出任北大校长一职。正是他的这个举动,影响着北大的发展,甚至让中国教育事业也出现转机。

10月2日,蔡元培和吴玉章登上了回国的轮渡,11月8日到达上海。当得知蔡元培即将要出任北大校长的事情上,他的友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很多人建议他不要涉足于北京大学这个是非之地,稍有不慎或许会让自己的名声扫地。但熟知蔡元培性格的孙中山却建议他去北大任职,因为在传播新思想、支持全国性教育事业上,和其他人相比,蔡元培略高一筹。最终,蔡元培在孙中山的寄望和嘱托下决定来北大任职。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坚定的决心,踏上了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有意思的是,蔡元培为了表示整顿北大的决心,说出了流传很久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他到北大就职视事,也从此开始了一生中最为重要且备受瞩目的辉煌时代。

与北大前任校长不同的是,蔡元培是个既有民主作风又有创新精神的校长,从他踏入北大校门的第一刻起,就注定他是个能给北大注入鲜活生机的校长。到校的第一天,校工们便整齐地站在大门口面带微笑地向这位新校长行礼。他改变了前任校长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惯例,向和他行礼的校工脱帽回礼。此后,也经常可以看到他彬彬有礼地向校工还礼的情景。这一件事让学校所有人都对蔡元培肃然起敬。他的这个举动犹如一股劲风一样将封建积习吹得一干二净。同时也说明北大正吹来一股平等、民主的和煦春风。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举动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激荡人心的演说。他针对当时北大在学风上存在的不良风气,提出”拍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提出并阐明的大学的性质,即: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发源地。还指出,大学里的学子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专心术业,而不是谋求官职。突出强调学生就应该把求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当他演说完后,台下的师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蔡元培出任校长没多久,便举办了一次奋发人心的校庆活动。校庆20周年的纪念歌词中,北大师生将蔡元培意欲为春风和春雷,也就是象征生命与希望,这反映出北京大学师生们对蔡元培的欢迎和认同。

P3-5

目录

第一章 “学界泰斗”蔡元培:崇尚自由,树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风

 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彻头彻尾整顿北大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遍及北大

 4.大力扶植社团

 5.支持进步发起的“绝地反击”

 6.蔡元培的傲骨:不做政府任命的校长

第二章 北大“功狗”蒋梦麟:负笈西洋,学贯中西文化

 1.蒋梦麟早年经历

 2.确立教育思想

 3.与北大结缘

 4.有魄力、有担当的豪杰

 5.抗战中的北大

 6.办事高明的“北大功狗”

第三章 “南开之父”张伯苓:转移风俗,创造私立大学神话

 1.“弃武从教”的真实原因

 2.从培训与选拔教员入手

 3.“允公允能”的教育思想

 4.治学精神在校园流淌

 5.成为南开大学的精神符号

 6.张伯苓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

第四章 “浙大保姆”竺可桢:以死求知,全力维护学术的独立

 1.与浙大“偶遇”

 2.辗转迁徙的“折腾岁月”

 3.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4”浙大保姆”的由来

 5.竺可桢管理大学的“绝学”

 6.“求是”精神,留给后人

第五章 “中大先驱”罗家伦:追求信仰,让学术独立响彻四方

 1.年轻的校长

 2.学术独立与”四化”政策

 3.从兴师重教开始

 4为清华基金而奋起反击

 5.临危接任中央大学

 6.大学教育战线上的“健将”

第六章 “终身校长”梅贻琦:“研求真理,提倡“吾从众”的民主作风

 1.基督徒与儒者双重文化身份

 2.清华校园里的新面孔

 3.与清华的“一见钟情”

 4.寡言君子的”稳”

 5.梅贻琦的”慢”

 6.西南联大的“老船长”

第七章 “金陵女儿”吴贻芳:态度严谨,用责任释放“金陵精神”

 1.自古英雄多磨难

 2.中国位女博士校长

 3.着手实施改革

 4.吴贻芳的人格教育

 5.桃李满天下的“999朵玫瑰”

 6.《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位女性

第八章 “川大旗手”任鸿隽:传播科学,主张“革命救国”

 1.绝不雷同的教育主张

 2.见证四川大学的艰难发展

 3.开风气之先,极一时之选

 4.“口水战”之后的被迫辞职

 5.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

 6.迁址望江,成为校园

第九章 交大“领路人”唐文治:弃官从教,以教育为命根

 1.对立国之本的思考

 2.结缘南洋大学

 3.中国工科教育管理人

 4.注重实践机会

 5.不该遗忘的国学大师

 6.“三好学校”校长唐文治

第十章 “广大勇夫”马君武:投身教育,誓言为国家谋福利

 1.家道中落的苦孩子

 2.心系政治的工学博士

 3.翻译大家和诗人

 4.接任广西大学

 5.“北蔡南马”的由来

 6.“勇夫校长”的由来

第十一章 “民主大家”胡适:众望所归,民主自由治校

 1.与中国公学的情缘

 2.胡适和他的贡献

 3.向人权和自由发起挑战

 4.投身于北大

 5.不遗余力争取学术独立

 6.胡适谈大学毕业如何避免堕落

第十二章 “东大之父”郭秉文:持平办学,民主与效率兼顾

 1.参照美国模式谋发展

 2.从“南高”到“东大”的漫长过程

 3.郭秉文和他的“寓师范于大学中”

 4.突如其来的易长风波

 5.郭秉文提倡“平”字的内涵

 6.郭秉文对东南大学的贡献

第十三章 “数学泰斗”熊庆来:八年留学,尽瘁于学术事业

 1.确立“科学救国”的思想

 2.熊庆来的数学之路

 3.持续培养人才——熊庆来好的教育经验

 4.为教育鞠躬尽瘁

 5.“伯乐”鼎力帮助“千里马”

 6.熊庆来的办学宗旨

序言

民国时期的许多大学校长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不仅是因为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肯付出、肯努力,而且他们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言行举止也能表现出崇高而忘我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而蒋梦麟也说过:“吾人若视教育为增进文明之方法,则当自尊重个人始。”民国很多校长在办学治校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尊重教师、爱护学生、尊重职员。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从主持校务的第一天起,就对学生充满了期望。他主张大学就是要造就各行各业的领袖,期待学生们具备理智的头脑,养成人格独立、肯吃苦耐劳、努力为公奉献的精神。

充分尊重并信任教师是民国时期大学校长明显的特征之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指出,大学的第一要素就是师资力量。民国校长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不光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还表现在日常的实际行动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强调教师要以学诣为主,不应该对其过多责备。而张伯苓在主持南开大学期间,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也会优先解决教师的问题。

为了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生平情况,特出版此书。本书多角度地展示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交通大学校长唐文治,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以及中国第一位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成长轨迹以及人格风范等。虽然这些民国老校长在做人做事方面各有千秋,但他们自身却拥有很多相同点,可以把他们的共同点概括为“爱教育、重人才、负责任、没私心、有魄力”等。这些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如果和这些校长在主持校务过程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在一起,还是可以让人们找出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的。

翻开民国的教育史,哪里有对科学知识和学术研究的渴望,哪里就会有这些校长的足迹。在发展教育事业或者实现人生追求上,他们或横刀立马,投身教育;或再接再厉,专研学术。在追求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人格独立等方面,全力以赴,浓墨重彩地为中国教育事业绘就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美丽画卷。

当然,这些大学校长并不是天生的奇才。从为读书而发愁的穷孩子到主持大学校务的思想大家,从只考虑自己生计问题的凡人到关注国家命脉的栋梁,除了经历长期的磨炼、永不放弃的超凡毅力以及自身宏大的志向外,还得益于当时时局的剧变向他们提供的机会。

本书将再现民国校长们富有远见的教育观念,并让读者知道民国校长是如何看待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关系的。这些桃李满天下的民国校长,他们的民主治校、追求自由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的变迁,仍然熠熠生辉。虽然这些耀眼的民国校长已经成为过去,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历史永远是最好、最真实的教科书。此外,本书的出版还能为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指导或借鉴。

内容推荐

布衣编著的《民国校长》一书多角度地展示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交通大学校长唐文治,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以及中国第一位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成长轨迹以及人格风范等。

编辑推荐

布衣编著的《民国校长》一书选择了蔡元培等民国时期13位享有盛名的大学校长,介绍了他们的人生历程与行为方式、办学理念等。这些桃李满天下的民国校长,他们的民主治校、追求自由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的变迁,仍然熠熠生辉。虽然这些耀眼的民国校长已经成为过去,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历史永远是最好、最真实的教科书。此外,本书的出版还能为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指导或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校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布衣编
译者
编者 布衣
绘者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505617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5316492
中图分类号 K825.46=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