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颠倒(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汪晖无疑是当代中国学者中备受瞩目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与他直面当代思想文化问题的研究姿态密切相关。《颠倒(精)》即是系统展示作者这种研究姿态的代表性作品集结。

作者的研究起点和重要思想资源是鲁迅,读完全书,会对其问题意识、思考方式和深度,甚至行文风格,均有很深的鲁迅的烙印这一点印象深刻。不管是纪念人物、追溯往事,还是分析历史、批判现实,作者都深怀情感,目光如炬,解剖的刀刃犀利深刻。

从对自己导师的怀念,到对鲁迅的理解,到分析甚至直接介入社会运动,到执掌《读书》杂志十年推出的问题讨论,再到最后叙述犹太人在欧洲和亚洲的迁徙故事,作者在本书中展开纵横两个方向的视野,而贯穿始终的,是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变迁的分析,是对于社会和历史复杂交错的动因的思考,是一个知识分子重新认识当代世界的使命感,是提出一种新的历史观的努力。

内容推荐

汪晖著的《颠倒(精)》收入五个部分的作品:一、人物回忆;二、重要著作的序言;三、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四、《读书》编辑手记;五、世界历史问题探讨。所选篇目皆是作者在这一体裁里的代表作品,并且可读性和传播性较强,既呈现出作者的思想脉络,也使读者比较容易地追随作者的视野进入对当代思想文化问题的探寻。

目录

“视野丛书”总序

自序

第一编 重影

 重影

 明暗之间——记石承先生

 “火湖”在前——记唐弢先生

 金沙江之子

 墓园·颠倒

第二编 死火

 死火重温:——《恩怨录—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选》序

 《死火重温》序

第三编 十年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绪论)

 小小十年——《二十一世纪》与《学人》

 《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附记

第四编 夜的孩子

 联系着我们又分离着我们的桌子

 双重否定的等待

 意外死亡,或尚未终结的历史

 二十年,不息的歌吟

 读图时代的《麦客》

 从“无力”中寻出“希望”

 在“具体的敌人消失以后”,我们如何歌唱?

 “法西斯细菌”

 赛义德的遗产

 历史的铧犁

 时间的划痕

 “差异与分歧如狂风暴雨”

 艺术地政治,政治地艺术

 踏上死者的立场

 夜的孩子

第五编 超越纪念碑

 公理、时势与越界的知识——在帕西奥利奖(LucaPacioliPrize)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纪念碑的限度,或真知的开始

试读章节

片鳞:1976

1976年1月8日的早晨,像往常一样,我挎着书包向护城河南侧的鲁迅中学走去。水面波光粼粼,岸边如平素一样安宁。新北门桥坐落在护城河的西北边,东边是乾隆登岸的冶春御码头,西边拐弯就是瘦西湖。同学柏鹏匆匆走过来。他面色凝重,不像16岁的少年。临到跟前,他劈头就是一句:周总理逝世了。我的心突然下沉,仿佛穿越桥面,直落寒冷的水底。我们一路往学校走。到了教室,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悼念周总理的大幅标语。那些日子并没有停课,但标语在黑板上停留了约一周,上课的老师们谁也不愿将字迹擦掉。他们在那行大字前讲课的身影现在偶尔还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我中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快就是寒假了。但可能是正处于敏感的时期,为免我们毕业后惹是生非,开春之后,我们这一届又延长了一个学期。我总计在中学待了四年半,加上小学的五年半,从1966年至1976年,正好覆盖“文革’’十年。1976年,与周总理遗言相关的各种手抄本及“反动谣言”四处飘散。语文老师夏耘曾花力气研究和整理扬州评话,在课堂上,他用一种评话式的幽默调侃当时的政治,但清查谣言时,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告诉大家他从来没有说过在同一个讲台上说过的话。我们目瞪口呆,但心照不宣。追查谣言的事不了了之,学校干脆让同学们外出拉练,住到农场去劳动,省得在毕业前夕出事。拉练的路途从扬州到邵伯再到高邮,跑得我们满脚水疱,然后转回扬州。途中,班主任刘颖老师走在队伍后面,她那时也就是三十出头吧,还梳着辫子,悄悄地向柏鹏讲述她的看法,柏鹏又转告我。师生间共享某种犯忌的秘密,是一种奇特的政治经验。拉练之后,我们就到扬州农科所的农场劳动,“四五”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同屋的十余个男生一起剃了光头,在不允许游行的告诫下,排成一行,先在宿舍内而后围绕宿舍外侧,鱼贯而行。没有呼喊,但有歌唱,光着头歌唱。那可是在电影《红高粱》上映的十多年之前。我们都在16岁上下,叛逆的年龄,对于政治并不真懂,但一种政治的氛围以特殊的方式冲击着敏感的神经。

到5、6月,学校提前放假,我们毕业了。那时上山下乡尚未结束,有些同学下乡去了。我未满17岁,未达法定的工作年龄,既不能下乡,也不能分配工作,四处游荡。7月间唐山地震,全国都受了惊吓。附近的溧阳晃了几下,倒了几间房,这一带据说也在遍布全国的四条地震带的其中一条上。那时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了。柏鹏先到扬州师范学院的地震观测室打工,天天盯着仪表,我偶尔去看他,很是羡慕。我和几个院子里一起长大的朋友每天拿着老虎钳,走家串户,帮人搭建防震棚。从1976年夏季到1977年春天,我们在防震棚里住了近一年。防震棚的两侧先是用葵花秆编制,后来有了芦席,上面则先是塑料布,后来变成了油毡。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我的曾祖母大概是在棚子里受了寒,第二年就去世了。

就在闹地震的时候,我开始了打工生涯。临时工不需要签任何合同,只要得到工厂的许诺,就可去上班,按夭或按月拿钱,没活时就走人。我的第一份临时工是在扬州制罐厂做绞肉工,按天拿工资,一天一元钱。每天早晨,我用铁皮车从冷库里将已经切开的猪肉按肥肉和瘦肉两种,推到车间,然后用戴了纱布手套的手将冻肉自铁皮车中装入脸盆,提至半空,倒入绞肉机。这是第一道工序,接下去是肥瘦合并搅拌,加入调料等,最终装罐、加热。挖了几脸盆肉之后,必须将冰冻的双手浸在热水中恢复知觉。休息的时候,我们围在巨大的榨油机旁边,等待出油后,拿几块油渣放入嘴里,那可真香。工作中偶尔不慎,有人将手套或毛巾一并放入了绞肉机,又凑巧被检验科抽检出来,这一批罐头就报废了。报废的罐头廉价卖给我们。那时猪肉和油配给,每月每人半斤肉,能得到一两罐额外的廉价罐头,父母总是很高兴。买罐头时,工厂要求将罐头瓶退还,我只能将肉和汤汁倒入饭盒,放在雪地里冷冻,凝固后再怀揣回家。

P3-5

序言

这套丛书甄选了这么几个人:张承志、韩少功、李零、汪晖、徐冰和李陀,包括作家、学者、艺术家和文学评论家,看起来,这些作者各有各的行业,但他们的思考和写作却有着某种秘密的通道——时代与个人,阅历与写作,由此在复杂的光谱中互相辉映。依照丛书的构思,以笔记散文为主调,进而铺张杂陈,理辞各异,文意歧出,或许有着某种共同之处:展现了一幅艰难的思想图景——“视野”的命名恰如其分。

是我突发奇想:在不同领域、不同的版图和不同的坐标上,邀请这几个人聚在一起,构成潜在的对话,撞击火花,看是否能在时代与时代——也就是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间,出现新的想象与思考?正如学者孟悦所说的:“丛书还有一个我喜欢的地方,也是它的重要性所在,那就是作者们展现的越界的想象和眼光。虽然是用中文写的,但是每个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跨越对‘民族国家’的身份想象、对文化传统的边界的想象,乃至对语言本身的开放性的挖掘。”

特别强调的是,与传统文人的书斋生涯不同,与现代的教育的规训不同,他们的经历有着类似的“身份”——当过工人、农民或军人,每个人都和土地息息相关,和底层社会息息相关。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时间表”:沿着轴线,穿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从九十年代一路走过来,直至今日——当然也可以反向检查一步步的印迹,追溯到青少年和童年,再从路的尽头转身——构成他们的“写作”的真正的含义。

北岛

2015年6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们穿越时代与个人的秘密通道,以各自的阅历与写作,在不同的坐标上互相辉映。

——北岛

在颠倒中前行。

——汪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颠倒(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56380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526077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43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