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原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九四三年冬至这天,二道原落下第一场雪。夜里悄然而至的阴霾使金秋到立冬两个多月晴朗的日子就此结束。呼啸的狂风天亮时分减弱后,天开始拉料。雪粒密集地砸向原野和村庄。从树木、柴草、地坑院门窗发出的雪粒撞击物体的沙啦声,赶走了西北风歇斯底里的呜咽。

在这寒冷的冬季,在二道原宁静的山村,遇上落雪的天气,汉子们对被窝倍加眷恋。他们睡在热炕上,聆听着屋外的拉料声,将娘们儿搂得更紧。有钱难买天明觉,如果没有特别事情要做,汉子们的大觉睡不到饭时不肯起床。

这一天,李志斌是村里起床最早的一个人。当肆虐的西北风打住时,他拨开续妻兰红玉搂着他的一条胳膊,摸黑穿上前妻做的、被续妻洗得很是绵软的粗布衬衣,披着当专员时置的黑呢子中山装,靠着影墙抽烟。兰红玉臆儿巴怔嘟噜一句“天还早”。翻动身子,搂住他的腿又进入梦乡。

离天亮还有半个时辰,李志斌却睡不着了。他习惯拂晓坐在被窝里抽烟,萤火虫一样闪亮的烟火,在黑暗中时明时暗,他的思绪亦在烟火明灭间飞扬。他划着火柴,点上油灯,抽出夫人搂着的那条腿。在夫人嘟嘟噜噜的迷糊声中,他的脚板划过她圆滑的乳房,顿时有了碰到兔子一般的感觉。他留恋不舍地又将脚板放到兔子上,女人的温存瞬间麻醉了他的神经。

多好的女人啊!如果不是为了抗日,他真想搂着小他二十岁的心爱女人睡到中午。可是日本人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他在心里骂道:奶奶的,日本人!

李志斌穿好衣服,披着呢子军大衣,戴着三耳皮帽站到院子里的时候,寒流裹着雪粒打在他的脸上,将被窝里的暖意驱涤殆尽。如果在平时天已大亮,但由于阴霾笼罩,此时还是麻影。他低头看看尚没盖住地皮的雪,仰脸看看纷纷扬扬降下的雪料,深深吸了一口气。山风荡起的满天黄尘还没有被雪涤尽,黄土高原固有的土腥味儿浓烈地冲呛着他的肺腑。童年时代经常感受的故土气息,在他离开故乡二十多年后又找回来了。他深深地呼吸着土腥味儿十足的空气,心底升起的不仅仅是游子回归的亲切感,更是寻到根后的踏实感。

李志斌静听着从西角窑发出的闷雷般的鼾声,那是弟弟李志武还在梦乡里游荡。他有心喊醒弟弟,让他去通知抗日自卫队的几个拿事人,八点钟准时到司令部开会。但迟疑了一下,又收回跨出去的脚步。会议昨天就通知到人了,可他担心骤然降临的大雪把这几个枪法很好,但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松散得如飞扬的尘土般的地头蛇封在热炕上搂婆娘,而把会议抛到脑袋后边。可是,想到弟弟在抗日的事情上一直和他唱反调,使他这个曾经做过行署专员、可以动员全村人参加自卫队的大哥,却连亲弟弟都说服不了而十分恼火。  李志武与胞兄长得一点不像。

李志斌人高马大,身材颀长,扁担一样通条的身板,几乎寻不到一点弧线。长巴骨脸、白皮肤,浓眉下边闪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小巧玲珑的鼻子恰到好处地摆在五官的中心位置,虽然嘴巴稍大,但在一口洁白的牙齿陪衬下并不难看。他继承了父亲身材高大和母亲小巧玲珑的优点,加之受过良好教育,不管怎么看都是贤达人物。

李志武个头不足五尺,虽然有着母亲那种苹果似的圆脸形,但长着一双父亲和母亲都不曾有的小眼睛。从他稀疏的眉毛下边放出的眼光,总是闪烁着农民式的狡黠和商人的奸诈。那张老鼠嘴和狐狸一般竖着的尖小耳轮,与一表人才的哥哥大相径庭,很难想象俩人是一母同胞。兄弟们长得一点不像,做人处事的差异更大。

三个月前,李志斌从冀南出发,绕过层层封锁线到达郑州,几经周折回到故里,弟弟对兄长归来表现出短暂的热情。

正是午饭时分,李志斌和夫人骑着县长盛子才安排的两匹毛色一样,但不是同种血统的棕色马儿,快马加鞭奔出陕州城,爬了十里山路上了二道原,又走十里平路,来到南山根李家村口,他勒马收缰,心潮澎湃地看着绿木掩映着的村子。

时令已过寒露接近霜降,天气转冷但阳光明媚,收罢秋庄稼的原野显得特别空旷。适时插耧的植麦地,由于底墒充足,豆芽般的麦苗已与垄背比高低了;殷勤人家的晚茬地已下种,被木耧耩开的垄沟散发着泥腥气,湿漉漉地铺排在田野;割倒的黑豆秧,一扑扑摆在地里等待上场;蜃气笼罩在田野低空,在阳光下闪烁着水浪般的波纹。公鸡高亢歌唱,老牛哞哞吼叫,从大树顶上飞过的麻雀群嘁嘁喳喳,仿佛都在欢迎远方归来的游子。就连一头拱开圈门,正在黑豆地里糟蹋庄稼的白猪,也冲他扬头翘耳地哼着。P1-3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充满传奇,地方特色浓郁的长篇小说。小说书写的是民军抗战,宏扬的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浑厚大气。气壮山河。

一一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小说故事精彩,一波三折,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众多英雄个性突出,形象鲜明,令人过目难忘。描写城乡百态细致入微,真实可信,展现了作者讲述故事的能力和驾驭作品的功力。

一一著名评论家、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

诸多豫西地域文化元素描写构成了作品的脊梁。民俗、民居、方言、农耕、戏剧、等等,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现象,在作家笔下得到展现并有机地融进小说。这些文化元素既记录了历史,又润色了作品,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读来如饮陈年佳酿,醇香绵长,余味无穷。

一一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

地坑院、崖窑、土寨子……这些罕见而又新鲜的元素贯穿小说始终,既是独特的环境设置,又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活中原本存在却鲜有人触及的素材,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构建出一个魅力独具的“血原”世界。

一一著名评论家、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张晓琴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于西客著的《血原》是一部描写豫西民军浴血抗战的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李志斌、王怀德、罗大炮、云飞子、兰红玉、山里红等众多英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华儿女面对外敌入侵,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不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将敌我搏斗、民军冲突、兄弟恩怨、乱世情缘等诸多矛盾展现的犬牙交错,疑窦丛生。故事跌宕起伏,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引人如胜。

编辑推荐

于西客著的《血原》是一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充满传奇,地方特色浓郁的长篇小说。小说书写的是民军抗战,宏扬的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浑厚大气。气壮山河。

小说故事精彩,一波三折,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众多英雄个性突出,形象鲜明,令人过目难忘。描写城乡百态细致入微,真实可信,展现了作者讲述故事的能力和驾驭作品的功力。

诸多豫西地域文化元素描写构成了作品的脊梁。民俗、民居、方言、农耕、戏剧、等等,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现象,在作家笔下得到展现并有机地融进小说。这些文化元素既记录了历史,又润色了作品,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读来如饮陈年佳酿,醇香绵长,余味无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西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7071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601748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26:54